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返回

回到明朝當太后

240、新時代的曙光(上)
上章 目錄 下章

回到明朝當太后240、新時代的曙光(上)

忙完太監們的事,還要忙另外一件事:設立皇店。

建極改元,汪舜華就拿皇店開刀進行反腐,如今復設皇店,並不是她突然抽風,想要與民爭利。

事實上,早在建極四年,汪舜華就新設了三處皇店。說是皇店,其實是紡織廠。

廢除賤籍已經提上了議事日程,為了防止流民淪為難民,就必須提前做好準備。戶部就那麼點人,於是汪舜華叫來後宮的內宦和資深的宮女,讓他們各拿了2萬銀子,去外面購置房屋機械,招募沒有產業的百姓進行紡織印染。

自從做了王妃,身邊的侍女都是到齡就打發出嫁了。現在這些,都是當年年齡太大,或者不願意匹配婚姻的,在尚宮局多年,朝夕相處,很有感情,跪在地上不肯走,只說:“妾願終身服侍太后。”

汪舜華只認不是感性的人,看到這樣子,心中潸然,墜下淚來:“我不是趕你們走,而是為了你們,也為了朝廷著想。賤民辱賤已極,醜穢不堪,有汙清化,廢除賤籍,勢在必行;但這麼多的賤民,一旦被逐出家門,沒了去處,就只有等死,或者嘯聚作亂,成為朝廷的隱患。讓你們去辦店開廠,就是要給他們一條活路,讓他們知道,除了為奴為婢,世上還有他們的去處。朝廷不是只要一個虛名,而是切切實實的希望他們能過日子,能過上好日子。”

“你們在我身邊也這麼些年了,不管是胸中的才學、氣度、格局還是人品,都不錯,年齡也不小,不應該就在宮裡做個伺候人的奴才;我是希望你們能幹一些事,不能濟世也能安民,晚年能過得好日子,如果有下輩子,也能有更好的人生。別哭了,你們在外頭幹得好,過些年老了還回北京來,我給你們找地方。”

宮人們這才收了眼淚,叩頭。

當然重話也是要說的:“你們出去不許惹是生非,必須遵紀守法、循規蹈矩,不許滋擾地方、危害百姓。此外,該交的稅就要交,該發的工資不許拖欠;賬目也要清楚,該你們的不會少,但如果中飽私囊,從嚴從重處置;我會隨時派人來查賬目,言官和地方官也會盯著你們,要是不怕死,就往上撞。”

這三處皇店被命為“仁和”,使用統一的名稱和標識。經過五年的經營,已經收回了投資,開始盈利——按說不用這麼長時間,但這是汪太后親自主抓的皇店,各方面都極其規範,汪舜華每年都要親自過問皇店的經營情況,是否按時足額納稅、上繳紅利、發放工錢,此外還有獎勵創新發明和年終績效獎勵,甚至專門抽出經費,用於支援工人及其子女讀書識字——所以雖然資金回籠要慢一些,但員工創造的積極性相當高。

稍後還創辦了仁和運輸公司,專門跑海運,更是賺的盆滿缽滿。朝廷給公司的運費,從南京到北京是20%,但經過幾年的努力,開發航道、總結經驗、建造大船,將成本降到了5%!

為此戶部不止一次的提出要降低運費,汪舜華冷冷的看著他們:“是不是以後所有從南京運到北京的糧食,都只按10%給運費?”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下面不敢說話了,如果這樣,仁和公司只是少賺了一些,其他的公司也好,私人企業也罷,就只能賠本了,反而只有仁和公司能做這生意了。

行情如此,仁和公司還是大量擠佔市場。每年透過海運,大約600萬石貨物被從江南運到北京,其中至少有七成歸屬仁和公司。

此次開辦四處的皇店照樣以“仁和”命名,除了發展生產,也有安置太監的需要,主要生產宣德爐和景泰藍。這兩樣藝術瑰寶,深藏禁宮實在是可惜;此外,還派人去福建研究茶葉製造。

此前汪舜華拿著宮裡造辦處製作的景泰藍賞賜了不少王公貴戚和文武重臣;也賞賜過藩國。這樣精緻奢華的東西,刨除本身的政治意義,大家都喜歡,朝鮮、琉球等國曾經多次遣使請求賞賜。

汪舜華拒絕了。我只不過是投石問路打廣告做宣傳而已,真當我冤大頭嗎?

現在正式向民間及海外出售,相信很快可以風靡海內外。當然,這兩樣東西都屬於奢侈品,售價很不低。

仁和紡織雖是皇店,然而半路出家,不管是底蘊還是技術都不屬於領先,不過是有皇家光環加持而已;事實上,現在全國都在加足馬力進行紡織。

汪舜華會開皇店,但更關心的是朝廷的財政問題;何況流民問題和奴婢解放問題,既是政治問題,更是經濟問題。如果不能確保就業,那麼口號喊得在響也是放屁;再說,有些技術革命不能在農民家的小手搖車上出現,而會在大規模的生產車間裡產生,畢竟那裡才有雄厚的資金和技術,也有足夠的產業工人,可以碰撞出火花;何況朝廷寅吃卯糧很多年,現在又憑空多出幾十萬衙役要養活,中央缺錢,地方上同樣日子不好過——有些地方地廣人稀,一個縣1000人足夠了;但有些地方人多事情多,1000人還真的不夠,雖然朝廷已經根據各方面的情況綜合考慮到了,但畢竟不可能面面俱到,尤其現在百姓日子好過了,水漲船高,那麼衙役的待遇是不是也應該提升一下?——但是中央已經做了這麼大的努力,你好意思再開口嗎?

怎麼辦?

皇糧國稅只能養那麼多,剩下的各地方自己想辦法解決。後代的公務員還分為國家公務員和地方公務員呢!再說,基礎設施建設各方面都需要錢,不能把所有的錢都問中央來要。

錢是沒有的,但是可以給政策。礦產什麼不要想,那是朝廷的,但是允許各地發展集體經濟——早在建極五年,國家就允許了,這年頭主要還是紡織刺繡等手工業。地方公司由地方政府派人管理,繳納完國稅,紅利中、省、府抽成;如果是省府一級創辦的,那麼下面的就省了。

這些錢,你們自己安排,當然都要用到正道上,比如養計劃外的衙役、進行農田水利設施建設、開辦學校等等,不能揣進官員自己兜裡;要發獎金也行,不能超過年俸的30%,而且必須報請中央批准,賬目要清楚,隨時備查——審計局專門管這事。

這個政策出臺,不僅戶部上下興高采烈,各級省府縣也是高高興興,當然罵聲也很不小,但是地方幾乎一片倒的支援,總算順利推行。

地方要搞國企,中央更要搞,鹽鐵茶之類國民經濟命脈的要加強,能夠大量吸附人口就業的紡織業則也要花大力氣。

此前就有官辦紡織業,規模相當龐大。當時鎮江、蘇州、松江、徽州、寧國、廣德以及浙江、江西、福建、四川、河南、山東等地許多州府都設有織染局。其中以蘇州織造局最為著名,杭州織造局次之。官府紡織業主要生產絲織品,且歲造有定數,產量相當可觀。

不僅數量多,而且種類齊全,花色繁多,堪稱“五色眩耀,工巧殊過”,尤其妝花和織金最值得稱道。

但這些產品主要是作為皇室特供,現在要辦的是面向社會的市場化的企業,自然完全不同。

建極四年,在汪舜華的支援下,戶部尚書年富在濟南、蘇州、杭州、南京、松江、鎮江分別創辦了大型紡織工廠,屬於央企,戶部新設國資司管理,正副領導為正七品,由吏部派遣;隨後又在大同、太原、開封、洛陽、西安、成都、長沙等地創辦紡織工廠,統一命名為光明,後面加地名,再不行加序號;除了國稅紅利,餘下的也可以自己使用。這些工廠多的有上萬臺織機,僱傭上萬工人勞作,少的也有兩三千,投入產出都相當大。現在每年僅此一項,朝廷能拿到400萬兩的紅利。

之前的官辦織造局主要生產絲綢等高階奢侈品,但現在新辦的紡織廠的主要產品,是棉布,這也是民紡的主要產品。

棉花原產印度,早在南宋就已經傳入,當時還只在南方一些地區種植。元初,黃道婆改革了紡織工具,棉紡得到重大突破。

太祖建國後,大力推廣棉花種植,為棉紡織業的發展提供了更多的原料。

棉花種植和棉紡織技術的革新,徹底改變了中國人以絲綢和麻布為主的穿著傳統,棉紡織迅速成為第一大手工製造業。

有關專家估計,明朝中葉以後,中國每年生產約6億匹棉布,商品值近一億兩白銀,其中52.8%是以商品在市場出售的。僅黃道婆的家鄉松江,每年可生產二三千萬匹棉布。

但這樣的棉布,絕大部分不是在工廠裡製造出來的,而是由一家一戶的農村家庭所織就的。與規模化的工廠化生產相比,前者幾乎沒有勞動成本支出,老幼婦女都可從事,而且時間也沒有成本,任何人都可利用閒暇時間單獨操作。

當然,這也導致工業革命最終並沒有在中國發生,因為技術研發和推廣,也是需要成本的。

上章 目錄 下章
本站推薦
我有一座天地當鋪從嚮往開始制霸娛樂圈我真不是魔神女配她天生好命諸天新時代特種兵之戰狼崛起宇宙級寵愛食物鏈頂端的猛獸都市國術女神劍仙三千萬
相關推薦
酒劍仙:雨夜宿醉,一劍震天下大唐,我孃胎修煉被李二發現了大唐:李二,你在教我做事?穿越從遮天開始我修了個假仙都市醫神狂婿犯罪現場閱讀器最不完美犯罪帶著一艘戰艦,來到了月球星球掌控系統從月球開始稱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