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返回

民國之鐵血榮耀

第八十章 戰區主官人選
上章 目錄 下章

民國之鐵血榮耀第八十章 戰區主官人選

在華盛頓召開的反法西斯聯盟參謀長會議,標誌著在世界反法西斯同盟陣營中,形成了以美國、華夏、蘇俄三方勢力合作的格局。美國如願以償的取代了英國,成為西方世界的龍頭老大,而崛起的華夏則是東方新的霸主,蘇俄出於意識形態上與美國和華夏這兩個地區性大國的不同,成為一個獨立的勢力,他一方面謀求自主,一方面又需要西方國家給予他足夠的援助。

在楊寰宇的算計中,兩強相爭的格局顯然是不合適的,他很清楚前世冷戰的最終結果,並不希望在這次世界大戰結束後,形成一個美國和華夏間的東西方世界的對峙。他希望的是三強或四強的格局,這樣才有利於平衡,最合適的結果,他希望是三強。只是,那三強才好呢?

處於華夏自身的立場,他打心眼裡不希望蘇俄成為這三強中的一員。或者說,不希望俄國人成為這三強中的一員。不管是蘇俄還是俄羅斯聯邦,他們之中無論誰在強大起來後,對會對華夏造成隱患。別看現在的俄羅斯聯邦附驥在華夏,那是他們還沒有擊敗蘇俄,沒有獲得一個統一的俄羅斯,一旦他們擊敗了蘇俄,自身實力壯大之後,俄國人天性中的擴張意識,會讓他們逐步擺脫華夏對他們的控制,最終很可能再次與華夏反目。而從另一個角度來說,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酣睡?在自己邊上有個強鄰,時間長了,總歸不是件好事。華夏需要的是一個鬆散的俄羅斯聯邦,他們之間要既聯合又對立,這樣的話,加上一個獨立的印度的話,就能充當亞洲與歐洲間的緩衝。

這三強中的另一強如果是德國呢?想得到這樣的結果,似乎難度比較大。以現在美英與德國間的關係,他們之間不分出個勝負,似乎是很難罷手的。儘管在楊寰宇看來,最理想的狀態就是一個歐洲聯盟,一個亞洲聯盟或者是華夏聯盟,兩個聯盟間有足夠的緩衝帶,互不接壤,加上一個美國,這樣的三強鼎立格局是最理想的。現在,只能走一步看一步了,楊寰宇心裡有些遺憾的想著。

隨著華盛頓會議結束,七大戰區的劃定,華夏終於正式加入了戰圈。擺在楊寰宇面前的,首要問題,就是華夏主導的三個戰區司令部的組建,和相關的人選問題。考慮到在國際上的影響力,和涉及與英美合組的印度洋戰區和太平洋戰區的領導權的順暢,出任這三個戰區司令官的人選,依舊只是上將軍銜就顯得有些低了。只是這些上將如果晉銜元帥的話,楊寰宇也感覺有些擺不平。原來的十九名上將中,除開許崇智是新晉的上將,資歷先對差一點,其它的十八個人就需要一些平衡了。不然的話,那就是自找麻煩了。

華夏的陸軍、裝甲炮兵、海軍、空軍、特種部隊五大軍種裡,特種部隊級別可以低一點,他們雖然戰力強悍畢竟他們的兵力最少。而三大戰區的司令官最多也就和這些軍種司令官平級。要命的是,總參謀部、總政治部、總後勤部、總裝備部這四大總部的主官怎麼辦?為了避免麻煩,楊寰宇把這個問題交給軍事委員會討論,以避免由他獨斷而帶來那些沒有獲得晉銜的人,可能產生的對他個人的不滿情緒。

讓楊寰宇意外的是,在軍事委員會的委員會議上,大家提出來的第一個意見竟是為楊寰宇晉銜。楊寰宇目前是華夏唯一的一個元帥軍銜擁有著,與會委員們的這個提議,讓楊寰宇心裡有些感嘆,這是大家都想晉升元帥的預兆啊!如果楊寰宇不晉銜,那麼,華夏在元帥軍銜的晉升上,就會卡的比較緊,不管怎麼說,這個軍銜都是與楊寰宇平級的,不可能一抓一大把,向向前授予上將那樣,一下子有十八名上將。可楊寰宇的元帥軍銜再晉一級,大家就沒了顧慮,升到元帥還與楊寰宇差著一級呢不是?

雖然楊寰宇以國防軍序列裡,並沒有再高一級的軍銜做推辭,可看到與會的這些人眼裡熱切的目光,楊寰宇妥協了。接受了大家集體提議的新設大元帥軍銜的提議,並交由國會批准。而接下來的討論就比較熱烈了,大家誰會不想扛個元帥的肩章啊。雖然楊寰宇明確提出,按職位來確定軍銜,可他心裡清楚,這個辦法也控制不住這個軍銜的最終名額。因為,職位是可以換著坐的。任職期滿,換個人來任職,軍銜升不升?退下去的人,軍銜給不給保留?

討論的結果有些出乎楊寰宇的預料,以陸軍、裝甲炮兵、海軍、空軍四大軍種司令官、亞洲、印度洋、太平洋三大戰區司令官、和總參謀部和總後勤部二個總部主官由元帥軍銜將領出任的意見佔了大多數。總裝備部主官落選,楊寰宇是意料之中的,總政治部主官落選,有些讓他意外。不過,這既然是大多數人的意見,楊寰宇也就從善如流了。不過,在討論這些主官人選時,幾乎所有人都閉上了嘴,這再次讓楊寰宇有些撓頭。

焦點就在於這三大戰區的司令官,亞洲戰區好點,在印度洋和太平洋戰區,由於要和英美的將領合作,將領的政治能力要比軍事能力更重要。而人選,自然是現有的上將中選拔,絕不可能讓一個中將突兀的晉升元帥的。可眼下,會議上幾乎全部的上將都在座,誰升?讓他們自己推薦自己,有些勉為其難,可推薦別人,讓自己落選,似乎又有些於心不甘。最明智的那就是閉口不言,看楊寰宇的選擇了。

在戰區司令的人選上,楊寰宇有三個人選,只是他不願意馬上拿出來。楊寰宇的人選是吳佩孚出任太平洋戰區司令官、蔣志清出任亞洲戰區司令官和徐樹錚出任印度洋戰區司令官。但是這三個人的位置裡,吳佩孚是總參謀長,這個職位本身就是新的元帥軍銜的職位,調他出任太平洋戰區司令官後,誰來繼任總參謀長?其次再是蔣志清的廣州軍區司令和徐樹錚的張家口警備區司令兩個上將職位的人選。

楊寰宇這樣安排,是有他的考量的,吳佩孚在參加了反法西斯聯盟的參謀長會議之後,與美國軍界有了交集,出任太平洋戰區司令官,在組建司令部時,與美軍派來的將領會容易溝通一些。而徐樹錚也曾經代表華夏,出訪過歐洲,與英、法、德、意等歐洲強國的軍界也有不少的人脈,出任印度洋戰區司令官,與可能遇到的英、法、意、德將領之間,或許會有幫助。至於蔣志清,楊寰宇在把他從陸軍總司令位置上,調去擔任廣州軍區司令時,就有意要讓他負責東南亞的戰事,此刻自是非他莫屬。再者說了,繼任他陸軍總司令職位的何應欽晉升元帥軍銜,他這個前任陸軍總司令反而是個上將的話,也難免會有點讓人心寒。

現在,大家都不願意開口,楊寰宇乾脆也不宣佈他的人選,而是暫時結束會議,讓大家回去考慮一晚上,明天接著開會。因為他自己也要把包括接替人員在內的人選好好捋一捋。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第二天再次開會,楊寰宇在會議開始,就丟擲了他的人選安排。除了吳佩孚、蔣志清和徐樹錚出任三個戰區的司令官意外,他提議總參謀長由中東派遣軍司令官白崇禧出任,原烏魯木齊軍區司令徐庭瑤出任印度洋戰區副司令兼任中東派遣軍司令官。裝甲第五軍軍長朱耀華中將晉升上將,接任烏魯木齊軍區司令官,張鍾麟少將晉升中將,接任裝甲第五軍軍長兼第五師師長。陸軍第二軍軍長王靖國中將晉升上將,接任張家口警備區司令官,陸軍第一軍副軍長孫立人少將晉升中將,接任陸軍第二軍軍長。第三十四軍軍長張發奎中將晉升上將,出任華夏戰區副總司令兼廣州軍區司令官,陸軍二十八軍副軍長甘麗初少將晉升中將,接任陸軍第三十四軍軍長。

此外,還任命奉天軍區司令官張漢卿上將、南京軍區司令官劉湘上將和臺灣特別軍區司令官陳濟棠上將也出任華夏戰區副總司令。因為奉天、南京、廣州和臺灣特別軍區這四個軍區,將是華夏戰區對日本作戰的第一線,需要完全配合華夏戰區的統一命令和行動。同時任命的,還有副總參謀長、華夏志願軍副總司令朱德中將出任華夏戰區參謀長。華夏海軍副司令兼北海艦隊司令沈鴻烈海軍中將出任太平洋戰區參謀長,並保留原有職務。在太平洋戰區,為美國人留了一個副總司令的職位,在印度洋戰區,為美英留了一個參謀長位置。

楊寰宇的方案一經丟擲,有人歡喜有人愁,可這個方案是楊寰宇提出來的,與會的人就算心有不甘,也只好忍了下去。在楊寰宇的這個方案裡,最明顯的就是朱耀華和王靖國這兩個新晉上將的資歷都差了點,可這兩個人,一個是裝甲部隊的悍將,楊寰宇的得意門生,而烏魯木齊軍區更是適合裝甲機械化部隊縱橫的區域,選一個熟悉裝甲部隊指揮和作戰的將領也無可厚非。另一個更是楊寰宇的前任副官,任職的張家口警備區,也是楊寰宇視作禁臠的老窩,需要一個絕對的心腹坐鎮。不然以徐樹錚的資歷和與楊寰宇的關係,也不會被摁在那裡這麼多年。這種情況下,大家即使有話也會選擇閉嘴。

不過,雖然楊寰宇提拔了兩個心腹將領成為上將,大家也都心服。因為在權力最重的華夏戰區,從總司令到副總司令到參謀長,蔣志清、張漢卿、劉湘、陳濟棠、張發奎、朱德,這些將領沒有一個出自楊寰宇的嫡系保定系,在太平洋戰區也是如此,吳佩孚、沈鴻烈也都非楊寰宇嫡系,只有印度洋戰區由楊寰宇的嫡系徐樹錚、徐庭瑤所把持。在這一點上說明,楊寰宇並沒有任人唯親的意圖。在這一點上,從新鮮出爐的華夏國防軍元帥名單上也同樣能看出來,吳佩孚、蔣志清、徐樹錚、閻錫山、白崇禧、何應欽、秦國鏞、湯薌銘、楊愛源九人中,只有徐樹錚、白崇禧、楊愛源是楊寰宇的心腹嫡系。

晉升了九名元帥軍銜之後,接下去,絕對會有一大批將領晉升上將,一則是原有的十九名上將在晉升了九名元帥後,加上新晉升的上將也才十三名上將,顯然不成比例。其次,各軍軍長基本上都是中將軍銜,而現在的集團軍司令官也是中將,軍銜就偏低了,還有就是戰區參謀長,也應該是配備上將軍銜才合適,相應的兵種司令官和總部主官在晉升元帥軍銜後,他們的副職依舊是中將的話,也顯得有些不合適。仗還沒正式開打,倒是軍銜晉升了一大堆,楊寰宇想著後續還要晉升這麼多人的軍銜,也有些無奈。這樣下去,等到戰爭結束,看起來還要晉升不少元帥出來,以後一旦戰爭結束裁軍,這些人將來怎麼辦?

三大戰區的司令部架構,在人選落實之後,也大致落實了下來。楊寰宇要求新任總參謀長白崇禧就這三個司令部的人選向美英方面通報,要求他們派出太平洋戰區的副總司令和印度洋戰區的參謀長。等楊寰宇接到美國方面的回饋,拿到名單時,不由得感嘆強大的歷史慣性。美國方面通報過來的兩個人選,太平洋戰區副總司令人選是麥克阿瑟四星上將,印度洋戰區參謀長人選是史迪威中將。而在楊寰宇的前世,麥克阿瑟是美軍太平洋戰區的最高指揮官,而史迪威同樣長時間在東南亞負責對日本的戰事。唯一的差別,是這一次,亞洲戰區沒有美國人什麼事,不然的話,史迪威豈不是又要給蔣志清當參謀長?(未完待續)

上章 目錄 下章
本站推薦
食物鏈頂端的猛獸劍仙三千萬都市國術女神宇宙級寵愛諸天新時代我真不是魔神女配她天生好命特種兵之戰狼崛起我有一座天地當鋪從嚮往開始制霸娛樂圈
相關推薦
重生後我在三界公然開掛小僧開掛了重生後大佬拿了開掛劇本無限制開掛民國之謎圖武探民國佳媛活在民國紅魔最強腰王九陽至尊英雄無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