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返回

漢末第一兵法家

第六百六十九章 鍛造四火(一)
上章 目錄 下章

漢末第一兵法家第六百六十九章 鍛造四火(一)

若問匠營效率幾何,李孟羲回去一覺睡了半天,然後爬起床隨便吃了點東西,然後動身去了匠營。

到鐵匠營地,霍,已是遍地“龜殼”,所謂的龜殼便是匠人們拿泥和著麥秸並用麻布做了內襯,所湖的模具。

一個個小模具,因為要鑄造的犁首比較小,模具小的跟龜殼一般大。

匠人首領走來,說模具可上火烤幹,可烤乾會裂,用不久,也可晾乾,但得需數日。

所謂工欲善其事,必需利其器,耽誤一日兩日,對鑄造進度影響不大,只要模具夠多,不影響生產。

李孟羲問,“模具備下的有多少?”

匠人首領答,“八百。”

李孟羲沉默了,他想,李某人就睡了一覺,八百模具就湖好了?

軍中十幾萬人力,莫說八百,八千個一日也能成,生產力潛力遠未挖掘。

已經養精蓄銳完畢,李孟羲已精神十足,現在開始,鍛刀!

還記得,匠人們說要打造刀劍的話,得火櫃,得淬缸。

淬缸好理解,裝滿水的淬火用的大缸,可火櫃,乃是何物,又是何用。

李孟羲去看了所謂的火櫃,乃是像一個平方的煙囪,又像燒烤爐子,橫著很長一個,下邊是炭,上邊和後邊是密封。

難怪說叫火櫃,很像一個櫃子。

火櫃還沒明白,李孟羲在火櫃旁邊又看見另一個同樣的火櫃,這個火櫃裡不知為何,塞滿了草木灰,塞的是滿滿當當,這個滿是草灰的櫃子,下邊則是灶臺模樣,看樣子是要燒柴加熱,看不很懂。

匠人們在為鍛刀忙碌著,話說精通鍛造兵器的匠人,遠比普通的鐵匠稀缺,而往往能造神兵利器的高階匠人,身價不菲,從軍中遴選出的這些匠人,不細究竟不知道,一細究很是了不得,不管是要鍛造個什麼鐵器,哪怕是鍛刀,都不用往外找,營中便就能有鍛刀好手。

匠營的鐵匠質量很是不錯,畢竟是十幾萬人中仔細遴選出的百十多號人,說是優中取優也不為過。

一切準備就緒,眾人推舉出的會鍛刀的匠人過來小心翼翼的問,問說能不能設桉祭祭祖師。

“當然!”李孟羲點頭,“請便。”

李孟羲很懂禮貌往邊上走了走,給匠人們讓出了空地。

可是,讓個雞毛啊,走開個雞毛啊,人家說要祭祖師歐冶子和魯班,話裡意思是想要只雞殺雞取血投爐以成祭祀,可李孟羲沒聽明白話中深意,直接邊上站了。

李孟羲走開站到了邊上,匠人尷尬不已的站著上前不是站著也不是。

幸好是有關羽,關羽更懂得人情世故,關羽適時救場,關羽道,“羲兒,可取只公雞來,鍛劍需祭劍爐。”

原來如此,李孟羲恍然大悟,說到公雞,李孟羲有些捨不得的,因軍中十幾萬人,雞鴨牲畜就剩一百出頭了,而當中公雞,就只剩區區兩隻了。

再一想,公雞殺了就殺了,省的每天早上天不亮就叫,吵死人了。

索性,李孟羲令人去抓雞過來。

不久,公雞取來,匠人們所需的矮幾,也一併扛來,為助祭祀,李孟羲還特意令人取來牛頭,木製牌位,還有祭祀通用的五穀。

李孟羲安排祭祀的能力很是出眾,之前旦日大祭之時祭臺有多輝煌漂亮可見一斑。

鐵匠們本只是想隨意祭祀一下,結果是,公雞有了,牛頭有了,五穀也有,莊重的很。

一眾匠人對著鍊鐵爐擺好矮幾,放上祭品,然後拿短刀把公雞當著雞脖子就是一割,公雞撲騰,雞血灑落,為首鍛刀匠人抓著雞翅膀把雞投入爐中,公雞嘎的一聲慘叫,頃刻化成了飛灰。

之後,匠人們跪伏一片,莊重的祭拜了魯班與歐冶子兩個祖師,祭祀結束。

李孟羲在旁看完了整個祭祀流程,他沒話說,肉食珍貴無比,還要把公雞丟爐子裡燒了,雖知習俗如此,可太浪費了。

若是一年祭一次還好,要是每次開爐都得祭祀,都得丟雞,那就要太虧了。

之後,鍛刀開始。

第一柄刀,李孟羲不準備用灌鋼來鍛造,他準備先看看尋常鐵件鍛刀的完整技術流程是如何,然後再用灌鋼另造一把。

鍛刀與鍛造起他鐵器的起事步驟並無區別,都是先把鐵從鐵池裡窯出來,然後把熔融狀態的鐵哐哐一陣砸。

鍛打之時,乃多人配合,主手的鐵匠拿小錘叮的敲一下,一左一右另兩人舉著大錘子前後哐哐兩下。

然後小錘再一下,大錘再哐哐兩下。

在大錘小錘的連續捶打過程中,火星四濺,熔融的鐵打著打著,就打成了長條形。

這個打出長條的過程,活像是揉麵,把柔軟的熔融鐵揉成了鐵條。

之後,乃是漫長的百鍛過程,鐵匠們保持著一個頻率,幾十上百錘的捶打把鐵打薄打平之後,再用火鉗夾起,豎著砸折,然後從中折過來,摺疊成兩層,再繼續鍛打。

鐵在鍛打過程中,溫度降的非常快,兩輪鍛打結束,鐵便涼了,匠人們不得不停止鍛打,把鐵夾回火爐中重新加熱。

李孟羲在旁暗自數了,一個鐵條,從厚打薄,需百錘以上,然後中折需四五錘,鐵條摺疊之後,再次鍛打使其變薄,又需百錘。

摺疊鍛一次,需兩百錘以上。

若百鍛,將要兩萬錘之多,工作量一算極其驚人。

鍛鐵塊重新回爐加熱,鐵匠們得閒歇息,鍛了沒兩輪,幾個掄錘的鐵匠已是汗如雨下。

而根據鍛鐵的特性,隨著鐵往後打,鐵越大越緊緻,越打越結實,也就越來越費力,鍛造越到後邊越是艱難。

打鐵一事果然勞累非常,李孟羲都替鐵匠們感覺累,他默默思考有什麼可以省下鍛打工作量的機械呢,歐陸的水力鍛錘結構復雜與否,能彷做否。

管他呢,管他複雜不複雜,工業革命前的玩意兒,能有多複雜,這裡可是大漢,技術與智慧璀璨之地,水力利用技術一樣強大。

李孟羲覺得,或可做個水車,然後想辦法看怎麼帶個大錘子讓他一上一下的錘,水力鍛錘不就有了。

——

鐵料鍛打的過程佔據了鍛刀的大部分工作量,過了許久,李孟羲數著,摺疊鍛打超過三十次之後,他叫停,走上去問,“鍛至此時,已有三十鍛了吧,可能造刀?”

鍛刀匠人抬手擦了擦額頭的汗,有些氣喘著說到,“三十鍛雖是也能,也不如百鍛的好……”

言下之意,不如鍛個更好的。

李孟羲點了點頭,“便三十鍛足以。”

鍛刀匠人猶豫了下,只能停止繼續捶打鐵料,手中小錘握的短了一點,對著鐵片叮的輕輕點了一下,一旁匠人也放輕了力道,不輕不重的照著小錘砸的地方叮的輕輕砸了一下。

聽了良久的鐵匠錘叮叮噹噹砸的聲音,突然間叮噹聲就變了,李孟羲輕而易舉的聽出了差別。

他頓時明悟,奧,原來到給刀劍塑形這一步,得用小一些的力氣來打啊。

把一塊粗短的鐵條給打成修長的刀身,得一點一點翻來覆去的捶打拉伸,此過程,又用了許久,大概用了足足十鍛的時間,然後,刀條大體成了。

鐵匠把刀條夾起來看,手臂長的一根通紅鐵條,頭尖尾細,隱約有了環首刀的模樣。

之後,拿大錘的鐵匠便離場了,剩下主錘的鍛刀匠人拿著小錘子叮叮當著一陣急促細密的敲擊,敲擊聲連綿不絕。

這大概就是微調精修,敲出規整的刀尖刀刃細節。

小錘敲擊的過程,持續了約兩鍛之久,此過程中,刀匠不停的把刀夾起來一頭放到鐵墩子上,一頭夾起,眼湊上去看筆直與否。

李孟羲眼瞅著鐵匠拿鉗子夾刀條的動作又彆扭又危險,他便想,若是有防的材料做一種厚厚的手套,那像是把刀條拿起來觀直的動作會方便的多,就不用拿著鉗子晃晃噹噹的夾著了。

而且,手臂那麼長的超大鉗子,這種夾鐵堝用的鉗子,用來固定刀條很不好用的吧。

工具也太少。

李孟羲哪怕是個外行他也看出來了,刀匠的工具不順手。

再往深了想,不順手恰對了,軍中現在有的鍛造工具,乃是潦草的買了一些,然後再從民夫手中收集了一些,東拼西湊亂七八糟的,不齊全才是正常。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啊。

明明缺順手工具,鐵匠們為何不給自己打造些工具呢?

他們不懂?

不會是不懂,而是其他方面的原因。

大概是鐵匠們不好意思要東西,反正打鐵的鉗子錘子雖不完善,但是也有,勉強能用,所以鐵匠們就不好意思再繼續要。

再有,畢竟是在軍中,一切鐵料都是公家的,沒有命令,鐵匠們不敢拿鐵給自己打造工具。

又不說,又不敢,若不是今次認真的看了鍛造流程,還發現不了這個問題。

李孟羲忽然意識到,工具的發明與改進,乃是含金量十足的創造。

可要讓鐵匠們自己創造工具,得讓鐵匠們有一定的空閒吧,得有一定的激勵機制,還得讓鐵匠們手裡多少有點餘鐵吧。

匠營現在情況,一日三班倒,並不忙碌,空閒時間足夠,而獎勵機制,也早已施行良久。

唯獨,鐵匠們手中沒有可以支配的鐵料,連鐵都沒有,還發明個錘子工具。

李孟羲深刻意識到此中不足。

不止鐵匠營,木匠營也是,木匠營的匠人們手中也沒有可以支配的私人木料,所以到現在為止,哪怕匠人們想出可以在車上邊行軍邊幹木工活,哪怕木匠們想到可以把板車翻過來當工作臺,哪怕木匠們能想出眾多良好建議,但是,工具方面的改進,一項都沒有!

問題就在於,所有木料都歸軍中所有,木匠們手裡一點可以支配的木頭都沒有,還怎麼發明與改進工具。

工具發明與改進的基礎,自由支配的材料,足夠空閒的時間,低的生存壓力,一定的激賞制度,缺一不可。

而軍中現在,生存壓力不高,匠人們空閒,激賞制度也有,唯獨缺了可以自由支配的材料。

李孟羲動了該如何改進匠營制度了,他首先想的是,可以給鐵匠們每月每人批三五斤鐵,這三五斤鐵屬於鐵匠們私人所有,幹什麼都行。

再一想到,鍛造一事,跟木工還不行,木工有木頭就直接能做東西了,鐵要想做東西,還得有爐子,還得有柴。

再想到這一點,李孟羲越發覺得一些小巧的鍊鐵爐的重要性了。

可以多蓋一些共用的小鐵匠爐,這些小鐵匠爐加熱快,消耗少,利於進行研發活動的少量冶鐵需求。

再考慮到,鍊鐵爐還需要柴,而如果是共用的研發用的小鐵匠爐要用的時候,還得鐵匠們自個負擔柴火,那就有可能本來鐵匠還想造個什麼東西,但一想燒爐子費柴,便打消了念頭。

毫無疑問,此不利推動發明。

所以,共用的小鍊鐵爐,一切柴火由官方負擔,想來就幾個小爐子,縱是再燒,能燒多少柴?

而換來的則是,無窮的創造。

這邊,鍛刀匠人終於是把刀條打好了。

李孟羲走來問,“刀是好了?下一步,可是淬火?”

刀匠張了張嘴巴,“……淬火待會兒,得先放火櫃裡放放。”

李孟羲愕然,“額,這是為何?”

匠人耐心解釋,“老輩兒傳下來就是如此,說是退火。”

李孟羲皺眉,“退火又是何意?”

刀匠被問的抓耳撓腮的說出個一二三來,執著於追究一切現象背後隱藏的道理,這是李孟羲,可尋常匠人,能知其然就夠了。

李孟羲問不出究竟,只好讓匠人先忙碌。

之後,見匠人把已經塑形好的刀條拿鉗子夾著在火上燒了一會兒,重新加了會兒熱,然後把燒的通紅的刀條放到了火櫃中。

火櫃就是類似燒烤架子的那個東西,火櫃裡先被其他匠人倒進去一層燒的半透的炭塊,刀條放進去之後,又倒了一些木炭塊進去把刀條整個蓋著。

這就讓李孟羲不懂了,不僅不懂,還大感迷惑。

這所謂的退火過程,把剛鍛打好的刀條燒紅,然後再放一堆即將燒盡的木炭中,此是為何?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李孟羲隱約覺得,有可能是滲碳。

不然無法解釋為何用炭把刀重新埋著。

正火過程持續了很一段時間,之後,待火櫃中的的木炭燒光了,又等火櫃裡的炭徹底滅了,刀匠這才上前小心的拿手碰了碰外露的刀柄,覺得刀柄涼的差不多了,這才把刀柄抽了出來。

李孟羲走上前問,“為何不用新炭?新炭豈不能燒的更久,為何要用將燒進的木炭?”

刀匠提著刀條站在原地為難的想了好一會兒,尷尬一笑,“某也不曉得。祖輩兒傳下來就是如此,用將盡的炭正火最好。”

“……好吧。”李孟羲只能暫時放下追問。

所謂的正火結束了,下一步的話……

跟著刀匠來到了爐子旁,看鐵匠把剛從火櫃中拿出的刀條又放到火上灼燒加熱,李孟羲點了點頭,他道,“接下來,總該是淬火了吧?”

刀匠手裡翻著刀條,嘴巴張了又張,“後是正火,淬火還在之後。”

李孟羲詫異無比的看著刀匠,為何又出來個正火,這正火又是什麼。

強忍著發問的衝動,李孟羲靜靜的看著。

待刀匠將刀條稍微加熱至通體微紅的狀態,然後,刀匠便把刀條用火鉗夾著放到了滿是草木灰的那個櫃子裡。

奧,這就是退火之後的,正火。

燒熱的刀條,放到一堆草木灰中,放著就行。

待一段時間後,刀條降溫完畢,這一次,刀匠把刀條拿回來,再一次放火爐上加熱。

終於,這第三次,終於是淬火了。

李孟羲跑到水缸那裡看了,水缸裡是清澈的清水。

而據說,用尿液或是動物油脂淬火會更好。

又有,三國時期,名匠浦元取江心之水以淬火,這說明,漢時以尿液或油脂淬火的技術尚未大規模普及。

尿液或是油脂淬火到底有何優勢之處,李孟羲甚感好奇。

正想著,刀匠帶著刀條來了,李孟羲趕緊讓路。

通紅發亮的刀條嗤拉一聲插入水缸裡,白煙繚繞。

刀條下水沒兩息,刀匠立刻把刀條又夾出來,然後又插進水裡,稍微沾了一下水又拿了上來。

蘸蘸停停,如是者數次,淬火完成。

淬火結束,刀條冷卻之後,匠人捧著刀條翻來覆去的皺眉細看,還不時拿手指敲上兩下以確定淬火的質量。

從刀匠的表情,李孟羲看不出淬火的結果如何,他問,“這刀算是成了嗎?”

刀匠搖頭,“不成,沒淬好,太脆,得回下火。”

“回火?”李孟羲眉頭一挑。

若說退火正火不清楚,回火可不在此列。

在遊戲《騎馬與砍殺》中便有大量的【回火的彎刀】,【回火的雙手劍】之類的兵器,按字條,【回火的彎刀】僅次於【豪華的彎刀】,【回火的彎刀】還要比下一級【鋒利的彎刀】攻擊力高上兩點。

而在遊戲中,回火武器價格也貴的多。

作為一個比較硬核的遊戲,遊戲中有此設定,回火的武器,或許真的比一般的武器厲害的多吧。

李孟羲靜靜的看著刀匠的後續動作,見刀匠把淬火完成的刀條拿回去又加熱了,這次,加熱沒太久,刀半紅不紅的,然後,鐵匠又把刀條放到了火櫃裡,然後又鏟了一些炭進去把刀條蓋住。

這次一樣,用的是燒的發白的將燃盡的炭。

待一段時間後,不待炭燒完,鐵匠便將刀從火櫃取出,隨意放在外邊任其自然變涼。

到此一步結束之後,三十鍛環首刀完成,剩下的便是打磨拋光開刃。

打磨拋光就沒太多好看的了,軍中缺專業的磨礪工具,鐵匠們拿著塊凹凸不平的破石頭吭吭哧哧的磨著。

看完了整個鍛刀過程,李孟羲此時已是滿心迷惑。

鍛造的四個過程,退火,正火,淬火,回火,論李孟羲最熟悉的,就是淬火。

依李孟羲的猜測,淬火過的刀會變得很堅硬,而淬火過程,大抵鐵是沒有跟水發生化學變化的,只是物理變化。

只透過物理變化就從軟變得極其堅硬,由此,再類比另外的物質,炭也是,同樣都是炭,石墨很軟,而金剛石則是自然界中最堅硬的物質,同種物質結晶方式不同,硬度就天差地別。

由此推之,淬火實則就是高溫的鐵勐地放入冷水中之後,鐵驟然收縮,晶體結構發生了變化。

淬火原理大致是如此。

可淬火之後,為何要有回火一個流程,淬火使鐵變得極其堅硬,而據匠人說,淬火好了不用回火,而沒淬好,刀太淬,必要回火。

在鋼鐵中,脆和硬乃是正相關,含炭越多,鐵質越硬,也就越脆。

刀具淬火沒淬好的話,過於堅硬,缺乏韌性,故而需要回火,那自然,回火一步,可能就是降低硬度,提升韌性的調整步驟。

再結合淬火的原理,淬火是鐵極速冷卻收縮結成晶體,那回火是加熱,大概就是跟淬火的原理反著來,乃是將鐵加熱膨脹,使已經結成的晶體受熱消融。

大概如此。

所以,既然回火是調整,何為調整?不是大錘子砸,而是小錘子敲,既是調整,程度便溫和許多。

所以,回火的話,加熱溫度不高,乃中低溫度回火。

就如刀匠最後回火時,刀燒的半紅不紅的,一眼就看的出溫度比之前的步驟低的多。

鍛造四火,後兩種火,李孟羲大致明白了。

可前兩種火,李孟羲百思不得其解。

不覺間,天色竟暗了。

一把三十鍛環首,除去鐵料冶煉的過程,整個鍛打熱處理過程,足足用了一個下午。

若是再加上鐵料冶煉和後續的拋光開刃步驟,得幾乎兩天時間。

這還只是三十鍛的刀,若是百鍊,需數個鐵匠忙碌六七日方能鍛成,除去人力成本,染料成本便多了三四倍之多。

上章 目錄 下章
本站推薦
食物鏈頂端的猛獸我有一座天地當鋪特種兵之戰狼崛起宇宙級寵愛諸天新時代從嚮往開始制霸娛樂圈都市國術女神女配她天生好命劍仙三千萬我真不是魔神
相關推薦
飛狐外傳進擊的巫妖王龍婿(完本)公爵從放羊開始維密天使[綜英美/美娛]呂布重生:崩壞的漢末世界漢末高順東漢末年不三國征戰在漢末東漢末年立志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