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返回

漢魏文魁

第三十章、標名青史
上章 目錄 下章

漢魏文魁第三十章、標名青史

魯肅說自己“三不如”是宏輔,這三點理由,第一點是勳不能同意。魯子敬說他“明於大勢”,那只是因為他從兩千年後穿越而來,知曉原本歷史的發展方向而已,如今袁、曹對戰的情勢已然大不相同,這大勢就徹底地把握不住啦。至於“擅以智導而不以力勝”,是勳心說論智謀我肯定不及你啊,我只是耍了點兒小心眼,把大家夥兒都暫且唬住了而已。

但是第二條理由,說是勳因為是曹家姻親,又是曹操的心腹,所以做事沒有顧忌,在外不虞掣肘,可握專斷之權;第三條理由說是勳跟匈奴人打過交道,又能言善辯,更容易籠絡住他們。這兩點,就連是勳本人都挑不出錯來,並且似乎隱隱覺得——唉,我也別太妄自菲薄了,我也是具備他人所不及的長處的啊。

所以聽了這話,他就不禁一猶豫,沒能第一時間把魯肅給駁了,甚至還在心裡想:子敬你是不是開會前就想過讓我去鎮守河東啊,這理由一條一條的就說得挺溜,口舌比往日便給多了嘛。曹操在旁邊聽魯肅所言有理,而且是勳沒有再推,不禁頷首:“子敬所言是也——宏輔可當此任。”

既然曹操發話了,是勳也不便再推,只得躬身應喏,心裡卻想,我下來還得找子敬開個碰頭會,先把前赴河東可能遇到的問題都研究透徹了才行。想當日前往華陰去探查賈詡,後來持節鎮撫關中,魯肅就給出過不少的主意。要不然不會那麼順利——而且。我要不要請求曹操。再派魯肅當我的副手?

轉念一想,卻又放棄了。他是挺想一直把魯肅留在身邊兒的,經過長時間的接觸,他發現魯子敬這人懷揣大智慧,卻欠缺小聰明,換言之,他就是個明於天下大勢的老實人,日常相處。跟戲劇舞臺上的書生老好人並沒啥區別。他跟魯肅耍心眼兒,那是一耍一個準啊,因為魯肅不會在小事兒上花什麼腦筋,但是,跟這種老實人在一起,還用得著耍心眼兒嗎?自可以誠相待,他也必將以誠還報,相處起來非常踏實。

但是魯肅要是一直做自己的副手,那就很難出頭啦。想想原本歷史上可憐的張郃張儁乂,雖為“五子良將”之一。但從來都沒能真正地獨當一面,先是在漢中給夏侯淵做副手。然後在南郡給司馬懿做副手,受調上隴,給曹真做副手,曹真掛了以後又繼續給司馬懿做副手……萬年老二,別提多憋屈啦。魯子敬是老實人,咱可不能光欺負老實人了。

仔細想想,魯肅等於是自己發現的、顯拔的,其實這年月天下人才多得很,就看你識與不識,能不能去發掘出來。天下大勢雖已紛亂,再難把握脈絡,但自己那一肚子的人名兒,就連荀文若的夾袋也比不上啊。再說了,荀彧所薦,多為高門世家,偶爾有幾個出身低的,也皆潁川、汝南鄉間人物,自己這滿肚子,可是全天下什麼出身的人才都有啊!幹嘛光盯著一個魯肅?現成的不就有個強人在嗎?

當下朝曹操微微一揖:“勳無所部。”我沒兵沒將的,可啥都幹不成。

曹操意料之中地微微一笑,心說是宏輔又要提條件啦。不過沒關係,他每次出馬都要提條件,但那些條件都不過分,只要能夠圓滿達成使命,我難道怕你提條件嗎?再者說了,我也肯定不能讓你孤身一人去都督河東啊,這回又不是去做使者,而是要安撫地方,順道去打仗的,就跟當日你鎮撫關中一般——可有一點,這是長期任務,你敢再提妙才,我肯定就不放了……

他倒是也想聽聽,是勳會提些什麼條件出來,自己是不是能夠從他所提的條件當中,大致摸清他鎮守河東的方略呢?

是勳在會議上提出來,自己倘若前往鎮守河東,惜乎“無所部”,手裡沒人,曹操當即拍板,說我撥給你兩千精銳,並且由得你自己去挑——曹家的兵力需要防備多條戰線,真是拿不出太多來給是勳了,數量既然上不去,就只好在質量上任其所請啦。

連曹操自己都覺得,光給這兩千人真是不夠。雖說宏輔大才,但巧婦難為無米之炊,自己寄希望於他真能夠逞其口舌之利,說動匈奴相助,但他手底下要是並無強將銳兵,外族是向來“畏威而不懷德”的,能夠讓呼廚泉保持中立就很了不起了,還怎麼可能驅使匈奴兵去騷擾袁家後方呢?匈奴人都是傻的呀,為你幾句空口白話就肯賣命?

所以他一直等著,心說是宏輔回去仔細研究以後,肯定還會有所請求。果不其然,是勳散了會就先去找郭嘉要相關河東郡的情報,然後又去找魯肅、荀攸等人商量,甚至還跑到執金吾府上去跟賈詡打問。隔了好幾天,他終於單獨過來向曹操提條件了:“勳請三事。”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宏輔但講無妨。”

是勳說第一件事,我請求截留河東本年的租賦,用來修繕城防、招募士卒、整備兵戈。曹操聽了連連點頭,此乃題中應有之意也——“吾自當上奏天子,宏輔亦須先與令師招呼一聲……”

是勳的“令師”,就是指負責朝廷財計的大司農鄭玄。所謂縣官不如現管,要是鄭玄肯答應開這口子,整套決議、下詔的流程就要順暢、方便得多。

是勳說第二件事:“欲求數人相佐。”曹操說:“卿之門客,或他白身,自可薦為僚佐,朝廷無有不從。若本有職……尚須何人?”還是那話,你想從我這兒掏什麼夏侯妙才、毛孝先、徐公明、董公仁啥的,我鐵定不會給啊!

是勳微微一笑,並起手指,說出幾個人名來,曹操一聽,皆為下僚,非我麾下一、二流的謀臣、武將,當即拍板,給了。

是勳提的第三個要求,是要在許昌再多呆幾天,一方面把手頭的事交接完畢,另方面麼——“王邑守牧河東多年,恐其不肯納我。故待秋熟之際前往河東,最宜也……”

是勳想要交接完畢的手頭的活兒,不外乎造紙和刻經——前一件半私半公,後一件純是公事。

造紙方面,透過跑了幾趟太學去授課,送了幾本紙書給諸葛瑾、司馬孚等人,靠著鄭門弟子和太學生們幫忙大肆吹噓,很快的,官方收購、私人求買,產品就供不應求了。不過本小利微,要靠正常積累達成擴大再生產的目的,估計且得三五年……是勳琢磨著,是請曹德加大投入呢,還是自己再拉幾位朋友來入夥兒呢?

琢磨來琢磨去,暫時找不到合適的人,只好等打完了袁紹再說。不過許昌的造紙作坊也就這樣了,倒是河東,還可以想想辦法……

石經方面,八月中旬,就在是勳動身前不久,第二批也即《尚書》基本鐫刻完成。第一批刻碑立石的《易經》除本經外,還包括傳言出自孔門弟子之手的《易傳》,共分十卷,故名“十翼”,總字數將近二萬五千,刻了整整七塊石碑。《尚書》就沒那麼多字啦,還不足二萬之數。

原本的今文《尚書》總共二十九篇,字數更少,而古文《尚書》則為四十五篇,比今文多出的那十六篇,是勳前一世基本上就沒見過,因為漢末即亡佚矣,後來晉人東拼西湊,搞了一票西貝貨出來,流毒千年。直到清華簡的發現,才終於破解這個千古以來學者們爭吵不休的謎題(傳世古文尚書是真是假),可是勳還沒來得及去找來瞧,就“biu”的一聲,穿越了……

所以他最不敢跟士人們談論《尚書》啦,因為古文比今文多出來的那十六篇,對於他來說完全是新書,還沒讀熟哪,更別說考據、議論了。等到《尚書》校訂完畢,是勳真是花了大功夫去研讀、定稿,其間也往鄭玄門上跑了好幾趟,鄭康成倒是知無不言,大有欲使是宏輔傳其衣缽的意味。

總之,古文《尚書》統共刻了四塊半石碑,最後一碑還空著將近二分之一。司馬懿過來請他拿主意,說空那麼一大片不好看相,要不要再加點兒什麼注啊傳的上去?是勳早有定計,當即胸有成竹地掏出一張紙來遞給他:“為韋仲將手錄也,刻此即可。”

司馬懿接過來一瞧:“惟建安三年,歲在丁丑,司空曹操上奏……”竟然把刻經的主要過程——曹操上奏,劉協允准,尚書擬詔,是勳主持,等等——連帶參與人員的名字一個不漏,全都寫在這篇文章裡啦。

刻碑記事,還開列有功人員名單,這在後世是慣例,東漢時代卻還並不流行,尤其這種國家工程,沒有皇帝發話,誰敢那麼幹?但是是勳說啦:“有此石經在,仲達與餘等,皆可不朽也——天子已允,卿可照做。”他這話一半兒是真,一半兒是假,這段時間劉協老躲著他,他也懶得再去找那中二少年,光跟曹操提了一句,既然曹操沒有異議,自可放膽施為。

司馬懿聞言是喜出望外啊,如獲至寶,當即雙手捧著就出去了。

是勳暗中竊喜,心說我費了那麼大功夫,怎麼能夠不署名呢?不署名誰知道我乃當世大儒,主持了這功在千秋的宏偉工程啊?先上石碑,然後標名青史,流芳萬古,才不枉了某穿越來此一遭!

(功德冠群賢之卷八終)(未完待續。。)

ps: 小崽兒終於睡了,趕緊上網更新。明天新的一卷開始,請大家賞點兒月票。

...

上章 目錄 下章
本站推薦
食物鏈頂端的猛獸從嚮往開始制霸娛樂圈我真不是魔神女配她天生好命都市國術女神諸天新時代特種兵之戰狼崛起劍仙三千萬宇宙級寵愛我有一座天地當鋪
相關推薦
煉器伏魔錄全能煉器士修仙之煉器宗師相魏成為反派世子之後我的鬼仙妻灰燼神座灰燼之主歡喜江湖至高的神聖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