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返回

洪武大明:吾兒怎麼還不造反

第一百一十六章 朱元璋的新委派
上章 目錄 下章

洪武大明:吾兒怎麼還不造反第一百一十六章 朱元璋的新委派

朱啟才剛剛說完,鄭士元和劉伯溫兩人的臉色都是一變。

劉伯溫語速極快的問道:

“原來這心學,你是真的有體系的?”

劉伯溫說完,朱啟倒是有點迷糊了。

這段時間,要說誰推廣心學最賣力,那絕對就是劉伯溫這個老家夥了。

當然了,對外都是以自己,也就是遼王的名義來宣傳。

這劉伯溫在文人士子之中的地位,可是相當重要的。

這心學之所以能掀起如此大範圍的傳播和討論,自然是立不了劉伯溫的推波助瀾。

劉伯溫看到朱啟的表情,這才解釋說道:

“原先我聽鄭大人說起,還以為這只是殿下你的零星所想和感悟,與南宋時候的陸九淵所提,有些許相像。

倒是沒想到,殿下竟然真的是能寫做成書的。”

鄭士元也在邊上笑了笑,朱啟一聽就明白了,多半是這劉伯溫看出了心學的優點,這段時間怕是沒少研究這些。

朱啟也不多說其他,之所以喊劉伯溫和鄭士元過來,也是為了讓他們兩個幫忙,主要是幫忙斧正的。

畢竟朱啟曾經看過的心學書,可沒有文言文版本的,都是白話文後的。

文言文這東西,朱啟也看不懂啊。

鄭士元和劉伯溫兩人那是立馬連連點頭,不就是斧正嗎,別說斧正了,就算是幫著一起總結歸納,那也是沒問題的啊!

朱啟聽到這裡,那是連連擺手。

不好意思,不需要。

一起總結歸納就算了,朱啟可不會什麼王守仁的心學。

他單純就是一個記憶搬運工而已。

但這話總不能對鄭士元和劉伯溫說。

拜託完了兩人之後,朱啟就開始了工作狀態。

而從遼王殿下這邊出來的鄭士元和劉伯溫,兩人走到皇城外面,開始聊起天來。

鄭士元說道:

“伯爺,真不愧是遼王殿下啊,我就說平日裡遼王殿下與我所說,絕非是隨口說起的東西。

定然是長期探索,深思熟慮的成果。

如今遼王殿下要將其寫作成書,此書一出,定能一改我大明士子的風氣!”

劉伯溫也是摸著鬍子笑著說道:

“鄭大人說的沒錯。

只是這作書一事,可不是一時半會就能完成的。

老夫這把老骨頭,到時要好好保證,希望有生之年,能夠看到遼王殿下的心學一書問世,老夫也就不虛此生了。”

劉伯溫話雖然是這麼說,但此時的劉伯溫身子骨倒是相當健朗。

鄭士元自然也是多說了一些客套話。

兩人心裡都清楚,這遼王殿下雖說不要幫忙,但說不得到時候遼王殿下就會喊他們呢。

畢竟兩人對遼王殿下的脾氣也算是想當理解了,看上去濃眉大眼的一個人,其實挺怕麻煩的。

不管幹什麼事情,都會提前規劃好,然後一股腦的交給旁人來處理。

打仗如此,學問如此,就連做生意也是如此。

所以劉伯溫和鄭士元都覺得,要不了幾天,遼王殿下肯定也會喊他們兩個去幫忙的。

兩人相視一笑,紛紛回家去,準備準備,多查閱一些古籍經典什麼的。

………

就在三天之後,兩人就又被喊了過去。

“遼王殿下看來是想要咱們幫助了啊。”

才和劉伯溫在廳堂裡碰面,鄭士元就這麼說了一句,劉伯溫也是點頭笑了笑。

不過劉伯溫還沒有來得及說話呢,就聽到外面傳來了急匆匆的腳步聲。

遼王殿下來了。

兩人站了起來分分行禮,朱啟擺了擺手讓兩人免禮後就坐。

隨後就聽朱啟說道:

“關於那本書……”

遼王殿下略微遲疑了一下,鄭士元趕忙接話說到:

“殿下放心,殿下若有需要商量的,儘管與我和伯爺說就是,我和伯爺只是斧正而已。”

劉伯溫也是點了點頭,朱啟看了看兩人一眼,說道:

“……孤已經寫完了。”

“呵,寫書一事,自不是那麼簡……”劉伯溫笑著說話,不過才剛剛開口,突然愣住了。

看了看旁邊坐著的鄭士元,也是跟他一樣的表情。

劉伯溫趕忙問道:

“殿下寫、寫完了?”

朱啟點了點頭,邊上的鄭士元忍不住站了起來,問道:

“殿下是否早已有手稿?這三日來,講這些手稿給拼湊在了一起?”

這已經是最有可能的答案了。

畢竟三天寫完一本書,這是什麼概念啊?

這怕不是在寫書,在抄書哦?

朱啟可不就是抄嗎,他又不懂這些,直接就是把心學的內容,在記憶力給一字不差的謄抄下來而已。

不過都是白話文,想要印刷推廣,必須要精簡下語言,修改下措辭,用文言文來印刷刊發。

這真不是朱啟想這麼幹的,主要是現在認得字的,基本都懂文言文。

而用文言文,可以省去很多製作模板的麻煩。

畢竟現在製作印刷模板,可都是人工手動的。

白話文可多了四五倍的文字量呢,太複雜的書籍,不利於出版。

當然了,為了普及效果的話,當然還是白話文最好。

因為白話文人人都懂,入門簡單的很。

前提條件是,普通老百姓得認識字。

而提高識字率,又是一道艱苦的難關……

朱啟搖了搖頭,說道:

“孤哪有什麼手稿啊,不過這些東西,早就在孤的心中了,這三日來就是謄抄這些的。”

其實說這句話的時候,朱啟是有點小臉紅的。

因為真要算起來,他連續工作兩天其實就能抄完了。

只是因為新婚燕爾,難免磨磨蹭蹭,這磨蹭著磨蹭著,那兩人火氣就上來了啊。

朱啟是第一次當丈夫,徐妙雲是第一次當妻子,誰也不慣著誰。

火氣上來了,那當然是要搞一點,有可能出人命的事情。

這一來二去的,也就耽誤了不少時間。

朱啟要說的自然不是這些,他將寫好的書籍放到了桌子上,書面上也沒有名字,就是普普通通的書殼,就聽朱啟說道:

“本王想說的不是這些,本王想說的是。

這本書,就交給二位了,孤只負責寫出來,還有後續的印刷工作,其餘的,比如論道,收徒什麼的,本王就實在是沒那個精力了。

但如何能夠達到最大的效果,就看二位的了,至於後事如何,本王也只能希望能有個好結果。”

朱啟說完,劉伯溫倒是並未先說話,而是伸手要去拿書。

鄭士元的第一反應也是拿書,不過看到劉伯溫也伸手了,他只好先悻悻的收回手來。

劉伯溫將書本拿在手裡,開始翻看了起來。

這本書的厚度也並不算厚,劉伯溫簡略了看了一點,隨後放下書來。

鄭士元也趕忙將書給拿了起來,看了起來。

就在此時,聽到劉伯溫感慨了一句:

“三人行必有我師,古人誠不欺我啊!

遼王殿下此書一出,這儒道心學,大成矣!”

朱啟聽的那是心驚膽戰的,好傢伙,有這麼誇的嗎。

再這麼誇,我都要後悔了。

朱啟趕忙說道:

“恩師過獎了,孤也只是踩在前人的肩膀上前行而已。”

劉伯溫也不多說什麼,心學典籍雖成,但後需要還有很多的路要走。

這薄薄的一本書,才是心學推廣的開端而已。

劉伯溫和鄭士元都是深深作揖,而後拿著書籍就走了。

他們還需要去修改措辭,甚至做一些註解。

這雖然比寫書要簡單一些,但也要花費大量時間和精力的。

更何況,他們也需要拿著這本書好好地研究學習一下。

好在兩人都是當時大儒名士,這種能力,主角還是不懷疑的。

終於算是了卻了一樁心事,餘下的事情就只能等它慢慢發酵,而未來會變得如何,誰也說不好。

就像之前所說的那樣,希望這顆種子,能結出果實,長成一棵參天大樹才好。

…………

洪武九年,六月。

自四月開始心學之爭,經過了兩個月的大辯論之後。

終於在六月份,傳出了遼王殿下,已經完成了自己心學著作的訊息。

而為此書斧正的,就是心學最堅定的擁護者,鄭士元和劉伯溫。

只是有幸能提前看到此書的人,卻是少之又少。

不過一些看過的大儒,也都是紛紛誇讚。

更是有了“此書一出,理學當廢!”,這樣的極端觀點。

但無論文人士子們那邊是如何討論,朱啟是沒有那麼多功夫去和他們論道了。

他這段時間,主要是忙著放鬆,還有繼續發揚光大他的文娛事業。

主要是迴歸老本行,畫本子,啊不是,是漫畫。

但因為有了徐妙雲的緣故,這有些時候畫著畫著,不禁就有點朝著本子方向發展了。

當然了,這些畫是不可能拿出去賣錢的。

朱啟畫完了以後,都是留給徐妙雲的。

徐妙雲自然是紅著臉,說什麼不看不看之類的。

但偷偷摸摸的還是會好奇的拿起來,差不多就是——好怪哦,再看一眼。

這樣的意思。

至於那些工匠們,一個個的也都很賣力的在外面宣傳,研究所招人的事情。

這段時間也陸陸續續的有工匠過來考察。

不過因為加了一項數學測驗的門檻,所以,這些工匠們正式入崗之前,可能還需要培訓一段時間。

那些學習能力不強的,自然就是考核不過關了。

畢竟朱啟後需要拿出來的圖紙,一個個的可不是什麼簡單的東西。

等以後還想著搞一個專門的實驗室,來做物理和化學相關的實驗。

畢竟這兩個學科,都是非常注重實踐和觀察的。

這學習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是肯定不能太差的。

萬一要是培養出了一位,看到蘋果掉下里,想著他為什麼不往上飛的天縱奇才呢?

這事情誰也說不好的。

馬三這段時間就忙的不可開交了,他自然不是去國子監教書,而是被朱啟留在了研究所裡教書。

順便還給馬三來了個職位,遼王助理。

這是朱啟自己給他定的,透過太子朱標的同意,在朝廷裡也是有品級的。

雖然只是九品芝麻官,但也是官身了啊。

而朱啟執意要將馬三留在身邊,除了希望他能夠去教書之外。

最大的就是希望利用到馬三的人脈和身份,如果以後有機會,多從西方世界搞一點高材生回來。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這些人,也都算得上是半個外國專家嗎。

當然不是說外國的專家就一定厲害,朱啟主要需要的,是讓他們來推廣自然科學的理論。

畢竟從明朝中期開始,就已經有大量的外國翻譯作品,開始流傳到中國來。

咱們該自豪的時候自豪,該跟別人學習的時候就學習,沒什麼抹不開面子的。

馬三自然是很開心啊。

終於如願以償當了官,有了工資,開始過上了馬可波羅遊記裡面那樣的生活。

畢竟朱啟在日常生活方面,可從來都不會苛待自己人。

當然也僅限於衣食住行方面,一些精神方面的需求,比如伴侶什麼的,朱啟自然是不會提供的。

馬三要是有本事,自己去找就是咯。

不過這年頭,外國人想要娶中國女人那可太難了。

懂的都懂,不懂也沒辦法多說,這事情很麻煩,牽扯很多……

其實馬三還真的去找伴侶了,之前他就在教坊司開的一家勾欄裡,和一位色目舞女眉來眼去的。

如今終於正式有了官職,還有俸祿。

當然俸祿只是一點點,遼王殿下還額外給工資,那才是他改善生活的重點所在啊!

而朝廷這邊,朱元璋對於讀書人的心學和理學之爭,其實也並不是很在意。

只是因為心學是朱啟提出來的,所以朱元璋偶爾會詢問一下。

他聽說了朱啟寫了一本新書,歸納總結了心學的要點,一些看過的大儒都是大加讚揚,朱元璋便將朱啟喊過去,也誇獎勉勵了一番。

至於說朱元璋有沒有去看過那本書,朱啟就不清楚了。

不過就算看過,估計也不會有什麼特殊的感想的。

畢竟正常的讀書人所想的事情,朱元璋壓根就不會去想,他自小就是貧苦窮人家的孩子。

現在當了皇帝,滿腦子都是國家大事,關心的都是老百姓們能不能過得好,有沒有飯吃,有沒有衣服穿。

那些官員們是否恪盡職守,萬一有官員欺負老百姓怎麼辦,等等這些問題。

在朱啟看來,這才是正常官吏和臣工們也該去想的問題。

而不是去跟讀書人爭論哲學理論上的事情。

既然當官了,就在其位謀其事啊。

哲學這種東西,交給其他人去研究就是咯。

當然,這也就是朱啟抱怨的想一想而已,對與不對,他並沒有去考慮那麼多,反正也不跟外人說道這些。

而朝堂此時最關心的,還是對北元的戰時。

梁王的威脅,讓朱元璋決定派遣朱亮祖前往兩廣地區,主持起了那邊的防務工作。

還是按照歷史上那樣的發展,而朱啟也適時地跟太子朱標,說了一些有關於朱亮祖以前的一些惡劣的風評。

表達了一下自己的擔憂。

朱標顯然也留了一個心眼,派了一個心腹的副官跟著朱亮祖一起去了。

想必有太子的監視,這朱亮祖也不至於做的太過分。

朱啟能做的也就只有這麼多,總不能到朱元璋那邊直接去說朱亮祖的壞話吧?

這不是捱罵的事情嗎。

而朱啟本以為這洪武九年,就可以在這悠悠哉哉的氛圍之下,悠然度過一年呢。

卻沒想到到了洪武九年五月的下旬。

朱元璋似乎不樂意看到自己這個當老三的太清閒,很快,就給自己找了一個新的活計。

………………

應天府,皇城大內。

“啊?讓我去蜀中主持巴蜀防務?”

朱啟看著面前的太子朱標,有點懵逼。

朱標背著手,點了點頭說道:

“這是父皇的意思,為兄雖然不希望老三你跑得太遠,但此時朝廷正是用人之際,那些將軍們大多去了北方,也實在是沒有放心的人選。

不過你放心,此次入蜀,也並非就是你一個人去,還跟以前一樣,你儘管挑選副將。

父皇這邊,也安排了沐英跟你一起去。”

朱啟心想著,什麼叫沒有放心的人選啊,這沐英還不放心啊?

沐英可是朱元璋的義子呢,而且還是非常出名的。

不懂歷史的可能不怎麼知道,但《鹿鼎記》應該都看過過吧,其中就有一個角色,是沐王府沐小公爺沐劍聲。

不記得了?沐劍屏總記得吧。

韋小寶的老婆之一啊。

這沐王府就是出自沐英。

歷史上的洪武十四年,沐英跟隨藍玉,傅友德一起,平定雲南以後。

便被朱元璋留在了雲南,永鎮雲南。

也正是因為沐英的精英,方才讓大明對雲南的控制固若金湯。

說實話,朱啟很不想去。

如果是現代,那他絕對舉雙手贊成。

去蜀中看看連綿不絕的公路,去看看城市之中穿梭在高樓裡的城際鐵路,去看看程度的四季如春。

還有蜀中漂亮的小姐姐……

“我去!”

朱啟精神一愣,義正嚴詞說道:

“值此朝廷用人之際,正是我為國盡忠之時!”

朱啟一想到小姐姐,啊不是,一想到反正都不能拒絕了,乾脆果斷點,然後儘快出發去巴蜀得了。

至於說挑選的副將嘛……靖難天團,集合!

(大章,等下還有~)

上章 目錄 下章
本站推薦
特種兵之戰狼崛起宇宙級寵愛女配她天生好命從嚮往開始制霸娛樂圈都市國術女神我真不是魔神我有一座天地當鋪劍仙三千萬食物鏈頂端的猛獸諸天新時代
本书作者其他书
我真不是她徒弟 我老婆是紙片人 地下城玩家 幻想生物地球創業公司 我渡了999次天劫
相關推薦
我在民政局搖到了世界首富開局之百倍增幅崩壞傳記某美漫的特工靈氣復甦,我人皇氣運加身兵靈戰尊國產之光,開局相親被曝光!我的修道生涯我,演技炸裂我在等,等風等你來(全2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