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返回

明朝當官那些年

第七十一章 各國
上章 目錄 下章

明朝當官那些年第七十一章 各國

這樣精通外國文字的人,巴斯圖爾克的通譯林州就是一個。他是福建市舶司的官員,出身於京都四夷館。

明朝為培養外交翻譯人員,設立四夷館,專門負責四夷往來文書的翻譯,並在此教習諸蕃語言文字。四夷館在永樂五年初設時,分為八館,後增設兩館,計為十館,曰韃靼、女直、西番、西天、回回、百夷、高昌、緬甸,正德六年增設八百館,選國子監生習譯。

四夷館教學也比較有特色,有的館子是聘洋人執教(不是西洋,國人把不是漢族的其他民族都稱洋人),四夷館所教學生學習的外文,是執教的老師把本國的詩歌和民間故事譯成漢字向學生教授,等學生熟記後再與外文對照最後才教學生學讀外文。

陳就道:“西天、西藩各是什麼地方?”

“西天是古所謂天竺也,”林州道:“西藩是烏斯藏。”

陳恍然道:“那四夷館根本就是亞洲研究學院啊,是一所學習和研究亞洲諸民族語言文化的學校沒有歐羅巴,也沒有奧斯曼土耳其帝國,你是怎麼學會他們的文字的?”

林州道:“我是在館裡看到了成祖時期,外交官陳誠出使西域的文字和他帶來的書籍,自學出來的。文字能看懂,語言是後來巴斯圖爾克到京城來,透過交流學會的。”

很多人知道成祖時期鄭和下西洋的偉業,但很少有人知道與之其名的還有一個偉大的外交使臣,他就是陳誠。這個人曾於洪武、永樂年間,五次出使西域帖木兒帝國,帶來了中亞各國使臣,成就了萬國來朝的故事。

因為蒙古元朝並不像過去的王朝那樣真的覆滅,元惠宗僅僅是讓出大都,退回到漠北。他們還保留著大元政權,後世則稱北元,元惠宗還繼續做皇帝,仍然堅持了數代才被瓦剌和韃靼分裂。所以明朝開國以後對漠北蒙古的征討是長期的,過去蒙古在眾多的外族番邦中威望空前,如何壓制蒙古的對外影響才是決定明朝能否真正取代元朝的標誌。如此就有了陳誠出使西域各國,向他們宣諭明朝的外交政策一行。

林州所讀的《西域行程記》為陳誠西使的日程記錄,總共有五千字左右,按日記載了萬里行程兼及沿途風物、地貌、氣候、住地等。他由哈密抵吐魯番,徑直向西入天山到鞏乃斯,渡伊犁河,繞過熱海南下到哈烈。另外他還有《西域番國志》八千字,分地記載西域諸國十八處城鎮,依次為哈烈、撒馬兒罕、俺都淮、八剌黑、迭裡迷、沙鹿海牙、塞藍、達什幹、卜花兒、渴石、養夷、別失八裡、土爾番、崖兒城、鹽澤城、火州、魯陳城、哈密。按其地理方位,大體是由西向東,與《行程記》成逆向排列,即行程道裡取西行歷程,山川風物則以東歸次序記錄。

這是整個明代親歷西域的唯一文獻,載入《明實錄》,明朝修《明一統志》,甚至日後的清朝修明史中的《西域傳》也多所採用。

林州帶著《西域藩國志》跟隨巴斯圖爾克走陸上絲綢之路,來到了伊斯坦布爾。然而他一路的見聞,卻和這藩國志不太相同:“比如陳誠所說的撒馬爾罕國,原本是蒙古駙馬帖木兒所見,帖木兒死後,撒馬爾罕國四分五裂,被突厥烏茲別克所滅,不過帖木兒的後裔去了天竺,據說天竺如今的國王就是他的子孫。而咱們大明不知道這些情況,巴斯圖爾克來北京的時候,還把他認為是天方撒馬爾罕國的使臣,最後在他的強烈要求下,改成魯密國。”

一百五十年過去,中亞大陸早就今非昔比,不是陳誠記載中的國家了,林州那一次重走路上絲綢之路,也自有一部日記,陳要過來看過之後,發現他的大部分行跡都可以對照上自己的記憶。

可以說一下大明西北的環境了:大明的北方,有兩個強大的威脅,從大明誕生開始,就致力於和這兩個威脅做鬥爭,一個就是韃靼,一個就是斡亦剌。當然三個國家經歷過你打我我打他他打你的過程,比如成祖時候打完阿魯臺,就打馬哈木,當然更多的時候是阿魯臺和馬哈木互相打。

斡亦剌對大明影響最大的就是土木之變,那時候也先父子統一了東蒙古,實現了整個蒙古地區的短暫統一。其勢力所及,西起中亞,東接朝鮮,北連西伯利亞南端,南臨明邊,致使“漠北東西萬里,無敢與之抗者”,形成了空前龐大的遊牧帝國。不過很快他們的黃金時代就過去了,斡亦剌部落分散,逐漸衰落,內部事態鮮為人所知,甚至不得不討好東部的韃靼,因為韃靼此時經歷了一個中興時代。

在大明弘治、正德年間,韃靼出現了一個偉大的領袖達延汗,他是元昭宗的直系後代這裡要說一下,蒙古大汗的確立,必須都是成吉思汗的直系子孫,即黃金血脈後裔,所以哪怕達延汗即位的時候只有六歲,但他坐穩了位置,而且馳騁大漠,打敗梟雄,統一了蒙古六部。

造成嘉靖二十九年庚戌之變,被嘉靖帝恨得咬牙切齒的俺答汗,就是達延汗的孫子,但俺答汗並不是蒙古大汗,只是被蒙古王廷潦草授予了一個“小汗”稱號以作區別。

韃靼以西是斡亦剌,在斡亦剌以西,有個國家叫哈薩克汗國,是成吉思汗的大兒子朮赤一脈子孫,當然世所共知,朮赤不是成吉思汗的親兒子,所以很快就找到理由正式脫離了金帳汗國,當然這個國家跟中國素無往來,由著斡亦剌和韃靼怎麼和明朝爭鬥,他們都是作壁上觀。

斡亦剌以南的這個國家叫東察合臺汗國,一聽這個名字就知道,沒錯,這是成吉思汗的第二個兒子察合臺從老爹手上獲得的領地。察合臺汗國最盛時其疆域東至吐魯番、羅布泊,西及阿母河,北到塔爾巴哈台山,南越興都庫什山,包括阿爾泰至河中地區。但很快就分裂為西察合臺和東察合臺汗國,西察合臺汗國實際被帖木兒帝國所吞併,東察合臺汗國苟延殘喘的時間長一點,哦當然在陳誠的行記裡被稱作“別失八裡”林州幾年前經過這個國家的時候,南方的葉爾羌和北方的哈薩克正在馬不停蹄地吞併這個國家。

東察合臺國的領地一縮再縮,現在主宰新疆的國家叫葉爾羌汗國,這個國家的建立者其實也是蒙古人的後裔,還就是東察合臺汗王的親弟弟,當然打起仗來可就不分這些遠的近的了。葉爾羌汗國的版圖越來越大,如今已經佔領天山南部、巴爾喀什湖以東以南地區、伊賽克湖地區,當然有意思的地方就在葉爾羌汗國同明朝有著密切的貿易往來,其中主要的是“茶馬貿易”,這個國家把同明朝的貿易往來之路視之為“金路”,一旦誰妨礙其暢通,就會遭到汗國上下的反對。

巴斯圖爾克走陸上絲綢之路千里迢迢來大明,就是由葉爾羌汗國的貴族指引和帶路,不過這並不是一個慷慨的行為,按巴斯圖爾克的說法:“他們是一群狡猾的、貪婪的人,在我們的每一匹馬上都扣下了十分之一的貨物。”

陳這才明白為什麼他放棄陸上絲綢之路而轉乘海船,其實並不像他說的面臨人身危險,而是因為葉爾羌汗國剋扣他們過路費。但其實奧斯曼帝國把持路上絲綢之路,對歐洲的商人們徵收更大的關稅。

林州用地圖給他解釋道:“從伊斯坦布爾走陸路的話,有兩條路,一條是經薩菲波斯,巴布爾,從葉爾羌進入大明。一條就是從巴布爾南下,這是去天竺的道路,據說天竺如今國力強盛,空前繁榮,很多伊斯坦布爾的商人都願意拉著貨物去天竺貿易。”

莫臥兒帝國和奧斯曼帝國一樣,如今都是黃金時代。

當然還要說一下波斯的薩菲王朝,這個跟蒙古人沒有關係,這是波斯人建立的王朝,它的版圖也很大,也遇到了英明的君主,於是避不可免地和正在擴張的奧斯曼帝國進行了戰爭,四十年前奧斯曼帝國在戰爭中取得了勝利,甚至將波斯的王后俘獲走了,國王也鬱鬱而終。不過國王的兒子臥薪嚐膽,就像越王勾踐陳想了想,決定用後唐莊宗李存勖做對比,因為越王勾踐是為自己復仇,而李存勖是報喪父之仇。

當年李克用臨終時,曾交給李存勖三枝箭,讓他殺朱溫、殺燕王劉仁恭,殺耶律阿保機,李存勖將這三枝箭供奉在家廟中,每逢出征都將箭矢請出放在錦囊中,揹負上陣,戰勝後再送回家廟。他平燕、敗契丹、滅後梁,就像歐陽修說的“方其系燕父子以組,函梁君臣之首,入於太廟,還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氣之盛,可謂壯哉!”

當這位新晉的波斯國王面對奧斯曼帝國的鐵騎,甚至奧斯曼已經取得了當代相當於伊拉克的那片土地,但他仍然無所畏懼,並在今年成功抵禦了蘇裡曼一世的進攻,讓蘇萊曼嘗到了罕見的失敗的滋味。這也是為什麼巴斯圖爾克和波斯商人互相看不順眼的緣故,當然除了這個,還有一個就是自從兩國打仗,殃及商人,關稅都徵收地很嚴重。

當然阿拉伯的商人也和波斯商人不順眼,因為在中國官方,哪怕四夷館中,也不能區分這兩個地方,把伊朗和阿拉伯混為一談,都稱是“大食人”。說起來,他們各自送了陳一些“土產”,波斯人送的是他們最有名的地毯,長達十六米米,花紋繁複。而阿拉伯的商人送了一盒子象牙、犀角和玳瑁。

陳對這些禮物其實興趣不大,他對自己設想的、即將到來的事業而感到興奮他已經有了一個想法,就是譯書計劃。

設立通譯局,翻譯文字,將泰西經典著作翻譯過來,不只是哲學,還有文學、詩歌、建築、機械、物理、法學、造船、美學、藝術、醫學、數學等等,這樣綜合彙總,開啟一向宏大而對後世有巨大益處的工程。

林州對這項計劃很支援,也很為難,因為即使他在陳的懇切要求和豐厚薪水的打動下,留在了蘇州,也願意主持這項翻譯工作,但他的人手實在是太少了。

所以陳又在報刊上招募人才,精通西語的人才不是沒有,因為鉅商同西夷貿易,自然需要通暢的翻譯,一月之間,應聘的人就有十幾個。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不過還沒等陳詳細分工,他就被興盛昌的人找上了門。

上章 目錄 下章
本站推薦
食物鏈頂端的猛獸從嚮往開始制霸娛樂圈我真不是魔神女配她天生好命都市國術女神諸天新時代特種兵之戰狼崛起劍仙三千萬宇宙級寵愛我有一座天地當鋪
相關推薦
天才萌寶:總裁爹地,真給力!萌寶當道:我家媽咪是女王這裡是封神,勵精圖治有什麼用四合院:我的穿越為啥這麼陋我有個喪屍女秘書開局被超脫:創造了深淵冥界畢業配老婆,我和女神匹配值99回到明朝當學霸考古:我闖進了甲骨禁地黑科技:開局攻克I5晶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