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返回

美人記

第388章 北昌行之七十六
上章 目錄 下章

美人記第388章 北昌行之七十六

第388章

阿冽秋闈, 何老孃帶著沈氏把北昌府的廟啊寺啊庵啊觀啊的都燒了個遍,還特捨得花香油錢, 非但何老孃沈氏捨得, 連餘幸, 自己動彈不得, 心卻是與婆婆、太婆婆一般無二的,且她又是個大手筆的,讓丫環拿了一百兩銀子, 交給婆婆,請婆婆幫她佈施出去, 給丈夫積功德。

沈氏與閨女說起此事時還道,“阿幸很是心疼阿冽呢。”經過幾年婆媳相處, 沈氏同餘幸現在關係很不錯了。沈氏對兒媳要求一向不高, 何家也不是那等要媳婦一天到晚在婆婆身邊立規矩的人家, 用沈氏的話說,日子是夫妻倆一起過的, 又不是媳婦婆婆一起過的,所以, 只要小夫妻過得好,沈氏很滿意。

何子衿笑道, “是啊,別看阿幸坐著月子, 每天都是親自安排阿冽的飯食, 晚上那夜宵, 十天不帶重樣兒的。”

沈氏抿嘴笑,“阿冽也知道心疼媳婦,這坐月子,我還說呢,阿幸既要帶孩子還要養身子,另給阿冽安排個屋子才是,也不曉得怎麼這般好,阿冽在他們屋那小炕上睡。”

何子衿笑,“娘你別說別人,你當時坐月子,我爹也沒去別個屋睡啊。”

沈氏一樂,說閨女,“倒打趣起你娘來了。”又道,“咱們家的男人,都是拿媳婦當回事兒的。不似有些人家,娶的媳婦不似媳婦,倒似娶回個老媽子一般。”

何子衿道,“這人家跟人家也不一樣,要我說,既娶進門兒來,拿媳婦當自家人一樣,這是了。”

“哪個個似咱家這般厚道的。”沈氏哪怕剛嫁進何家時,婆婆不大待見她,其實何老孃也是那張嘴說些指桑罵槐的話,或是藏些吃的只給兒子吃不給媳婦吃啥的,沒別個毛病。且,後來,這些毛病都給她閨女治好了。再加上沈氏自己開鋪子自己賺私房,後來生了長子,家裡日子慢慢過起來,婆媳關系很不錯了。如今更是融洽,再者,沈氏自己不是刻薄性子,平生最看不上那些刻薄媳婦的人家,沈氏剛想說啥,有街坊過來說話,來的倒也不是別個,是西鄰鄭老爺家的鄭太太和鄭家大奶奶。

鄭家婆媳過來不為別個,過來給送粥的。鄭太太年過五旬了,頭髮梳的油光光的腦後一個圓髻,圓臉,黑眉大眼,只是唇畔兩道深深的法令紋帶出幾分精明大家。鄭太太笑道,“照著你家老太太書上寫的,我這媳婦試著做了做,不曉得是不是這個味兒,妹妹嚐嚐,要是有哪裡要改的,還得妹妹指點著我些。”鄭太太其實是想請何老孃幫著試粥的,不過,今天何老孃不在家,去三姑娘家了,還說要去找江老太太說話,中午飯不回來吃。所以,鄭太太來得不巧,只得退則求其次請沈氏幫著嘗粥了。

何子衿近來事忙,笑道,“我也不曉得,原來鄭大爺與阿冽是同科。”

鄭太太笑道,“是啊,也是天緣湊巧,上回倆人一起下場,哎,都時運不濟來著。先時也沒聽你家老太太說起這及第粥來,哎,要早知有這神粥,我一早叫我家媳婦給大郎做來吃了!”見著何子衿很是歡喜道,“大姑奶奶也幫著嚐嚐,聽你家老太太說,這粥你燒的最是地道。”

沈氏已命丫環去取了碗筷來,笑道,“嫂子給我送粥,今兒中午不許走了,咱們也沒什麼好的,無非是些家常便飯。”

鄭太太道,“要是往時,妹妹不說我也不走的,眼下不成,家裡大郎這眼瞅著要秋闈,我得老太太這神書得了晚了,還有不少東西得預備,別個不說,一人一身大紅衣裳得有的。現扯的紅布,也得做呀。”見丫環拿來碗筷,鄭大奶奶過去幫著分粥,一人一碗足足有餘。

何子衿嘗了兩口,道,“有些腥,這粥滾的時候略加些胡椒粉,再切些香菜末一拌,成了。”

鄭太太道,“胡椒粉藥鋪子有,香菜末這時節可哪裡尋去?”

沈氏乾脆道,“要是嫂子不嫌棄,我這裡倒是有,送嫂子一些是了。”

鄭太太笑,“這是火中送炭,哪裡有嫌棄一說來著。”

沈氏命丫環掐些香菜,連帶些青菜、香蕈,一併裝在籃裡,還說,“嫂子用完,只管打發人過來。”

鄭太太笑應,知道這粥的改進方法,便帶著兒媳婦回家去了。

沈氏道,“我吃著,不如你做的好吃。”

何子衿道,“這及第粥,其實是先把粥煮好,再放肉丸、豬肝片、腸粉一滾,出鍋裡放些胡椒粉,香菜末、蔥姜絲罷了。把粥煮到水米交融,柔膩如一,肉丸、豬肝片、腸粉都要提前或煮或氽或滷的,我看鄭大奶奶那低眉順眼的模樣,鄭太太又似個厲害的,要說鄭大奶奶這粥不好,鄭太太回去豈有不發作的。再者,各人有各人的手藝,哪裡都一樣了。”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沈氏連忙道,“你是好心,可別做了壞事,你哪裡曉得,鄭太太為著她家老大這功名,都要瘋魔了。上科鄭大郎落榜,鄭太太出去卜卦,也不知是哪裡卜來的邪卦,說是鄭大奶奶八字克文昌,鄭太太可不給鄭大爺納了個旺文昌的二房麼。她家大奶奶,剛進門兒時極溫柔嫻靜的人,如今叫她搓磨的,都要成木頭了。今年這一年,因是要秋闈,一年不允朱大奶奶近朱大郎的身,你說,這不是有毛病麼。”

何子衿轉眸一想,悄與她娘道,“娘你同鄭太太說,既是要旺鄭大爺,這粥自然得那最旺鄭大爺的姨娘來煮才靈呢。”

沈氏道,“原本人家的家事,不當咱們管。只是我委實瞧不上鄭太太這搓磨媳婦的樣兒,與她說一說。”

何子衿道,“娘,咱家還有沒有祖母的書,眼瞅秋闈近了,我也拿幾本去送人。”

沈氏道,“還有五六套,得留下兩套,不然你祖母做人情時沒有,要不高興的。”給閨女三套。

何子衿打發人送了周通判太太一套,周通判家三子也要下場秋闈的,又送了田太太一套,田太太家長孫要下場。另一套,何子衿收自己那裡了。

周太太也過來問這及第粥的做法了,周太太是個爽俐人,帶著廚娘來的,道,“我白天過來,你不在家,晚上來了。這是我家廚娘,快與我說一說,這及第粥怎麼做,她做了兩回,腥的要命。我家老三說,一聞那味兒要厥過去了,哪裡還能及第。他聽阿冽說過,說那及第粥好吃的了不得,絕不是這個味兒,說我家裡做得不地。”阿冽與週三郎同在北昌府,年紀較週三郎小上幾歲,關係還不錯。

何子衿乾脆讓丸子帶了那廚娘到廚下去學,何子衿與周太太道,“也是我兄弟下場,我想起這及第粥的事兒來。靈不靈驗的,是這麼個意思,討個吉利。”

“都是這樣,我一向不拜神佛的人,為著三郎這秋闈,跟我婆婆把這大小寺廟都拜遍了。我婆婆三個月前開始吃齋了,每天早中晚給菩薩上三柱清香。”周太太道,“要不是看那小子讀書不算笨,乾脆跟他哥哥一般,捐個官兒算了,雖不是正經科班出身,一樣也能弄個實缺。”當然,這種捐來的實缺,跟正經三榜進士,那絕對是不一樣的。

何子衿道,“他們入場那天,我要回孃家給阿冽做及第粥的,乾脆讓你家三郎去我家吃吧。”

周太太是個乾脆人,道,“這也好,這各家手藝不一樣,我家廚娘是學了,怕一時也練不好的。眼瞅要入場的日子,我不與你客氣了。”

“客氣什麼。”說著,何子衿還令丫環取出個金光閃閃一寸大小的金符來,上頭穿了孔,系了紅繩,何子衿道,“這是我在三清面前求的金符,加持運勢的。”

周太太又謝過何子衿,眼下只要是家裡有考生的,都是一片忙碌場景,周家亦是如此,周太太把這符拿回家,讓兒子戴脖子裡,週三郎道,“祖母給我求的符,沒有十個也有八個,要個個兒得戴,得戴多少啊。這不是去做文章,而是去比誰戴的符多了。”

“這如何一樣?”周太太道,“你哪裡曉得江太太的本事,都說她是天上菊仙投的胎,這考場不許帶進隻字片紙的,你祖母給你求的符的都是紙做的,上頭還有字,這是不能帶的。江太太給我的這個,可是金的,最是靈驗不過,也不是保你必中的,這是加持運勢的金符。”

周太太這麼說著,週三郎看這符果然是金燦燦的,上面刻了個極繁奧的圖記,週三郎覺著這符做得委實不醜,聽他娘的話戴上了。周太太又說了入場那天去何家吃及第粥的事,週三郎嘆道,“一定要我吃及第粥的話,還真得去阿冽家吃。”他家廚子做的,他怕吃了這條命立刻得交待了。

頭入場那日,何子衿還去了趟餘家,餘太太忙道,“我這兒也不忙,你且回去吧,不是要給阿冽做及第粥麼。”

何子衿還說呢,“明兒早上做成。”

餘太太再三讓她回去,道,“回家靜修,把那粥做得靈驗些。”

何子衿只得回去了。

第二天一大早,真的是一大早,何子衿一更起來,其實,是沒睡,何子衿煮粥絕對有一手,用的是本地香稻米,對,是做貢品的那種米。煮粥時的那講究甭提了。先說,米,必是今年新米,斷不能用陳米的。水,更是有講究,提前提出的在缸裡的水不行,必要新打的第一桶井水。再者,煮粥的器具,不是何家小廚房的鐵鍋,而是何子衿自己帶來的大瓷罐,連放多少水,煮多長時間,煮粥的時辰,皆有其講究,何子衿甭看是在煮粥,端的一幅神仙模樣,廚下諸人,無一不靜立服侍,都覺著這粥經他家大姑奶奶一煮,成了個神聖物兒,俗稱神粥。

及至這及第神粥煮出來,提前帶兒子過來吃粥的周太太都說,“不愧是江太太煮出來的粥,味兒是不一樣。”

週三郎亦道,“非吃此粥不有及第也。”

諸人皆笑,何老孃更是歡喜,覺著這話吉利,道,“必得應了三郎的吉言!”

今天,非但大家都要吃及第粥,且,不論何家人還是周家人,都是清一水的大紅衣裳,週三郎阿冽更是如此,不曉得還以為他倆要辦喜事兒呢。家裡人在老太太屋裡喝粥,餘幸在自己屋裡喝,餘幸絕對是忍著噁心在吃,除了有孕時口味兒轉變,這生產後,餘幸又恢復了以往的飲食,她現在連牛羊肉都吃得不多,何況是豬肉丸,裡頭還有腸粉、豬肝這樣的東西,她一想吃不下。可這不是為了旺丈夫麼,吃不下也得吃啊,餘幸端著碗,聞著味兒覺著,倒也不難聞。待一吃,不禁道,“這粥煮的真不錯。”

阿田道,“奴婢親去看了,大姑奶奶這粥可是有講究。”便將用什麼米、什麼水、什麼時辰下的鍋,一一與自家姑娘說了,道,“先時老太太讓大姑奶奶回來煮粥,奴婢還說呢,家裡人多的是,這粥哪裡還專用大姑奶奶來煮,可今兒奴婢這一瞧,覺著,這粥等閒人還真不一定學得會。”把這粥的各樣講究說了一通。

佛手也說,“我聽說,以前大姑奶奶小時候,那會兒還在老家呢,跟山上神仙學了神仙術,極會給人占卜,每月只得三卦,一卦便要十兩銀子。這樣,都要排號,有些人家提前半年來拿號,等著大姑奶奶占卜。”

阿田不禁道,“姑娘,你說大姑奶奶是不是真有神仙術啊。”

餘幸道,“大姐姐現在已經不給人卜算了。聽相公說,大姐姐說的,緣法已盡,便不卜了。”

佛手道,“我覺著,大姑奶奶很有些神道。”

阿田道,“可平日又覺著,大姑奶奶挺和氣的,完全不似廟裡那些和尚,或是庵裡那些姑子啊。”

迷信主僕三人組正說著話呢,阿冽過來了,阿冽看一回兒子,與媳婦道,“我這得去排隊入場了,過來再看看你,看看兒子。”

餘幸把粥碗遞給丫環,擦擦唇角,“放心去吧,東西都收拾早了,剛我又讓阿田檢查了一回,樣樣齊全的。是一樣,晚上睡覺,別把考間兒的窗子關的太嚴實,不然炭盆容易出事。”阿冽笑,“說七八十遭了。”

餘幸嗔道,“這不是不放心你嘛。”給丈夫理理衣襟,問,“大姐姐給的金符,相公可戴了?”

“戴了。”

餘幸摸摸丈夫頸間,這才放下心來,道,“去吧,別叫周家公子等你。”

阿冽捏一捏妻子的手,這便去了。

家裡何恭帶著俊哥兒、興哥兒,阿念還著阿曄,江仁帶著大寶、二寶,胡文帶著重陽、二郎,一併給阿冽週三郎送考去了。這般排場,阿冽怪不自在的,直道,“都不必去,也幾步路的事兒。”

江仁笑道,“阿冽,不是為你,主要是讓孩子們感受一下秋闈氣氛。”

阿冽笑道,“這倒是,我看過幾年是重陽、大寶他們啦。”

重陽道,“阿冽叔,好好考,這回一定得考中,不然以後跟大寶做伴可沒面子了。”

何恭咳一聲,“我以前跟阿念一併考中,人家都說是美談來著。”

重陽一縮脖子,“姑祖父,我可不是那意思。”

“那你是啥意思。”自做了祖父,何恭也開始莊嚴起來啦。

重陽嗯嗯哼哼的說不上來了,大家一樂,阿冽週三郎便排隊去了,何恭摸摸重陽的頭,重陽拽著阿曄跑了,這麼黑燈瞎火的,胡文阿念見兩人的小廝跟了上去,這才沒說什麼。

看著阿冽入了場,一大家子這才回家去。

周太太正說呢,“我們家沒人送,憑他自己吧,家裡老太太倒是想來送,老太太一把年紀了,三郎說了,老太太要來送,他不考了。”

何老孃道,“老的不必去,該叫小的們去送送,孩子一茬一茬長得飛快,要不是今年皇帝老爺去了,秀才試沒考,不然,俊哥兒今年正考秀才,倘是趕得巧,說不得同他哥一屆去考舉子。下頭興哥兒、重陽、大寶、二寶、二郎,阿曄,年紀都差不離,孩子們哪,說起起來了。叫孩子們看看,哥哥叔叔是怎麼不容易的考功名的,他們也知道用功了。”

周太太道,“我倒是擔心去的人太多倒叫孩子有壓力,分心,反考的不好。老太太不曉得,我婆家妯娌也有個小子,那孩子,自幼聰明伶俐,唸書也是極通的。小時候人便說,這孩子大了必有出息,不知怎地,念再好的書,一考不成,這總是考不成,孩子心裡憋悶的呀,哎,年紀輕輕的硬給憋悶出病來。後來我也看透了,這功名,隨他去吧,我們老大不是讀書的料,家裡花銀子給尋了個缺,兩口子出去做官了,雖是小官兒,衣食上也能周全。”

何老孃道,“你說的這種平時挺好,考試不成的,也是有的。這得叫孩子知道,這考試算什麼事兒啊,要是連考試都這般心重,以後比這考試要緊的事多著呢。這科考,是個門檻兒,連門檻兒都不敢邁,還能想什麼以後。這是心太窄,當多叫他寬心,先別唸書了,下田幹活去,把身子骨兒鍛鍊結實了。再往外頭走一走,經些事兒,好了。哪裡能由著孩子往這科舉上死磕,這鑽牛角尖兒去了,怪道悶壞了身子。”

不說別個,何老孃在這科舉一道絕對是經驗豐富,聽得周太太連連點頭。何老孃拿自家舉例,“我們丫頭她爹,也是時運不濟,其實文章火侯早到了,偏生是運道不至,秋闈上蹉跎了十年。那怎麼了?要叫心窄的,覺著日子過不下去了。我家一點兒事兒沒有,媳婦給我生了一個孫女倆孫子,家裡種花種菜的,日子越過越興旺,待得時運一到,立刻中了。待得一去帝都,帝都風水自是不同,我又得一孫子不說,我們丫頭她爹跟她女婿,一道中的進士,後來雙雙入的翰林。也沒耽擱下一代婚嫁,阿冽這讀書,雖不是我們孫女婿那樣文曲星下凡的,也知勤勉,這過日子,事情多了,也不只科舉這一件,把日子過好了,運道一來,自然中了。倘一家子子的日子都吊在這科舉上頭,難怪孩子壓力大。其實,過日子是一大家子的事,不只這一人科舉的事,先把日子過好,日子好了,人心開闊。”

周太太直說,“怪道老太太你能寫書呢,果然是有大見識的人。”

何老孃假謙謙道,“哪裡是大見識,無非是活得久了,有些小小心得罷了。”“小小心得”四字,說的何其歡快也!

周太太道,“這了不得,怪道說,家有一老,如有一寶,這話,再不錯了。要不您家日子興旺哩,有您這樣的老人家,日子不興旺都難。”

何老孃笑,“主要是家裡孩子們知道過日子,沒啥閒人,日子好過。

周太太深以為然。

待得一時,男人們回來,聽說孩子們都順利入場了,大家都放下心來,周太太也起身告辭了,沈氏何子衿出去送周太太,何老孃打算回去補一覺。

阿冽這一入場,餘巡撫這裡收拾停當,酒席擺過,辭了在北昌府的同僚朋友們,也打算回帝都去了。餘幸仍在月子裡,如今天冷,不敢出門。餘老太太餘太爺連同餘峻,過來說話,都去瞧了一回餘幸,看過阿燦,餘太爺帶著餘峻去同何恭說話去了,餘老太太在孫女這裡跟孫女說些私房話,餘幸一聽祖父母要走,眼淚下來了。餘老太太為她拭淚,道,“這有什麼好哭的,眼下孫女婿下場,要是順遂,這一科得中,我看他必要去帝都以備明年春闈的。咱們祖孫,說不得明年便能再見。”

餘幸道,“我還沒離開過祖母呢,我總覺著,你們一走,沒個孃家近處走動了。”

餘老太太好笑,“真個孩子話,我當初嫁你祖父,隨他回鄉守孝十幾年,也是年下才有娘家人過去,離得遠,有什麼法子,一年一年的見不著娘家人,日子也好好的。”

“這日子好賴,端看自己,還是說,孫女婿待你不好了?”餘老太太笑問。

“我們好著呢。”餘幸撒嬌,“我是捨不得祖父祖母。”

“明年能再見了。”餘老太太笑道。

“不如祖父祖母再等幾日,都說相公這科把握挺大的,要是相公中了,一道去帝都才好。”餘幸也是有自己小算盤的,想著丈夫隨祖父母一道去帝都,路上皆有人安排,也不受罪,還叫家裡放心。

餘老太太道,“正因阿冽這科把握大,我們才要早些回帝都的好。不然,你祖父到底是在這北昌府當政多年,他這接了朝廷致仕旨意,還等著孫女婿秋闈,遲遲不能回帝都,一旦孫女婿中了,難免有小人閒話。我們這一走沒什麼,孫女婿正是考功名的時候,聽這話豈不生氣。倒不如此先走,你先提前悄悄給孫女婿預備下行裝,你祖父也說,只要把平時的水準考出來,問題不大。介時秋闈發榜,傍孫女婿中了,立刻打發他來帝都,家裡給預備好他讀書的院子,待孫女婿去了帝都,只管一意攻讀,好待明年春闈。”

餘幸一想,還是祖母想得周全,道,“祖母說的是。”

餘老太太道,“你好生帶著阿燦,把孩子帶好,家裡的事都管好,孫女婿一門心思奔前程,過個幾年,給你掙下誥命來,也是一輩子的體面。”

餘幸笑,“我也盼著呢。”

餘幸日子過得順遂,何家雖不是大戶人家,但一家人寬厚和氣,門風清正,餘家對這門親家也是很滿意的,餘家人在何家用的午飯。待得第二日舉家回帝都時,半城百姓相送,何家自然也全家都去了,還有百姓獻上萬民傘,鬧得餘太爺幾番淚溼眼眶。北昌府官員也在田巡撫的帶領下,一送再送,一直送到十里長亭,餘太爺再三相攔,大家方不送了。此,餘太爺正式退出北昌府的政治舞臺,榮歸故里。

而北昌府,則不得不進入田柳相爭的政治格局。(83中文 .83.)

上章 目錄 下章
本站推薦
我有一座天地當鋪我真不是魔神諸天新時代特種兵之戰狼崛起從嚮往開始制霸娛樂圈食物鏈頂端的猛獸宇宙級寵愛女配她天生好命劍仙三千萬都市國術女神
本书作者其他书
皇后把朕的後宮都攻略了 我這糟心的重生 木香記 玉璽記 和珅 紅樓之林家謹玉 龍闕 巧言令色 紅樓之開國風雲 歡喜記
相關推薦
仙界歸來的黑科技科技之虛擬實驗室修仙模擬:開局全點氣運了江山爭雄DC騎士龍闕巧言令色神仙日子皇帝難為千山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