首頁
返回

海上升明帝

第235章 龍御寧波
上章 目錄 下章

海上升明帝第235章 龍御寧波

七月末,天氣依然熱的要命。

朱以海卻依然忙碌著,他在籌備著杭州戰役之時,還抽空跑了趟寧波。當初正是在這裡,朱以海說服王之仁,斬殺謝三賓,算是真正打起了監國的旗號。

時隔幾月,寧波變化很大,府城鄞城又恢復了熱鬧,清軍止步錢塘,監國旗號穩固後,浙東之前那股南逃之風也剎住,絕大多數的人還是不願意背井離鄉,見時局安定,於是又都安穩的過日子。

鄉間地頭,收割過的稻田裡,插下的秧苗已經又蔥綠一片,許多農夫在田間地頭鋤頭放水,還有牧童在悠悠的放牛。

鄞縣的學校裡,也重新恢復朗朗讀書聲。

“寧波府如今也在重新清量田地,填補虧空,進展還不錯。”錢肅樂和林時對葛大振等陪在身邊巡視城市,一邊做著彙報。

“我們浙江一省稅賦佔全國九分之一,全省四千六百餘萬畝田地,其中寧波府三百九十萬畝地,萬曆年間田賦十七萬餘石,另有各種雜項徵派,如今按朝廷旨意,予以簡化。”

“哦,寧波這邊是怎麼做的?

“首先我們是統一稅率,按上田每畝三石的產量,按十五之一稅率徵收二斗。

然後把寧波的所有田、地、山塘、灘地、基地等,再折算成上田。

按田地成分不同,肥瘦不同,進行調整,總共是劃分成上中下三等,每等又分三則,實際總共三等九則。上等上則是每畝三石到三石半產量,中等上則是每畝兩石半到兩石,而下等上則是每畝一石到一石半。

下等上則三畝折一畝上等上則田,中畝上則一畝半則上等上則一畝。

另外山十二畝折上田一畝,攤地二十四畝折上田一畝·····

寧波把府內的田重新整理了一遍,根據田、地、山塘等不同劃分等級,把田又根據肥瘦地力劃分等級,並統為二百四十步一畝。

透過清量、定等、折算後,田賦冊上的田畝、稅率都統一了,不像以前各種不同的田地山塘等有大有小,稅率有高有低,寧波以前的田賦稅率有二十四個等級,非常復雜。所以簡單的看冊上有多少畝地,根本難以簡單計算能徵多少田賦。

現在全折算成標準畝後,就相當於各地繳銀子時,不管成色如何,先折成標準紋銀統一計算。

同時據此攤丁入畝也更公平。

好處立眼可見。

不再需要二十四種田賦稅率了,統一折成標準畝後,實行統一的標準畝田賦,也就是一上畝徵二斗。

“畝徵二斗,百姓願意嗎?”朱以海問,他在嚴州初步是定每畝徵一斗二,寧波這裡徵二斗。

錢肅樂也是本地人,所以他不會不照顧到鄉土,解釋道,“浙東雖不如浙西,但寧波地處平原,田地也比較肥沃,產出比較有保障。上等水田兩年甚至能收五季,兩季早晚稻,中間冬季還能種一季油菜或者蘿蔔等,最起碼也能兩年四季。因此正常年間,收成都不錯。”

而且他告訴朱以海,上田的畝產三石到三石半,其實一般僅指秋糧一季,如寧波這邊的地主跟佃戶們普通的租約,就是秋糧五五或六四分成,只分這一季,地主拿一半或拿六成,至於說夏糧,或是冬天再種點雜糧什麼的,地主一般不會管也不分成。

“嘉靖二十年時,湖州知府張鐸請將官民田攤平一則,行扒平法田賦改革,就是田不按官民,稅不分等則,一律以每畝三鬥起科。”

張鐸所做的,其實就是寧波現在搞的,把田地先整合折算成標準上田,然後統一每畝徵三鬥,當時定的稅率其實就是十稅一。

“江南常鎮蘇松湖嘉杭諸地的重租田,每畝四鬥到七鬥多之間····”

朱以海倒也知曉江南徵的最高的時候達到每畝八斗多,但這裡有個前提,就是那些田其實是明初沒收的元朝等的官田,所以稱為重租田,本質上就是朝廷租給百姓的田,收的是租,跟一般民田不一樣,一般民田那地是自己的,交的是賦。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畝收八斗的租,以江南畝產起碼三石的收成,八斗租其實不高,畢竟民間百姓租地主的田,交的可不止八斗。

不過江南是糧賦重地,田地收成高,田賦高也是事實,比如嘉興府的嘉善縣,每畝賦額無論田之高下,概以三鬥三合起科,而徭平又有五升有零,其視嘉興多九升八合三勺。

“那透過清量,現在寧波府有多少標準畝?”

錢肅樂的回答讓朱以海有些意外,“經過清量和整理折算,最後實得標準上等田二百一十八萬兩千八百畝,其中水田就有一百六十一萬九千畝,旱地五十六萬三千八百畝,園地百萬畝,林地六百餘萬畝,草地溼地九十多萬畝····”

這些田地統統進行折算為標準上畝後,是二百一十八萬兩千八百畝。

“居然有這麼多?”

原來寧波一府是三百九十萬畝地,但這是二十四種稅率下的不同田地,實際田賦丁銀等折銀不過二十一萬六千九百多兩,每畝徵糧實際是平均九升。

而在錢肅樂林時對等進行了一波全面的寧波清量後,現在得到二百一十八萬畝標準上田,畝收二斗,實際田賦就是四十三萬六千五百六十石。

“丁銀呢,攤丁入畝沒有?”

“寧波丁口三十八萬九千八百餘口,原各種徭役折銀及加派等非常繁多複雜,大約是幾萬兩銀子,所以我們簡化了一下,田賦每一石攤丁銀一斗。”

崇禎年間正常糧價是每石一兩銀左右,萬曆年間則更低些,如今則因戰爭大旱等造成每石二兩左右。

一石攤一斗,而每畝原本是二斗,則一畝地是攤入了二升糧。

“還有什麼?”

朱以海問的是正賦之外的,明代百姓苦,除了苦於役,就是正稅之外的加徵耗費等巨大,比如說對於產糧八省,徵收部份糧食稱為漕糧,漕糧加耗,有運耗、倉耗、鼠耗等各種名目,每一種還能細細分之。

上章 目錄 下章
本站推薦
食物鏈頂端的猛獸從嚮往開始制霸娛樂圈我真不是魔神諸天新時代劍仙三千萬宇宙級寵愛都市國術女神女配她天生好命特種兵之戰狼崛起我有一座天地當鋪
本书作者其他书
唐朝好地主:天子元從 貞觀俗人 隋唐大猛士 晚唐 明末稱雄 隋末 逍遙小地主 唐朝好地主 重返大隋
相關推薦
重生之大工程師美漫之驅魔神探靈氣復甦:讓你代管沒讓你灌頂啊武道丹尊都市逍遙醫仙超級黑卡黑卡使徒打爆星空全民領主:我無限更換兵種人性禁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