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返回

南宋:開局贏秦檜百兩金

第一六五章 宮廷樂隊變遷
上章 目錄 下章

南宋:開局贏秦檜百兩金第一六五章 宮廷樂隊變遷

軍人們每天過著在刀尖上跳舞的日子,朝不保夕,掙些家產全是靠拼命換來的,要是皇上和朝廷連這點積累的福利都要收回,那就真的沒人賣命了。

李寺本來心想趙構要是收了張俊的財產,眼下這財政還不是那麼危急,但是他知道趙構只是收了張俊一點利息後,也無可奈何。

趙構做的是對的,對於文臣,可以從經濟手段制裁,但是對於武將,他們本來就地位低,連這點經濟收入都要剋扣的話,邊疆容易出亂子。

既然張俊那裡沒撈到什麼收入,以後想從武將手裡搞錢,顯然也是很難了,所以趙構才會急急忙忙找李寺想對策。

李寺現在真正來錢的路子,其實不多,一個老李燒烤,一個御湖春高度白酒的製作工藝,這兩個可以並為一個生意,都屬於餐飲的範疇。

這個生意已經交給了王家打理,李寺自信王家絕對要比自己更專業,現在的現金流已經沒法再增加了。

而短期內,老李燒烤還面臨著擴張的壓力,雖說加盟店有些收入,但是自身的發展和運營也要投入不少資金,所以老李燒烤是沒辦法短期內提供大量資金的。

餐飲之外,還有個天下大劇院,這雖然是個銷金窟,每日的流水很大,畢竟就一個單店,形不成規模效應。

李寺思來想去,只有一個辦法幫趙構搞錢。

“老趙,你覺得我的皇妃樂隊如何?”

趙構眯著眼睛說:“非常好,怎麼,有沒有興趣轉做宮廷樂隊?”

自從在天下大劇院欣賞過皇妃樂隊的表演,趙構就在打主意,是不是把皇妃樂隊轉為國家正式工。

中國的音樂人,在古代叫樂戶,是世代相傳的,在官方來說,有各種禮儀場合都需要音樂,所以就成立了官方的禮樂機構。

從周朝時期開始,鼓吹樂就活躍在歷史的舞臺上,一直到秦漢時期鼓吹樂正式開始設立專門的機構統籌管理,隋唐時期是鼓吹樂最為興盛的時候,在唐開元天寶時期,僅太常樂工就有萬戶;所謂盛極而衰,到了宋元時期,鼓吹樂開始衰落,一方面是由於民間藝術的興起,各種娛樂專案層出不窮,鼓吹樂的發展受到了衝擊,另一方面鼓吹樂依然用於儀式中,這也為鼓吹樂的下沉民間做好了準備;到了明清時期,鼓吹樂就開始下沉,不再是高高在上的宮廷音樂,而是民間的一種風俗。

西周時期都是以“大合樂”的形式出現的,在什麼時候都是由吹樂和打擊樂一起出現的,在西周時期並沒有形成一個完整的鼓吹形式,也不曾單獨出現,只是但是這卻為秦漢時期鼓吹樂的形成奠定了一定的基礎。

鼓吹樂在先秦時期萌芽後,漢初便開始流行了。西漢時期,鼓吹樂受到樂府的管理,而樂府則受到九卿之一的少府卿管理。漢代的鼓吹樂大致可以分為黃門鼓吹、橫吹、騎吹、短蕭饒歌四類。

黃門鼓吹在秦朝的基礎上做出了一些改變,主要是用在了皇帝宴請群臣的時候用到,在一些國家的重大的祭禮中黃門鼓吹也會用到。黃門鼓吹還用於喪葬,騎吹也是黃門鼓吹的一種,是從胡樂中演變過來的,用於朝會、道路等等,在馬上一邊騎行一邊奏樂。

橫吹是軍樂,本來是胡樂,隨著張騫出使西域歸來,橫吹也傳入了長安。漢代音樂家、漢武帝的大舅哥李延年,根據張騫帶回來的曲子改編成了“新聲二十八解”。

在漢代,只有殿庭朝會和在軍營中犒勞戰士們,才會用到橫吹,橫吹只有非常隆重的場合才會用到的。

短簫饒歌也是一種軍樂。一般用在軍隊勝利歸來的時候。東漢蔡邕在《禮樂志》中說“漢樂四品,三曰黃口鼓吹,天子所以宴樂群臣。其四曰短簫饒歌,軍樂也”。這是關於短簫饒歌最早的記載了。

隋唐時期鼓吹樂得到了空前的發展。鼓吹樂作為禮樂中最為重要的組成部分,在“五禮”中都有明確的使用規範。

不僅僅是在禮儀中,在宮廷宴飲中唐代的鼓吹樂也經常會出現。用於儀仗的被稱作“鹵簿鼓吹”,用於宴飲的被稱作“鼓吹十二案”。

“鼓吹十二案”又被稱為是“熊羆十二案”。南朝梁代時期設立鼓吹十二案,這是一種固定的音樂組織形式,就像是現在的樂團一樣,將案架設在宮懸外面,這種案架的形狀酷似古代的床,四周設有圍欄,十二案中有熊羆之象用來裝飾。

隋朝的鼓吹十二案更加符合禮的象徵,不僅僅增加了裝飾,還增加了部分樂器。唐代的鼓吹十二案也是仿照隋朝,不僅如此每逢朝會的時候,還會在十二案之外增設鐘磬。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滷薄是古代皇室、貴族們的儀仗隊伍,隋唐時期,設立了鼓吹四部,就是為了貴族儀仗而服務的。棡鼓部、鐃鼓部、大橫吹部、小橫吹部,這是隋朝設立的四部,唐朝又增設了一部一曰鼓吹部、羽葆部、饒吹部、大橫吹部、小橫吹部。

在唐朝滷薄的等級,對應的使用滷薄鼓吹的規模也不同。皇帝是最高的滷薄等級,其次是皇太后和皇后,第三等為皇太子,四等親王,五等一品,六等二品,七等三品,八等四品。

無論是滷薄鼓吹還是殿廷鼓吹,他們的使用都與身份相關,這也是鼓吹樂在禮制中應用的一種體現。

兩宋時期是禮樂向著俗樂過度的時期,一直到明清兩代,鼓吹樂才完成了禮樂到俗樂的轉化。

所謂“禮俗”,在國則為禮,在民則為俗;莊重為禮,簡約為俗;上層文化為禮,下層文化為俗。

明清時期,鼓吹樂的組合形式變得更加靈活,有吹管樂、打擊、絃樂相結合,也有吹管樂和打擊樂的結合。

在當時,民間的鼓吹樂在全國遍佈。鼓吹樂在隋唐之前,不是恩賜一般人家是不能夠使用的,但是在明清時期,只要是婚喪大事,都會應用到鼓吹樂,鼓吹樂便真正的走進了民俗當中。

鼓吹樂下沉民間的重要原因就是因為樂籍制度的瓦解,當朝廷不再為樂人提供衣食,樂戶的生存受到了威脅,俗話說窮則思變,樂人們將自己技藝帶到了民間,並且以此來獲取報酬維持生計。

這也標誌著官方禮制及用樂文化下沉的一個表現,比如一些婚喪嫁娶的用樂、祭祀的用樂等等,這些都是由宮廷用樂演變而來的,一直延續到了後世。

在漢代的時候,雖然出現了管理宮廷音樂的專門機構,也形成了一個比較嚴格的用樂規模和程式,但是還沒有專門的鼓吹樂的管理機構。

那時候的管理宮廷音樂的官員叫做黃門冗從僕射,他是隸屬於少府管轄。

西晉的時候,建立了真正意義上的鼓吹署,專門用來管理鼓吹和白戲。上面我們說宮廷音樂的管理隸屬於少府,是九卿之一,到了西晉時期,鼓吹樂獨立出來隸屬於太常。

在南朝,只有梁、陳兩代設立了鼓吹署。而且梁朝設立的“鼓吹十二案”用於國家禮儀,這項制度對唐宋的禮樂制度起到了非常大的影響。也提高了鼓吹樂的禮樂化程度。

在北朝,設立鼓吹署的只有北齊,北齊仿照的是梁朝的制度,北齊對於給賜鼓吹的規模有了非常嚴格的限制,同時竟然還對樂器的顏色有了規定。而且北齊的鼓吹署還監管著皇戶局,專門管理樂隊的衣服。

在隋朝時期鼓吹署的職責有了更加明確的規定。

上章 目錄 下章
本站推薦
都市國術女神諸天新時代特種兵之戰狼崛起從嚮往開始制霸娛樂圈宇宙級寵愛食物鏈頂端的猛獸我真不是魔神我有一座天地當鋪女配她天生好命劍仙三千萬
相關推薦
我能穿越武俠仙俠遊戲非常女上司遊戲競技時代觀山秘聞錄文娛:這個天后很想戀愛老天逼我當英雄我的超級懸賞金系統極品球王最強球王球球大作戰之球王爭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