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返回

弘治大帝

第二百二十七章 蒙古攻略五之為萬世開太平(求訂閱)
上章 目錄 下章

弘治大帝第二百二十七章 蒙古攻略五之為萬世開太平(求訂閱)

劉健是個雷厲風行之人,頭天被皇帝朱佑樘恩准出使蒙古,第二天便讓禮部準備好一應使節器物。最主要的便是那一杆金色節仗,此節身長八尺,金質銅身,最上頭裝飾著旄羽,旄羽被染成了大明的赤色。

當劉健拿著那杆金色節杖, 赤色的旄羽迎風飄蕩,此時的他頓時氣質彷佛變得不一樣。真如蘇武附體,一股凜然之氣撲面而來,與之交接的禮部官員看著劉健頓時變得小心翼翼起來。

彷佛持節之人受到了某種神聖所加持,變得特別莊重起來。

一切準備就緒,劉健帶著隊伍出了京城內城, 直奔外城而去, 此時京城內因為大明日報的報道,早已知道大明內閣次輔劉健效彷漢之蘇武,決定出使蒙古。

蘇武啊,那可是讀書人耳熟能詳的人物,所以當劉健的馬車到達外城後,整個大街上都圍滿了人,不為別的,就為一睹大明之蘇武。

大明已經沉靜太久了,特別是在土木堡之變之後,大明幾乎不在言武事,實在是難以啟齒,堂堂一國之君竟然被敵國俘虜,縱觀華夏幾千年歷史,這也只有在弱宋發生過,其他再無此事發生,如今大明竟然也發生了一出。

想想大明,太祖起於微末, 以一介布衣之身,卻被驅暴元,從此建立了漢民自己的國度。太宗即位, 幾度北征蒙古,打得蒙古東奔西突,從此再也不敢南下牧馬。

可惜到了英宗即位,因為有土木堡之敗,大明精銳之師損失一空,英宗皇帝更是被蒙古所俘虜,此實乃大明奇恥大辱。

也因為如此,大明再也不敢輕言對蒙古主動作戰,只能被動防禦,知道先帝成化皇帝即位,大明武力才有所恢復,對蒙古時隔多年有了威寧海子之戰的勝利,再也就是對東北女真部族的犁庭掃穴之戰。

由此大明的軍備才有所恢復,再到新皇弘治皇帝登基,立志革新變法,整兵備武,隨即大明風氣為之一變,大明京營的軍力以可見的速度快速強大起來。

新皇不僅如此, 還立誓要一報當年土木堡之恥, 而且新皇也確實是如此做的,一邊改革大明的賦稅,使大明一掃賦稅一年比一年少的頹勢,一邊大力整改京營。

弘治元年,京營僅剩下九萬兵將,而且這九萬人中吃空餉高達兩萬人,不堪戰之人更是高達四萬之多,真正符合戰兵要求的僅僅只有三萬之眾,如此京營如何能保護大明?

若不是因為這些年蒙古也勢弱,恐怕蒙古攻入京師,京城危已。

好在新皇朱佑樘登基之後,裁撤老弱病殘,打擊吃空餉,接著從周邊衛所重新招募十萬能戰之士入京營,運用新式練兵之法,日夜操練兵士。

再組建武備學院,培養新式軍官,如此一步步,終於花數年時間將京營再次訓練為威武之師,雄壯之師,並且是經過九邊考驗的精銳之師。

所以如今京城的人只要聽到京營每日出操的銅哨之聲,還有兵士出操的呼喊聲,無不安心不已,這才是保護大明的雄壯之師。

新皇朱佑樘登基幾年的不斷操作,已經將大明的心氣提了起來,如今大明正出於群情激盪之時,大眾迫切希望大明能夠證明自己,最好的證明辦法就是在於蒙古來一場生死之戰。

當朝中傳出內閣次輔劉健決定做大明的蘇武,出使蒙古,京師的大明人感情是複雜的。

一方面希望劉健此行能夠順利說服蒙古,對大明俯首稱臣,一方面又不想劉健出使蒙古,害怕劉健墮落了大明的大好名頭,也害怕劉健這個大明次輔在蒙古受辱。

因為劉健受辱等同大明受辱,大明已經不能容忍任何人再來羞辱大明。

此時坐在離開京師的馬車的劉健,也是情緒激動,此去他已經做好犧牲的準備,即便是被蒙古扣留,亦或者殺害,他都無所畏懼,他已將此身許國。

“閣老,前方有人攔路。”突然護衛貼著馬車的布簾稟報道。

“哦,何人敢攔路,不知道我們是出使蒙古的使節嗎?”被打斷遐想的劉健,內心不悅地問道。

“閣老,是一位年輕士子。”護衛硬著頭皮回答道。

聽到護衛說是一位年輕的士子,劉健不禁蹙了蹙眉,如今大明年輕的士子,全部都被大明日報那些激進的想法給鼓動起來,動不動就喊戰爭,誅滅之類,簡直是幼稚天真。

雖然這些士子不被劉健所喜,但是他也知道大明的希望還是在這些年輕士子身上,於是忍著不耐,他吩咐道:“既然是年輕士子,去問問到底是所為何事?”

“是!”護衛躬身應諾道。

“這位士子,為何攔截使節之車馬?”護衛跑到年輕士子跟前問道。

“學生乃山東舉人劉存業,聽說次輔劉閣老此去蒙古出使,學生不才,特來為閣老壯行,恭祝閣老此去不墜大明之威嚴,若是事若不成,還請閣老有殺身成仁之決心,大明無需北海湖牧羊之蘇武,放心,到那時大明一定能提百萬眾,幫閣老報仇雪恨。而學生不才,雖為一介書生,也可投筆從戎,成為百萬大軍一馬前卒。”山東舉人劉存業激昂道。

“大膽,竟敢詛咒閣老身死,此乃大逆不道。”護衛聽了劉存業的話,怒不可竭,次輔這還沒有出京城,這個無知小兒竟然詛咒次輔殺身成仁,簡直是大大的不吉利。

護衛都有些後悔讓這位士子攔住去路,這剛出門就被人咒死,看來這一趟註定不順利。

“來人,將此狂傲之徒給我拿下。”護衛越想越生氣,於是吩咐左右道。

“慢著,我乃聖人門徒,無懼談生死,無妨。”端坐在馬車內的劉健發話阻止道。

“可是,閣老,此人明顯是狷狂之士,何必同他一般見識。”護衛分辨道。

“無妨,說說也無妨,其實我知道他的意思,放心,本官此去蒙古已經做好身死的準備,若是意外被蒙古扣留,本官也不打算做大明的蘇武,殺身成仁,本官早已有此覺悟,這位同學無需擔心,身為聖人門徒,此去絕不會墜了大明的大好名聲。”劉健掀開馬車布簾開口道。

“閣老不愧是高風亮節,是學生孟浪了,還請閣老恕罪。”聽了劉健的一番話,劉存業知道自己妄作歹人。

“無妨,本官如你一樣,也曾是一位熱血青年,只希望同學,今後能常保赤子之心,一腔熱血永獻大明。”劉健語重心長地對著劉存業道。

“多謝閣老今日指點,學生定當終身不忘。”山東舉人劉存業躬身道。

……

經過此等插曲,劉健繼續上路,當出了京師外城門口,竟然又被一人攔住了去路,護衛剛想開口大罵,只見攔路之人夾著嗓子開口道:“劉閣老,咱在此恭候多時了,皇帝也在此等了將近一個時辰,還請劉閣老移步一二。”

護衛聽到攔路人竟然用公鴨嗓子,再看此人的穿著,護衛便有所猜測,此人估計是宮中來人,不等護衛開口,坐在馬車上的劉健先掀開了馬車布簾。

“想不到竟然是公公,在此迎接老朽。”劉健有些動容道。

劉健不得不動容,因為站在他面前竟然是皇帝身邊的御馬監太監張敏,劉健一向對宮內太監不假顏色,但是有兩個人除外,一個是御馬監太監張敏,張敏此人可以說是皇帝的救命恩人,若不是因為有張敏,皇帝朱佑樘絕對無法長大成人。

另外一個則是司禮監太監懷恩,懷恩此人,朝中內外無不稱頌,為何?蓋因此人一心為公,從無私心,所以內朝外朝全都信服此人。

而常在皇帝身邊的一直是張敏,既然張敏在此,劉健內心有所猜測,但是依舊不敢確定,但是內心已經激動萬分,皇帝親自相送,這自古都是名臣待遇,僅憑此一點便可青史留名。

“閣老,快快隨我來,皇帝可是在此等候你這位老師多時。”張敏繼續催促道。

終於從張敏口中證實皇帝竟然在外城門口相送自己,劉健是真的有些難以自禁,原本他以為這幾年,自己處處與皇帝作對,皇帝已有疏遠自己之意,此次遠赴蒙古,他也有自我放逐之意。

只因他看到大明卻是在皇帝朱佑樘手裡變得越來越好,只是這種好,他不知道是好是壞,因為皇帝種種舉措完全與聖人之道相背離,所以劉健不知道此時大明走的路對不對。

也如此,他唯有按照自己認為正確的道路,將大明推動一把,那就是說服蒙古向大明低頭,從此讓大明同蒙古享有永久和平。

當劉健被張敏引著來到一旁的小亭子時,他終於看到眼帶溫柔的朱佑樘,正看著自己。

“劉師,朕在此等候多時。”朱佑樘率先開口道。

“陛下……”劉健有些語帶嚶咽:“何至於此。怎勞煩陛下親自相送!”

“劉師,讓你此去蒙古,朕於心不忍啊,此去萬里之遙,劉師已身體年邁,若是此去蒙古有所閃失,讓朕痛失一魏徵,豈不是得不償失?”朱佑樘惋惜道。

“陛下,何其謬讚也,臣,如何能自比唐之魏徵,臣知道自己太過執拗,常常拂逆陛下聖意,實在不是一位合格的內閣輔臣,愧對陛下之厚愛。”劉健真心有些愧疚地說道。

看見皇帝將自己比作魏徵,劉健真心有些後悔之前太過執拗,明明皇帝有些舉措是對的,就是因為不符合自己的心意,卻因為反對而反對,魏徵當年可不是如此的,他是因為太宗做錯才反對,而自己差魏徵遠已。

“劉師,出使蒙古,其實完全不必您親自出馬,讓禮部派一位年輕力壯之人前去,也許可行。”朱佑樘繼續提議道。

“陛下,此方桉是臣提出,由臣前去,比較合適,畢竟臣最明白自己之方略,再說由大明一位內閣次輔前往蒙古出使,想必蒙古會明白大明之誠意。”劉健堅持道。

“哎,朕只是擔心,萬一事不可為,蒙古會扣留劉師您啊!”朱佑樘擔憂道。

“陛下無需擔心,此去臣已有必死之心,若蒙古真要扣留臣,說明那時蒙古與大明再無和平,臣懇請陛下無須估計臣,可即刻派兵攻打蒙古,那時候大明以正義伐不義,必能一舉得勝。”劉健堅定道。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見劉健如此說,朱佑樘知道他已經下定決心去蒙古走一趟,再無反悔之意。看著劉健那日漸衰老的面龐,朱佑樘一時神情有些複雜。

對於劉健的出使蒙古,剛開始聽到這個提議,朱佑樘內心是竊喜的,說實話,劉健這個倔老頭,在內閣確實給他造成了太多困擾,很多舉措因為他的反對而擱置。

所以當初在早朝上劉健提議自己親自出使蒙古,要說服蒙古向大明稱臣納貢,朱佑樘是完全不想拒絕,但冷靜之後,想著就是因為當初劉健的力挺,他才能順利登上皇位,朱佑樘不禁有些羞愧。

再想想,其實內閣之中有那麼一個反對之聲,其實也是一個不錯的自我反省機制,若是內閣,朝堂之上整日一團和氣,他這個皇帝恐怕要寢食難安了。

因為人無完人,作為皇帝他也不可能永遠走在正確的道路上,萬一有一天自己走錯了路,卻又無人指出,那會恐怕大明將會栽跟斗。

此時朱佑樘有些理解當年唐太宗明明對於魏徵那樣的臣子,氣得要死,卻依舊要留著他。

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

此乃果然是至理名言,作為一位皇帝確實需要一面鏡子,時時警醒自己,當然這也需要皇帝擁有大氣度才行,不得不說唐太宗乃千古一帝,氣度非凡。

朱佑樘有意效彷唐太宗,所以他需要劉健這面鏡子,所以他有些不忍心劉健折損在蒙古。

但是皇帝說出話絕無收回的道理,事已至此,朱佑樘也只能暗中派人好好保護劉健,確保他在蒙古能夠安然無恙。

上章 目錄 下章
本站推薦
我真不是魔神宇宙級寵愛女配她天生好命都市國術女神我有一座天地當鋪從嚮往開始制霸娛樂圈食物鏈頂端的猛獸劍仙三千萬特種兵之戰狼崛起諸天新時代
相關推薦
龍族:從血源歸來的路明非穿成反派後孃,我棍棒出孝子末日之災變時代大災變西遊:開局一棍子敲死唐僧召喚王者系統極品穿梭王者系統帶個王者系統闖異界我有億萬家財文娛,我真的只會一點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