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返回

民國之鐵血榮耀

第三十三章 還是缺鋼鐵
上章 目錄 下章

民國之鐵血榮耀第三十三章 還是缺鋼鐵

楊寰宇在不到一年的時間裡,再次視察張家口,在根本上,還是關心設在張家口的兵工署鋼鐵研究所。隨著龍式坦克的研制成功,楊寰宇已經有了對裝甲部隊換裝的要求。但華夏志願軍的裝甲部隊在鄂木斯克戰役中,在彼得羅巴甫洛夫斯克吃了蘇俄的反坦克炮的虧,這讓楊寰宇一直有些耿耿於懷。照理說,前世出身裝甲部隊的他,在組建華夏裝甲部隊時,是不應該為部隊裝備這樣單一的裝備的,但楊寰宇就是欺負現有這些國家的軍隊,反坦克武器的嚴重滯後,欺負他們打不穿華夏的坦克。可在鄂木斯克戰役中,楊寰宇終於嘗到了這種自大的苦果。

吃了虧,那自然就要接受教訓,楊寰宇這次就變得老實起來。他要趁著現有的裝甲師準備擴編為軍的機會,對裝甲部隊的裝備進行調整。要使裝甲部隊不再僅僅作為突擊力量而存在,他要把裝甲部隊變成集突擊、火力支援、防空、反坦克等諸多能力為一體,配備機械化步兵,使之成為能獨立負擔各項作戰任務的快速機動部隊。

要滿足楊寰宇的這個要求,僅有新型的龍式坦克肯定還遠遠不夠。這樣一來,研製安裝在坦克底盤上的自行火炮、反坦克炮、高射炮、高射機槍,以及履帶式和輪式的各類裝甲車等武器的任務,就落到了鋼鐵研究所的頭上。楊寰宇這次視察,就是要看看他關心的裝備已經研製到怎樣一個程度了。按照楊寰宇的計劃,最遲到明年,華夏國防軍就要開始秘密的擴編,為即將到來的戰爭做準備。

渾善達克沙漠邊緣的鐵柱山的武器試驗場上,從鐵柱山山腹的倉庫裡,一輛接一輛的履帶式車輛開了出來。雖然車輛的底盤類似,上面裝載的武器卻五花八門。155毫米口徑的榴彈炮、155毫米口徑的加農炮、105毫米口徑的反坦克炮、雙聯88毫米口徑的高射炮,雙聯40毫米口徑的高射炮,以及由M型1.7毫米重機槍改裝的高射機槍等等,特別是裝載7毫米戰防炮和M重機槍的履帶式裝甲運兵車,讓楊寰宇的眼前一亮。

“輕武器裝載在這些底盤上都沒有任何問題,但155毫米的榴彈炮和加農炮的裝載,問題還存在不少。主要是兩個方面,一是強大的後坐力,對底盤的損傷很大,尤其是對車輛的動力系統的損害。其次是因為車內空間狹小,炮彈連續擊發後產生的高溫,會迅速的消耗車內乘員的體力,而退膛出來的蛋殼,也容易對乘員造成傷害。三是動力有些不足,但更換更大功率發動機的話,體積又太大了點,造成艙室空間更為狹窄。”陪同楊寰宇觀看射擊實驗的俞大維在一旁對楊寰宇做著解釋。

楊寰宇自然明白俞大維說的是什麼,這樣的自行火炮,如果在冬天使用,還算能湊合,因為車內乘員穿的衣服厚,燙傷的情況並不容易發生,而炮彈擊發產生的熱量也還能忍受。但放在夏天,那絕對是個大問題。相對封閉的鋼鐵房間裡,僅是太陽的照射,就讓車內的溫度高的象蒸籠了,如果再加上炮彈發射產生的高溫,大量的出汗,會造成乘員快速的脫水,絕對會讓乘員的體力快速的消耗。加上天熱,乘員的穿著單薄,不僅退膛的彈殼容易造成燙傷,就連炮管部分,也會造成同樣的傷害。

“不要做全封閉式,設計成半敞開式。在車輛後部加裝制退裝置,在進入陣地後,放下制退裝置,應該能解決後坐力的問題,但自動裝彈裝置不能省。我們需要的是這門炮要具備能夠跟隨裝甲部隊的高速機動,防護弱一點倒關系不大,畢竟我們不需要它去衝鋒。咱們的設計人員,不會把它當重型坦克設計了吧?”楊寰宇發覺設計人員走入了誤區,從自行火炮的使用上,它並不需要象坦克那樣衝上戰鬥的第一線,承擔的任務也主要是火力壓制和掩護。所以完全沒必要按照坦克的防護要求來設計。或許是採用了坦克底盤,讓設計人員在潛意識裡,把自行火炮當作裝備了大口徑火炮的坦克來設計了。所以,楊寰宇點撥道。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嗯,照這麼一說,倒真是這樣。半敞開的話,散熱就不成問題了。撤下複合裝甲的話,重量也會大大降低,也就不存在動力不足的因素了,我看裝甲的厚度,只要能防住機槍彈,應該就能滿足需要。”俞大維恍然大悟,可不是,因為幾個困擾著他們的問題,不久前,設計人員還特地設計了一個增大版的底盤,比原來採用的坦克底盤足足增大了一半,要按這個方案製造,絕對是個超大號的龍式坦克。俞大維還測算過,重量超過了一百噸。

當俞大維把設計人員的這個思路當作自嘲的笑話,將給楊寰宇聽時,意外的卻得到了楊寰宇的肯定。楊寰宇自然不會忘記,在他瞭解的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少量的幾輛德國虎王坦克,給蘇俄裝甲部隊造成的損失有多麼的巨大,既然設計人員做了類似的設計,他也自然有興趣讓他們把這個設計再完善一下,造一些華夏的虎王出來。不過他可不想把這個叫虎王。

“這個設計也不要放棄,只是主炮用155毫米太浪費了,15毫米就足夠了,可以用來組建幾個重型坦克旅,在特定戰場上,能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嗯,重型坦克就命名為巨龍好啦。”楊寰宇做出了決定,連名字都直接給起好了。俞大維對此有點哭笑不得,剛才他還把這當笑話講,轉眼間就成了新專案。

“對了,您上次讓李衛季部長送來的火箭炮資料,在經過分析之後,直徑100毫米的話,還不如現在的炮彈發射方式,畢竟炮彈的彈丸重量小,能打的更遠,而火箭彈因為自重大,反而在攻擊距離上,近了很多。”看到楊寰宇的興致不錯,俞大維再次提出一個新的問題。

眼下,在鋼鐵設計院工作的所有技術人員,對楊寰宇都是敬佩的五體投地。不為別的,就因為楊寰宇在新武器的開發上,總能給他們提出些意外的思路,而且,最終證明,這些思路都是正確的。更不要說傳說中,華夏國防軍列裝的自動步槍的專利持有者就是楊寰宇。

總裝備部部長李衛季拿來的關於火箭炮的資料,按照李衛季的說法,思路也是楊寰宇提出的。這讓接受這一設計任務的設計師們興奮異常,但他們很快就發現了問題,可他們已經習慣性的認為出現的問題,不是楊寰宇的思路不對,而是他們在設計中出了問題。所以,他們首先想到的,是自己去找問題的所在,而不是去請教楊寰宇。在他們看來,為這樣的問題去打攪事務繁忙的總統,只能證明他們的無能。不過他們卻沒去考慮,楊寰宇對這些設計的急迫性。因為他們不知道,戰爭的距離已經很近了。這一切,作為兵工署實際上的負責人,俞大維當然很清楚。眼下,趁著楊寰宇在這裡視察,看上去興致也蠻高,俞大維就趁機把問題提了出來。

“口徑還可以再放大啊,或者身管加長,這種覆蓋型的支援火力,並不要求精度,一次發射,要求只有一個,那就是足夠的覆蓋面積,當然還要有足夠的破壞力。我記得我要求是三十至四十管一臺車,以一個裝備這樣的火箭炮的炮營,一次齊射要足夠覆蓋兩公裡寬,縱深一公里的戰場。”楊寰宇提了一個解決思路,並提出了更詳細的要求。

按照楊寰宇的這個要求,以現在華夏國防軍的四四編制,一個炮營要配備五十六臺火箭炮車,就算是每臺車配三十管火箭炮,一次齊射也要發射近1700枚火箭彈。按照這個要求,每發火箭彈的有效殺傷半徑要達到十八米,顯然按照目前的設計,是達不到楊寰宇的要求的。以眼下的技術能力,一發100毫米火箭彈攜帶的戰鬥部,有效殺傷半徑僅為十米左右。俞大維簡單的做了個計算,就明白,要達到楊寰宇定下的目標,火箭彈攜帶的戰鬥部的直徑至少要達到150毫米,才有可能做到。不過,隨著火箭彈直徑的加大,彈身的長度也要增加,畢竟要提供給戰鬥部以足夠的推力。這樣一來在射擊距離上,肯定會飛的更遠,只是這成本的增加可能就不只是原來設計的翻倍了,有可能要翻個兩三倍。

“要做到這一點,火箭彈加粗加長就能解決。可這樣一來,這造價怕是要增加很多。”俞大維試探性的問道。

在武器設計時,製造成本肯定也是一個重要的考量指標。如果用重炮發射同樣數量的彈藥,也能達到這個指標的話,這樣的設計就完全沒有必要了,畢竟炮彈的造價肯定會比火箭彈低很多。雖然打仗打的就是錢,能少花錢,自然是少花一點。

“賬可不是這麼算的,以我們現在編制的重炮團,全團二十四門155重炮,要在相近的時間裡,覆蓋同樣數量的陣地面積,那至少需要三到四個團。我們不可能每個師都配備那麼多炮兵吧?可這樣的火箭炮營,每個師配備一個就足夠了。費點錢不是問題,仗打贏了,能少犧牲一些戰士的生命,戰後花費的錢,自然有地方找補回來。”對於花錢,楊寰宇還真不太在乎。只要能搶回來了土地,多花點錢算什麼?錯過這次機會,以後就算你再有錢,誰能花錢買幾塊國土回來看看?

“那我保證在上個月內,把這款火箭炮的設計定型。滿足您剛才提到的那些要求。”有了楊寰宇的這個態度,俞大維心裡有底了。他看著手上筆記本上記錄的那些楊寰宇提到的相關資料,做出了保證。

“眼下,各個工廠的生產進行的怎麼樣?特別是新型的坦克和裝甲車輛,我打算過不久就要開始擴編,先從裝甲部隊開始。”國防軍的武器彈藥,各類軍需的保管下發,包括生產數量的指令下達都是由總裝備部管理,但具體的生產組織卻是由兵工署負責的。楊寰宇看到的上報資料,大多是現在各類物資的庫存數量,和計劃下達的生產數量。但具體的生產情況,他卻並不太清楚。俞大維既然在,問他自然是最合適的。

“輕武器的生產和彈藥的生產都沒問題,被裝鞋帽這些也都跟得上,只是坦克和裝甲車輛的生產上,產量始終無法有大的提高,飛機制造這塊也是同樣。主要問題是鋼材生產跟不上,陸軍的生產訂單下發下來的有點晚,現在大部分的鋼鐵都用在了造艦計劃上,鋼材的緊缺,估計要到明年下半年才能有所緩解。因為那時,造艦所需的鋼鐵,大部分都到位了。所以,目前這塊主要精力都放在擴建工廠上了,只要到時候鋼材供應跟得上,坦克和裝甲車輛的產能隨時可以擴大。”俞大維的資料張口就來,這事也同樣困擾了他許久了。

按照常規情況,眼下的陸軍除了華夏志願軍入俄以後,彈藥的消耗比較大之外,武器裝備的補充量並不算大。而海軍龐大的造艦計劃,吞噬了現有鋼鐵廠的大部分產能。只是總裝備部突然之間下達的陸軍訂單,讓俞大維一下子抓了瞎。沒有鋼材,讓他造坦克和裝甲車,豈不是做無米之炊?在盤算了一下現在各個軍工廠的生產計劃之後,俞大維開始擴建坦克工廠和車輛製造廠。沒生產原料,那就先擴大生產能力吧,磨刀不誤砍柴工,擴建工廠,培訓工人畢竟也需要時間,各個工廠的生產能力提高了,等原材料的供應重心轉過來之後,加班加點的生產就是了。

還是缺鋼鐵啊!對於這個問題,楊寰宇也一時無解,儘管他從一開始就非常注重鋼鐵的產能。擴大各兵工廠的產能?楊寰宇想了想,這也算是必須要做的。俞大維這樣安排,問題也不算大。只是擴編部隊的順序要調整了,原來計劃是先擴編裝甲部隊等技術兵種,那現在就先開始擴編陸軍步兵好了。雖然步兵也需要大量的汽車,但這個可以以後再補充。(未完待續)

上章 目錄 下章
本站推薦
食物鏈頂端的猛獸劍仙三千萬都市國術女神宇宙級寵愛諸天新時代我真不是魔神女配她天生好命特種兵之戰狼崛起我有一座天地當鋪從嚮往開始制霸娛樂圈
相關推薦
重生後我在三界公然開掛小僧開掛了重生後大佬拿了開掛劇本無限制開掛民國之謎圖武探民國佳媛活在民國紅魔最強腰王九陽至尊英雄無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