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返回

絕密航程:中國東出太平洋試射洲際導彈紀實

第三章大紅舷號
上章 目錄 下章

絕密航程:中國東出太平洋試射洲際導彈紀實第三章大紅舷號

一、舷號:向陽紅五號

船的名字稱“舷號”,就是標誌在船頭兩舷的那個文字符號。

經過廣州船廠0個月馬拉松似“敲敲打打”,197年1月0日,周恩來總理親自批覆的“515”改裝工程正式竣工,中國有史以來第一艘萬噸級海洋科學調查船徐徐駛離廣州船廠碼頭,向廣州港外開去。

馬榮典船長在駕駛臺看著從黃埔港請來的那個“引水員”,看著十分傲慢、慢條斯理地在頂替著自己向他的部下們發號施令,心情有點怪怪的。

按海軍的常規,他是船長,負責船舶的航行安全,靠離碼頭、操船進出港是職責所在。在海軍,一艦之長或一船之長真正的水平體現也是靠離碼頭,靠離碼頭乾脆利落的往往被人們認為是好船長、好艦長,一個好艦長、好船長那是一個多麼神聖的稱呼啊!可是到了國家海洋局的“向陽紅五號”船,第一次離碼頭,上級就請來了“引水員”,這在海軍艦艇部隊簡直就是“奇恥大辱”了。

但是,由於水道複雜,往來船多,按中國港監的規定,萬噸以上輪船進出港,都得由港監派出引水員上船“引水”。就是由專業熟練的“引水員”代替船長操作,這也是全世界統一做法。港監還規定,引水員操作船舶離港期間,船長不得干涉,形象的說法就是“靠邊站”!連最負責的船長有馬榮典在海軍南海艦隊時,是大比武的尖子,是很“牛”的艦長。到了“向陽紅五號”船,卻“牛”不起來了,心裡多少有點失意。機器在勻速地運轉,船在慢慢移動,微微的航行風吹來,黃埔港兩岸遼遠的灘塗和稀疏的建築漸漸地退向身後,他依偎在駕駛臺右側天遮底下的護欄上,一種莫名的壓力像山一樣地向他撲過來。

這是一艘什麼船呵!馬榮典想著,大噸位高價值不說,那些不可思議的配置就使他眼花繚亂,他對所要擔負的任務其實也十分生疏。在海軍,無論是在登陸艦還護衛艦,總歸是在近海,間運動。即使是再有西沙海戰,南沙海戰要打,他也覺得沒有什麼,畢竟還是在近海,在中國的範圍內。而“向陽紅五號”船的指向,明顯是深海大洋,是老百姓口頭裡經常表述與自己無關事物時說的“九州外國”,誰都沒有去過的地方。他覺得身上的擔子十分的沉重。

船出珠江後,他按規定接管這艘船的操縱和管理,派副船長送引水員下船。然後組織船上各部門一起檢查考驗完船上的機械儀器設備,與參加試航的廠家技術人員一起完成試航報告,回到珠江的桂山錨地,另一名“引水員”又把“向陽紅五號”船弓導到黃埔港內,錨系在黃埔港黃埔水道1號錨地上。

“向陽紅五號”船的舷號是用15米見方的鋼板切割出字,焊接到船舷上去的。“向陽紅”三個大字採用毛澤東同志的手跡,序列號則採用漢語數字的宋體,5個大字全塗上了大紅色,沒有英文舷號,船尾也沒有標示船籍港。這恐怕也是成心不讓喜歡搞情報的“鬼使”們叫得順。

“向陽紅五號”船用大紅顏色作舷號在遠洋系列的商務船舶裡沒有過,在國內營運的船舶裡也少用,遠遠看去,顯得既特別又高貴。字體大小與船體比例也非常協調,許多南來北往的航船經過這裡,都要投以新奇的目光。

“向陽紅五號”這個船名,來自於國家海洋局的一組序列船名,也是新中國建造的第一批海洋調查船的統一船名。這組船一共有10多艘調查船,最小噸位的是100噸級,如1969年人列東海分局的“向陽紅01號”船,1970年和1971年人列南海分局的“向陽紅0號”船和“06號”船。按照當時的建造計劃,從“01號”船到“04號”船,“06號”船到“09號”船,“11號”船到“14號”船都是萬噸以下的近海考察船,而“05號”船、“10號”船和“15號”船,均為計劃建造的萬噸級遠洋調查船。“05號”船作為15000噸級的我國第一艘遠洋科學考察船組建後,國家在“718工程”船舶建造計劃中又由江南造船廠建造了1000噸級的“向陽紅10號”船,也設計了同量級的“向陽紅15號”船。

“向陽紅”這組船名,以我們現在的識別習慣看,明顯帶著當年那個年代的烙印。與“向陽紅”船名相似的還有山東海洋學院的海洋考察船“東方紅”號、交通部的客運船“萬年紅”和航行於中國近海的“紅旗”系列和“紅衛”系列。“紅”是那年代的顏色,也是一個昂揚的文化符號。

當時國家海洋局船舶的取名者或確定這個序列船名的領導們也許誰都想不到會出現“718工程”,會有機會讓中國的遠洋考察提前幾十年走向世界,要不然他們也許會在取名的問題上好好地議論一番,或許把名字取得更像海洋調查船一點,更世界潮流一點,說不定還會去請毛澤東題寫一下船名……但一切似乎都是在不經意的偶然中產生的。更有意思的是,國家海洋局東海分局一個喜歡美術的幹部在1969年第一艘向陽紅船“向陽紅01號”船人列後,居然突發靈感地把“向陽紅”三個字仿刻成毛澤東的手跡。他是從廣為發行的毛澤東題詞和詩詞手跡中找到這三個字的。這三個字一出,真的神了,衝擊力巨大,高層領導們都預設了。1970年確定“向陽紅五號”船船名字體的時候,毛澤東這位偉人與科學考察船“向陽紅五號”船就這樣連起來,微妙而堅實地聯在了一起。

現在停泊在黃埔港的“向陽紅五號”船,是這樣一個名字。它與世界同類的海洋調查船的名字完全不同,完全的“中國特色”。老牌航海國家英國習慣把海洋調查船稱“挑戰者”號;德國人以星取名,如“流星”號、“水星”號;美國乾脆直接叫做“海洋學家”號;蘇聯則希望他們的海洋考察船富有勇猛的品格,取名“勇士”號等等。哪一個國家是中國這樣一個名字呢?

很明顯,作為海洋考察船的船名,“向陽紅五號”船並不具備身份的特色,也不簡潔。按現代傳播學的理論,這種名字是不人流的。它的緣起也無可考證,在“向陽紅五號”船進人國家海洋局調查船序列之前,不知道是國家海洋局哪一次會議討論確定了這一組船名,是似乎很隨意的一種安排。但在政治空氣很濃的“文革”年代,取“向陽紅”為海洋調查船名也覺得很為合情在理。0世紀60—70年代處於文化大革命中期,正是把毛澤東神化為太陽的時候,紅色則是共產主義國家的一種象徵和圖騰。“東方紅”序列也是那個時代的“產物”,這樣理解,“向陽紅”就含喻著對領袖、國家和人民忠誠、獻身等意義。一艘海洋考察船,獨往獨來,出海航行一出就是幾百數千海裡,甚至離開自己國家的海域,沒有對祖國、對人民,抑或對領袖的忠誠,那是不可想象的。“向陽紅五號”船上還有國家舉全國之力安裝到船上各個部位的儀器設備和從全國挑選的數百名高素質的人才,尋找靶場或探索海洋是否會獲得成功,是否應對海洋採取“挑戰”和“勇敢”的態度去爭取成功?對於當時的中國來說似乎並不是第一位的,需要“向陽紅五號”船上的每一個人對祖國忠誠、對人民負責才是第一位的。因此,“向陽紅”海洋考察船序列船名的出現,不應該簡單地看成是文化大革命期間的一種趨時或對領袖的逢迎,而是反映著一種共同的文化心理,反映的是在中國海洋科學還不發達、美蘇爭霸海洋並對中國進行海洋封鎖的特殊年代裡,一種實實在在的國家需要、民族需要,它和0世紀60年代命名的“東風”系列導彈和後來葉劍英題名的“遠望”號測量船一樣,都是“兩彈一星”工程實施年代裡的特殊產物。這,其實也是“向陽紅”的文化生命力所在。

二、價值連城的“科學之城”

“長寧”號貨輪“變臉”之後,船體部分結構發生了變化,為增強穩性,部分底層貨艙改為了壓載艙,配載了000噸石頭壓載。淡水的容積艙也達到了000噸,燃料油艙達到了1600噸,船舶的穩性可抗1級颱風,船舶的理論續航力可以達到0000海里10天以上。為了調查的需要船上增設了多路移頻機室,傳真機室,外頻機室,雷達機組室,微波收訊室,海洋研究室,水文研究室,海面觀測室,探空室等工作房間。增加了通訊、導航裝置,通訊廣播系統,生活住艙等。船體改裝總投資高達50萬元人民幣,而且,更多的費用是無法計算的。因為當時由國防科工委從全國調劑過來的儀器設備許多都是國家花大力氣研製出來的產品,有的甚至是一個研究所幾十號人奮鬥幾年試製出來的第一臺樣機或第一種樣。

全改裝工設裝的號船,從外上有些“怪怪的”了。整個船形上仍是貨輪的骨架,但桅杆上、甲板上安裝了與貨船完全不一樣的東西。船上從船頭往後數有5個大桅,前桅頂上安裝了一架水平巨型“對數天線”,這是當時國產最大功率、最先進、在全球任何位置都可以保證收發電報的遠端通訊天線,發射功率達到0千瓦。這架天線類似於當年黃埔長洲老百姓收香港電視的“魚骨”天線,遠遠看去又像一架正要起飛的飛的機,覺衝擊力為“向陽紅五號”船首指。在第二桅頂上,安裝了一臺草綠色的84型氣象雷達,看上去像個大鐵鍋,這臺雷達保證可以跟蹤到480千米以內的天氣現象。也就是說,不論是颱風還是龍捲風,只要在雷達的捕捉範圍內,就可以跟蹤它,蒐集它。有了這種本事,從航行安全角度可以避開颱風航行,從科研的角度可以把握颱風或者龍捲風的運動規律。這也是全國當年國產氣象雷達的尖端產品。第二桅和駕駛臺主桅之間,安裝了兩組齒輪狀天線,這種天線的主要功能是接收遠距離的無線通訊資訊,保證國內指揮中心的指令能夠準確地到達船上。第二艙和第三艙的平臺甲板上,安裝了當時國內第二套衛星雲圖接收裝置(第一套在中央氣象臺),這套裝置能夠接收到美國諾阿衛星的雲圖,藉此掌握更大範圍的天氣變化。在第四桅上,安裝了一臺測雨的雷達,這也是當年國產最先進的氣象裝置。在第5個大桅下,安裝了一個氣象探空平臺和探空室,“向陽紅五號”船對高空氣象的探測,大部分要這通氣球來實現。在“向陽紅五號”船的船底,不易察覺的相當於人的肚臍的地方,有一個回收海底聲波資訊的聲吶端,在這個端上,集中安裝了一臺從德國進的海洋重力儀、一臺萬米測深儀和一臺國產1600米航海測深儀。這些儀器可以在船舶航行時也能測量出地球的引力、海水的深度。一則為洲際導彈提供軌道和彈著點的地球引力引數,二則為掌握海底地貌和保證航行安全。在這個不為人知的船體隱蔽處,國家動用的財力,可能比在國際市場上購買一條新萬噸輪的錢還多。

中國的遠洋科學考察船,在0世紀70年代年的初期,的確是一片空白。中國當時有從美國和歐洲歸國的不少世界一流海洋學家,如童弟周、赫崇本、毛漢禮等,由於調查能力的限制,他們只能躲在科學院的試驗室裡做一些關於渤海的研究工作。渤海是中國的內海,面積為77萬平方千米,平均水深18米,老鐵山水道最深處才達到86米,難於展開大規模的海洋科學研究。但是由於洲際導彈的全程飛行試驗需要遠洋考察,毛主席、周總理等領導人親自批示,沒有條件,創造條件。幾年功夫這個空白就奇。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調查的能,時的和法國的海洋調查船相比,至今都沒有查出一艘海洋調查船的噸位、續航力和穩定性超過“向陽紅五號”船。從科技水平來說,“向陽紅五號”船是中國第一艘遠洋調查船,綜合了全國最為先進的科技力量和儀器設,能、的。的際工作能力上說,其單船的海洋氣象觀測與預報能力,單船獲取和收發遠端無線電資訊的能力,單船抗颱風能力,單船遠洋自持力,也是同時代世界上任何一艘調查船所不及的。因此,“向陽紅五號”船在黃埔水道的1號錨地一“亮相”,就有鶴立雞群、不同凡俗的視覺衝擊力。

三、“間諜”“偵察兵”和科學考察船“向陽紅五號”船是一個龐然大物,從船底到桅杆有0多米,10層樓高。滿載吃水深度達75米,總長有1米。這麼一個大家夥要隱藏起來,不讓人知道的話,能“藏”到哪兒呢?

在“向陽紅五號”船進人廣州船廠之初,由於廣州船廠一個技術員逃往香港,向香港某機構洩露了有關機密,結果被英國《泰唔士報》登了出來。這一事件被總理知道後,大為氣憤。指示第六機械工業部和國家海洋局要嚴格做好保密工作,而廣州船廠就只好用蚊帳布把整個船蓋起來施工。可那還是在船廠,現在到了珠江,沒有地方能夠讓它躲得起。

廣州珠江繁忙招眼的主航道一側的江面上,是黃埔港內最靠近市區,也最為寶貴的深水錨地黃埔1號錨地。交通部應周總理之命把“長寧”號劃撥給國家海洋局改裝成“向陽紅五號”船後,交通部的黃埔港監,也把這個“1號錨地”連同“長寧號”一起“陪嫁”了。國家海洋局為了不使這個龐然大物在江中間轉來轉去,影響其他船隻航行而引發安全事故,就在原有的錨地上專門錨錠了一隻“水鼓”(一種專用的繫泊裝置,水下為錨和錨鏈,水上是浮動的水鼓,上有一個栓纜繩的大鐵環廣“向陽紅五號”船就船頭向著珠江上游方向(廣州市區)拋下八字錨,船艉則系在水鼓上。在港內停泊時,“向陽紅五號”船的左舷永遠面對著長洲島的洪福市和黃埔軍校舊址,安全值班官兵永遠是站在孫中山銅像下執行著“保家衛船”的任務。人員上下來往增減和食物補給則由一隻專用的小快艇“南交號”運輸。它也限制了船上人員與外人接觸的機會,成功地施展開了國家海洋局對基層單位展開的第一次全封閉式管理“黃埔水道1號”錨地的另一端,也是長洲島往黃埔港魚珠碼頭的民用輪渡渡和珠江下游船舶往廣州內港航道的交匯處。從安全防患的角度,它接近軍事管理區,便於管理;從隱秘的角度,應該離開軍事管理區越遠越好。但“向陽紅五號”船是一艘萬噸巨輪,連機艙的主機都有三層樓房高,什麼地方能隱藏一個經常要出海活動的超級“鋼鐵巨人”呢?加之它改裝後奇怪的樣子,又使它愈發神秘莫測,許多“訊息”不胚而走,甚至以訛傳訛。所幸當年還沒有網際網路,還沒有那麼多的傳播技術和手段,這些訊息,如果是在今天,一夜之間可以讓全世界看得清清楚而且還查無實據。在當年的黃埔長洲,我們也無法想象的是,“向陽紅五號”船的特殊視覺衝擊力究竟引來了多少中外奇特的目光,在老百姓中間又自動生成了多少的猜測和評論?

關於對它的形象識別,有三種似訛非訛的說法。

第一種是“間諜”。這個識別判斷來自於民間的猜測,不少“向陽紅五號”船的船員和南海分局的幹部都聽到過許多當地老百姓的議論,認為“向陽紅五號”船就是去外國收集情報的“間諜”。“向陽紅五號”船改裝後加裝了許多無線電裝置,雖然外型骨架上與同在港內的遠洋貨輪沒有多少區別,但奇形怪狀的天線和嚴密的保密措施會使他們感到“此地無銀”。另一個現象是:“向陽紅五號”船的所有人員,不論海軍、空軍、陸軍還是職工,於1970年9月開始一律著便服。這種服裝是海軍透過一的和中裝,和,夏天發白色襯衫和圓領汗衫。這種被認為是當年享受“出國待遇”的服裝,無意中加深了“向陽紅五號”船身份的神秘性。於是,說什麼,是什麼,就只能由老百姓們按照自己的想法去編了。

第二種說法是“偵察兵”。這個判斷的來源主要是軍隊。向大洋發射試驗的洲際導彈,說到底是一項軍事任務,也由軍隊為主組織實施。這就好比要打一場戰役那樣,在開戰之前,必須對戰場敵情和地形環境有一個透徹的瞭解,必須首先派出一支偵察部隊前往偵察。對於向大洋發射洲際導彈這項軍事行動來講,“向陽紅五號”船正是這樣一支提前進人戰場的偵察部隊。偵察部隊有時是要化裝深人敵後的,有時候是要帶著電臺和輕武器去的,這些條件“向陽紅五號”船都具備了。海軍為了防止“向陽紅五號”船遭遇海盜襲擊和其他不測,特地給配備了手槍、衝鋒槍、班用機槍和艦用高射機槍,比一般的民用船舶特殊得多。因此在大多數不知底細的軍人眼裡,“向陽紅五號”船就是一支偵察部隊,只不過是一支不在國內戰場偵察,而是出國偵察海上戰場情況的偵察部隊。

第三種說法是“科學調查船”。這種識別判斷來源是國務院系統和科學研究院所,這也是“向陽紅五號”船身份最準確、最真實的描述。“向陽紅五號”船用的圖章全稱是“國家海洋局“向陽紅五號”海洋調查船”,它有按照當時中國民用船序列管理的船長、政委、大副、二副、三副、輪機長和報務員;也有按世界其他國家的海洋調查船的業務分工,設有氣象部門、調查部門,通訊部門。部門下設業務組和調查員。出海時,每一個人都有一個國際通用的職務。這些人員所從事的工作也就是海洋科學調查,是到大洋裡去,透過科學的手段收集特定海域裡氣象、水文、地質、地貌、地球物理等方面的資料,任何人都是以一個科學工作者和一個國際海員的身份進人公海的。與當時國際知名的海洋調查船蘇聯“勇士”號、美國“海洋學家”號相比,“向陽紅五號”船的實際功能就是一艘不折不扣的現代化海洋調查船或科學研究船。只不過在中國那個特殊的年代裡,由於特殊的任務而採取了特殊的也可以說在有些領域會不完全必要的保密措施,反而使“向陽紅五號”船作為一種正常的海洋調查的身份模糊了,神秘化了。(未完待續)

上章 目錄 下章
本站推薦
女配她天生好命劍仙三千萬食物鏈頂端的猛獸宇宙級寵愛特種兵之戰狼崛起都市國術女神我真不是魔神我有一座天地當鋪從嚮往開始制霸娛樂圈諸天新時代
相關推薦
一睡萬年當不上帝皇俠的我在美漫當司機我在1988望父成龍凶宅清潔工魂斷太平洋潛龍神醫無限獨步天下儒雅隨和張屠夫這個魔頭儒雅隨和洪荒:貧道不想封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