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返回

劍頌

第六百零三章 儒門眾聖(下)
上章 目錄 下章

劍頌第六百零三章 儒門眾聖(下)

樂正春展袖一振:“仲尼不喜歡鄭國的樂曲,但民眾庶首卻覺得好聽,仲尼不喜歡鄭國人穿紫色的衣服,鄭國人卻並不介意硃紅與紫色的區別。”

“仲尼不喜歡的,鄭國人都喜歡,仲尼喜歡的,鄭國人都不喜歡。”

樂正春此時的話,幾乎是語驚四座!這儒家正統的大會上,他身為八脈一脈之主,也曾師從曾參學道,但如今說出來的話,卻是先把孟子罵作何不食肉糜的昏聵傻子,再把仲尼批駁成孤身一人的老腐朽,這不僅是讓許多人面色詭異,亦有聖人面色難看至極!

“犬馬也!樂正!汝乃犬馬乎!小人乎!”

“公皙哀之前曾言四種儒者,我還不以為意,心中嘲笑,卻沒想到當下就看到了你這廝!”

“你怎敢誹謗仲尼,身為儒家之人,卻在侮辱儒家之宗!你也配!”

一瞬間群情激奮,不僅僅有聖人、大賢開口,也有看不過去的洪儒僭越無禮,而樂正春荒唐般的大笑數下,猛然哼了一聲!

聲如雷聵!雜音俱滅!

“怎麼說不得!”

樂正春冷笑:“汝等不是嚷嚷著仲尼的道已經腐朽,當改天換地再承續儒家輝煌,怎麼如今我真的站在儒家聖人的地位上喝罵先宗,汝等卻如被踩到尾巴的相鼠,急不可耐的蹦躂起來要咬人了?”

“我舉一個例子,諸位可知秦國從誰而始強?”

子夏道:“自獻公力舉孝公,孝公又舉商鞅變法,秦自此始強。”

樂正春:“子夏先生說的正是!獻公不立公子虔而立孝公,孝公繼位時,甘龍杜摯等人佯作擁戴,待孝公出招賢令時,這些老貴族便悍然發難,說孝公呵斥先祖,是為大逆不道。”

“秦孝公是怎麼說的?簡公,出子,雖為先祖,卻乃亂國之蠹鼠,淪為白帝傀儡,已然誤國百年,如何說不得?”

“而梁惠王死前,又是如何?”

樂正春哈哈一笑:“諸位,我曾經從大史氏處聽到一則有意思的事情,說的是魏國史官記錄下來的話,昔年梁惠王將死,希望史官隱去他這一生中的骯髒事,但史官卻說一定如實記載,於是梁惠王勃然大怒,要殺史官,但史官便說,縱然是殺了他,這事情該記還會記的。”

“於是梁惠王便罷休,最後明白,是非功過,便縱後人評說去吧。”

“如今我罵儒家,一如孝公罵簡公,先祖誤國罵不得?先宗誤道莫不是也罵不得嗎!”

樂正春的聲音忽然提高,神色也變得極為猙獰,怒氣迸發!

“誰還要衝著這個道理和在下辯駁辯駁!”

諸聖人怒氣不減,萬章則是不服氣道:“異也!樂正先生言家師是不懂天下的愚夫,是知其而不為,但樂正先生怎麼不說,那天下出了事情,莫不是梁惠王治理無方無道,怎麼就能加諸到家師的頭上呢!”

“天下旱,不能治否?追溯上古,大禹治水,三過家門而不入,天下十三年,大河安定,大江平穩,此前共工與鯀治水皆敗,耗時五十年,而大禹可治,僅僅十三年天下便定,莫非大禹非凡人也?”

“王不通天下治,聖人不過是給出意見,按照樂正先生的說法,那諸聖便不要宣講自己的道理好了,山野隱世,無為而治,先生這是窮天的思想,不是諸子的思想!”

“如何拿得到這儒門八脈前來說!”

樂正春哈哈大笑:“梁惠王不通治國的道理,孟軻卻也是愚鈍的蠢夫!火鼠可入火而不傷,游魚可入深淵而不破,可游魚上岸立時斃命,火鼠下海當場淹亡,於是,天下大水讓火鼠去平,天下大旱讓游魚降雨,這怎麼可能?”

“不適合的道理,拿在該拿出道理卻拿不出來的時候,這是幫倒忙!”

“同樣,也顯出這說出荒唐話語的人是多麼愚蠢!”

樂正春劈頭蓋臉的罵著萬章,同時這裡也有其他的儒家聖賢憤怒而起,對樂正春破口大罵,同時還捎帶把曾參也罵了進去,而曾子是個直脾氣,那裡受得了這般委屈,當場便把刀子向身前地上一插,就站起來破口大罵。

幸虧沒有人脫鞋。

道理都是道理,若是能輕易說服,便不足以讓他們追尋與學習一生了。

這和槓精不同,他們所說的這些道理,都是立得住腳的,能找得到辯證的,而不是“你知道個屁,你又沒見過”這種型別的混蛋話。

不過春秋戰國的儒家,那和後來的手無縛雞之力的儒生可不一樣,你要是吵不過動手也正常。

這個時代,儒生也是很能打的,譬如子張子路這幫人就是最猛的代表,昔年孔子被打劫,一個弟子站出來大喊願與老師同生共死,然後拿著木棍就把搶劫的全部打趴了。

“荀卿如何講?”

仲梁子還是要點臉的,這畢竟是他家的主場,也沒有參與進去,而是在那幫人罵戰的時候看向一直沒有表示的荀子。

“嗯……怎麼沒有見到那位叫龍素的大士?”

荀子卻沒有直接表示,而是突然問了其他的事情。

仲梁子失笑:“荀子怎麼關心起小輩的事情來了?”

荀子道:“前面天下大考,我弟子所作連山,眾考生一籌莫展,唯她解出答案,那時,她也在稷下之中擔任考官,天資優秀,我亦見過,只是這次看到閣下所選出的人物……不是她,略有詫異而已。”

仲梁子道:“陳良所選,我在外遠遊,倒是不知道這些事情,不過連山之事,那年我也有聽聞。”

陳良在側,此時道:“荀子當知,龍素此番為武王鉞欽定之人,自然不可能輕易路面。”

“公平,公正,旁人打著什麼心思我不明白,但我白鹿宮,有自己的規矩。”

“武王鉞事關重大,不可輕易示人。”

荀子笑了笑,而陳良行禮道:“至於荀子所問為何……略有耳聞,略有猜測。”

荀子道:“陳良先生以為然?”

陳良笑了笑,婉拒道:“不妥當。”

荀子:“如何不妥?”

陳良:“現在不妥,來日可期。”

荀子行了一禮,陳良笑了笑,還禮道:“此事,程子來講,更好一些。”

程知遠則是道:“妥則妥,不妥,日後可妥。”

雙方所說的話,自然是根據龍素來的,而問題大約就是兩人之間的小九九……

越王此時忽然一笑:“什麼妥不妥,和你們這幫人也沒甚麼大關係!在這裡操心!”

仲梁子也聽出來了,咳嗽了一聲:“越王之言也不妥,呃……當下不妥,不妥,程夫子稍後再問吧。”

程知遠行了一禮:“不急,謝仲梁先生。”

仲梁子盯著程知遠。

這個被稱呼為當世張儀,可亂天下的人物,其實並不是很招儒家之人待見。

但現在看來,自家的得意門生,居然和他有些不清不楚的關係?

稷下學宮之事曾有些許聽聞,但聽起來不過是泛泛之交罷了,或許有那麼一絲欣賞的意思,但怎麼……還有內幕?

這讓仲梁子一下子緊張起來了。

這要是學壞了怎麼辦?不成不成。

“陳良,事後你要與我細說、明言。”

仲梁向陳良發問。

陳良道:“也當慎斷。”

“不過現在,荀子還是先發表一下正在談論的問題看法,不然,怕是那邊要罵處火氣,出去鬥一斗了。”

荀子看到了另外一邊的混亂,便也點了點頭:“也是,便先說一說吧。”

“道。”

荀子開口回應了。

而另外一邊,爭吵的聲音也逐漸低微下來,眾人雖然沒有罵夠,但是荀子這位作為當世唯一重點教育大學的校長,這幫人雖然都是古人,荀子是後人,但是面子還是必須要給的。

畢竟荀子可以說,是繼仲尼之後,辦教育機構辦的最成功的人了,甚至從私學辦到了齊國官方,又從齊國官方把名聲打到了天下七國,如今更是三宮合併之後的一把手,大祭酒這個校長的位置,那可不僅是肥差這麼簡單,新學宮的分量,可是十分可怕的。

“儒者當求道。”

荀子不偏不倚的發表自己的想法:

“昔年,仲尼求禮於窮天,四見李聃。”

“魯昭公七年,經由昭公引薦,入洛邑,藏書殿中,昭公領路,仲尼彼時年有十七,初見窮天。”

“窮天人間之名,號為李聃。仲尼適周,初問窮天,禮所何在。”

“窮天不答,只是帶著仲尼去給一戶人家出喪,仲尼在一旁看見有人哭喊,窮天問仲尼,喪葬有禮嗎?”

“仲尼答,是有的,窮天不言,至第二戶,第三戶,仲尼愈發不解。”

“窮天則言:你看到的禮是什麼?”

“仲尼答,喪葬有禮,窮天卻說,禮在棺材裡。”

“仲尼第二次見窮天,是將適周前,又問禮所在。”

“子所言者,其人與骨皆已朽矣,獨其言在耳。且君子得其時則駕,不得其時則蓬累而行。”

荀子:“這是窮天的答覆。”

眾聖賢都消了氣,轉過頭來看著他。

“第三次,是在南沛,此時,仲尼已至半百之歲,遊歷天下,重見窮天,便是唏噓不已。”

“又問禮所在。”

“第四次,是鹿邑,此次之後,窮天西出函谷,自向天界去了。”

“仲尼一生行禮,知禮,卻四問窮天,禮在何處。”

“是仲尼真的在問禮嗎?不是,他在問道。”

“生死是道,適周是道,顛沛流離也是道,直至最後,鹿邑一見,仲尼知道了禮,也懂得了道。”

“道是一個很玄的東西,它無形無相卻又確實存在,主宰著天地萬物運轉的規律,我們的儒,禮,也在道之內,天禮正是把禮融入天道之中而產生的。”

“列星隨旋,日月遞炤,四時代御,陰陽大化,風雨博施,萬物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養以成,不見其事而見其功。”

“是天行有常,在道之中。”

“現在的儒家……沒有道。”

荀子的話落下,立刻就有人失笑,嘲諷道:“荀子乃當世聖賢,可聽聽,你說的是什麼?你說的,有道,知道,明道的人,那是神中的聖人,窮天也不可近,何況仲尼與我等?”

荀子不惱:“追根溯源,儒是什麼?那本是第一批該知曉道所何在的人。”

“天能生物,不能辨物,地能載人,不能治人,是故當制天命而用之!”

荀子話落,子思開口了。

“不錯,制天命而用之,故而誰得到武王鉞,誰就可制約天命為己所用。”

子思對荀子道:“天下之道,縱然只有一瓢,也需要耗費大量的時間才能獲得,荀子的儒,太高了些,君王喜歡聽的,只有最後一句。”

“但君王喜歡的,不是正確的,道不可為他們所掌握。”

“天命之謂性,率性之謂道,禮在我,道在我,天命則在我,我以天命約束我,不為他人所用。”

“這便是《中庸》!”

荀子看著他,欲言又止,兩人的思想既有相同處,又有不同處,古人與今人的交鋒在此時已經呈現,而程知遠在眾人不言後,開口了。

“子思先生說君子之道為中庸,君子的言行更要符合中庸,這是上中庸,是以天命為根本,但子思先生確定符合中庸的標準是什麼?”

子思道:“對我來說,我欲過河,河水大且急,有一根獨木橋,我左手拿著一個裝水的瓦罐,右手提著一捆沉甸甸的麥子,我兩個都不想放下。”

程知遠:“魚和熊掌豈能兼得?”

子思:“當然可以,在熊捉住魚的時候殺掉熊。”

程知遠當時就是一愣。

子思道:“南華玩的小孩子的把戲而已,那是惠施咄咄逼人才嘲諷他的。”

“我踩著刀劍想要傳道,不想讓世俗的刀劍阻擋我,那我便穿上了鐵靴子。”

程知遠搖頭道:“也是,也是,到底是小孩子般的詭辯,那我也要說一個小孩子賭氣的把戲,不知道子思先生能不能解?”

子思道:“講吧,我知你素來以詭辯之術著稱,倒也看看你這小舌頭,比不比得上張儀那廝!”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程知遠行了一禮:“這個故事,您是聽過的。”

子思目光無悲無喜,似乎並不認為程知遠能難倒他。

程知遠道:“此題目,為——”

“兩小兒辯日。”

上章 目錄 下章
本站推薦
宇宙級寵愛諸天新時代女配她天生好命都市國術女神我真不是魔神從嚮往開始制霸娛樂圈食物鏈頂端的猛獸我有一座天地當鋪特種兵之戰狼崛起劍仙三千萬
相關推薦
重生之鉅變神筆聊齋全屬性武道漫威裡的賽亞人星際系統之帝國崛起大師兄是個凡人卻很強我在東京克蘇魯詭異降臨到我身邊漫威裡的狂戰士請求戰死道門大門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