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返回

絕密航程:中國東出太平洋試射洲際導彈紀實

第十二章回望太平洋
上章 目錄 下章

絕密航程:中國東出太平洋試射洲際導彈紀實第十二章回望太平洋

一、無形的勳章

“向陽紅五號”船從正式改名那一天起,到1980年6月日執行完向太平洋發射運載火箭的試驗任務回到上海止,前後11年時間,其主要的使命就是執行“718工程”任務。11年中的前6年主要是船舶設施的改裝、試驗和調查儀器的試驗、人員的配備和培訓,後5年是任務的實施完成階段。

11年寒暑,換了兩任船長、三任政委,以海軍、國家海洋局的海洋調查人員為主,同時整合了全軍和全國各有關院校、

研究所近百名的科研人員,還有相當一批海軍專業幹部、戰士,組成了中國在這一特殊領域、特殊體制下的團隊,5次南下太平洋特定海區,在海上勢力懸殊百倍千倍於蘇聯、美國的遙遠大洋,與其展開了艱苦卓絕的周旋和鬥爭,獲得了中國洲際導彈發射試驗所需要的資料和資料,在最後的發射試驗總攻階段,又擔任海上編隊的指揮船和落區氣象保障任務,並且成功地保障了劉道生、楊國宇等高層指揮員組成的海上指揮部的執行,成功地預報了5月18日的太平洋落區的好天氣,為中國洲際導彈的誕生作出了不平凡的貢獻。任務結束後,海軍為“向陽紅五號”船記了集體二等功,為成功預報發射天氣的許經林記個人二等功。這是“向陽紅五號”船第二次榮立二等功。“向陽紅五號”船的這個二等功,是當時海軍為非戰鬥部隊完成非戰鬥任務榮記的

1980年6月4日,國防科委和海軍在上海海軍大了歡迎大會。中國人民解放軍副總參謀長在上海的葉劍英元帥接見參試人員代表時十分激動,他富有戰略眼光地說:“這次試驗的成功,大大加強了和平的力量,打擊了侵略者的力量,為中國人民造福,為世界人民造福。”

1980年6月10日晚,中共中央在人民大會堂召開第一次發射運載火箭慶功大會。大會上,參加運載火箭首區和末區試驗的代表都見面了,這裡有火箭總設計師,火箭發射指揮員、火箭測控專家、導彈專家、雷達專家以及各種專業技術人員和指揮人員。黨和國家領導人華國鋒、胡耀邦、鄧小平、***、陳雲都參加了大會。時任中共中央總書記的胡耀邦在慶功大會上激動地說:“你們的光輝成就鼓舞和啟發一切想為四個現代化出力的人們,使他們開動腦筋想一想,如何才能腳踏實地為四個現代化作出更好的貢獻;你們的成功還鼓舞和啟發一切想為四個現代化作出貢獻的領導幹部,使他們開動腦筋想一想,如何才能更有成效地完成自己領導的部門、地區和單位的四個現代化任務。”

1980年6月15日,“向陽紅五號”船的船長倪樹森、政委侯華清和個人二等功榮立者許經林應邀參加了在海軍機關大禮堂召開的第一次發射運載火箭總結大會。劉道生副司令員代表海上編隊在會上作了總結講話。

在談收穫體會時,他興奮說:“海軍建軍1年來,除潛艇出過島鏈外,其他艦船都在大陸沿海活動,未到過大洋……現在我可以自豪地說,南太平洋上已經有了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的第一道航跡,這就標誌著我們已初步具備了出遠海、闖大洋的能力。”而這個能力,是1976年劉副司令員歡迎“向陽紅五號”船第一次遠洋歸來時在廣州珠江賓館的大會上講出來的:“向陽紅五號”船是中國海軍的先鋒,是闖大洋的先遣隊。“向陽紅五號”船成為了海軍的功臣、人民的功臣。

踏過了從南海到太平洋70150海里的驚濤駭浪,暗礁險灘,沐浴了太平洋67個日夜的毒日孤星,曉風殘月,使倪樹森、侯華清手捧著這榮譽時,有了一種特別的情感。

倪樹森和侯華清都是由海軍南海艦隊第一批臨時抽調到“向陽紅五號”船上的管理幹部。初來時,他們都是副職,一個是副船長,一個是副政委。第一次遠洋後他們都相繼升任到正職位置,後來又共同完成了四次遠洋,這是維繫中國國防尖端科技能否成功的遠洋,是代表著中國海上力量衝出島鏈走向世界的遠洋,在全國和全軍都有很高的顯示度。他們來的時候,都是海軍作戰部隊裡優秀的基層軍官,來“向陽紅五號”都具有臨時抽調的性質,他們的領導和他們自己一點也沒有想到這個“臨時抽調”會是10年的時間跨度甚至終生以此為業。但他們不後悔,甚至還很幸運。任務完成回到廣州不久後,倪樹森升任國家海洋局南海分局副局長,侯華清升任國家海洋局南海分局政治部副主任。

二、歷史的端點

縱觀中國文明史、中國科技史及中國海洋史,面對著我們面前的這片大洋,在“向陽紅五號”船1976年進人之前,做過什麼呢?

中國是一個古老的航海民族,據考古記載:中國5000年前出現了獨木舟,000年前出現了木帆船。公元前00年至公元100年,中國沿海航線已經暢通,並開闢了透過朝鮮半島到達日本諸島,繞過中南半島到達印度和斯里蘭卡等航線。公元1世紀初中國人已把指南針應用於航海。著名的航海家有秦代的徐福,他多次東渡日本;唐代的鑑真和尚,為東渡日本展開了六次險苦的航程,最終到達日本;元代的汪大淵,二次下西洋並著《島夷志略;明代的鄭和,七次下西洋,完成了中國古代歷史最偉大的航海。

從遠古至明代,中國對海洋的征服,特別是遠洋航海大為領先於西方。但是,也有一個共同的缺陷就是,中國的航海,大部分都在中國沿海航行,或者從中國沿海向西往印度洋航行,沒有一次航海行動是進人到太平洋的,更沒有橫渡太平洋的探險活動。中國的航海史和海洋研究史直到0世紀70年代,“向陽紅五號”船進人太平洋之前,與太平洋幾乎都毫不相干,中國人對太平洋的探測、調查和研究幾乎是一張白紙。“向陽紅五號”船進人太平洋所用的圖紙和航路指南資料,基本上都來自外文版的翻譯資料,有的是太平洋戰爭期間美國版的,有的是18世紀探險家庫克測量出來的,有的海域沒有任何版式的海圖,乾脆就是空白圖作航行圖,一張一張的“摸著石頭過河”似的進人了太平洋。

但歷史彷彿就是一個圓形廣場,而人類文明的進步又彷彿是在圓形廣場上導演的一場又一場的接力賽,今天是這個國家的代表隊佔上風,明天又是那個民族的代表隊奪冠軍,如是往復,生生不息。

“向陽紅五號”船剛好是在庫克開始真正的海洋調查00年後和英國“挑戰者”號環球航行100年後進人太平洋進行科學考察的。這種歷史差距中國人所幸的是,中國人就是中國人!中國戰略武器的試驗逼著中國的海洋科學提前進人了大洋,這也許是又一場新的接力賽的開始,“向陽紅五號”船是第一批上場的代表隊員!

“向陽紅五號”船四次太平洋調查,與英、德等海洋國家的“挑戰者”號、“流星”號海洋調查船相比,雖然不是大面積的環球性的海洋調查,其目的和結果也不在於建構新發現、新科學。但對於0世紀70年代的中國來說,有其獨特的歷史意義。

第一,它是中國有史以來,第一次有軍事戰略目的、在世界各大海洋強國軍事上或明或暗地進行頻繁干擾的高危險環境下進行的遠洋調查行動。全過程直接牽動中共中央、國務院和中央軍委最高層領導的神經,涉及到軍事、外交、安全、科技和海洋多個方面的十多個部委局,關係到中國的戰略武器最終是否具有戰略威懾,能否為實現世界和平和爭取中國和平的建設環境起到應有作用的大局。它也是中國歷史上為數不多的海洋軍事戰略行動中的最重大、最具風險,卻又未費一槍一彈、未付傷亡代價的一次非軍事行動。在此之前中國所有的海上軍事征伐或防禦,都是在中國近岸海域進行的,都是以巨大的傷亡代價為前提的。即使是鄭和下西洋時打得最漂亮的錫蘭山戰役,也還是在近岸進行的,在付出了傷亡代價後才取得的。

第二,它是在一個完全沒有遠洋科學考察基礎和經驗的國家,又面對西方海洋強國層層技術封鎖的國際環境下進行的。其“挑戰”的勇氣和實際面對的挑戰和威脅,比英國環球航行的“挑戰者”號過猶而無不及,比起同樣進行太平洋洲際導彈靶場建設的蘇聯和美國、法國,在科技能力方面面對的挑戰要強10倍甚至100倍。因而,“向陽紅五號”船的四次遠征和完的,紅五號”船的成功,國家海洋局於1978年10月,提出了“查清中國海、進軍三大洋、登上南極洲”的號。

第三,它對於佔世界14人,還沒有來得及向遠洋開啟創造力的中國來說,“向陽紅五號”船在大洋裡獲得的第一塊錳結核、第一批水深和重力資料,作出的第一個颱風預報,追測的第一例颱風過境資料,試驗的第一組遠端通訊電波,發現的第一個暗礁一向陽礁,測試的第一批深海儀器,試驗的第一臺衛星導航儀、第一臺奧米伽導航儀,衝出島鏈的第一道遠洋航跡都具有歷史的起點意義。後來的歷史證明,中國的遠端無線電通信、海洋調查儀器研製、深海大洋事業等正是從這裡開始的。0多年來,我國的深海探測儀器,不斷從仿效到研發,再到自主創新,初步建立起了以7000米深海機器人為代表的中國的先進深海科學事業,獲得了太平洋75萬平方千米海底多金屬結核開發礦區;初步建立了我國獨立的“北斗”衛星定位系統,遠航艦船可以獨立使用這個系統完成在太平洋的衛星定位;初步建立了我國的海洋衛星觀測和應用系統,使我國現在對部分海洋和大洋的大面積水文氣象考察,已不侷限於考察船的直接考察了。更為可喜的是,中國的今天,一批又一批的“向陽紅五號”船從與西方先進的海洋科技和航天科技競爭中,接過了歷史的接力棒,向下一個終點衝去,這使中國的海洋發展又一次逼近世界前沿。

“向陽紅五號”船五次遠征太平洋主要貢獻錄:

1976—1978年,第一次為中國獲得太平洋特定海區春夏秋冬四季地球物理和海洋環境資料,為中國第一枚洲際導彈的全程飛行試驗準確地選取了靶場。它是中國遠洋科學調查發展的端點。

1976—1978年,第一次作為中國海軍的先遣力量多次突破美國海軍設定的第一島鏈、第二島鏈防線,並與美國、蘇聯、澳大利亞、紐西蘭等國的海空軍事力量在南太平洋博弈周旋,顯示了中國海軍的勇敢和智慧。它是中國海軍力量遠洋應對多國部隊偵察騷擾的端點。

1976—1978年,第一次代表中國海軍遠航西太平洋、南太平洋,在校正更新大量舊式航海資料的同時,培養了一批高精尖的海軍航海專業人才,為未來海軍的遠航積累了經驗。它是中國海軍遠洋航海的端點。

1976年4月,第一次從太平洋1680米和1907米水深處,用深海抓鬥,取得了地質樣品,這是當年中國深海科學地質取樣的最高記錄,也是中國開展深海科學研究的端點。

1976年5月,第一次領先於世界追測到西太平洋強臺風過境的資料,測到中心風力11級。決定和主持這項探險的是航次總指揮高文府、船長馬榮典和氣象分隊長梁鳳森。它是中國進人世界氣象組織主持的全球大氣試驗和澳大利亞卡奔塔利亞灣季風試驗的端點。

1977年,第一次在南太平洋土斯卡羅納沙洲附近發現一個海圖沒注的新,10,航次和地專命名為“向陽礁”。這是中國有史以來在世界大洋發現島礁並命名的端點。

1978年4月日凌晨,第一次在東經171度0分,南緯6度整,太平洋埃利斯群島以西4784米的深海,獲得了第一份錳結核樣品。由於獲得了這塊“國寶”,中國在大洋方面對人類深海科學研究的貢獻,在時間節點上至少提前10年以上。中國以此作為起點,獲得了進人國際大洋科學先驅投資者資格,一步跨人了世界大洋科學研究高科技領域,它們與航天工程一樣,都是大國角逐爭奪地球最後空間的世界前沿。

1978年,第一次將普通探空氣球,經過多項創新技術處理是後,放到59米高空,這是中國大洋高空探測的最高點。

1978年4月,遠洋航行試驗國產衛星導航儀和奧米加定位儀,其中國產衛星導航儀在進衛星導航儀故障的情況下,成功地完成了0區的測量定位。它是中國堅持獨立自主、科技創新、加速研製衛星定位系統一“北斗1號”的端點。

1980年5月15日,第一次運用四次遠洋的氣象探測和預報經驗,在太平洋復雜多變的天氣現象中捕捉到了5月18日一個難得的晴天作為中國首枚洲際導彈的發射日,成功地作出了發射前7小時的天氣預報。這是中國大洋天氣預報進人世界先進行列的端點。

1980年5月,第一次作為海上大編隊的指揮部,完成了中國歷史上最大規模艦船混合編隊的協同指揮行動,首次在多國海軍干擾下,保衛了第一枚洲際導彈落區的安全,展示了中國海軍的指揮能力、通訊能力和綜合科技水平。它是中國軍隊海上多兵種指揮和通訊協同作戰的端點。

1985年,許時耕撰寫的《洋區高層異常和垂線偏差的計算與分析》一文,發表在英文版的海洋學報》上,這是中國的科學家第一次發表對太平洋的

三、魅力延展

一個時代一種事業已經結束了,另一個新使命又在醞釀生成。太平洋特定海域對於“向陽紅五號”船來說,只是中國海洋事業發展的一個點,而向更廣闊的海洋進軍,則是中國要走向世界的一個面。

在“向陽紅五號”船執行“718工程”任務期間和之後的一段時間裡,它還完成過幾次重大的任務,主要是:

1977年8月,正準備執行遠洋任務的“向陽紅五號”船突然接到鄧小平的指示,立即赴東海進行大陸架調查,她和當年“實踐”號海洋調查船一起首次對東海大陸架進行了重力、磁力和地質地貌的調查,發現並測量了沖繩海槽為我國東海大陸架的最邊緣,為我國提出東海海洋劃界的主張、維護中國的海洋權益建立了重大功勳。

198年到1984年進行南海中部綜合考察。

1987年,李立新繼王書倫之後,擔任“向陽紅五號”船第四任船長,龐清繼曾雲風之後,擔任第四任政委。從這一屆起,一個新的“向陽紅五號”船又出現在國際國內海洋科學舞臺上。

1987年5月,在執行西太平洋中美聯合專案的間隙,還根據聯合國海底委員會第十次會議關於在中國南沙群島建立常年觀測站的決議,對南沙群島進行了一次較大範圍的建站考察,考察了當時的永暑礁、六門礁、華陽礁、柏礁等,在永暑礁上豎立了中國第一塊主權碑。

***年,“向陽紅五號”船執行中美西太平洋海氣相互作用合作調查和澳大利亞季風試驗任務。此次任務除了在西太平洋收集了大量的海氣相互作用的資料外,還與國際氣象組織合作,在澳大利亞卡奔塔利亞灣進行了世界上第一次颱風過境的全息觀測,為全人類的氣象事業作出了重要的科學貢獻,對世界氣象組織產生重大影響。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1990年,我國根據“向陽紅五號”船考察的資料,在永暑礁上建立起了與國際海底委員會聯網的南沙永暑礁海洋觀測站,並首次派兵常駐南沙群島守礁,有效地維護了中國在南沙群島的海洋權益。

1990年,南沙群島永暑礁海洋觀測站建成後,國家海洋局與海南省聯合組織了“向陽紅五號”船對南沙群島駐島官兵的慰問和主權巡航。“向陽紅五號”船到達了國家領土最南端的曾母暗沙,時任國家海洋局局長的嚴宏謨親自在曾母暗沙拋下主權碑,這是中國的海洋調查船和政府部級官員第一次到達曾母暗沙巡航勘察,掀開了南沙群島維護海洋權益的第一這時候的“向陽紅五號”船已完全退去了軍人的風采,沒有了秘密的身份,去任何國家也不需另造一份海員證了。他們的真實身份也是國際通用身份,所有的調查專案也沒有軍事專案的神秘色彩,都是由中國科學家或者中國與美國科學家共同設計的。其專案實施目的,要麼就是掌握全球特別是西太平洋海氣的規律,瞭解厄爾尼諾、拉尼娜、颱風等大氣現象形成的海洋作用機理,解決世界性的科學難題;要麼就是為了國家的海洋權益和海洋開發,解決國家性的科學難題。

199年,經歷了太平洋無數風雨的“向陽紅五號”船無聲地退出南海分局調查船序列,燦爛而永遠地消失在茫茫的大海上……

四、情景再現

199年後的一天,黃埔長洲島的一個長者說:他前幾天見到了“向陽紅五號”船,還停在黃埔長洲一號錨地。可是他再次去看她時,卻又不見了。他從此發現自己真的老了,有了幻覺。現在的一號錨地,已經移了位,水上白茫茫一片,全然不是當年的繁華。後來也有人傳:在深圳蛇,在渤海的某個港看到過她的身影,那臺從波蘭巴黎公社造船廠安裝上去的低速柴油機還在隆隆地響著。

不管人們是否出於幻覺感念,還是實景感知,對曾經在“向陽紅五號”船甲板上戰鬥過的大多數幹部和船員來說,他們只留下了一張照片。這張照片還是“向陽紅五號”船1990年參加中美海相互作用合作調查任務進悉尼港時,由一位華僑從悉尼大鐵橋上為“向陽紅五號”船留下的。這張珍貴的留影不僅在澳大利亞各大媒體出現過,也長留在南海分局的宣傳畫冊上,留在國家海洋局的宣傳推介片上。除此以外,“向陽紅五號”船當年執行“718工程”任務的所有輝煌,都塵封在國家的檔案庫裡,一個“國家機密”的大紅印章蓋住了所有的好奇者。

無情的歲月在流失,“向陽紅五號”船的人已散落四面八方。在“向陽紅五號”船曾經停泊過的錨地,靠泊過碼頭,新的海監船重新輝煌。多數時候,誰也記不起這裡曾經發生過的故事,創造過的歷史。

直到1999年國家公開獎勵“兩彈一星”元勳,錢學森、趙九章、任新民等一批兩彈一星專家被國家授予“兩彈元勳”功勳獎章,國家“兩彈一星”工程陸續解密。00年“神舟5號”飛船繞地球飛行成功,媒體大量出版楊利偉等一批宇航員的傳奇故事,國家“兩彈一星”工程完全解密,作為“兩彈一星”工程中的“導彈”一“東風5號”洲際導彈的研製過程、太平洋全程飛行試驗過程也昭然若揭。

但是,“向陽紅五號”船卻因過早退出調查船序列,又經過幾次輾轉而使歷史資料大量散失,大量的生動人物故事散落在全國各地,最後連作為實物考據的船體鋼板、獎章獎旗、航海日誌都不知去向了。只有當年鏖戰太平洋的那些人還大多健在,他們有的是身居高位的海洋事業的行政領導,有的在地方政府部門和事業單位主持一方工作,有的仍然在海洋事業的第一線。更多的當年身居主要崗位的同志,已經退休甚至故去。然而在這些已界高齡的長者心目中,“向陽紅五號”船仍然好像還停留黃埔長洲碼頭,她仍然在出海,去一個又一個大洋。

1991年5月9日,一場題名為《生命、搖籃、母親》的海洋知識電視競賽在“向陽紅五號”船三艙甲板上舉行,國家海洋局南海分局等5個海洋單位參加了競賽。中國海洋報廣東記者站的徐志良、於瓊和廣東電視臺的林建平聯合策劃拍攝了這個特別節目。當天,這個節目的電視新聞在中央電視臺綜合頻道晚間新聞播出。5月9日,這場海洋知識競賽在廣東電視臺黃金時段播出55分鐘。這是“向陽紅五號”船第一次在電視中亮相。

00年,一篇署名為李為華、徐志良的大通訊《1980,新中國最大規模遠航》在《羊城晚報》和《中國海洋報》發表。

006年,六篇署名為徐志良,一萬餘字的通訊《遠征無極海》在《中國海洋報1連續發表。

008年4月日凌晨,中央電視臺《見證·親歷》欄目,以本書為創作藍本,共分五集,每集半小時,播出了電視紀錄片《絕密航程》。第一集《勒場選在太平洋》;第二集《首戰太平洋》;第三集《再戰太平洋》;第四集《太平洋裡一個點》;第五集會戰太平洋》。值此,“向陽紅五號”這艘功勳船才得以重新出鏡,再現輝煌。(未完待續)

上章 目錄 下章
本站推薦
女配她天生好命劍仙三千萬食物鏈頂端的猛獸宇宙級寵愛特種兵之戰狼崛起都市國術女神我真不是魔神我有一座天地當鋪從嚮往開始制霸娛樂圈諸天新時代
相關推薦
一睡萬年當不上帝皇俠的我在美漫當司機我在1988望父成龍凶宅清潔工魂斷太平洋潛龍神醫無限獨步天下儒雅隨和張屠夫這個魔頭儒雅隨和洪荒:貧道不想封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