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返回

漢末之幷州匪政

第五十九章治郡河東(四)
上章 目錄 下章

漢末之幷州匪政第五十九章治郡河東(四)

貨幣改革對郡內百姓影響略似於無,所以推行的十分順暢。

至於郡外的豪商,如何罵張瑞霸道、吸血,那張瑞便顧不得了。

因為此刻,張瑞又開始跟比曹有司議事了。

裴潛從比曹掾高升功曹掾後,接任比曹的官員是崔琳。這位酷愛給自己加戲的陽曲縣令,除了膽子小點,能力方面只能算可堪一用。。

沒辦法,類似國淵那種既廉且賢的完美能臣太少。

大部分人身上都有某些缺點。

崔琳的缺點就是能力平庸。但管理物資,也不需要多麼傑出的才幹,有裴潛制定的各種制度在前,崔琳只需要蕭規曹隨就足夠了。

張瑞最看中他的一點在於他膽子比較小。

管理河東、太原兩郡富庶的倉廩,如果膽量太大,稍微一貪墨,就是一筆天文數字。

崔琳雖然資歷比國淵深厚,算是元老重臣,但在氣度上跟國淵完全沒法相比。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就比如議事、開會的時候,國淵就很淡定的坐在張瑞旁邊,提案、分析與決斷。

但崔琳卻十分拘謹,謹小慎微的站在張瑞身旁,躬腰為張瑞逐一解釋。

張瑞無奈的笑了笑,說道:“某不是吃人的老虎,崔曹掾快坐下吧。某跟金曹議事可是持續了數天。難道爾打算站上數天?”

崔琳這才不得不坐在一旁,準備應對張瑞的問詢。

想要成就一番偉業,不論如何奇才偉略、政治清明,到最後還是要靠實力去征服對手。

所以男人最喜歡的東西永遠是那些,驍勇善戰的猛士,堆積如山的鐵甲,用之不盡的糧草和腰細腿長熊大的小姐姐。

以上好像混進了什麼奇奇怪怪的東西。

張瑞詳細數了一下,一二三四。沒問題,都是自己喜歡的。

隨後便不再多想,轉而對崔琳說道:“戰事已結束有段時日,比曹對物資積累可有名數?”

崔琳立即緊張的再次起身,躬身行禮說道:“軍國重器皆已清點完成。最重要的糧草兩郡合計共有一百六十五萬石,太原、河東賦稅大抵相當,各得百萬餘糧。”

河東不愧為京畿富庶之地,即便歷經戰亂賦稅也堪抵太原承平之時。

既富有鹽鐵,又有沃土千里。實在是霸業之基。

唯一可惜的是人口死傷慘重,只剩下了四十餘萬人。加上白波、匈奴降卒,人口也只在五十萬左右。

漢末士族的三大自留地,南陽、汝南、潁川都是人口上百萬的大郡。袁術佔據南陽時,整個南陽人口超過兩百多萬。

南陽本身還是東漢最大的鋼鐵產地。

有這麼多人口,鋼鐵,幾年間就能能湊齊六萬甲士,實在是想不通袁術是怎麼被人趕出南陽的。

與南陽類似,河東、太原的鋼鐵產量也是全國翹楚。

崔琳介紹完糧草,便開始介紹甲具,說道:“府庫內有重鎧四千七百套,其中繳獲者近半。合兩郡鐵官之力,每月能打造重鎧兩百餘套。皮甲共計十三萬六千套,每月能修復、保養兩千餘套。”

張瑞皺眉,鐵甲的生產速度還是太慢。得嘗試一下改進流水作業,這方面得找裴琚商量。

皮甲倒是數倍有餘。

令建義中郎將大軍的武備水平再次提升一個臺階。

當初大軍出太原時,軍中連皮甲都尚未普及。這一回是真的做到了人人披甲。

能有這麼多皮甲,要歸功於河東府庫。漢室在這裡囤積了大量甲冑、物資以備武裝三河騎士。

如今卻全進了張瑞口袋。

除了甲冑,武器、兵刃也為數不少,崔琳繼續說道:“新的制式橫刀已下發兩千把,府庫內還存有一千五百把,兩郡鐵官每月能打造千餘把。制式環首刀有三萬餘把,長矛十八萬柄。”

張瑞咋舌,難怪看史書,很少見漢末豪傑有斬木為兵,揭竿為旗的記載。

這一旦攻陷了漢室的某座大型武庫,裡面的武備就足以武裝數萬人。

長矛雖然是消耗品,但十八萬柄也足夠三萬人紮營十餘回,大戰四五次,消耗一整年了。

如果呂布、曹操在爭奪兗州時,哪一方背後有這麼一座府庫,可以說勝率陡然提升三成。

張瑞插嘴問道:“輜重車有多少?”

任何時代打仗,輜重後勤都是重中之重。

兩萬大軍出征,僅攜帶的長矛就得有七八萬根。

紮營時要插在營壘外圍以做拒馬、陷坑,野外防禦要捆到武剛車上做壁壘,打仗時要為士卒補充折損。

歷史上鮑信參與會盟討伐董卓,帶了步卒二萬,騎兵七百。僅是運送輜重的車輛就有五千餘乘。

崔琳連忙翻看案牘,查了片刻,說道:“稟主公,府中有武剛車四千六百輛,馬車七千五百輛,馱馬一萬一千匹。”

武剛車即是一種漢室常見的獨輪小推車,有巾有蓋,可以運兵、運糧,也可用來作戰。

作戰用的武剛車,車身要蒙上牛皮犀甲,捆上長矛,立上堅固的盾牌。有的武剛車開上射擊孔,弓箭手可以在車內,透過射擊孔射箭。

對武剛車最著名的運用就是漠北決戰,衛青用武剛車抵禦匈奴攻擊,隨後以鐵騎包抄兩翼,一戰擊潰匈奴單于。從此漠北無王庭。

這種武剛車對群雄爭霸的作用還不明顯。因為沒有幾個勢力的騎兵能比幷州鐵騎更多,用不上武剛車防禦敵方騎兵。

但在將來徵西河郡南匈奴的時候,應對匈奴騎兵,這種戰車的威力就顯現出來了。

馬車才是太原運送物資的最重要手段。

為此太原準備了上萬匹馱馬。這種駑馬,大概有一半出自民間。當初王昶下令百姓之家必須蓄養墾殖,有人養雞、養彘,有人則養馬、驢。

民間養的馬大部分都是駑馬,很少能精心照料出一匹駿馬。

當然一旦養成,足以讓一個普通之家,一夜殷富。

大漢民間愛養馬的習俗,要追溯到文帝時期的“馬復令”上。養一匹馬能免除全家三個人的徭役。

漢室輕田稅而重口賦,能免除三個人的徭役,百姓自然趨之若鶩。

即便民間養馬成風,漢朝的主力戰馬還是出自官營馬場。即京師的天子六廄,專供皇室專用;邊郡六牧師苑令所領三十六所馬場,集中在天水、隴西、安定、北地、西河、上郡等地,供軍馬之用。

這種優良傳統,裴潛自然不會斷絕,修改了一番便在太原施行。

在太原、河東不但民間養馬,官方也設有牧場,負責培育戰馬。

上章 目錄 下章
本站推薦
都市國術女神我有一座天地當鋪從嚮往開始制霸娛樂圈食物鏈頂端的猛獸特種兵之戰狼崛起劍仙三千萬宇宙級寵愛諸天新時代女配她天生好命我真不是魔神
相關推薦
極道丹皇吞天劍神戰國野心家大世爭鋒西遊:開局化身黑無常,地府簽到生死簿夫人你馬甲又掉了超神學院裡的異鄉人四分之三絕世美男長生五千年李青的奇妙冒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