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返回

漢末沉浮記

第二百四十三章 亂事正熾
上章 目錄 下章

漢末沉浮記第二百四十三章 亂事正熾

豫章郡南城縣,自新任縣令周瑜上任以來已有三月的時間。這三月來,除了最初一月是在整理縣事以外,另兩月時間都在征伐賊人中渡過。

然而戰果是喜人的,遍佈豫章大半郡縣的豫章賊周鳳,揚州黃巾餘黨陳敗、萬秉諸賊大部皆被周瑜所破,兵力也從最初的三千人馬到現在的八千人。

聽聞西南部的廬陵令朱寧也不差,從最初召降了鄱陽賊彭虎後,大破建昌賊翻仁,並召降了鄱陽山越人數千戶,充實為兵,兵馬也在萬人左右,而且戰力更精。

周瑜剛剛聽聞到北方傳來的韓易戰敗的訊息,尚未確認屬實,便聽聞副將丁奉回報道,東方的山嶺之中有一隊千餘人左右的山越野人出現,可能是會稽山越人來犯。

周瑜長嘆一聲,只得暫且拋開了雜念,領兵前去圍剿。不料剛剛埋伏起來,就見一面破爛的孫字大旗出現在視野之中。周瑜一驚,仔細一打量,頓時猜到此隊人馬非是會稽山越人,而是月前剛剛被袁術大軍戰敗,逃入南部深山之中的孫策一軍餘部。

原來自孫策從韓易處得回其父的舊部兩千餘人後,從廬江南渡入丹揚郡,被丹揚太守周昕所忌。孫策本是打著“護衛江東,抗擊袁術”的旗號,也不好攻打周昕,於是轉道吳郡來到了其父的食邑地烏程縣中暫住。

孫策於烏程縣中盡散家財,召兵買馬,結交豪傑,吳中少年多被其所感,紛紛來投。其中有周泰、蔣欽、陳武、董襲、凌操淩統父子等豪傑之士,兵馬達五千之眾。

孫策之勢為吳郡太守陳瑀所忌,但袁術的進攻迫在眉結,卻也不好於內部操戈。陳瑀只得任命孫策為別部司馬,隸屬於吳郡都尉許貢麾下,防備袁術軍。

然而袁術大軍勢強,大將張勳、橋蕤、劉勳等人皆非庸人,攻勢極猛。加上袁術有意在江東自立,於是又一路召賢納士以為臂助。受袁術所迫之江東士人不在少數,因此攻略很快,坐擁丹揚精兵的丹揚郡太守周昕就被袁術軍所破。

等到吳郡之時,孫策建言陳瑀聯合吳郡的山越人嚴白虎與會稽太守王朗共抗袁術。陳瑀從其言,各軍分數路進攻袁軍,或據險而守。孫策破得袁軍小部數次,兵力又增至七、八千人,因功被陳瑀表為吳郡都尉。

然而至此,孫策就常被陳瑀派往戰情最為堅險之地作戰,有時一連數月不得休整,兵力是越戰越少,最終孫策一軍只剩區區三千人馬了。孫策見陳瑀有意借刀殺人,力爭無用。一時按捺不住,於是在一次宴中憤而殺陳瑀洩憤,並吞併許貢、嚴白虎所部,一時兵馬多達近兩萬之眾。

只是如此一來,孫策於吳郡中的人心大失,也被會稽太守王朗所懼。王朗於是轉而投靠袁術,與袁軍合攻孫策。孫策左抵右擋不住,一路向西南敗退。最後逃入了會稽群山之中,又被山越人所襲。等到再度出山之時,大軍只剩區區千餘人了。

周瑜出面迎住了孫策,孫策見到周瑜,頓時淘淘大哭起來,並向周瑜問計。周瑜沉吟道:“原本汝孫家與韓徵東有舊,大兄與韓徵東翻臉卻是不對。只是如今韓徵東大意……軍敗,不知韓氏還有無重新復起之時。”

孫策說道:“我當初既然棄了韓氏,如今再投韓氏不知可否?”

周瑜搖搖頭道:“韓氏如今無主,中原之地也不知如何了?不過韓氏諸位領兵大將皆是忠義之輩,韓氏的兵勢又極強,只怕韓氏是衰而不敗。這數年時間,韓氏恐怕是以防備為主,不再向外侵攻。大兄去了卻無用武之地也,不如另尋他往。”

孫策忙問道:“當去往何處?”

周瑜說道:“聽聞荊州的劉表派張繡攻打南陽,此舉必然惡了韓氏,兩家之親怕是不再了。又聽聞荊南的長沙太守張羨與劉表不合,而張羨歷任荊南四郡之守,又是孫伯父的故吏。大兄若是前往荊南,整個荊南必將歸大兄所有矣。”

孫策大喜,說道:“公瑾之言甚是,我父在荊南威望極高,我若前往,必得荊南人氏的歡迎。不過我軍兵少,去了荊南只怕鎮服不了歹人,恐遭劉表軍所攻也。”

周瑜說道:“無妨,我這有五千新得之兵,尚未上報給豫章邱太守知曉,可借與大兄一用。”

孫策喜道:“如此甚好,只恨不得公瑾前往相助也。”

周瑜遲疑道:“我今與廬陵令朱寧為連襟兄弟,如今韓氏有危,我只怕要相助他渡過此難才行。待其平安之後,我再去荊南相助大兄吧。”

孫策說道:“只恐韓氏不願輕放公瑾離去。”

周瑜笑道:“我於韓氏又非什麼重要的人物,將來韓氏之主又非朱寧所有,我留不留在韓氏,並無大礙。若將來朱寧為韓氏之主時,我或者會復投韓氏也不一定啊。”

孫策從周瑜之言,領兵轉向荊南而去。廬陵令朱寧聽聞孫策之事後,復助其軍糧一萬石,以便在荊南牽制住荊州的劉表,不讓劉表有閒心過問中原之事。

十二月十五日,韓易子韓斌,年方十一歲的黃口小兒,於鯛陽城樹立義旗。並自稱將軍,以呂蒙為校尉,號召天下義士齊集鯛陽,征討平輿城無義的何逸,兼甘心助亂的朝庭百官。一時之間,草莽義士雲集。至年關之時,鯛陽一地竟聚齊了三萬之眾。

平輿城的百官與何逸聞訊大驚,雖知韓氏於數年來常施恩於中原之地,但也得罪了大部的世族豪門。想來下賤短視的百姓雖然記念其恩,但無豪傑之士的統領,決難成事。

只要百官扶助何逸上臺之後,迎回弘農王為帝,在為政上稍稍施恩於百姓。等過上一年半載,就可將韓氏於中原的影響力徹底抹除。不想竟有區區的韓氏庶子於鯛陽城豎旗反抗,真是豈有此理。

何逸聞訊慌亂異常,急尋三公問計,楊彪昂然而立,不屑的看了其一眼,微笑的說道:“不過是些下賤之人作亂罷了,車騎將軍何顧驚亂?才一個十一歲的黃口小兒,就駭住了堂堂的車騎將軍?”

何逸幫解釋道:“楊太尉莫要小看這黃口小兒,韓斌此子的確人如其名,文武雙全,而且少年老成,十分明智。我家往年有事不能決擇之時,就數次徵詢過他的意見,每有所中。若非其母是我何氏之婦,說不定他將是韓易最為優秀的繼承人。若有他繼承韓氏之業,當可保我何氏數十年的富貴也。吾亦用不了從了你等之意,奪韓氏之基以自肥了。”

楊彪恨其不爭,喝斥道:“什麼韓氏之基?這是大漢的天下,若無大漢,又哪來的韓易也?你身為大漢的車騎將軍,只是代漢帝暫時管理兵事罷了,什麼奪韓氏之基以自肥?你莫不是將這豫、兗、徐、並、司隸諸州之地當成自家之物了吧?”

何逸聞之愕然,好半天都答不上話來。當初百官勸解自已出首,共扶弘農王重登帝位。除了弘農王是何氏之甥外,何逸所思的就是昔日伯父何進權傾天下時的威風。在暗地裡,何逸更對韓易這數年來在中原之地一言九鼎的威勢而羨慕不已。

直到楊彪方才的喝斥,何逸這才恍然過來。不說韓氏對何氏有恩,就是自已強奪韓氏之權,這對自已來說也是百害而無一利啊。什麼車騎將軍?自已在百官之中又無人真心支援,車騎將軍不過是一名頭罷了。自已為一空著的名頭而行此不義之事,實在是愚昧不及啊。

當初弘農王自已不願重立為帝之事,自已也有所耳聞。韓易從未逼迫過弘農王,更未做出對不起何氏之事來。自已如今反而如此對待韓氏,當真是被貪念衝昏了頭腦啊。

不說韓易到底逝沒逝去,但其麾下的三十萬大軍之權還在韓氏之手,何逸透過半月來屢召尹離之兵不見動靜後,便就知曉了。若是韓氏真有反覆的一日,那自已這為首之人豈不是要遭大殃了?

一時之間,貪念大消的何逸頓時有如神助,靈智上頭,一瞬之間念頭百轉。就在楊彪再度喝斥時,何逸突然間全身顫抖,兩眼發怔,口吐白沫的翻身倒地。

楊彪等人急忙上前探視,並召御醫吉平前來症治。但吉平診治後,何逸雖然愈上一時,可轉瞬便又惡化。何逸更乘機在愈時說道:“楊太尉,看來某是不行了,這重興漢室,重扶弘農王為帝之大事,只能拜託諸位了。”

楊彪嘆道:“車騎將軍這是何病,為何發得如此莫名?”

何逸忙說道:“楊太尉有所不知,此乃我何氏,不,是朱氏先祖之疾也,不幸某亦得此之疾。”楊彪欲要再問時,何逸恐言多有失,急忙再度發病,遮掩了過去。

無了何逸這車騎將軍的名頭,太尉楊彪、司徒趙溫、司空張喜只得以三公秉政。楊奉、董承雖然應召前來,但汝南的兵力過少,又要防備城外的尹離大軍。於是急召新任命的兗州牧劉鯀,速速領兗州之兵三萬前來汝南平叛。

韓易領有豫州牧時長,豫州之地能召來反對之兵過少,只有萬餘人左右。而兗州卻是昔日為劉岱、曹操之牧所,沒有經歷大戰爭奪,因此反對之人極多。其中又以劉氏、曹氏、夏侯氏的族人為多。楊彪以劉岱之弟劉繇為兗州牧,正得其時也。

年關剛過,鯛陽城的韓斌便於初五那日誓師出征,以呂蒙為先鋒,大軍直指平輿。然而此時平輿城百官們之手中,依然只有兩萬餘兵而已。楊彪無奈,只得以楊奉、董承二將領兵守城,以待劉繇。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正巧劉繇威懼東郡的韓氏十萬大軍,不敢在兗州之地多留。聞詔後欣然領命,留山陽郡鉅野人李典為校尉,領兵數千守兗州,自領三萬大軍望汝南奔來。

時有譙郡的曹氏、夏侯氏族人聞知大喜,聚宗族之兵千餘人,欲請曹昂為將,投奔劉繇。曹昂以父親曹操身在河北為敵,韓氏卻沒有苛待曹氏、夏侯氏,因此不便落井下石,於是不應。兩族中人無奈,只得以曹休為將,夏侯傑、夏侯恩為輔,投奔劉繇。

韓斌領軍數次攻打平輿城不下,聽聞劉繇領兵將至,又使呂蒙領兵返身擊之。劉繇一軍剛從兗州遠來,被呂蒙在陳縣以逸待勞,一鼓破之,生虜極多。曹氏、夏侯氏亡者極多,只有曹休等將亡命河北,投奔曹操去了。

楊奉、董承聞後,心中不安,相互計議吉凶?董承認為反對韓氏之兗州軍已敗,而豫州反對之人卻少,可見楊彪等人無能為也,心中頗有後悔之念。楊奉於是與董承秘議誅殺百官以迎韓斌。

上章 目錄 下章
本站推薦
食物鏈頂端的猛獸我有一座天地當鋪特種兵之戰狼崛起宇宙級寵愛諸天新時代從嚮往開始制霸娛樂圈都市國術女神女配她天生好命劍仙三千萬我真不是魔神
相關推薦
東漢重生回到東漢重生之東漢皇后漢末霸圖漢末草頭王漢末之奇謀重生東漢末年網遊之漢末雄主漢末宏圖漢末氪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