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返回

黃巾賊周倉

番外3 甘氏一家人
上章 目錄 下章

黃巾賊周倉番外3 甘氏一家人

本書中甘定是最早的穿越者。

這個歷史學老學究穿越到蒼梧太守甘定身上,結果正巧遇到賊軍攻城,秉承著不篡改歷史的理念,他依然如歷史上甘定一樣棄城而逃。

甘定有三個子女,個個人中龍鳳:

大女兒名字不詳,稱為甘氏,嫁給了徐州州牧陶謙;

二女兒甘梅,嫁給了劉備為妾;

兒子甘寧為一員驍將,歷經坎坷,效忠於孫權。

先從陶謙入手,畢竟他的是有確切依據的:

《三國志卷八魏書八二公孫陶四張傳第八》裴松之注引《吳書》:

謙少孤,始以不羈聞於縣中。年十四,猶綴帛為幡,乘竹馬而戲,邑中兒童皆隨之。

故蒼梧太守同縣甘公出遇之塗,見其容貌,異而呼之,住車與語,甚悅,因許妻以女。

甘公夫人聞之,怒曰:“妾聞陶家兒敖戲無度,如何以女許之?”

公曰:“彼有奇表,長必大成。”遂妻之。

透過這段話可以看出,最終蒼梧太守甘公將自己的女兒嫁給了陶謙。

陶謙年少的時候父親就去世了。

缺乏父母管教的陶謙便放蕩不羈,到了十四歲的時候依然用布帛做旗子,然後騎著竹馬玩遊戲,縣裡的孩子們都隨著他一起玩。

陶謙也許是做軍事遊戲,而且可能進退很有章法,所以引起了蒼梧太守甘公的注意。

同縣的甘公想將自己的女兒嫁給他,這事甘公的妻子不同意,但是甘公堅持,而且說陶謙樣貌特異,長大了必然有出息,最終將女兒嫁給了他。

從這件事情我們可以得出幾個結論:

一、陶謙的妻子姓甘;

二、陶謙的丈人甘公做過蒼梧太守;

三、陶謙與甘公都是丹陽郡人。

《吳書》:謙死時年六十三,張昭等為之作哀辭。

《後漢書》:興平元年(公元194年),復東征,略定琅邪、東海諸縣。謙恐,欲走歸丹楊。會張邈叛迎呂布,太祖還擊布。是歲,謙病死。

按照這麼算,陶謙應該生於公元132年,十四歲遇到甘公時,也就是公元145年。

《後漢書孝桓帝紀》:(延熹五年)夏四月,長沙賊起,寇桂陽、蒼梧。

《東觀記》:時攻沒蒼梧,取銅虎符,太守甘定、刺史侯輔各奔出城。

延熹五年即公元162年,這是能在史書查到的甘姓的蒼梧太守,所以姑且認定甘定就是陶謙的丈人。

甘定十分窩囊,有賊兵攻城就棄城而逃,基本上仕途終止了。

蒼梧屬於交州,揚州丹陽人甘公到交州為官,也符合三互法的任官規定。

公元162年,這年陶謙31歲,老丈人的所作所為,應該影響了他的仕途。

《三國志》:少好學,為諸生,仕州邵,舉茂才,除盧令,遷幽州刺史,徵拜議郎,參車騎將軍張溫軍事,西討韓遂。

《吳書》:謙性剛直,有大節,少察孝廉,拜尚書郎,除舒令。

《吳書》:會西羌寇邊,皇甫嵩為徵西將軍,表請武將。召拜謙揚武都尉,與嵩徵羌,大破之。

《吳書》:後邊章、韓遂為亂,司空張溫銜命征討;又請謙為參軍事,接遇甚厚。

按照三國志與吳書的描述,陶謙應該很早就出仕了,而且做過幾任縣令,如果正常提拔應該早就做到了刺史或者太守之位。

但是陶謙最後卻大器晚成,到皇甫嵩與張溫時期才獲得了重用,那時候應該是公元185年,陶謙已經五十四歲了。

這有可能受了丈人甘定的牽連。

陶謙被皇甫嵩與張溫同時看重,也許是在做幽州刺史時曾經參與鎮壓黃巾軍,顯出了自己的軍事才能,所以才會受到青睞。

而甘定在歷史上的記錄只有這樣寥廖幾筆,從此消失在歷史長河之中。

說完甘定與陶謙,再說甘皇後!

《三國志卷三十四蜀書四二主妃子傳第四》:先主甘皇後,沛人也。先主臨豫州,住小沛,納以為妾。

《三國志·卷三十二·蜀書二·先主傳第二》:曹公徵徐州,徐州牧陶謙遣使告急于田楷,楷與先主俱救之。謙表先主為豫州刺史,屯小沛。

關於甘皇後的記述很少,只能透過推斷。

公元194年,劉備救援陶謙,被陶謙表為豫州刺史,駐軍小沛,劉備就是在此期間納的甘皇後為妾。

同年底陶謙病重,覺得兒子才能不足,所以將徐州讓給劉備。

沒有無緣無故的愛,也沒有無緣無故的恨。

結合陶謙夫人姓甘,再加上劉備納甘皇後進行推斷,陶謙為了拉攏劉備,很有可能與之結為姻親!

陶謙的兒子都是犬子,無法在亂世中守住基業,所以陶謙將徐州讓給劉備,“非劉備不能安此州也。”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這個甘皇後可能是陶謙夫人的妹妹,也可能是侄女。

《英雄記》:興平元年……荊州別駕劉闔,章將沉彌、婁發、甘寧反,擊章不勝,走入荊州。

就在甘皇後嫁給劉備的同年,益州牧劉焉死去,甘寧參與謀反!

《三國志甘寧傳》:甘寧,巴郡臨江人也。

《吳書》:寧本南陽人,其先客於巴郡。寧為吏舉計掾,補蜀郡丞,頃之,棄官歸家。

追尋甘寧出生蹤跡只有這兩句話,任何史書中沒有關於甘寧父親的記載。

《晉書·甘卓傳》:甘卓,字季思,丹陽人,秦丞相茂之後也。曾祖寧,為吳將。

原文來自於塔&讀小說~&

能將祖宗追朔到甘茂,但卻沒有提及甘寧的父親是誰。

有可能甘寧父親沒做官默默無聞,亦或是甘寧父親或者祖父是甘定,因其所做太丟人,甘寧不願意提起。

根據甘寧原本是南陽人,其先人客居巴郡這句話,很多人將甘寧父親視為甘定。

甘定從蒼梧逃亡,先寓居於南陽,最後客死巴郡。

網路上提及這個論斷的有:

一、南京甘熙(甘寧後人)宅邸中懸掛的《折衝將軍甘寧傳》:甘寧其先祖為東漢蒼梧郡太守甘定。

二、豆丁網《甘茂世家》:甘定攜卷出逃,寄居南陽,再遷巴郡,甘寧即出生於此間。

三、甘氏網:甘定女婿陶謙及甘寧出生考。

類似的網上還能搜到許多,也許都是牽強附會之語,並未在史書中找到實證。

但是,這種說法倒是有些符合情理:

甘定逃亡的路線,很有可能從蒼梧逃到南陽,再逃到巴郡,畢竟是逃亡太守,確實沒有顏面再回老家丹陽郡。

劉章時,甘寧反叛失敗,帶八百人到荊州歸劉表,後歸黃祖,終歸孫權(此時劉備地盤只有新野)。

這一路與先祖走過的路程有些類似,也許是冥冥之中自有天意。這個祖籍江東丹陽郡的豪客最終回到了祖先出生之地。(這些都是推斷沒有實證。)

《三國志卷五十五吳書十程黃韓蔣周陳董甘凌徐潘丁傳第十》:少有氣力,好遊俠,招合輕薄少年,為之渠帥;群聚相隨,挾持弓弩,負毦帶鈴,民聞鈴聲,即知是寧。

甘寧年少的時候非常胡鬧,都成了賊頭了。但是後來浪子回頭。

《三國志》:不爾,即放所將奪其資貨,於長吏界中有所賊害,作其發負,至二十餘年。止不攻劫,頗讀諸子。

《吳書》:寧為吏舉計掾,補蜀郡丞。

這兩句話,就讓人值得深思,一個江洋大盜,甚至敢殺官吏的巨寇,這可不算胡鬧了,一旦迷途知返就能做官?

看來甘寧家族在益州還是有些勢力的,只要浪子回頭,就有人肯幫著舉孝廉做官。

除非家世顯赫,一般的山賊巨寇是沒法做到這一點的。

站點:塔^讀小說,歡迎下載-^

甘定畢竟做過太守,甘氏一脈乃是甘茂的後人,甘氏還是有些勢力的。

《三國志》:建安二十年(公元215年)……後隨魯肅鎮益陽,拒關羽。羽號有三萬人,自擇選銳士五千人,投縣上流十餘裡淺瀨,雲欲夜涉渡。肅與諸將議。

寧時有三百兵,乃曰:“可復以五百人益吾,吾往對之,保羽聞吾欬唾,不敢涉水,涉水即是吾禽。”

肅便選千兵益寧,寧乃夜往。羽聞之,住不渡,而結柴營,今遂名此處為關羽瀨。權嘉寧功,拜西陵太守,領陽新、下雉兩縣。

甘寧一千三百人便擋住了關羽的五千悍卒,又一次地證明了甘寧的悍勇!

關羽難道是怕了甘寧了嗎?若甘皇後真是甘寧的姐妹或者其他血緣關係的親戚,那更容易解釋!

這時候甘皇後已經死了,多半死於公元209年至210年,劉備取了南郡以後,因為甘皇後最後“後卒,葬於南郡”。

關羽並非怕了甘寧,而是給甘皇後面子。

孫權也是知道甘寧與甘皇後這層關係的,雖然甘寧屢立戰功,用自己的行為表明了自己的效忠,但是甘寧一直沒有獲得重用!

一直到公元215年前,他麾下才有三百兵,而他投靠孫權時自己就帶了上千人。

原文來自於塔&讀小說~&

至死時甘寧只是折衝將軍這樣一個雜號將軍,即使被委任為西陵太守,也只統管兩個縣。作為吳國戰功武藝數一數二的勐將,這樣的待遇實在讓人唏噓。一切的一切,也許只源於他與劉備的特殊關係。

甘定,一個棄城而逃的懦夫,也許反向激勵了自己的後人甘寧,讓他生出了無數的勇氣,即使面對再強大的敵人,也要死戰不退!

最後,從年齡上來講,甘皇後與甘寧應該是甘定的孫輩。

但是東漢的人物,五十歲又生二胎三胎的,也十分常見,尤其是富貴人家。所以是子輩還是孫輩不敢斷定。

歷史迷霧重重,這些也許也是一種可能!

上章 目錄 下章
本站推薦
從嚮往開始制霸娛樂圈我真不是魔神都市國術女神女配她天生好命諸天新時代我有一座天地當鋪劍仙三千萬食物鏈頂端的猛獸特種兵之戰狼崛起宇宙級寵愛
相關推薦
我的妖嬈鬼妻鬼妻救命啊鬼妻橫行我是魔王亦是勇者從黃巾開始殺穿三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