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返回

回到清朝做鹽商

第二九五章 井陘縣城
上章 目錄 下章

回到清朝做鹽商第二九五章 井陘縣城

太行山看似山峰高聳林立,實際上內裡多有道路聯通。

自古以來就有太行八陘的說法。

這八陘是指從北到南,連線太行山東西兩側的八條通道。

實際上這也只是一種概述的說法。

山中的道路比想象的要多,雖然多是小路,且大多縱橫交錯。但是這裡已經開發了幾千年,到處都是人力鐫刻的痕跡。

淮海軍受董書恆的影響,都是一群修路狂人。過去的一年,太行縱隊押著清軍的俘虜在山中不斷地修繕道路。將分散的據點透過道路連成一片。

成果顯著,太行縱隊修路有火藥和水泥相助,效率高了很多。

帶著手下騎馬走在山間的道路上。

董書恆能夠看到很多新修鑿的痕跡。

山間的道路崎嶇,雖然走了半天,實際上並沒有走多少的距離。

他們此行的目的地是二團的駐地井陘縣城。

警衛團的士兵還能繼續趕路,但是他們的戰馬已經有些體力不支。

戰馬膽小,在船上晃了一路,它們一直處於緊張狀態,本就沒有休息好,再加上帶著士兵們一路狂奔,早就已經疲憊不堪。

董書恆都能夠感覺到自己的大黑馬的腳步明顯有些虛浮。

兩邊的風景泛善可陳。現在是冬季,北方的山本就缺乏靈動,如果非要描繪一下的話。

那就是山勢險要、懸崖峭壁、危峰兀立、怪石嶙峋。

大部分的道路都是在半山腰上開鑿出來的,偶爾會有一段路穿過山谷,才讓人感到些許的踏實感。

徐嶽他們對這裡的道路甚為熟悉,他不時說出一些山的名字和典故。

可能是因為董書恆的突然到來,讓這個太行山的小將心中激動。

也有可能是因為想在上司面前表現一下。

徐嶽一路上講個不停,董書恆全當是有人在為自己做導遊解說了。

“總統,現在我們走的路還是在太行山的外圍,所以您看不到什麼人。這裡除了道路經過了短暫的修繕之外,基本上沒有怎麼開發。”

“前面再走一會兒應該就能看到井陘縣城了。”

“那裡是我們二團團部所在地。”徐嶽邊走邊說道。

果不其然,走了一會兒,董書恆就見到一條大河,河水不深,此時已經全部結冰了。

“總統這是冶河,東西走向,基本上和井陘道重合。我們去司令那邊需要沿河而上。這條河夏天的時候,河水很深,水流湍急。但是到了冬天,基本上就沒什麼水了。”

“嗯,井陘依山傍水,是個好地方啊!”

董叔恆知道北方的河流季節性的特點很強。夏天的時候,山中的雨水匯聚起來就會讓河水暴漲,甚至有的時候會導致下游洪水。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董書恆的記憶中對這個地方還有印象。

前世的時候,石太鐵路就是沿著井陘道進入山西的。

每次火車過了石家莊之後就進入了重重大山,途中會路過有名的娘子關,過了陽泉之後,兩邊的大山才漸漸變少。

火車行進的大部分路段都是沿著一條河谷的邊緣。

所以這條河,董書恆應該是見過很多次了。

沿河再走一段路就到了井陘。

這裡是一大片的山間谷底,在太行山區難得見到這麼大一片平坦的土地。

跟井陘這個名字一般,這裡四周都是高山,中間一片平地就像一口井一般,眾人彷彿置身井底。

據《太平寰宇記》記載,周穆王東巡狩獵時,來到此地,看到“四方高,中央下,如井之深,如灶之陘”,故名“井陘”。

井陘縣城不大,但是外牆明顯修整過。而且董書恆看了出來,是用水泥修整的,甚至城中的街道都用水泥硬化過。

董書恆看向徐嶽,問道:“你們這裡的水泥廠產量很大?”

徐嶽連忙說道:“是的,總統,您看北邊那片大山,那裡是井陘的重要礦區,這裡盛產石灰、煤炭和大理石還有陶土。”

“所以我們這裡建了好幾座水泥廠,不過都不大。但是就近取材,成本很低。”

董書恆知道了,這裡生產的水泥要是運到江蘇,未免太遠,而這東西在清軍控制區也不是很好賣。所以大部分只能自己消化。

這山間修路用壘土的話,要不了多久就會被雨水衝的坑坑窪窪,用水泥就好多了。

反正這裡都是石頭山,碎石的取材非常方便。

嗯,不需要遠距離運輸就能搞出混凝土,不錯。

站在縣城往四周看去,能夠看到連片的麥田。這裡也能種冬小麥。

這片田地,也是天地間僅剩的一片綠色。

大隊人馬到來,讓住在城內的百姓,忍不住駐足相望。

董書恆他們下船的時候都換上了太行縱隊的黑色軍服。

所以百姓們並沒有慌亂。

這些人早已經對太行縱隊的管轄產生了歸屬感。

僅僅是稅低這一點就能讓百姓歸心,更不要說太行縱隊進駐以後,推出的種種惠民政策。

兩千多人進城後,直接開進了城內軍營。

駐紮在城內的二團士兵在營門後列隊歡迎。

一個穿著便服的中年人小跑著上前。

“歡迎總統大駕光臨井陘縣,屬下井陘縣長王宏鳴。”

“王縣長,你好。”董書恆打招呼道,跟他握了個手。

王宏鳴這個縣長,董書恆自然認識此人以前還有秀才功名,但是家中卻貧困潦倒,沒錢繼續讀書科舉。

後來被淮海軍聘用,算是比較早進入淮海軍的軍政府。

不過他現在絲毫看不出有書生的樣子。他的皮膚黝黑,握手的時候,能夠感覺到他的手心佈滿了老繭。

董書恆被王縣長帶到縣軍政府,也就是原來的縣衙。那裡的條件比軍營這邊好一些。

徐嶽就在軍營這邊幫著安排警衛團修整。尤其是這些戰馬,需要喂料休息。

董書恆帶著魏玉祥以及內衛跟著王宏鳴一起向邊上的縣衙走去。

井陘縣就兩座城門,一條街道貫通東西,站在東門抬頭就能看到西門。

確實很小。

街兩邊有些店鋪。其中最多的就是賣陶瓷的。

見到董書恆在張望,王宏鳴趕緊解釋道。

“總統,我們井陘縣盛產陶土,陶瓷是我們一項重要產業。”

“不過淘窯都在北山礦區。縣城這邊的店鋪相當於展示區。我們這邊的陶瓷產品主要還是賣給長城公司,由他們賣到北方各處去。”

這實際上還是走的淮海軍產銷一條龍的路子。

“你們這裡的窯工都是哪來的?”

“哦,此處本就有一座官窯,我們接手這裡的時候窯工都還在。”

“窯工的待遇,一定要提上去,這算是技術工種,可不要跟朝廷一般苛待窯工。”董書恆叮囑道。

“嗯,總統還請放心,都是按照我們的慣例在做。”

董書恆點了點頭。

在滿清,窯工也屬於賤籍。

明明每年出口陶瓷,給清廷帶來了大量的白銀。可是朝廷就是不知道對窯工好一點。

沒有盼頭,人又如何能夠發揮出創造力呢?

多少年了,中國的陶瓷工資停滯不前。

“回頭你們打個報告給商務部,讓他們從景德鎮那邊派幾個大師傅過來交流一下。你們這裡也可以派人去景德鎮那裡參觀。”

景德鎮可是瓷都,是國內陶瓷領域的帶頭大哥。

淮海軍接管景德鎮以後,整合資源,建立了一個陶瓷的研發中心。

形成了以淮海軍直屬的陶瓷公司為首,多家私營陶瓷公司共同發展,共同競爭的局面。

這是一種良性的狀態。現在景德鎮已經試製出骨瓷。歷史上正是骨瓷的出現,讓中國的陶瓷出口大大下滑。

骨瓷晶瑩剔透,而且還堅固,比較符合西方人的審美,尤其是適合做為餐盤使用。

而華夏國內的市場則更加追捧華麗。

至於西邊和北邊的牧人,他們還沒有那麼挑剔。大部分牧民用的還是陶器。

董書恆覺得商品好不好全在於顧客的需要。滿足客戶需求的才是好東西。

“總統,如果可以這樣那就太好了。”王宏鳴聽了董書恆的話眼前一亮。

他們井陘產的陶瓷品質一般,走的是低端路線。

客戶多是平民百姓,還有北邊的蒙古韃子。

景德鎮的陶都名聲,誰人不知。要是能夠得到指點,那就再好不過了。

最好自己手中的師傅能夠學到幾手絕活,到時候他們井陘這邊的瓷器要是也能揚帆出海就好了。

這年頭,最賺錢的還是海貿呀!

“你們太行也是淮海軍的體系,況且井陘屬於北瓷一脈,跟景德鎮交流是一件相互促進的好事兒。”

董書恆是這麼想的。不過王宏鳴覺得自己這邊是純粹在佔人家景德鎮的便宜。

此時眾人已經進了縣府。這個縣府也就是兩進而已,前面是縣政府的辦公地點。房間不多,一間屋子裡有五六個人擠在一起辦公。

後面的房子是宿舍。很多工作人員是從江蘇派過來的,在此處無家,所以大家都是住在宿舍之中。

董書恆在井陘不會呆得太久,午飯過後就會離開。

所以他沒有去休息,而是在王宏鳴的辦公室坐著,一邊喝茶一邊聽取王宏鳴彙報井陘縣的基本情況。

“總統,我們的井陘縣現在一共管轄七個鄉鎮、一個礦區。”

“目前人口一共七萬六千四百人。其中有一半集中在西北面的礦區。其中有三萬多人是一年來從直隸逃來的流民。”

“全縣共有耕地十萬六千畝,其中兩萬三千畝是今年新開墾的土地。糧食方面勉強能夠自己自足。”

“全縣的主要收入來源於開採煤礦和石灰礦,還有燒製瓷器、陶器。”

“太行山中草木稀少,因此我們在全縣推廣使用蜂窩煤,效果很好。”

“全縣每年陶瓷的銷售額已經超過了二十萬銀元。”

……

從王宏鳴的介紹中,董書恆能夠看到軍政府進駐之後做出的成績。

剛開始的時候,董書恆讓呂飛燕他們進駐太行山,已經做好了長期補給輸血的準備。

因為太行山中可耕種的土地太少,以現在的糧食畝產來說,湧入了這麼多人的,再加上吸收的流民。

根本就沒辦法讓這麼多人吃飽飯。

不過,這些山裡的百姓在過上安穩的生活之後,爆發出的創造能力確實讓董書恆吃驚。

他們在軍政府官員的帶領下將自己的勤勞、智慧完全發揮出來了。

因為有了廉價的水泥,在大山之中一座座小型水庫建了起來。

原來太行山中的河,夏季就發大水,到了秋冬就乾枯。

現在有了水庫之後,就能將水留存一部分,不僅能夠緩解汛期下游的水患,還能夠夠澆灌更多的土地,增加耕地的面積。

據王宏鳴所說,在山中建造水庫極為簡單,山中有很多季節性的河流,只要調查好了上下游的水文情況,選擇一個地方建造一座堤壩就成。

這就是築壩成湖了。

因為這些河都是處在山谷之中,兩岸的大山就是天然的河堤。

這讓董書恆想到了後世大山中的很多小水電工程。

奈何淮海軍現在的電力研究還沒有到達那個程度。否則在這邊建造一些小水電工程也是不錯的選擇。

電力是個好東西啊,電力使用成熟的話,對金屬冶煉也能夠起到推動作用。

董書恆記得前世去山西的時候,聽同學說過,山西南面的臨汾、晉城有很多的大型電解鋁廠。

不知道太行山區有鋁礦嗎?

要是有的話,可以利用這邊的水電發展電解鋁產業。

嗯,不錯的主意,不過究竟如何電解鋁?不好意思,他不知道。

沒有系統,也沒帶著度娘穿越,董書恆可不懂這些。

現在他還指望著徐壽儘快從歐洲回來呢。他期待徐壽能夠推動華夏電力革命的發展。

首先要有成熟耐用的發電機。然後要有電動機、電燈等基礎的用電裝置。

這樣,電力才能夠推廣。

時間不是很多,董書恆沒辦法去礦區看看。

只能在縣城走走,看看這裡的學校、醫院,走訪了幾戶居民,去了一趟城外的農場。

中午時分,休整的差不多的隊伍,在二團的駐地吃了一頓午飯。

午飯吃的是抿須兒,有點類似於麵疙瘩,這種麵食得形狀像是小魚,上面澆上葷素搭配的臊子,讓人食慾開啟。

主要是臊子好,加了點辣椒,讓人胃口大開。

董書恆也嘗了嘗這款具有當地特色的美食。在董書恆心中,大魚大肉都比不上這個。

PS:月底了,你還在為手中的月票即將過期而煩惱嗎?教你一招,投給本書好了^0^~多少都不嫌棄。

上章 目錄 下章
本站推薦
我真不是魔神都市國術女神女配她天生好命特種兵之戰狼崛起諸天新時代食物鏈頂端的猛獸我有一座天地當鋪劍仙三千萬宇宙級寵愛從嚮往開始制霸娛樂圈
相關推薦
寵妃傾天下諸天神話帝皇召喚系統諸天神話群烽火西路1933刀鋒1927西遊:第四天災橫推三界驚懼夢魘遊戲:巔峰屠皇開局召喚西廠廠花紅粉公子賈寶玉寶玉奮鬥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