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返回

明朝當官那些年

第五章 千君醉
上章 目錄 下章

明朝當官那些年第五章 千君醉

卻原來老農在田裡耕地的時候,忽然看到村裡的一個半大小子王大壽東張西望地從他面前走過,他叫了幾聲沒有回應,又覺得王大壽似乎做了什麼壞事兒,所以一路尾隨,就見王大壽來到了這個壟上,掄著钁頭挖了起來。

他悄悄走進一看,就見大壽跪在地上,手忙腳亂地把什麼東西往衣服裡包,他輕輕一呼喝,大壽受驚,衣服裡掉落一塊黃燦燦的金子來,一句話也不說,飛也似地跑了。

老農看到了金子,頓時來了精神,在大壽挖過的地方挖了起來,才挖出了這一罈金元寶。結果被田間巡視的裡正看到了,鄉親們都圍過來,這一壇金子就交了公。

“王大壽何在?”陳道:“速速帶來。”

王大壽被帶了來,果然是個十一二歲的孩子,一雙眼睛軲轆軲轆直轉,問道金子的時候,就道是自己有一天晚上看到了兩個人在這裡埋東西,他也不知道這兩人埋了什麼,本來這事兒第二天他也就不太記得了,結果沒過兩天,又有一個人出現在了壟上,大壽覺得奇怪了,白天就試著去挖,結果挖出來了黃金。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你看清楚了,”陳循循善誘道:“前後兩撥人嗎?”

“是的,”大壽道:“第一次來的兩個人,一個舉著燈籠,一個開挖,不過晚上太黑,看不太清楚,也沒有聽到什麼聲音。之後來的那個人,我勉強看到了身影,又瘦又高,應該不是第一次來的那兩人之一。”

陳點了點頭,將衙役趕回去覆命,自己卻沒有忙著回縣衙,而是抱著薇兒在田裡逗了一會兒鴨子,見天色漸黑,才往街市的酒館中走去。

吳江縣地方很小,有一條長街,就是買賣最興盛的地方,而這長街上有一家酒館頗負盛名,買酒的人絡繹不絕。

“客官裡面請,”陳在門口沒停留一會兒,就被夥計招待進去:“春風酒館,各種酒都有,您看看您愛喝哪一種?”

陳將目光投向店中,只見這不大的酒館,架子上、地上甚至閣樓上全都堆著大大小小的酒罈,往來舀酒,酒香芳香撲鼻,浸潤心脾。

這夥計道:“小官人,您要喝什麼酒?不是我吹,我們這兒的酒在蘇州可是鼎鼎有名,無人不知無人不曉,正所謂樓小乾坤大,酒香顧客多。開壇千君醉,上桌十裡香。還有客官不遠千里,專門來我們這兒買酒喝的呢!”

陳哈哈道:“你這兒都有什麼酒,敢自稱乾坤大?”

“客官您聽好了,”這夥計一捏嗓子,有模有樣地拉開了架勢:“我們這兒有,春秋椒漿酒,杭城秋露白。西京金漿醪,高郵五加皮。汀州謝家紅,處州金盤露。長安新豐市,潞州珍珠紅。阮籍步兵廚,東坡羅浮春。唐時玉練槌,灞陵崔家釀。王公荔枝綠,拾遺玉露春。更有那黃州茅柴、關中桑落、平陽襄陵、淮安苦蒿、雲安曲米、成都刺麻、富平石凍、建章麻姑、滎陽土窟、汾州幹和、安城宜春、扶南石榴、辰溪鉤藤、梁州諸蔗、蘭溪河清諸酒齊備,倒三尺金樽,只待陶潛善飲之人!”

“好好好,”陳聽得爽快,道:“果然能傾萬里之人!”

“杜大官人來了,”夥計見陳一時半刻沒有挑選,就先去招待了另一個:“還是老樣子,要珍珠紅二升,羅浮春二斗,這就給您舀去嘍”

陳等他忙了一圈過來,才點了二兩荔枝綠,喝在嘴裡不由得哂笑起來,這比花雕的度數還低,入口又甜又軟,簡直跟青蘋果飲料一樣。怪不得這些買酒的人,一要就是二升二斗的,估計喝一天都不會喝醉。

“小二,”陳道:“我見你心思靈巧,這往來這麼多人,你竟都記得他們的口味?”

這夥計得意道:“小人天生就是記性好,能記得光顧的客人都買過什麼酒。”

“那我倒不信了,”陳搖頭,指著進門的一個婦人道:“你看她,要買什麼酒呢?”

這夥計一見來人就道:“這是篾匠王三的婆娘,母大蟲一個,對他老公是非打即罵,脾氣爆裂,喝酒更是比男人還能喝,到我這兒來只買燒酒,其他酒都不喝。”

果然這婦人開了口,聲雄氣壯地:“來二斤燒酒,速速地,老孃等不起”

陳又作出不服氣的樣子,試了三四個人,才道:“難道你這傢伙,連縣令喝什麼酒都知道?”

“當然知道,”這夥計樂呵呵道:“縣令大人愛飲酒,常常打發人到我們酒樓來買酒,小人怎麼不知道縣令最愛喝金漿醪,喝醉了就吟枚乘《柳賦》,什麼‘爵獻金漿之醪’,小店一直引以為榮,你看門口還有一副對聯,是縣尊親筆所書呢!”

“金漿醪是麼,”陳一揮手道:“給我來一罈,我也嚐嚐這縣令喝的酒與老百姓喝的酒,有什麼不同!”

那夥計道一聲‘好嘞’,往閣子上抱出個酒罈,拍掉泥封,頓時一股酒香溢位,陳深深吸了幾口,點了點頭道:“就是這個味道,果然是金漿醪啊。”

他自斟自飲了一會兒,方才把夥計喚回來,道:“這縣令打發什麼人來你這兒買酒啊?”

“嗨,不就是……”夥計竹筒倒豆子全都說了。

一雙小手從桌子底下伸出來,趁著陳不注意,舉起他喝過的杯子,卻被陳摁住了:“薇兒,小孩子不能喝酒哦。”

“哥,我就喝一口嘛。”尚薇耍賴起來。

“你不能喝,哥哥等會還要你做一件事呢。”陳將罈子提起來,“走,給你買酪子喝。”

陳帶著薇兒回到縣衙,已經是辰時了,他來到後堂,見到了歸有光和鄭若曾。原來這兩人也沒有休息,一直在等候他的訊息。

“怎麼樣,”鄭若曾眼裡閃著希冀的光:“查到了什麼?”

“有些頭緒,”陳不置可否:“只是還要確定一下。”

見陳不談這個案子,歸有光便問道:“老夫一顆心全被案子牽動了,竟忘了問你,你是何方人士,可曾遊庠?”

蘇州話和杭州話還是有細微的不同的,歸有光可能是聽出來了,所以才覺得他並非本地人。陳就道:“學生籍貫紹興,僥倖過了去歲縣試,未曾過府試,如今來蘇州府,便是一心要尋一個名師,攻讀經史。”

歸有光點頭,顯然甚是欣賞他:“我便考考你的學問,你既然過了縣試,三百千、增廣、聲律、章義自不用說,四書應該紮實,五經學了嗎?”

三百千即《三字經》、《百家姓》、《千字文》,這是蒙學基礎,至於《聲律啟蒙》、《大學章義》也是基本讀物,陳就道:“四書通讀了,不敢說紮實;五經只讀了幾遍,學的話,《尚書》算是有所啟蒙。”

科舉似乎要將四書五經倒背如流,其實不然。四書是必修不錯,大小題都要從中出,而五經則是選修。五經即易,詩,尚書,春秋,禮記,科舉時士子只要精通一經就可以了。鄉試就是分五經試士,鄉試中每科前五名必須分別是某一經的經魁,故稱五經魁,就是各選一經答得最佳者為前五名。所以考試的話,五經只要精通一經就行了,但讀是要都讀的,因為很可能題目引經據典,出自五經裡,你如果不知道的話,那就白考了。

“那就是要治《尚書》了,”歸有光道:“嗯,治《書》的人多,鄉試怕是要難一些。”

五經之中,士子大部分選擇《尚書》、《詩》為本經,因為這兩經比起其他三經來,好學許多。《春秋》泥古、《易經》晦澀、《禮記》又太多引經據典,如果學不通透的話,鄉試根本過不去。

“可惜我治《易經》,”歸有光道:“不能做你的老師了。”

一般來說,治經有個傳承,也就是先生治什麼經,弟子也學什麼經,一脈相承。陳想起給他開講《尚書》的曹正,一下子心頭潮熱,“是,學生希望能尋一個治書的先生。”

“我想想,”歸有光思索了半天,“胡川甫,他治書,不過他不出今山十幾年了……劉君亮,不行,要做他的入室弟子,方才肯授課……”

想來想去,歸有光道:“下個月十五,我在世美堂邀請蘇浙名士,共襄文會,到時候我一定給你找個名師。”

陳感激道:“多謝大人。”

歸有光考校了幾個四書中的難題,陳謹慎回答了,歸有光不置可否,只說:“書還需再讀,也不能只讀朱程註解,馬融、鄭玄之注也應通讀,對你有益。”

陳想了想,鄭玄囊括大典,綜合百家,遍注群經,打破了今、古文界限。這是在說陳於四書只專注經義,在文字、音韻、訓詁、博物等方面沒有下多少工夫。他當即受教道:“是,學生一定認真學習。”

“你的文章做得如何?”歸有光又問道。

陳差一點就要打退堂鼓了,心虛道:“在先生這樣的大家面前,學生的作文水平,實在是……不堪入目呀。”

歸有光什麼水平,後世論他,其主要成就就在散文創作上。他的散文博採唐宋諸家之長,繼承了唐宋古文運動的傳統,又進一步擴大了散文的題材,把日常生活中的瑣事引進了嚴肅的“載道”之古文中來,使之更密切地和生活聯絡起來。

歸有光的散文即事抒情,真切感人,刻繪生動,極為凝鍊。結構上精巧而波折多變,夾敘夾議,跌宕多姿。在一味摹古浮飾的散文環境下,為散文的發展開闢了一片新的境界,甚至能敵文壇之主王世貞,要陳在這樣的大家面前班門弄斧,實在是壓力山大。

“無妨,”歸有光似乎也覺得他的反應很有意思,笑道:“你給我看看。”

陳當即運筆如飛,將自己之前遊覽蘇州古蹟所感而寫的一篇文章默寫下來,全文不過二百來字,自然寫得飛快。歸有光接過來細細品讀,陳就額頭冒汗地等待他的評價。

“唔,”良久陳聽到:“不錯嘛。”

上章 目錄 下章
本站推薦
食物鏈頂端的猛獸從嚮往開始制霸娛樂圈我真不是魔神女配她天生好命都市國術女神諸天新時代特種兵之戰狼崛起劍仙三千萬宇宙級寵愛我有一座天地當鋪
相關推薦
天才萌寶:總裁爹地,真給力!萌寶當道:我家媽咪是女王這裡是封神,勵精圖治有什麼用四合院:我的穿越為啥這麼陋我有個喪屍女秘書開局被超脫:創造了深淵冥界畢業配老婆,我和女神匹配值99回到明朝當學霸考古:我闖進了甲骨禁地黑科技:開局攻克I5晶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