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返回

南宋之我主沉浮

第五百章 終極一戰(1)
上章 目錄 下章

南宋之我主沉浮第五百章 終極一戰(1)

六月初四,一切準備事宜都到位了,翌日一大早,吳邵剛就會領著大軍前往沂州而去。

也就在這個時候,樞密院轄下的情報署送來重要的情報:大元朝廷皇上忽必烈御駕親征,將指揮在山東的作戰。

這個訊息,猶如一聲驚雷,在李庭芝等人之中引發了不小的反響。

這個時候,李庭芝等人才感覺到,原來皇上御駕親征,的確是有道理的,山東之戰太過於重要了,若是不能夠小心的應對,怕是不一定能夠取得作戰的最終勝利,由此李庭芝等人也得出了結論,山東之戰對於大元朝廷和忽必烈來說,是生死攸關之戰,這一戰蒙軍若是失敗了,那就難以在中原立足,恐怕要被迫撤離。

李庭芝等人內心的想法很是複雜,他們感覺到高興,同樣感覺到忐忑。

吳邵剛的想法卻不一樣,他首先想到的是蒙軍部署在山東濟南府一帶的兵力,恐怕不止二十萬人,數目應該是更多,要知道忽必烈自從繼承蒙古大汗之職位後,就沒有領兵作戰,這樣的情形已經持續了近十五年的時間,現如今忽必烈御駕親征,按照正常的預計,其所統領的兵力至少有三十萬人以上,且其中的蒙古鐵騎兵力不少,戰鬥力也是不一般的。

姚樞與史天澤等人提供的情報,大元朝廷所能夠調動的蒙軍,總兵力尚在四十萬到四十五人之間,這裡面蒙古鐵騎的總兵力接近二十五萬人,蒙軍駐紮的情況很明晰,近一萬的蒙古鐵騎,以及四萬的新附軍駐紮在漠北草原一帶,預防漠北草原出現鉅變,其餘兵力分別駐紮在燕京、河北、山東以及大名府一帶,而蒙古鐵騎的主力,則多半駐紮在燕京一帶。

明軍經過一段時間的擴充,總兵力已經接近五十萬人,但後來招募進來的軍士,戰鬥力明顯是不行的,也就說能夠開拔到山東作戰的大軍,還是在三十萬人左右。

總兵力方面,明軍第一次在數量上面超越了蒙軍,但吳邵剛是不相信這等情況的。

吳邵剛有自身的分析,而且他認為這種分析,應該是正確的。

所謂蒙古鐵騎二十五萬人左右,這個數字勉強可信,但這裡面有誇大的部分,真正有戰鬥力的蒙古鐵騎,應該不足二十五萬人,頂多就是二十萬人,畢竟這些年蒙軍與明軍反覆作戰,其蒙古鐵騎的損失也是不小的,而且蒙古鐵騎數量的增加,可不是嘴上說說那麼簡單的,驍勇的蒙古鐵騎,是需要多年作戰才能夠錘鍊出來的。

除開二十萬左右的蒙古鐵騎,其餘基本就是新附軍了,姚樞與史天澤認為蒙軍之中的新附軍,數目不超過二十萬人,這個數字吳邵剛無論如何都是不會相信的。

吳邵剛認為,蒙軍的總兵力應該接近六十萬人,其中蒙古鐵騎二十萬人左右,新附軍四十萬人左右,只不過現如今的新附軍,戰鬥力恐怕一般,遠不能夠與蒙古鐵騎比擬的。

之前得到的情報,山東境內蒙古鐵騎的總人數在十萬人左右,但那個時候統帥是蒙古親王合丹,這一次蒙軍的統帥是忽必烈,那蒙古鐵騎就不可能留下那麼多的兵力在大都了。

也就是說,駐紮在山東的蒙軍,蒙古鐵騎的力量得到了加強。

按照吳邵剛的預計,進入山東的蒙古鐵騎,總兵力應該在十五萬人左右。

至於說新附軍的總兵力,不會少於二十萬人,雖說新附軍的戰鬥力一般,可用來對付明軍最開始的猛烈進攻,為蒙古鐵騎爭取到總攻的時間,還是可以的。

如此的分析下來,進入山東的蒙軍總兵力,應該在三十五萬人左右。

吳邵剛指揮的進入山東作戰的明軍,只有三十萬人。

如此的比較下來,明軍的總人數是少於蒙軍的。

忽必烈御駕親征,對於蒙軍士氣方面的鼓動是巨大的,至少蒙古鐵騎是得到了鼓勵的,他們作戰會更加的驍勇,更加的不要命。

開拔在即,卻出現了這樣的情況,由不得吳邵剛不重視,戰略部署已經完成,不可能做出任何的改變,至於說兵力上面的懸殊,也不是暫時休戰的理由,忽必烈已經虎視眈眈,亮出了獠牙,吳邵剛怎麼可能退縮。

近一個晚上的思索,吳邵剛做出了決定,繼續出兵山東,與蒙軍在山東決戰。

這是一個令李庭芝等人震動的決定,就在大軍即將出發的時候,李庭芝上了奏摺,懇求增加進入山東的明軍數量,最好是達到四十萬左右,如此才能夠保證軍隊數量方面的優勢。

但李庭芝的這個奏摺,吳邵剛沒有同意。

在吳邵剛看來,明軍最大的對手,就是預測的十五萬蒙古鐵騎,至於說新附軍,不僅是戰鬥力一般,更是明軍需要爭取的物件,若是作戰的過程之中,投降的新附軍數量不斷增加,則蒙軍的力量自然被削弱了。

這一戰的意義,吳邵剛也徹底明白了,用終極一戰來形容,一點都不為過,若是蒙軍取得了勝利,則大明朝廷將處於巨大的危險之中,甚至可能被迫撤離開封府城,回到四川一帶去,而明軍對南方的控制,也會大幅度的削弱,若是明軍取得了勝利,則忽必烈就要考慮是不是迅速回到漠北草原去了。

六月初五,二十萬明軍從開封府城外出發。

李庭芝率領滿朝的文武大臣,到城外相送,而京城的百姓,也目睹了這一幕。

當李庭芝等人跪下的時候,周遭所有的商賈和百姓也跪下了,他們同樣知道皇上御駕親征的重要,眼前穩定富足的生活是不是能夠維繫下去,就看明軍是不是能夠打敗蒙軍了。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馬背上的吳邵剛,看著這一切,很是感慨,也感受到了責任。

吳邵剛此番御駕親征,李庭芝等人建議設定御輦,但被吳邵剛果斷的拒絕了,他沒有那麼嬌貴,再說乘坐御輦,不僅僅是與將士之間隔開了,更是耽誤行軍的時間。

吳邵剛依舊是騎著戰馬,隨著大軍一同行軍,只不過他身為的親衛,換成了宿衛,而負責宿衛一切事宜的,依舊是袁世春。

二十萬大軍分為了前軍和中軍兩個部分,前軍五萬人,中軍十五萬人,前軍與中軍之間的距離不超過五十裡地,二十萬大軍每日行軍的里程不低於五十裡地。

此番出征,吳邵剛與大明朝廷都是耗費了血本。

出征的二十萬人,每個將士都配備了戰馬,而且有的還是一人雙馬,在此基礎之上,動用了近千輛的馬車運送鼎坤炮以及糧食。

除開留在海州與邳州的百餘門鼎坤炮,大軍還攜帶了三百門的鼎坤炮,合計四百餘門的鼎坤炮,至於說轟天雷,則是數十萬枚。

打戰打的就是錢糧,戰馬、鼎坤炮、轟天雷等等,開銷都是巨大的,若是沒有足夠強悍的錢財,根本無力支撐。

樞密院、中書省與戶部,在錢糧的籌集方面,可謂是傾盡全力。

吳邵剛也知道,本次作戰不可能是持久戰,雙方都是拿出了吃奶的力氣,都是數十萬大軍,消耗都是巨大的,不可能長期作戰,若是長久的耗下去,雙方都是無法承擔巨大的錢糧消耗的,當然相比較來說,大明朝廷有著明顯的優勢,還有一個月左右的時間,就是秋收季節,已經掌控了整個南方與中原大部分地區的大明朝廷,是可以籌集到大量糧食的,可大元朝廷就沒有這樣的可能了,只能是繼續盤剝為數已經不多的商賈和百姓了。

正是酷暑季節,大軍行軍還是很辛苦的,不僅僅是體力消耗巨大,酷熱的氣候也讓將士難以適應,每日裡午時歇息一個時辰左右,其餘時間幾乎都是在行軍。

不過跟隨一道行軍的皇上,也和諸多將士一樣,騎馬前行,沒有任何的特殊化。

一些軍官時常看見皇上一身的大汗,卻咬著牙不說話,身邊的張文謙、史天澤與呂文煥等人勸皇上歇息的時候,皇上都是搖頭和擺手,一直堅持大歇息的時間,才下馬透氣。

皇上都是如此,下面的將士還有什麼可說的,都是卯足勁了行軍。

原來定下的是每日行軍五十裡地,近十天時間過去,大軍每日裡行軍居然達到了七十裡地左右,按照行軍的里程計算,六月底二十萬大軍就可以抵達山東沂州了。

俗話說得好,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

吳邵剛的堅持,換取的是時間,兩軍對壘,時間是最為重要的,誰能夠首先抵達,做出相應的安排部署,誰就能夠佔取一定的優勢。

負責指揮大軍行軍的是蔡思偉。

剛開始行軍的時候,蔡思偉基本都是在皇上的身邊,不過這樣的情形僅僅持續了兩天左右的時間,皇上要求蔡思偉指揮整個大軍的行軍,協調前軍與中軍之間的聯絡,行軍過程之中遇見什麼難題,可以自行決斷與處置,不需要事事請示,免得耽誤時間。

如此蔡思偉放開了手腳,指揮大軍行軍,這也讓大軍行軍的速度更快。(未完待續)

上章 目錄 下章
本站推薦
我有一座天地當鋪從嚮往開始制霸娛樂圈女配她天生好命諸天新時代宇宙級寵愛食物鏈頂端的猛獸都市國術女神劍仙三千萬特種兵之戰狼崛起我真不是魔神
相關推薦
媚公卿南宋日記南宋最強獸醫南宋的陰謀亂入南宋南宋幸福小兩口南宋海上風雲秣馬南宋LOL:賽場隨機英雄,我全絕活冠軍少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