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返回

漢末第一兵法家

第七百六十三章 滑輪吊杆
上章 目錄 下章

漢末第一兵法家第七百六十三章 滑輪吊杆

若問,滿城建築,該優先建造哪一部分,答桉是,學校。

軍中現在有太多小朋友了,不僅是小朋友學習需要,日後士卒們也要學習知識,教育乃頭等大事。

李孟羲印象中的學校,應該是有高大的教學樓,有操場,有小賣部,等等設施,而今條件不足,高大的教學樓建不了,只能建普通的房屋。

小賣部沒有,但食堂得有,操場也得有。考慮到,軍中有不少孤兒,這些孤兒家都沒有,因而,宿舍也必須得有。

因為沒辦法建高大的教學樓,教室佔地就太多了,加上佔地面積巨大的操場食堂和宿舍之類,再考慮到日後入學的小孩子會越來越多,全郡的小孩子加一起會是個驚人的數目,考慮到這一點,李孟羲規劃出的學校區域,在城中東西南北十字交叉的交通主軸上,學校佔了公共區域半數的面積。

剩下的半數,才是公共浴室,公共醫院,公共集市之類的。

這幾日,建造如火如荼。

李孟羲對教室的建造要求是,所有教室,門窗要朝南或是朝東。

這是李孟羲學到知識的又一次利用。

在去年冬日,城中居所不夠,城中民夫得到城外紮營,當時城外有東南西北四向,劉備提議到南城紮營。

此中,有一個跟實際有關的知識,一年四季當中,風是不同的。冬日之時,北風呼嘯,在冬日,北邊風大,南邊背風。

這一點知識被李孟羲牢牢記住了。

門窗朝向的相關知識,可能歸屬於風水之類,在李孟羲這裡,他單純是覺得,東向和南向光照更充足,光照充足對教室而言極為重要,光線充足教室裡就明亮,光線明亮小孩子們看黑板就看的更清楚。

——

城中很繁忙,到處都是忙碌的人影。

鄉間最主流最常用的建造方式是用土胚壘牆來建造房屋。李孟羲對土胚不陌生,做土胚只需三種材料,黃泥,麥秸,水,所需工具只兩種,模具,木錘。

土胚廉價的不能再廉價了,簡單的不能再簡單了,然而如此廉價簡單的東西,軍中現在愣是做不了,因為沒有麥秸。

軍中所囤積的柴草經一個冬天的消耗,耗的一點不剩了,麥秸一點沒有了。

在沒有麥秸的情況下,建造匠人們提出了另一種建造方法,乃是跟築城技術一樣的夯土法。

夯土法技術很簡單,施工流程是,兩邊用木板夾起,中間留出一個空隙,然後往空隙裡填土,每填上一層土,就上去一夥人把大石頭拋的高高的鼕鼕往下砸。

此種造牆方式,全憑一個砸字,靠重力把泥土砸瓷實使泥土自然成牆。

夯土築牆法原理不難,可施工難度甚大,因為需要層層夯實,夯實需要把石頭高高的吊起往下砸,因而,牆就不能窄了,牆得非常寬才能方便夯砸。

李孟羲目測了夯土牆的厚度,夯土牆的厚度幾乎是土胚牆的兩倍以上,厚度驚人。

據匠人們說,想讓牆更結實,可用三合土,用黃泥,沙,石灰,一起來建。

三合土李孟羲當然知道,他不僅知道三合土,他還知道加糯米汁加雞蛋清來提高粘合力,可是,窮,沒錢,沒糯米,雞蛋清就更捨不得用了。

李孟羲在工地看了一會兒,他看著一人高的土牆上,民夫們喊著號子揮汗如雨的把石頭高高拋起再重重落下,號子喊的驚天動地,石頭落下來也是驚天動地。

靜靜的看了一會兒,李孟羲感覺抬石頭這項工作實在是累,他把造城匠人叫了過來,他問匠人,“你可知,滑輪此物?”

見匠人迷茫,李孟羲抽出腰間短刀,抬手在地上畫了幾個輪子個幾段繩索。

畫完,李孟羲還沒開始解釋,匠人恍然,“這不是轆轤嗎?”

匠人解釋說,知道這個東西,借用此物,可抬起千斤重物,築城的時候就有用到此物。

李孟羲看著說的頭頭是道的造城匠人,他有心想說,既然知道滑輪,為何不讓拿來砌牆呢,靠人力夯實,多累呀。

李孟羲想弄來滑輪,弄一個高架子架在牆邊,然後上邊掛一組滑輪,再吊起一個大石頭,這樣,只需一個人就可以操作了,省了一堆人力。

聽了李孟羲的想法,造城匠人猶豫著說,“成是也成,就是麻煩。”

李孟羲都不理解了,明明能省力,什麼叫麻煩。

隨後的實踐,李孟羲明白了,為什麼造城匠人會說滑輪麻煩。

——

木匠營做了一些滑輪,滑輪好做,一個圓木塊,中間用鑿子鑿了一個深槽,一個滑輪就成了。

一組滑輪,一根長繩,再加上一個長的木樁子,木樁子上,橫著接了一個橫臂,木樁子與滑輪組一組裝,一個簡陋的吊機就好了。

一處建造工地停工,匠人們按李孟羲的要求把木樁子埋在牆邊,民夫在邊上拉起繩子,滑輪吱扭扭的轉著,緩緩把大石頭吊起。

石頭吊了高高的吊到頂端之後,民夫鬆開了手,失去牽引法石頭帶著繩索哧熘熘的落下來,然後,卡察一聲響。

石頭砸偏了,把下邊的木板模具砸斷了。

出師不利,第一個問題出現了,吊杆埋的位置不夠精確,沒對好。

隨後,匠人們過去把木樁子重新拔出來,重新埋好,埋好之後,把石頭拉起重新試了試,還是有點偏,於是乎只能繼續拔了重埋。

李孟羲看著匠人們繁瑣的忙碌步驟,他不由皺眉。

經匠人們一陣“除錯”,終於,吊杆調好了,調好的吊杆正對準下邊的模具,石頭高高拉起再落下來,正好砸進模具正中,不會再砸偏了。

接著,民夫再次忙碌起來,滑輪組的省力效果是很強的,只民夫一人,輕而易舉的就把大石頭給拉了起來,然後不停的把大石頭調起放下吊起放下,大石頭鼕鼕鼕鼕砸個不停。

在砸了約莫四五十之下之後,正當李孟羲認為沒問題了的時候,石頭又一次下落,卡察一聲,又砸到模具了。

李孟羲以為是民夫起落的太趕趁了,石頭還沒穩當就給放了下來,石頭晃盪了,這才把模具給砸了。

造城匠人走了樁子下,抬頭看了看,接著看了看樁子,發現樁子歪了,他抱著樁子狠往一旁扶了一下。走回來,匠人說出了原因,原因是杆子埋的倉促,埋的淺,加之土軟,石頭又太沉,石頭一邊墜著,墜著墜著就把樁子帶斜了。

李孟羲心想,樁子埋的淺了,那埋深一點不就妥了。問題不大。

隨後,良久沒有再出現問題,又砸了一陣之後,造城匠人邀李孟羲過去檢視詳情。

李孟羲跟著匠人到了牆頭上,他看到,經一陣夯砸,石頭砸的地方砸出了一個深坑。

匠人指著坑給李孟羲解釋著,“軍師,你看,用轆轤只能砸一個地兒,要是用人抬著砸,左邊右邊都砸的到。”

經匠人一講解,李孟羲明白了過來,原來,在工具不夠精確的時候,人工是更精確更高效的手段。

用吊杆吊著石頭,石頭直上直下的只能砸一個點,而用人力的話,一群人可以控制著石頭左右微調,讓邊邊角角裡裡外外通通給砸瓷實。

李孟羲意識到,簡陋的滑輪還真不如人力好用。

但,他並不想就此捨棄了滑輪,簡陋的滑輪不好用,那就弄精緻的滑輪。

李孟羲抬頭看去,一抬頭,他嚇了一跳,一個沒注意站到大石頭下邊了,這要是繩子卡察一斷,人就涼了。

李孟羲趕緊跳下牆去。

遠離了危險,李孟羲抬頭打量吊杆,他想,石頭太小,不與模具完全契合,這個問題似乎可以解決的。

石頭太小,那就坐一個跟模具一樣寬的石頭不就得了,這樣,石頭落下來,左右都能砸到,沒有死角了。

李孟羲將想法說給造城匠人聽,造城匠人聽得直撓頭,又不好反駁,造城匠人只能笑笑,“軍師高見!”

李孟羲的方法是個好方法,只是,太繁瑣了,還得把石頭給凋刻好,還得每次放模具的時候把模具放的跟石頭一般寬窄,麻煩的很。

李孟羲抬頭盯著大石頭觀察,他發現,大石頭形狀很不規則。按李孟羲的理解,他覺得,石頭底下最好是平的,這樣砸下來才能把泥土砸的平整

有了想法,李孟羲叫過傳令兵,他吩咐傳令兵去鐵匠營,讓鐵匠們造一個方稜四正的大鐵塊送來。

傳令兵領命而去。

大鐵塊要造好還得一陣時間,李孟羲讓人繼續拉著石頭繼續砸。

很快,下一個問題出現了。

當李孟羲覺得砸的差不多了的時候,他讓民夫換一段再砸,結果此時他發現,換不了。

只一根木樁子一根橫臂結構簡單的吊杆,根本就沒辦法像後世的吊機那樣可以左右轉動,可以伸長收縮。也就是,吊杆只能固定砸一個點,往邊上再挪一點都做不到。

李孟羲想,可以把吊杆給改進一下,改成可以轉動,可以伸縮的結構,就如後世的吊機那樣。

李孟羲對自己的想法很自得,他立刻把想法告知了身旁的造城匠人。

造城匠人聽完李孟羲的講述,他抬頭看了一眼吊杆,腦海中想象了一下李孟羲的描述,造城匠人不由撓頭。

猶豫片刻,造城匠人不得不告訴李孟羲,“軍師啊,要說把樁子轉起來,這個好弄,可,樁子就是能轉,還是不成啊。”

造城匠人拿手橫著比劃了一下,“本來夠長,斜了一下,不夠長了。

本來正對的準,轉了一下,對不準了。”

李孟羲盯著吊杆,眉頭皺起,思索片刻之後,他明白匠人的意思了。

匠人是說,樁子能轉,還得配合橫槓能長能短,這樣轉著才有用。要是只轉向橫槓不變,沒用。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李孟羲明白了,要想有一個能自動轉向的吊杆,還必須得有一個能精確伸縮的橫槓,缺一不可。

在李孟羲尋思能伸縮的橫槓好做不好的時候,邊上,匠人盡職盡責的建議著,“軍師啊,能長能短的槓,做是能做,可做著麻煩不說,還容易壞……”

至此,李孟羲明白了,為什麼一開始匠人會說滑輪不好用。是當真不好用,當真沒有人力好用。

李孟羲意識到,後世那種會轉會伸縮的吊機,放在漢末,根本就做不出來,就算做出來,價效比也會很低。

造城的時候,吊杆有用,夯牆的時候,用不著。因為,造城的時候,城牆那麼老高,土方那麼多,一個吊杆砸一個點,連砸倆月還得繼續砸那一個點。

而蓋屋子呢,這個點砸不一會兒,就得挪挪,砸下一個點。

築城與蓋屋兩者的工程量決定了,吊杆這種簡單工具,不同的工程,使用價效比截然不同。

李孟羲撓了撓頭,他皺眉尋思,當真要捨棄滑輪組嗎。

就此放棄,李孟羲不太甘心。

——

李孟羲沒能把解決辦法想出來,鐵匠們把李孟羲要的鐵旮瘩拿車推來了。

鐵匠們說,為鑄這個鐵旮瘩,把好幾個鐵砧給融了。

李孟羲看了一眼黑不熘秋箱子巨大的鐵塊,他尋思,這麼一大坨鐵,幾百斤還是有的。

鐵塊有了,匠人們合力把方稜四正的鐵塊掛到吊杆上,然後開始驗證使用效果。

重新擺放好了模具,模具裡填了土,然後,一名匠人用力的拉起繩索,把鐵塊高高拉起。

撒手,鐵塊直直的落了下來,冬的一聲響。

李孟羲過去檢視,他看到,因為模具是比著鐵塊放的,鐵塊底下是方稜四正的,模具也是一般的寬,因而,鐵塊砸下來的時候,裡外左右都砸的的,沒有死角。

測試成功,標準化作業是有用的。之前用石頭砸的時候,因為石頭小於模具,邊上的砸不到,因而得靠人不停的左右微調。現在弄了一塊形狀規則的鐵塊,鐵塊與模具完美的契合,就不需人工微調了。

技術一事,繁雜細微,每當李孟羲認為再無缺漏的時候,問題總是不經意間出現。

大幾百斤的鐵塊不停的吊起落下吊起落下,鼕鼕鼕鼕不停的砸著。

突然,一塊木板倒了。

一開始,李孟羲也好,匠人們也好,都以為是模具放的不穩,匠人們過去把模具支好就沒再在意了。

可隨後,又過了一段時間,又一塊木板倒了。

匠人再一次過去把木板扶起,並再一次加固。

本以為萬事大吉,可不久之後,冬的一聲,鐵坨子再一次砸下來,木板又倒了。

這接二連三的,李孟羲終於察覺到不對勁兒了。

他走過去,走近看了看,沒看明白。

回頭問造城匠人,造城匠人也疑惑,不知怎麼了。

既然看不明白,那來來幾次,李孟羲後退了半步,他讓人繼續把鐵坨子拉起往下砸。

李孟羲就在在鐵坨子下邊,離鐵坨子砸下來的地方就一步,匠人們不敢妄動,生怕砸著李孟羲。

眾人都勸李孟羲離遠點。

李孟羲拒絕離開,他抬頭看了一眼,說實話,那麼老大一個鐵坨子懸在上邊,他著實有點害怕。但是呢,捨不得腦袋,看不得明白。

他交代身後的造城匠人,讓造城匠人留意著,一旦看到繩子斷了,趕緊把你家軍師往後拉開。

造城匠人不敢鬆懈,他緊緊抓住李孟羲肩膀,瞪大了眼睛抬頭盯著,眼睛閉都不敢閉一下。

“砸!”李孟羲下令。

拉繩子的人聞令放下繩子,大鐵坨子休的一聲砸了下來,李孟羲目光隨著鐵坨子下落的軌跡極速移動著,鐵坨子砸到底部的時候,李孟羲看到,鐵坨子落地之後,左右大幅度晃盪了幾下。

就是這幾下晃盪,不停的磕碰到左右兩邊的木板,把木板給撞的咯吱咯吱響。

看到這裡,李孟羲明白了,原來模具是被鐵坨子給撞倒了。

可是,為什麼呢。

不明所以,李孟羲讓人把鐵坨子提了出來丟到了地上。

李孟羲蹲在一旁,他拄著下巴皺眉觀察著這個平平無奇方稜四正的鐵坨子,皺眉尋思良久,李孟羲懂了。

鐵匠們把鐵坨子給鑄造的又細又長,形狀跟酒盒一樣,因為太長了,從高處落下,肯定往一邊晃盪。

而要是像秤砣一樣上大下小的形狀,那落下來的時候,就不會晃盪了,會落的很穩。

“……重心。”李孟羲都囔一句,是重心的緣故,他拍了拍手站了起來。

夯土的鐵坨子最好是做成秤砣的形狀,這樣的形狀砸下來穩穩當當不會晃盪,也就不會碰倒模具。

再次叫來傳令兵,李孟羲讓傳令兵去交代鐵匠營,讓鐵匠營再鑄造一個鐵坨子,這次造的鐵坨子,得是秤砣形狀上小下大的模樣。

傳令兵領命而去。

夯土的重物,應該是叫做【重錘】。

沒想到重錘的重心會影響使用效果。

李孟羲看著方稜四正的長方體的鐵塊,他摸著下巴沉思起來,除了重心,那麼,形狀有無影響呢。

比如說,球形的鐵球,跟平的鐵坨,到底哪個效果更好呢。

思索了片刻,李孟羲回憶起了一個知識點,知識點是,壓強,壓力,受力面積等相關知識。

同樣重量的鐵球和鐵塊,鐵球砸下來,和泥土的接觸面積是一個小點,而鐵塊砸下來,和泥土接觸面是一大片。

也就是說,鐵球對泥土施加的壓強更強,能把土砸的更瓷實。

當李孟羲抬起頭,往遠看了一下,他一眼看到,不遠處那堵半人高的牆上,那裡的民夫沒有用石頭夯土,而是用了另外的方法,民夫抱著一根木樁子,木樁子一頭裝著一個小磨盤,磨盤在上,木樁在下,民夫們抱著上重下輕的樁子一下一下往泥土裡杵。

見此一幕,李孟羲覺得自己的猜測得到了證實。

再次叫來傳令兵,李孟羲讓傳令兵再去鐵匠營,這次,他要求鐵匠營做兩個一般重的鐵塊,一個秤砣形狀,一個球形。

——

約莫一個時辰,鐵匠們送來了不大不小兩個鐵坨,按要求,一個秤砣是模樣,上下下大,底部是平的,而另一個,是一個鐵球。

測試開始,隨便找了一處平整的空地,感覺附近土質差不多,李孟羲令人把吊杆挪過來,埋好,然後,先是鐵坨吊起,砸地三百下。

接著,換到一邊,同樣的高度,同樣的土質,用鐵球同樣砸三百下。

各三百下砸完,李孟羲走近一看,對比分明。

鐵坨砸下的地方,泥土薄薄斂去了一褶,而鐵球落下的地方,砸了一個深坑。

測試結束,猜對了,果然,壓強對夯土效果影響極大。

李孟羲想,要不做一個巨大的圖釘一樣的鐵釺呢,鐵釺比鐵球壓強更大。

但考慮到,鐵釺子壓強大是大,但過於大了,鐵釺子落下去,直接扎土裡了,拔都拔不出去。

再者,圖釘一樣上重下輕的結構,必然翻滾必然晃盪。

綜合重心儘可能靠下,接觸面積儘可能小,此兩種考量,鐵球是夯土工具的最優形狀。

重要的工程知識獲得,李孟羲立刻從從腰間抽出紙張,從竹筒裡拿出筆,草草把所得知識寫下。

寫完,紙疊好,隨手放到口袋裡。

還剩最後一個最關鍵的問題,重錘好用,滑輪也好用,但是滑輪吊杆沒辦法移動,也沒辦法伸縮,這該咋辦。

李孟羲皺眉思考著,他腦海中模擬著吊杆工作的流程,假如說,讓吊杆具有足夠的實用性,那麼就必須得讓吊杆能左右轉動,此時,一個難題橫亙,吊杆左右轉動容易,但是橫槓長短是固定的,固定長度的橫槓,難以於不停變動的施工距離相匹配。

李孟羲便想,該如何在不改變橫槓的情況下讓鐵球總能穩穩的落到模具裡呢。

思路紛飛著,李孟羲腦海中漸漸出現了一個怪異的畫面,他想到了小時候,把蛤蟆拿繩子拴著裝瓶子裡,然後走遠,慢慢的拉繩子,在不弄倒瓶子的情況下,慢慢的把蛤蟆弄出來。

“……有了!”李孟羲眼睛一亮,他有了解決方法了。

李孟羲決定做一個長筒,長筒立在模具上,重錘和繩子則垂在筒裡,然後,就透過移動長筒固定住重錘下落的位置,長筒裡在哪裡,重錘就必然會砸在哪裡。

有了解決方法,李孟羲立刻去了木匠營,他讓木匠們以最快速度趕製出一個水桶粗的一丈長的長筒。

——

近傍晚之時,木匠們趕製出了李孟羲所需的長筒。

城中一處空地上,李孟羲帶著匠人們開始實驗。

把長木筒放平地上放好,重錘垂入其中,令人拉動繩索,滑輪骨碌碌轉動,待重錘吊高之後,拉繩子的人鬆手,冬的一聲,重錘落下。

然後,吊杆不動,也不用變動橫槓,令人把木筒挪遠。

這一挪遠,重錘就不是出於木樁下方了,吊著重錘的繩子也斜起貼到了木筒邊沿上。

拉繩子的人再次拉動繩索,滑輪骨碌碌的轉動聲中,繩索從拉繩人手中,到滑輪組,再延長到木筒邊沿,繩子摩擦著木筒邊沿緩緩向外拔出,終於,鐵球再一次吊到了高處,拉繩子的人鬆手,冬!鐵球下落。

撤去木筒到前檢視,挪開鐵球,地面上露出了一個淺坑。

測試成功了,用相對笨拙的方法,用固定的吊杆加一個限定重錘的木筒,實現了跟自動吊機一樣的效果。

改進到這一步,一個固定吊機,足以負責一整個牆面的夯實工作。

李孟羲長舒了一口氣。

在天黑之前,李孟羲檢查著這一整套裝置的不足,他發現,繩索貼著木筒邊沿滑動,繩索磨損的厲害。他想到了一個主意,可以在木筒邊沿加上滑輪。

可再一想,滑輪似乎不行,滑輪不夠靈活,隨著木筒不停的挪動,繩索很難穩固的卡在小小的滑輪中。

所以,再次改進之後,便成了,木筒邊沿位置弄一些一圈長的扶手一樣的竹管,這就相當於,整個木筒邊沿,整個都是一個定滑輪。

有了定滑輪之後,施工流暢的多。

當夜幕徹底將臨之時,李孟羲把整套完整的技術正好記完。

他囑咐造城匠人,日後建造工作,多用吊杆來做,此能省下很多人力。

確實很省人,造城匠人算了算,要是不用吊杆,幾百斤的大石頭,得六七個人一起抬才能給抬起,抬起也抬不多高。

而用吊杆,一個拉繩的人,再一個扶木筒的人,兩個人就能夯一堵牆,人力不僅省了三四倍,而且還能夯的又快又好。

親眼看到了一項工技利器誕生,造城匠人對李孟羲佩服無比。

夜晚,城主府中,吃晚飯的時候,李孟羲跟關羽說起了吊杆。

說到用了一個大鐵球能把地砸出一個坑來,關羽建議,可用石頭。

李孟羲一想也是,軍中缺鐵缺成狗了都,用鐵太浪費了。

若用石頭的話,李孟羲想到,軍中有石匠,一直以來不知石匠能幹啥,一直沒有和石頭相關的工作,現在,需求出現了,鉅鹿城大興土木,有千千萬萬間房子需要蓋,這就需要數千架吊杆,數千具吊錘,需要匠人們用大石頭鑿出數千個巨型石球出來。

要鑿石球,鉅鹿左近,不知有無石礦資源,還有,與之配套的,還需要數千木樁,數千木筒,數萬滑輪,數萬根繩索,數萬個夾板模具,這需要,大量木頭。

儘管說,重建鉅鹿城非片刻之功,快點慢點沒關係,不需要那麼多的吊杆也能把房屋建起,但是,義軍之建造工程,遠非鉅鹿一城,後邊還得蓋軍營,還得奔波各處給那些居無住所的屯丁們蓋房子,鉅鹿全郡之地,不知幾十萬人,給這些人全部蓋一套房子,工程任務永無休止之日。所以,數千套夯土工具根本不算多,再多都不夠。

上章 目錄 下章
本站推薦
食物鏈頂端的猛獸我有一座天地當鋪特種兵之戰狼崛起宇宙級寵愛諸天新時代從嚮往開始制霸娛樂圈都市國術女神女配她天生好命劍仙三千萬我真不是魔神
相關推薦
飛狐外傳進擊的巫妖王龍婿(完本)公爵從放羊開始維密天使[綜英美/美娛]呂布重生:崩壞的漢末世界漢末高順東漢末年不三國征戰在漢末東漢末年立志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