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返回

剪輯歷史:開局盤點十大帝皇

第二百一十一章:奉詔
上章 目錄 下章

剪輯歷史:開局盤點十大帝皇第二百一十一章:奉詔

當一方父母官,從來不是別人想的那麼簡單的事情。

每個地方,都有著屬於他們自己的困難。

例如在堂邑這個地方。

有個叫李虎的橫行鄉裡。

似乎一個縣令發生的事情,放在這裡來說,有些不太合適。

因為大家都是輝煌的人,因為大家要做出來的事情,都是驚天動地的大事。

所以這一段,儘管兇險,但實際上也可以輕而易舉的說出幾個字來。

他是個真正的青天。

當地有鄉紳魚肉百姓,他除掉了鄉紳,隨後便是以他的才智,不斷的幫助著當地的百姓,居民。

他在堂邑呆了三年。

三年之後,他回到了京師,當地人給他立了碑。以此來紀念他。

但可惜這一次他回去,迎接他的不是他的青雲直上。

而是另外一個挫折。

因為直言進諫,讓他不得不連夜改換自己的姓名跑路。

實際上他沒有做什麼出格的事情,他只不過是拒絕恢復尚書省這個機構。

並且順便在祭祀大典上翹班,得知當天下了冰雹,然後砸死了許多人之後。

扯著嗓子喊了幾句代祀非人,故天示之變。

有點過分,所以當朝的人有些看不慣他,很正常。

所以他又寫了一份萬言書送到了皇帝的手裡。

裡面針砭時弊,說了很多當時出現的問題。

但可惜的是,皇帝看不得這些。

於是元武宗撤了張養浩的職,而已經恢復的尚書省,準備羅列一些罪名,要了他的命。

所以他跑路了,連夜跑路。

幸好元武宗死得快,第二天,元仁宗繼位,尚書省再次被裁撤,所以張養浩才能夠回來。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元仁宗和他的關係不錯,因為他以前當過太子學正,太子正是元仁宗。

所以他回來升了官,當了個翰林學士。

到了這個時候,張養浩才真正的做了他人生當中,第一件大事。

他已經看到了太多太多的問題,他知道現在整個朝廷最有問題的地方在哪裡。

在於上路而無門,幾乎整個朝廷,都被蒙元所掌控,而漢人在其中,微不足道。

這不是一個很好的事情,張養浩純粹的以治國的角度來看,這些人的存在不能說是不好。

只是有時候,學問,的確是一個相當重要的事情。

他能夠走上仕途,一方面是自己的才華橫溢,另外一方面也是貴人相助,所以才有了今天。

但是更多的人呢?更多的富有才學,不說是當宰相,至少可以當一地父母官的人呢?

他們全都被埋沒掉了。

所以他和元明善等人一起做了一個無比大膽的事情。

這個事情甚至會引起朝堂上面幾乎絕大部分人的反對,而這些反對的人,全都是蒙元貴族。

因為張養浩希望朝廷,重開科舉,再一次建立一個上下層交流的通道,給天下人一個機會。

給那些依舊在不斷讀書的學子們一個機會。

元仁宗答應了。

或許這就是他為什麼能夠當一個仁宗的根源所在。

仁宗,仁宗,至少性格,都還算得上是不錯的。

1315年。

這一年,張養浩以禮部侍郎的身份,主持了科舉考試。

而這一天,距離忽必烈建立元朝已經過了足足四十四年。

半個世紀,多少人可能已經埋在了黃土裡。

因為時代不允許他們出類拔萃,不允許他們出人頭地,所以他們只能夠帶著自己的無奈進入黃土之中。

最終死不瞑目的看著棺材一點點的腐爛。

張養浩很明白那些懷才不遇的人的心情。

所以他看著一張張的臉龐從他面前不斷的走過。

這裡面有些人尚且年輕,有些人的臉龐已經有了一些風塵,甚至於有些人已經是白髮蒼蒼。

但這些人沒有一個例外,他們都滿帶著感激看著張養浩。

在科舉之後,那些新科舉人們甚至一起來張養浩的府邸拜訪。

只是張養浩一一拒絕。

只留下了一句話。

“諸君子,但思報效,奚勞謝為。”

報效誰呢?

元朝。

那報效元朝對不對呢?他們應不應該對於這個朝代,帶著一種憤怒呢?

應該去指責他們嗎?

或許這是一件大可不必的事情,因為他們或許當官是為了榮華富貴,但不可否認的是。

他們當官,也是為了黎民百姓,至少有著他們的參與。

整個天下,多少會更好一些。

但總不至於更壞了。

不管他們去做什麼。

從個人上面來說,張養浩是他們的恩人,也是元朝之後,十五次科舉,其中一千多名進士的恩人。

從廣義的層面上來說,張養浩於天下也有一個巨大的貢獻,那就是至少,他打通了一個通道,一個能夠讓漢人能夠往上走的通道。

他所做的這一切,是沒有錯誤的。

如果非要說有,那或許就是亡國之恨。

可惜之前就已經說過了,那遙遠的國度,早就已經不在他的記憶當中了,張養浩的初衷,為的只是這個天下。

甚至可以說,不管是誰的天下。

話好像是這樣沒錯,不管是誰的天下,只要黎民百姓生活幸福而且美滿。

這不就是一件很好的事情了嗎?

犯法者罪以嚴懲,善良者耕而生存。

有問題嗎?

或許是沒有的。

但張養浩也明白,他不會繼續在朝堂上面待下去了。

原因很簡單。

他是打通了科舉的人,也就是說,整個朝堂上的新興勢力,都是以他為首。

這是一個很危險的事情。

張養浩明白。

所以他走了,再次離開了這個朝廷。

這一年,他五十一歲,面對榮華富貴,他沒有一絲一毫的留念。

實際上當時的元英宗對於他還是很不錯的。

各種賞賜,從未缺席,並且對於他也是無比的信任。

但急流勇退,是不會錯的。

他原本以為,他應該會一直放鬆下去,寄情於山水之間。

因為他覺得他該做的事情,都已經做完了。

但上天並不想讓他這麼停下來。

那些放鬆的日子他寫了很多的山水田園的詩句,寫的都很好。

但上天覺得,或許他還能夠寫的更好。

所以上天給了他一個機會。

那是他五十九歲的時候。

這時候朝廷已經給他下了七次的徵召,希望他入朝為官。

他都拒絕了,不管是成為吏部尚書,還是成為翰林學士。

他都沒有任何的興趣。

而這一次,是第八次的徵召。

沒有了之前的高官厚祿,也沒有了之前的各種賞賜。

徵召的上面只寥寥的寫了十幾個字。

關中大旱,饑民相食,特拜陝西行臺中丞。

他這一次沒有拒絕,他只是看著面前的徵召默默的說出了兩個字。

“奉詔!”

上章 目錄 下章
本站推薦
我真不是魔神都市國術女神女配她天生好命特種兵之戰狼崛起諸天新時代食物鏈頂端的猛獸我有一座天地當鋪劍仙三千萬宇宙級寵愛從嚮往開始制霸娛樂圈
相關推薦
農家嬌女全真趙志敬縱目DOTA之絕代天驕影片通武俠:開局盤點十大高手影片:盤點諸天熱門事件變裝女秘書四番隊的三席探秘全球:從發現綠尾虹雉開始繫結國運:開局扮演爺爺,帶飛七個葫蘆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