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返回

漢末第一兵法家

第八百九十六章 艱鉅的最佳化任務
上章 目錄 下章

漢末第一兵法家第八百九十六章 艱鉅的最佳化任務

對水力的利用只需要兩個齒輪就可以勝任生產,水力解決了磨面所需的人力畜力,可,缺磨啊,豆子的事仍沒解決。

粉碎機的效率不如磨盤的原因在於,粉碎機轉速不夠,轉速不夠的原因在於,人力和畜力無法達到足夠高的轉速,成功利用了水力,使得粉碎機的高速旋轉成為了可能。

幾日後,匠人們打造了兩片巨大的木質齒輪,李孟羲帶著人個工具第三次來到了小溪邊。

水車,齒輪,還有粉碎機,全部安裝好之後,在水流的作用下,水車開始啟動,帶動著粉碎機以同樣的轉速開始啟動。

水流的速度確實不慢,有相當於畜力兩倍的速度,可似乎這個速度仍然不夠。

李孟羲站在小溪邊,看著譁啦啦流淌的溪水,提高粉碎機轉速的方法,會有哪些呢?

用控制變量法對所有因素加以分析。

在水車與輪盤粉碎機這一組工具中,構成因素包括,水,水車,齒輪,粉碎機輪盤。

水有水質,水流流動方向,水流量,水流速度,水流落差等區別。

水質對水車無多大影響。

水流流動方向,似乎水流方向完全與水車轉動方向一致時,水流的作用會發揮到最大,反之,假如水流方向跟水車相互傾斜,傾斜的流水對槳頁產生的力量會弱上很多。

李孟羲不由朝面前小溪看去,小溪蜿蜒曲折左拐右拐的。

再轉頭看向水車,水車恰好架在水彎處,那裡的水流相比水車是斜著的。

水流不直,水流撞在曲折水道上力量會不停衝擊到岸上,水的力量會被不停的分散。且,水流方向如果傾斜於水車,水的力量將減弱好幾成。

李孟羲猜測,就水流方向這一點,若有足夠筆直的河道,若水流的方向跟水車完全平行,達到這樣程度,估計可提升一成的效率。

於水的因素,除方向,還有水流量,水越大,衝勁越足,這毫無疑問。

於水的速度,水速越快,會驅使著水車轉的越快,這毫無疑問。

於水流落差,高處砸下來的水流具有更強大的動能,這是極好的提高水速的方式。

所以,在水車——粉碎機系統中,於水這個因素提升效率的方法有了,可以築壩,提高水位,提升水流速度,然後,修整河道,使河道儘可能筆直,使水流的力量盡可能少的消耗,水車安裝時,水車要儘可能平行於水流方向。

於水流量這一點,水流量大小似乎跟水車入水深淺有關,水車太高,超出水面,等於無水,水車入水太淺,等於水流量極小,水車完全沒入水中,則似乎水車都轉不動了。

那,對水車來說,最佳的入水深度,該是怎樣?

入水深度跟槳葉有關?還是跟水車有關?還是都有關?

如果只跟槳葉有關,那槳葉入水多少,水力利用效率最高?

如果是跟水車有關,那水車入水深度等於水車半徑多少時,水力利用最高?

水車形制簡單,就一種圓形,槳葉則就複雜了。

要想測試最佳入水深度,得先統一槳葉,得先找到最佳的槳葉外形才行。

——

在水車系統中,除了水的因素,第二個因素,是水車。

那,水車本身對效率影響因素,會有哪些?

不知道,不妨分析所有因素。

一架水車,其本身的所有變數有,水車材質,水車大小,水車厚薄,水車輪軸,水車支撐輻條。大抵這些。

於材質,越輕的材質轉的越快。

於水車大小,水車越大效率越高還是越小效率越高,不知,但除效率,有另一個不得不考慮的因素——製造難度。越大的水車需要的木頭越長,水車過大的時候,就不得不使用大量的隼接結構,在水車的整個木加工過程中,隼接過程無疑最是費時費力。所以,從生產難度和製作效率來考量,水車不是越大越好,也不是小了好,而是能兼顧製作效率和水力利用效率兩點的最好。

於水車厚薄,水車厚薄跟效率有何關係,不能知。

於水車輪軸,水車輪軸跟普通車輛輪軸是一個東西,提高輪軸效率的方法是,輪軸裡塗上一點油降低摩擦力,或者是,變滑動摩擦為滾動摩擦,(鋼珠軸承……)李孟羲腦海中突然想起了一個極其重要的部件。

古代的車輛,是一根木頭硬磨的,是沒有滾動軸承的。

車輪的行駛過程中,車輪與地面是一個摩擦力,車輪與車軸又是一個摩擦力。

李孟羲依稀記得,一般情況下,滑動摩擦力是滾動摩擦力的三倍。

三倍摩擦力意味著,如果把木頭車軸換成鋼珠軸承,那不需要增加其他任何改進,不需要增添任何動力,直接就可使車輛運載力提升三倍。

沒有鋼珠軸承,一個人拉著木軸車輛,他只能拉三百斤,而只需要換個鋼珠軸承,直接能拉的動至少一倍於此的重物。

做以分析,人拉車的力量,所受到的阻力有兩個,一個是,車輪與地面的摩擦力,一個是車輪與車軸的摩擦力。

滾珠軸承能直接使其中一個摩擦力縮小三倍,使車整體的摩擦力銳減,也從而使得同樣的力量,人可以拉的動更重的車。這就好比,在冰面上人能把極重的物品給推動,這是一樣的道理。

從這一點,軸承是車輛最重要的部件。

小小一個軸承,其作用不亞於馬鞍馬蹬之於馬匹的作用。

軸承雖小,可小小一個軸承,可使任何一個車輛的運載力平添三倍,這可是三倍!

李孟羲突然就意識到了,鋼珠軸承乃是神器。滾珠軸承似乎也並不難造,農村的架子車,似乎就是一個槽裡邊加上幾個大鋼珠,因為結構簡單粗糙,時不時總有鋼珠會掉出來。

彷照農村的滾珠軸承,製造難度只在鋼珠這裡。

所以,鋼珠該怎麼造?

如果再早一些,李孟羲不知道造圓珠技術。可不久前,為給河蚌種珍珠的時候,陶匠們發明了板槽造珠法。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所謂板槽造珠法,在兩個木板上各刻出半個圓珠,然後,把一團泥放到槽上,兩個板一合,相互滑動摩擦著,不一會兒,泥巴就被團成圓的了。

陶匠們用板槽法製作的泥丸非常的圓潤,從形狀來說,已經能滿足製造鋼珠的需要了。

但此中有一個問題,泥丸不需要太大的強度,鋼珠卻要承載著車體巨大的重量,板槽法製造的鋼珠結構必定疏鬆脆弱,似不堪承擔起車輛的重負。可要是用鍛造的方法,用錘子去砸出一個標準的圓球,這加工難度大到逆天。

用其他方法,製造不了足夠圓的鋼珠,用板槽法可以製造出足夠圓的鋼珠,鋼珠強度卻不夠,而要想透過鍛打方式增加鋼珠的強度,卻又勢必要破壞鋼珠的形狀,補救強度的方法,就只剩熱處理,只剩淬火、滲碳這兩種有限的方法。

當李孟羲想到,板槽法生產的鋼珠可能不堪作為大型車輛的軸承來用,但,用在其他地方倒是完全可以。

板槽鋼珠不足以支撐起一車重物的重量,但水車要輕的多,且水車還有一部分在水裡,重量就更輕了,板槽鋼珠或許能承受的住。

於水車,輪軸這一因素,鋼珠的加入,可將水車效率再提升一截。

——

於齒輪,齒輪這東西李孟羲既熟悉又陌生,熟悉是因為,他已經知道兩個垂直齒輪可以將水車與磨盤聯動,但除此以外,他不再知道任何和齒輪有關的知識了。

對於完全陌生的東西,探究方法仍是那個方法,控制變量法。

於一個齒輪而言,其變數有,材質,大小,形狀,厚薄,齒數,齒的分佈,齒的長短,齒的形狀,齒的寬窄,大抵這麼些變數。而這些所有變數對齒輪有怎樣的影響,李孟羲全然不知。

這需要巨量的測試,需要收集巨量的資料,才能在資料當中找到規律。

這還只是單個齒輪所需的測試。

齒輪又是聯動使用的部件,兩個齒輪之間,不同形狀的齒輪放到一起,不同大小的齒輪放到一起,不同齒數的齒輪放到一起,這其中又有怎樣的關聯,這全然不知道。

大概有近一百個測試點,而每一個測試點,最少也要有三十種不同樣本,再考慮到為儘可能排除偶然。降低誤差,每一個樣本要設計幾百個資料。

通算下來,在水車——齒輪——齒輪——粉碎機這一個系統中,最少需要做三百種不同的零部件,而需收集的資料,六十萬個朝上。

李孟羲站在水邊,迷茫了一下。

六十萬個資料啊……

他轉頭,看向一旁圍著磨盤看的饒有興致的匠人們,“你們想跟我學學問嗎?”李孟羲問。

上章 目錄 下章
本站推薦
食物鏈頂端的猛獸我有一座天地當鋪特種兵之戰狼崛起宇宙級寵愛諸天新時代從嚮往開始制霸娛樂圈都市國術女神女配她天生好命劍仙三千萬我真不是魔神
相關推薦
飛狐外傳進擊的巫妖王龍婿(完本)公爵從放羊開始維密天使[綜英美/美娛]呂布重生:崩壞的漢末世界漢末高順東漢末年不三國征戰在漢末東漢末年立志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