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返回

漢末之幷州匪政

第七十四章理政務忽思清冷蔡琰
上章 目錄 下章

漢末之幷州匪政第七十四章理政務忽思清冷蔡琰

糜芳走後,張瑞片刻未歇,召見了騎都尉沮授。

對於這位與田豐並稱為智冠河北的名士,張瑞一直禮遇有加。

待沮授進入房間,張瑞寒暄道:“為討伐董卓,令公與一路隨行至長安。關西不比冀州富庶,公與在長安可還能適應?”

沮授身形端正,不苟言笑,說道:“為家國大義,天下義士不惜性命。授往關西是為除國賊,不為享受。將軍此番卻是多慮了。”

張瑞便將話題引到天下蒼生,說道:“為國除賊,乃是為了天下安寧,百姓安居樂業。如今天災驟臨,關西蒙難,百姓受旱災之苦,恐有離亂。此番召見公與,便為向公與求助,以解蒼生之倒懸。”

為國除賊是為了天下蒼生還是為了士族利益,這其實有待商榷。

但不妨天下諸侯都高舉大義。

聽聞張瑞之言,沮授不覺有異,說道:“願為將軍盡綿薄之力。”

“久聞冀州富庶,帶甲百萬,谷支十年。孤欲與韓使君互通有無,只是不知韓使君欲求何物,故向公與諮詢。”

沮授思考了片刻,說道:“冀州之富,令韓使君別無所求。”

“既無所求,可有所懼?”

“所懼者,袁車騎也。興義兵之前,嘗遣數部從事守之門外,使袁車騎常懷驚懼,不得動搖。”

關於韓馥派人守在袁紹門外監視一事,張瑞也略有耳聞。

只是張瑞總不能替韓馥去殺了袁紹。不然聯盟馬上解散,讓董卓得利。

張瑞只得開口問道:“若欲向冀州求購糧草,公與以為何物可用?”

沮授沉默,注視張瑞良久,說道:“某為使君之臣,不宜為將軍謀劃冀州。請將軍自思討董為何?”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討董為何?

為了天下大義?為了生民安寧?

除了各位諸侯嘴上如此說,天下沒有任何人相信這套說辭。

那麼歷史上天下諸侯為什麼踴躍參與討董,甚至以十八鎮討董諸侯為榮?

張瑞皺眉苦思,自己討董,是因為看不慣董卓毫無底線的殘暴,是為了首倡義軍的聲望。

一瞬間張瑞彷彿抓到了什麼。

若自己沒有首倡義軍呢?

換成其他人穿越到漢末是否會參加討董之戰?成為十八鎮諸侯之一?

張瑞置身事外審視一番,忽然發現,若其他人穿越十之八九也會積極參與討董。

哪怕知道不可能誅殺董卓,也要成為十八鎮諸侯之一。

是為什麼?

似乎是為了聲望,為了以後招攬人才。

那麼其他諸侯應該也是如此。

僅看韓馥留在鄴城便可知曉,他對誅殺董卓興趣不大,參與討董,全為了博取名聲。

就像張邈、孔融、孔伷、袁遺這些人都沒做好亂世爭雄得準備,並未將討伐董卓當作一場戰事,而是當成了增加名聲的一種手段。

所以張瑞歷來厭惡這些清流。

誇誇其談,不切實際。

他韓馥求名,張瑞幾乎束手無策。

總不能張瑞誇他幾句天下名士,德行高潔,他的名望就漲上去了。

對此,張瑞一籌莫展,而且張瑞覺得這也不應該是自己應該做的事情。能出奇謀,為旱災流民找到生存之策,已經極大的透支了自己的腦力。再想下去就該頭痛了。

《慎子》所提倡的的君臣之道為:臣事事,而君無事;君逸樂,而臣任勞:臣盡智力以善其事,而君無與焉,仰成而已。

這方面,張瑞比較欣賞諸葛孔明的話語:君勞臣逸,則國亡;君逸臣勞,則國興。

所以張瑞一攤手,愜意的倚在案席上,看向身邊一眾參軍、從事,理所當然的問道:“韓馥既然求名,當為之奈何?”

臣盡智力以善其事,而君無與焉。

鷹揚將軍府養士無數,不就是需要他們的智略、計謀,在這一刻出謀劃策嗎?

如果連智力都貢獻不出來,張瑞幹嘛不多養一些遊俠、猛將,至少還能衝鋒陷陣。

在張瑞問完片刻之後,有人毛遂自薦,說道:“主公,某或能為主公解憂。”

張瑞看了一眼,比較陌生,問道:“爾是?”

“在下楊修,字德祖,蒙主公於華陰舉為孝廉,授將軍府從事。”

楊修?

那個在漢中之戰,因雞肋“食之無味,棄之可惜”而出名的主簿?

雖然演義中,主簿像是微不足道的小官。

但現實中,所有人都知道主簿位高權重。無論是曾經的建議中郎將府主簿審配,還是河東太守府主簿裴紹,皆是大權在握,常參機要,總領府事,周流宣化於萬里。

曹操前期對楊修亦是非常器重,史載:楊修以名公子有才能,為魏武所器,是時,軍國多事,修總知外內,事皆稱意。自魏太子已下,並爭與交好。

其才能,非但為曹操所器重,總知內外,還能做到事皆稱意。自曹丕以下,群僚爭相與之交好。

對楊修的才能張瑞並不懷疑,只是好奇的問道:“爾年齒幾何?”

楊修拱手,答道:“某熹平四年(175年)誕世,如今已虛度十七個春秋。”

比賈逵小一歲。

說虛度春秋也沒錯。霍去病在他這個年紀已經高居嫖姚校尉,率八百騎兵遠征大漠了。李世民更是在十七歲的時候帶兵大破突厥,救出了被突厥圍困在雁門的隋煬帝。

論身世,家族四世三公的楊修,真不比這兩位千古英雄差上多少。

甚至張瑞在十七歲的時候都已經在孟縣起兵。倒是容易理解楊修為何年紀輕輕便急於出仕。

“且言之,孤當為之奈何?”

“主公曾聞蔡侯紙否?”

張瑞拿起桌上的白紙,翻看了幾眼,製作精美、質地細密,色澤白皙。說實話張瑞有些弄不清楚,漢末人為什麼不用這種紙,反而一直使用竹簡。直到東晉桓玄強勢下令,天下以紙代簡,才徹底使竹簡徹底絕跡。

問道:“此物?”

楊修搖頭,說道:“此為左伯紙,為孝靈皇帝時期,東萊人左伯所作。工藝較之蔡侯紙大為改善,質地精密,色澤白皙。時蔡邕自矜能書,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書法之時必用張藝筆、左伯紙,及臣呂,兼此三具,方可動筆。故左伯紙乃書法三絕之一。”

張瑞驚訝了瞬間,不知道自己的老丈人還有這規矩。說起蔡邕,張瑞才想起來,自己一直征伐在外,片刻不得清閒,已經有段時間沒見到那位清冷秀美的小才女了。有點懷念她微涼窈窕的身體、清冷白皙的容顏以及平鋪如雲的三千青絲。

咳咳,思緒有點跑偏,不是在談政事嗎?

張瑞隨即將思緒收回,說道:“孤倒是首次聽聞蔡侯紙與左伯紙之間區別,只是與韓馥何關?”

上章 目錄 下章
本站推薦
都市國術女神我有一座天地當鋪從嚮往開始制霸娛樂圈食物鏈頂端的猛獸特種兵之戰狼崛起劍仙三千萬宇宙級寵愛諸天新時代女配她天生好命我真不是魔神
相關推薦
極道丹皇吞天劍神戰國野心家大世爭鋒西遊:開局化身黑無常,地府簽到生死簿夫人你馬甲又掉了超神學院裡的異鄉人四分之三絕世美男長生五千年李青的奇妙冒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