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返回

明朝當官那些年

第四章 吾與汝同歸
上章 目錄 下章

明朝當官那些年第四章 吾與汝同歸

當年這道會試題目取自《中庸》,而歸有光這句話筆理不深,而且在格式方便更是欠缺嚴謹,所以被專門挑了出來,批了一個“粗”,就是粗疏不精的意思。

歸有光自是文章大家,而他的應試時文卻不合規範,得到了許多人的嘲笑,然而這其實是說明,歸有光潛心鑽研真正的文章大家之道,對應試之文反而並不嫻熟他不像其他學子一樣,低頭只看八股文不看八大家文章,他是真正將八大家的文章學到了真傳的人。

“你、你說我可以,”這學子氣憤道:“不許說我老師!”

“怎麼,吳中的書生人人喜歡褒獎他們的老師,卻不能容忍他人說一句公道話?”王世貞哈哈大笑道:“剛才震川先生不是說,海納江河,開壇無妨爭啄嗎?怎麼現在還不許人說話了?”

他不等人說話,又道:“舉業一道,自來都是敝帚自珍。師傅是什麼樣,徒弟大抵就什麼樣。有時候好的學不到,壞的偏能傳承,我就問你,制藝上若是能想到什麼寫什麼,看到關雎之句,你又能想到什麼呢?”

“自然想到君子慕少艾,君王思賢才。”沒想到這學生大聲道。

“文章做壞了,人腦子倒還沒壞。”王世貞道:“這要是換個心思不端的人,說我看到關雎,想到了《白蛇》、《鶯鶯》,按你這個至情至性的理論,考卷上也能寫這些小說之言?不黜落你黜落誰呢?”

“這個……”蘇州府尹王廷咳嗽了一聲,溫聲道:“元美說的不錯,應試文章,所求所問都是治國大道,怎能有小說家之言?若漫摘典故,不出經史子集,則有‘故作艱深’或‘矜為俳麗’之意,背離大道。須知文章必要以聖人之言為先,個人之言,不可遮覆。文章真正要做得莊雅衝夷,真醇正大,無奇譎之態,無藻繢之色,無柔曼之容,無豪巖之氣,方才是到了火候。”

他這話說的諄諄,而且曉諭了切切實實的道理,那些個學子們,都露出了服氣的神色。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陳卻聽出了更多的東西,只因此時的所有考題,俱出《四書》,四書的道理都放在那裡,你可以擴充或闡釋,但永遠不能提出異議和質疑,即使你文章做得再好,甚至道理講得再明白,這樣的文章也不會被取中的,這就是王廷所說的“必要以聖人之言為先”,至於個人之言,如果不應試制藝的話,你想怎麼寫怎麼寫,但是制藝就不能允許漫撒發揮。

比如說“麻冕,禮也”這句話,由麻冕這種織物想到用之做成的冠帶,由冠帶想到其代表的禮儀、身份,這是合情合理的,但你要是說看到麻冕我想起了披麻戴孝,由披麻戴孝我又想到了棺材靈堂,這簡直就是可笑了。

陳暗道,這也就是歸有光和徐渭屢試不第的原因了。歸有光提倡“至情至性”,認為好文章在於抒發胸意,而不注重格式俳韻,其文字是真誠感人了,但格式和典故,卻引用地非常不恰當。而徐渭這傢伙,腦子更是天馬行空,思維跳躍,就跟手裡拿著一大把銅錢的人一樣,你哪兒知道他下一枚銅錢往哪兒拋呢。他的文章不看個五六遍,根本品不出真正的味道來,但誰會有這個耐心去一字一句地品讀呢?

只可惜王廷這個滅火器並不管用,這邊滅了火,那邊王世貞又挑起釁端來:“我聽說,震川先生曾經說過,‘欲文之美,莫若德之實;欲文之華,莫若德之誠;以文為文,莫若以質為文,質之所為生文者無盡也’,原話是這樣嗎?”

歸有光點頭道:“是。”

“請問先生,”王世貞道:“這‘德’和‘質’分別是什麼?”

“德,是寫作之人的品德,也是文章承載的道德。”歸有光解釋道:“質,是質理,是本性。”

“所以先生重視作家的品德修養,重視寫真情實感,重視文章的本性,”王世貞道:“這是韓愈的主張,所以先生效法韓愈、歐陽修是嗎?”

“我以唐宋之文變化自得,求文之神,平易自然,清新一時之風氣,讚許真情真性,”歸有光道:“因故提倡效法歐陽修、韓愈。”

“那麼先生究竟知不知道,”王世貞露出一個半是諷刺半是看好戲的笑容:“韓愈、歐陽修,大力提倡古文,想要復興的,正是秦漢文章!”

“啊”這許多學生驚訝不已,他們雖然日日誦讀八大家文章,卻並不知道韓愈、歐陽修竟然提倡復古,而且學習的正是先秦兩漢的文章。

王世貞作為復古派領袖,大力提倡“文必秦漢,詩必盛唐”,推崇秦漢時期的古文。而歸有光作為“唐宋派”的代表,主張“變秦漢為歐曾”,主張學習唐宋八大家的散文。但現在王世貞卻說,連八大家之首的韓愈、歐陽修,都主張學習秦漢文章,那麼唐宋派還有什麼存在的意義呢?

“韓愈、歐陽修提倡復興秦漢古文,”歸有光依舊緩緩道:“是因為當時文壇上盛行浮華靡麗的駢文,六朝以來講究排偶、辭藻、音律,聲律,綴風月,弄花草,淫巧侈麗,窮妍極態,席捲了當時文壇。駢文中雖有優秀作品,但大量的是形式僵化、內容空虛的文章。這時候韓公站了出來,倡導詩文革新,反對綺靡晦澀的不良文風,寫了大量平易自然、有血有肉的散文,使散文走上了平易暢達、反映生活的道路。”

王世貞點了點頭,卻聽歸有光道:“元美為後七子領袖,繼承前七子復古主張,可知道前七子為何要宗法秦漢之文?”

陳微微一笑,誰說歸有光不會明褒暗貶?剛才王世貞藉故諷刺了歸有光制藝粗疏,如今歸有光毫不客氣地還回來,說王世貞為後七子領袖,但所有的主張和理論,都是從前七子那裡繼承過來的,並沒有自己的創作。這是因為當時王世貞、李攀龍為了快速獲得名氣和文壇地位,故意拉攏拼湊了七個人,標榜自己繼承了前七子的主張,果然聲名鵲起。

“因為秦漢文章鬱沉雄渾,鞭撻千古,掊在當代。”王世貞道。

“不然,”歸有光直接道:“是因為弘治時期,首輔李東陽主持文柄,天下翕然效仿,他的詩文繼承的是三楊,在形式上追求曲雅工麗,在內容上歌頌功德、逢迎唱酬,一片太平之景。而前七子反對這種柔弱的文風,所以提出了宗法秦漢文章的主張。”

“前七子的主張,其實是非常適宜的,”歸有光點頭道:“崇古擬古,用秦漢雄渾古樸的文風,掃清文壇萎靡之風,這樣的用心和出發點是對的。但七子等人只是單純模仿秦漢文章的形式和樣貌,強調尺尺寸寸向古人學習其格調、法度,而不是效法其精神和內容,只學到皮毛而失之風骨,形似而神不似。這樣下來,單純從形式上擬古,成了一道禁錮,導致後人永遠被困在前人的藩籬之中,其作品成為毫無靈性的假古董。”

歸有光說完,左側首席的唐順之哈哈大笑起來:“可不是嘛!我記得元美的《求志園記》中的,說‘徑逶迤數十武’,我還在想這個武是什麼,後來才知道,原來武在先秦是半步的意思,你說你用這佶屈聱牙的典故,誰看得懂呢?看不懂你的文章,你又要感嘆世間知音少,倒讓人望而卻步啊!”

王世貞刻意模仿《國語》、《尚書》等先秦兩漢典籍,用一些只有秦漢人才會用,而後人已經摒棄了的詞彙,這就算他刻意為之了,而且在一篇這樣的文章中突然冒出古文字來,才更顯得不倫不類,鍛鍊未純。

“韓愈、歐陽修為了掃清浮華文風,故而提倡秦漢,”那邊陸執懋撫掌道:“如今七子也是為了掃清館閣文風,提倡效法秦漢,五百年間,竟如此之相近乎?”

“文風五十年一小變,百年一大變,”歸有光道:“如今的文學風氣,不再是李東陽的館閣太平詞,而是泥古、模仿、抄襲,這就是提倡復古所造成的影響,已經阻礙了文學的發展。當此時,須當挽刷風氣,引領文風走向清新、自然、平易暢達、真情實感的道路,這就是我主張效仿唐宋之文的原因。”

“唐宋所謂名家的文章,就像秋天的雨水,看似一片汪洋,但只是一汪積水而已,雨過天晴,便一無所見。”王世貞哼了一聲,道:“而屈原、宋玉的詩賦,卻是汪洋大海,一瀉千里!”

吳奐拈鬚微笑,看向自己的孫子吳啟和,卻見他已經看呆了,顯然眼前這種激烈而又精彩的爭辯,已經收懾了他全部的心神。

“王世貞才高氣盛,視當世無人,一何如是,”吳奐暗嘆道:“不過二十年內,執文壇牛耳的,必然也還是他。”

他這麼想著,卻忽然感覺到一陣目光在凝視著他,他舉目望去,發現是鄭若曾身後的一個年輕學子在盯著自己看。

這學子看到他的目光,不閃不避,反而微微笑了起來,向他點頭致意。

吳奐本想還他一個微笑,這一刻卻不由自主愣了一下,甚至不小心碰到了身前的茶碗,將一碗清茶撒在了席上。

“祖父,”吳啟和擔憂道:“您怎麼了?”

“沒什麼,”吳奐眨了眨眼睛:“晃了晃神。”

他再去看時,卻沒有剛才莫名的感覺了,那就是一個年輕俊秀的小學子,側耳聆聽著歸有光和王世貞的爭論。

“……當今有人只是追尋古人的文章語句,模仿剽竊,而不知道要寫什麼。竭盡其一生所作,也只不過是孔子放棄的東西而已。崇尚以雕琢字句為藝術,自稱要追蹤秦漢的人,不過是剽竊南北朝的殘餘罷了,他們沒有學到古人的學問。”歸有光道:“文章到了宋元諸位名家,積澱足以追溯到千年以上,難道你王世貞能以一人之力,蚍蜉撼樹,否定唐宋之文的價值嗎?”

“蚍蜉撼樹的不是我,是你歸震川吧!”王世貞拍案而起:“你自稱文章大家,門徒學子不計其數,都來取法你的文章,可你的文章要真的好的話,為何四上公車而不入呢?天下怎麼無人賞識呢,難道朝中諸公,眼睛都是瞎的嗎?”

王世貞顯然也是急了眼了,竟然明晃晃地嘲諷歸有光是個“老公車”,就是屢試不第的意思,這自然激起了學子們的憤怒。

眼見學子們為自己老師打抱不平就要出言不遜,場面難以遏制的時候,陳輕輕揮動身邊的槌子,敲響了金鑼,霎時場內都望向了他。

“所謂寶物,大都非世人所珍藏把玩者,”陳放下槌子,站了起來:“它們藏匿在世間,不是隱埋在假貨盛行的廠肆,就是在鄉間瓦舍中,被什麼都不懂的村哥裡婦當做豬食狗盆,因為寶物的光華,大都隱藏起來了,世人沒有辦法識別。鍊金鑄劍,普通的劍自己跳出來說:我就是干將、莫邪那樣的名劍吧?而真正的干將,卻唯恐世人得知,如今也終不被發現。”

“說的好啊。”陸執懋點頭,對身旁的吳奐道:“我讀震川先生的文章,第一遍過去,只覺得普普通通簡簡單單,家長裡短生活瑣事罷了,過了幾天碰上了文章裡描繪的事情,忽然覺得沒有其他的詞來形容眼前這件事了,又撿起這文章再看一遍,發現有一些趣味了。再過幾日閒得發慌,又想起這文章來,翻來覆去讀了又讀,還能找到更多的趣味,這應該就是好文章了吧。”

“你個黃口稚子,還未及冠吧?”王世貞輕蔑道:“你懂什麼,這裡哪兒有你說話的份?”

“學生是黃口稚子,胎毛始幹,”陳不以為意:“但既然今日盛會一開始就說了暢所欲言,何妨爭啄,那學生也有說話的資格呀。”

“好好好,”王世貞冷笑道:“倒要看你能說出什麼高見來!”

“我聽您說,文章要直追秦漢,”陳就道:“秦漢有好文章,屈原宋玉司馬相如,也都是真正的大家。”

王世貞哼了一聲,還沒來得及緩和神色,卻又聽陳道:“只不過秦漢的文章有限,沒有一篇紀念母親的《瀧岡阡表》,沒有一篇思念兄弟的《祭十二郎文》,沒有一篇述黃葉悲聲的《秋聲賦》,沒有格物致知的《石鍾山記》、《遊褒禪山記》……也寫不出先天下之憂而憂的《岳陽樓記》,寫不出有資於治世的《賈誼論》、《晁錯論》。”

他微微一頓:“前赤壁、後赤壁,光耀萬古;六國論、朋黨論,震懾千秋!”

“好!”座中竟高聲歡呼起來,只有王世貞一人,神色幾度變幻。

“愛蓮者不見,捕蛇人不歸。”陳繼續道:“童子解吟長恨曲,胡兒能唱琵琶篇!”

《長恨歌》、《琵琶行》算詩詞不算文,但王世貞提倡“詩必盛唐”,而這兩首偏偏都是晚唐作品。

“豫章故郡,滕王閣上幾度秋;環滁琅琊,醉翁亭中又一春。”陳哈哈道:“阿房宮不見簷雀,承天寺但少閒人!”

《滕王閣序》、《醉翁亭記》、《阿房宮賦》、《承天寺夜遊》,這些唐宋的名文被陳一口氣說完,連聶豹、唐順之都撫掌大笑起來:“好啊,好!”

陳微微一笑:“秦漢之文,深沉奧澀,能記誦的人很少。相比於《上林賦》、《子虛賦》,真正被眾口傳唱、發揚光大的是唐宋散文。不信你聽”

“嗟夫!予常求古仁人之心,或異二者之為,何哉?”陳大聲道。

立即有百名學子齊聲吟誦:“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

“夫夷以近,則遊者眾;險以遠,則至者少”

連園子中侍候的僮僕都不由得跟著吟誦道:“而世之奇偉、瑰怪,非常之觀,常在於險遠,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時運不齊,命途多舛。馮唐易老,李廣難封”

“屈賈誼於長沙,非無聖主;竄梁鴻於海曲,豈乏明時?所賴君子見機,達人知命。”世美堂中,只剩下琅琅的一個聲音:“老當益壯,寧移白首之心?窮且益堅,不墜青雲之志!”

……

“微斯人,吾誰與歸?”陳最後問道。

“吾與汝同歸!”烏泱泱的人都站了起來,一種前所未有的期待和希冀彷彿從心中生了出來。

上章 目錄 下章
本站推薦
食物鏈頂端的猛獸從嚮往開始制霸娛樂圈我真不是魔神女配她天生好命都市國術女神諸天新時代特種兵之戰狼崛起劍仙三千萬宇宙級寵愛我有一座天地當鋪
相關推薦
天才萌寶:總裁爹地,真給力!萌寶當道:我家媽咪是女王這裡是封神,勵精圖治有什麼用四合院:我的穿越為啥這麼陋我有個喪屍女秘書開局被超脫:創造了深淵冥界畢業配老婆,我和女神匹配值99回到明朝當學霸考古:我闖進了甲骨禁地黑科技:開局攻克I5晶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