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返回

九鼎風雲志

第一百六十八章 文脈爭鋒如戰場
上章 目錄 下章

九鼎風雲志第一百六十八章 文脈爭鋒如戰場

在此朝堂翻沸之時,唯有劉子駿遠離劫波,既不參與朝堂爭鬥,也不侍寵自驕,而是整日在天祿閣中繼續編校書卷。

此時他已看清朝堂上的真相,知道自己千方百計扶上帝位的天子,已然脫出了自己的掌控和設想。

自己傾盡一切的押注,終究還是錯付了。

但是那時不押注於他,自己其實也沒有更好的選擇。

所以他雖已身登高位,就任光祿大夫,但對他自己來說,卻似什麼變化也沒有,仍是天祿閣中一個校書人罷了。

時乖不順,那便繼續蟄伏,唯有書卷和文字,才是真正讓他內心平靜的歸鄉。

這一日,他終於將從孔子舊宅壁中挖出的的逸《禮》、《尚書》原本整理清楚,所有錯漏皆已刊校完畢,不由得心懷大暢,比自己升官騰達還要開心數倍。

此時官學仍以今文經學為主,雖然在王巨君等儒臣的大力倡導之下,一些太常博士也會教導一些古文經學的經卷,但沒人將古文經學當作正統。

為什麼?因為今文經學在長時間的官學教授當中,早已形成了繁複的“師法”“家法”,不同先生教授的內容不盡相同,謂之“微言大義、各不相同”。

這就好比楊熙跟著若虛先生學習一門經書,在這門經書之上,是不能再拜別的業師的,這也是為什麼當初丹夫子收他為弟子之時那般猶豫。

但不入官學,就代表一門學問得不到官方的承認。劉子駿費了這許多功夫校刊古文經,如何甘於讓這般文章埋沒在手裡?

如果連這些費盡辛苦校刊來的古文經都不能推行,又何談逐步重振百家舊識,完成與百家盟的約定?

於是,劉子駿便將校刊一新的逸《禮》、古文《尚書》以及《左傳》,一併獻予天子,上疏奏請天子將這幾部經書納入官學,如今文五經一般在太學講授!

別的臣子正在爭權奪利,盤算怎麼才能得天子器重,他卻只是一心要推行古文經書入官學,實在是個異數。就連若虛先生和楊熙也感到有些驚訝。

不論劉子駿做過什麼陰私事,說到底,他仍不失是一位儒臣。單說推行新曆和古文經之事,便已足堪敬佩。

“劉子駿…他也在這朝堂上呆不下去了。”若虛先生聽聞訊息之後,思索良久,才下了這樣一個判語。

“呆不下去?什麼意思?”楊熙不解。

“你很快就知道了。”若虛先生說完,便又與計無雙下起棋來。

劉子駿這奏疏一上,天子又是生氣又是頭疼。

他生氣的是劉子駿整日醉心這些學問研究,卻不在朝堂之上幫助自己,已是與他漸行漸遠。頭疼的是讓古文經學進太學,勢必引起那些博士、大儒們的反對,便是天子之尊,也不好武斷而為。

當年他為定陶王時,也曾研究學問經卷,但做了天子,考慮利弊便已不再是這兩種學問的高下,而是這兩邊所代表的勢

力,支援哪一邊才是更好的選擇。

不消說,今文經學一派人多勢眾,古文經學卻是勢單力薄。王巨君也支援今文經學,但如今他已回鄉養老,沒了他的影響力,只靠劉子駿、王嘉等人,如何比得過整個太學的博士?

但是畢竟劉子駿也是幫了他登上帝位的功臣,天子不好直接駁他的奏疏,而是將此事交予朝會庭議,讓劉子駿自去與博士們辯論。

只要辯得贏,那自然便可將古文經加入太學的課程,從此名正言順教授子弟。

但是想想也知道,僅憑劉子駿一人,怎能辯得過百十名博士?天子此舉,只是盼著劉子駿能夠知難而退,莫要再生事端。

劉子駿想起二十年前,自己也曾在太學與眾博士激辯古今經文異同。那時他年少氣盛,天不怕地不怕,但面對那些食古不化的博士,最終還是自說自話,不了了之。

而且因為他鋒芒太露,導致後來先帝要遷他為侍中,竟遭朝臣一致反對,逼得天子收回成命,將他派到天祿閣中校書,一校就是十六年。

而今難道又是舊事重來?

劉子駿沉思半夜,忽然長身而起,哈哈大笑。

二十年前我未怕,如今我官位高似當年,才學勝似當年,古文經書皆是自己親手校刊而來,文脈學識皆在胸間,又何懼之有?

朝會當日,百名博士齊聚未央宮大殿,劉子駿身邊,只有房鳳和王龔二人。此二人曾與劉子駿一同校書天祿閣,此時房鳳為五官中郎將,王龔為光祿勳,二人敢把官位榮華皆拋諸腦後,隨著劉子駿一同暢行古文經書,實在是難能可貴。

而對面則黑壓壓的站了近百名博士,這些博士皆自詡為今文經學的衛道之人,劉子駿看在眼裡,只覺心中生厭。

另有數十名儒臣博士站立在旁,如丹均、涓委等人,他們既不想放棄傳承已久的今文家法,也對劉子駿倡導的今文經學持觀望態度。但這種態度,在針鋒相對的雙方看起來,都頗為礙眼。

而其中最礙眼的便是若虛先生,此刻他正饒有興趣看著對立兩方,表情可堪玩味。

再下方的殿外,侍立著無數的侍中、郎官、待詔,楊熙也雜在其中。他們多是讀書人出身,今日如此盛況,自然是誰都不想錯過。

丞相王嘉本也是古文經學的支持者,但他要主持朝會,不便參與辯論,對劉子駿一方卻是大大不利。

劉子駿一看這陣勢,不由得冷笑一聲:“這是朝堂辯論還是聚眾鬥毆?這麼多人上來,一人一口唾沫也將我們淹死了。”

此時眾人身在朝堂之上,天子還坐在上方,聽他如此言語無忌,不由得皺了皺眉頭。

那今文經學一派中走出三人,乃是丞相司直龔勝、諫議大夫魏伏生和博士戴聖。為首的龔勝道:“子駿大人休要出言譏諷。既然天子要我等辯論,那便由我三人與你辯上一辯!”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這三人都是一時名儒,眾博士見這三

人出頭,自然沒有意見。天子也頷首示意,王嘉便宣佈辯論開始。

這古文經學與今文經學的衝突非止一日,辯論也由來已久,是以兩方激辯甫一開始,便進入到針鋒相對的領域。

要說這古文今文,其實原來同出一脈,都是六經及其衍生的學問。只不過今文尊孔子聖人,認為他是受命素王,作六經是為後世立法。古文尊周公,認為孔子只是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的先師,六經只是他傳下來的文獻。

針對此節,龔勝歷數六經文脈源流,每一門經書經由何人流傳,何人發軔,井井有條,絲毫不爽。這一點也是今文一脈的長處,本來今文的文脈便是建立在不絕流傳的“師法”“家法”之上,此刻辯來自是大賺便宜。

而反觀古文一脈,本就是從古書當中校刊出來的學問,哪有什麼脈絡流傳?但劉子駿訓詁嚴謹,章句皆出自前朝書簡,由蝌蚪文字逐字校來,可信度上更勝一籌。

於是兩方各抒己見,越辯火氣越大,魏伏生忽然說劉子駿的古經乃是偽造,王龔立刻反唇相譏,若是你們不識得古字,那便莫來丟人現眼。

劉子駿道今文經書乃是秦火殘餘,後人止看殘篇胡亂解釋,龔勝立刻便講那三科九旨,連孝武皇帝時的董夫子都引為科律。

眼看兩方又是越辯越遠,漸成自說自話之勢,劉子駿冷笑一聲道:“說了這麼多,龔大人不想讓今文經學進太學,不就是怕你們這些博士被搶了飯碗麼?所謂“師法”“家法”,不過是固步自封,排擠異己的說辭罷了!”

龔勝大怒,向著天子拜道:“臣無端受到子駿大人如此折辱,為明心跡,願乞骸骨!”

這龔勝也是個有志氣的大儒,被劉子駿說得如此不堪,竟向天子辭官以明志!

當然,這種情況下天子肯定是不能准許的。天子趕緊好言寬慰幾句,又著實將劉子駿等人申飭了一番,一場朝會辯論便不歡而散,古文經學入官學一事又成泡影。

當夜,劉子駿提筆揮毫,寫就一篇《移讓太常博士書》送至御前,將白日辯論未盡之言全數寫在其中,又自請外放為官,遠離這長安之地。

天子惱他言辭無忌,對他不再挽留,外放他就任河內太守。與他一起在朝上辯論的人也受到牽連,王龔外放為弘農太守,房鳳外放為九江太守,三人在仕途上均算是遭到重挫。

天子對劉子駿的恩義,到此便算是全都盡了。

直到此時,楊熙才知道先生所說“他在長安呆不下去”究竟是什麼意思。

但是他卻分辨不出,這劉子駿究竟是為了離開長安這個是非之地,而故意惹怒天子呢,還是說真的是為了推行古文經學,才如此拼命,寧被貶官也在所不惜?

想想此人之前為達目的不惜與先生反目,不惜算計自己,為天子掌控權利費盡心思。如今天子羽翼已豐,他卻終於失了聖眷,可知事世無常,讓人無法揣摩,唯有唏噓而已。

上章 目錄 下章
本站推薦
從嚮往開始制霸娛樂圈諸天新時代劍仙三千萬女配她天生好命宇宙級寵愛我有一座天地當鋪都市國術女神食物鏈頂端的猛獸我真不是魔神特種兵之戰狼崛起
相關推薦
終極一班之汪誠終極一班之我是武屍平凡的城堡五代爭鼎定鼎大明我的女友總想讓我吃軟飯前女友又上門了我租來的女友過分可愛都市大高手都市靈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