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返回

漢末之幷州匪政

第三十四章價值觀的改變
上章 目錄 下章

漢末之幷州匪政第三十四章價值觀的改變

歷朝歷代都推行以孝治天下,然而最魔怔的無疑是晉朝。

以時間節點而算,晉朝和孟朝都是統一了漢末以來的分裂、混亂局面。

但晉朝得國的方式,只能讓人尷尬的捂臉。尷尬到,晉明帝聽完大臣王導講述晉朝得國詳細歷程,能尷尬的腳趾摳穿地板。把頭埋在床榻上,慚愧不已的問:“若如公言,晉祚復安得長遠。”

畢竟歷代殺皇帝的事並不少見,有用毒酒的,有用白綾的,也有用刀劍的,但像晉朝這樣臣子在公開場,當街弒君的,自開天闢地以來卻還是頭一遭。

這導致晉朝統治者自己也臉上掛不住,不論是以忠治國、以德治國、還是以義治國,都感覺像在扇司馬氏耳光。

再加上司馬懿當初指洛水而誓,以山川百神、明神上帝為鑑,保證曹爽投降,便既往不咎。結果滿朝大臣為其作擔保,勸降了曹爽。司馬懿卻事後翻臉,殺盡曹爽三族。

從此以後,諸夏兩千年歷史,再也不信山川鬼神、誓言盟約一類的東西。

在諸夏歷史上延用了三千年之久的最經典盟約誓詞“有渝此盟,明神上帝是討是督,山川百神是糾是殛,俾墜其師,無克祚國。於爾大神,其明鑑之”,從晉朝之後,再不復被任何人所信重。所有人看這句莊重的誓言,都像是一個笑話。

“仁義禮智信,忠孝悌節恕勇讓”等一切美好品德,幾乎都跟晉朝司馬家沒什麼關係。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為了洗刷當街弒君、謀朝篡逆、背信棄義、陰險狡詐等各種黑暗歷史,司馬氏就必須重鑄價值觀。

所以孝道被司馬家提高到了一個已經魔怔的高度。以圖用孝道,定義世間一切品德。極力淡化忠貞、信義等一切其他品德的意義。以引導百姓,不認為司馬家所作所為,是無數件道德敗壞的事情。

《二十四孝》中最魔怔、最不真實的幾個例子,都出現在晉朝時期。

但晉朝的這種作法,也導致了極為惡劣的後果。

晉朝極力淡化其他一切美好品德存在的意義,只追捧孝道。這就使為國家選士的九品中正製成為世家大族內部傳承的一個工具。

本來九品中正制就已經為世家大族披上了合法化外衣,還在整個社會大力提倡孝行,這在思想層面上,讓士族的權力得以固化。

在此後的幾百年中,士大夫群體中只有孝子,不見忠臣;家族的榮光,重於國家的興亡。

道德、思想、價值觀都被國家引導到了一條偏路上,從晉朝立國,到武則天屠殺門閥之間的數百年內。世家門閥的表現,在後世人看來十惡不赦。

但在他們生活的那個年代,士大夫們卻只是尊崇著道德觀念,以高尚氣節秉持終身。

只是這份士大夫們所秉持的高尚氣節,只有在那個特定的時代,才是符合當時的道德的。

這也是為什麼一代代皇朝覆滅,而五姓七家卻能屹立不倒的原因。

並非是簡簡單單的九品中正制,就導致了上品無寒士。也並非門閥大族就是強盛到可以改朝換代。而是當時的道德觀念,並不覺得為國家忠義至死,是一件高尚的事情。

相反,為國家、為百姓嘔心瀝血,罔顧家族利益的人,在後世看來是英雄豪傑,在當時卻可能是被天下唾棄的敗類,一如趙高、蔡京、秦檜。

有晉朝這“珠玉”在前,張瑞當然對統一思想,重塑價值觀一事非常慎重。谷

這裡也體現出得國極正的好處,孟朝建立一直以來都走的堂堂正正。

從走出黑山,還在難民人流中飄蕩那一刻起,張瑞就給自己賦予了大義標籤。

從起兵那一刻起,孟朝的聖人皇帝張瑞,就不是為了篡逆奪朝,而是為了驅逐胡虜,救濟斯民。

這一點,雖然張瑞自己都不信,但擺在臺面上,是極為光明正大,浩氣凜然的。

這導致之後的一系列政治舉動,都佔據了道德制高點。

無論是救濟災民、繳平匪寇、討伐董卓、還是平定諸侯、攻伐胡虜,都被冠以匡世濟民的名義。

甚至孟朝大軍攻克了帝都洛陽,這種犯上舉動,都有輝煌正義的理由。收斂先帝遺骸,掩埋修葺漢室陵寢,重新祭祀歷代皇帝宗廟,復迎劉氏皇帝於京都。

及至最後,張瑞也沒有廢黜劉氏天子之位。只是天下百姓都拋棄了劉氏,願為孟朝子民。

可以說,無論是在大義的宣傳上,還是實際的寬仁親愛百姓方面,張瑞都配得上得國極正這個評價。

因而在廷議上,張瑞親自開口,對所有六部九卿、布政使司官員說道:“我聖朝應天順時,光明至德,澤被無疆,自古以來,未有之倫也。”

“故我聖朝以忠、孝、德、仁治天下。忠君、孝祖、敬德、保民為我孟朝之風尚。”

忠君自是無需多說。與司馬家不敢提忠心一詞不同,孟朝極為強調臣民要忠於國家,忠於社稷。

漢朝、晉朝都強調以孝治天下,所以這兩代,都不乏為胡虜效力的奸臣,比如中行說、李陵等,簡稱……但孟朝絕不允許有“孟奸”。

孟朝崇尚忠義,任何人若敢投身於胡虜,反過來對付孟朝社稷國家、民族百姓。那就必然會被家族所除名,剔出族譜,不得認祖歸宗,被天下人所唾罵。

忠義的推崇,將進一步增強民族國家的形成,提高民族凝聚力。

若將來有一日,敵國入侵,也將會舉步維艱,血戰一路。因為四面八方的百姓,都認為自己是孟朝百姓,張氏子民,不認可別人作自己的君主。

這一點對內也同樣作用於權臣、軍閥,在忠義的灌輸下,天下人都將會以忠君報國為光榮,以謀朝篡逆為恥辱。

這將形成迥異於後世的人生觀念、價值觀念,與廉恥榮辱。

比如張瑞在後世的文化薰陶下,就覺得皇帝輪流坐,今年到我家。寧做雞頭,不為鳳尾。穿越而來,就是要當皇帝。所以,若有人在孟朝發行《西遊記》,絕對會被嚴厲禁絕,收藏即坐罪。

在孟朝的價值觀下,百姓將以忠於君王為榮譽。有志向氣節的公卿大臣,都會努力成為諸葛亮這種忠貞賢臣,以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自我實現感與道德滿足感。如司馬懿這種謀朝篡逆,會深根扎底在每個人心中,成為一種恥辱、墮落。

更通俗的講,以孝治天下的道德理念下,兒子毆打父親,凌虐母親,就是天人共怒,十惡不赦,禽獸不如。

在孟朝持之以恆數百年的忠君理念灌輸下,價值觀也會隨之改變,謀朝篡逆,凌辱君父,就跟凌虐父母一樣,甚至過不了士大夫自己心中的那道坎。當一位大臣想到要架空皇帝,就會本能的噁心、慚愧、恥辱,並反思自己怎麼會如此墮落,禽獸不如。這必然會遭天譴,遺臭萬年。

上章 目錄 下章
本站推薦
都市國術女神我有一座天地當鋪從嚮往開始制霸娛樂圈食物鏈頂端的猛獸特種兵之戰狼崛起劍仙三千萬宇宙級寵愛諸天新時代女配她天生好命我真不是魔神
相關推薦
極道丹皇吞天劍神戰國野心家大世爭鋒西遊:開局化身黑無常,地府簽到生死簿夫人你馬甲又掉了超神學院裡的異鄉人四分之三絕世美男長生五千年李青的奇妙冒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