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返回

逆水行周

第四百六十四章 歷史的車輪
上章 目錄 下章

逆水行周第四百六十四章 歷史的車輪

下午,皇宮,宇文溫和侄子、杞王宇文理交談,現任尚書令的宇文理到了明年就要卸任,轉任淮揚都護,坐鎮東南,監視南朝故地。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而現在,時值改制的關鍵時候,宇文理作為尚書令,肩上責任很重,所以宇文溫有許多話要向侄子交代。

但他最想和侄子說的,就是到任後,如何與地方官府、市舶司、洋務司等“有司”配合,將防區內的海防及港務做好。

與此相比,監視南朝故地這一政治任務倒在其次。

淮揚都護府,防區是淮南、江南以及淮北徐州地區,位置十分重要,故而職責也很重,因為防區裡,有淮水、長江的入海口,所以內河航運及海運十分繁忙,這就帶來了個新問題:海防。

淮口和廣陵,都是繁忙的內河、外海轉運港,大量民船穿梭,管理起來難度很大,加上當地道、州的官府,可以說這兩個港口的“婆婆”都有幾個。

婆婆多,誰都能管事,而誰都能管事的結果,就是什麼事都管不好。

萬一有海寇來襲,喬裝打扮、偽造船籍入港,地方官府以為這是番商海船,都護府以為是兩洋貿易公司商船,市舶司以為是都護府戰船,洋務司以為是漕運貨船,大家都認為不歸自己管...

那麼,有可能百餘海寇,就這麼大搖大擺入港,然後上岸燒殺搶掠,與此同時四處縱火,導致大量百姓四處逃散、相互踐踏,然後對方趕在官府反應過來前揚長而去。

留下的一地雞毛,誰負責?

說完海寇,還可以說走私,或者販賣人口,這些問題都和船隻管理息息相關,廣陵、淮口位於內河與外洋的交界處,問題尤為明顯。

這就是海防面臨的嚴峻形勢,另外,即便進出港區的船是正經民船,那麼,地方官府、都護府、市舶司、洋務司的巡邏船,是不是要輪番上前詢問以查明身份?

雖然船隻的管理,可以透過舷號實現,但舷號是可以篡改的,所以總是要有巡邏船親自確認,誰都要管一管的結果,就是大幅降低效率。

如此一來,船隻入港、出港的時間就會大幅延長,讓本來就繁忙的淮口、廣陵港變得淤塞。

所以,這涉及到“聯合執法”的問題,相應對策,相關的部、司當然在磋商,不需要宇文溫操心,但他必須提醒侄子注意。

順便聽聽宇文理有什麼話要說,如果有什麼想法或者誤會,叔侄當面說清楚。

那麼,宇文理會有什麼想法?

當然會有想法,宇文理以正二品的尚書令,離開中樞出鎮地方,成為十都護之一(根據都護府的級別,都護一職為從二品到正三品不等,淮揚都護為從二品),從品級上來說是降了。

所以作為平衡,宇文溫授侄子正一品的太尉。

太尉、師徒、司空,在周國如今的官制裡,是正一品的“三公”,可以說是位極人臣,而歷朝歷代的三公都是虛職,所以,杞王宇文理明面是高升,但實際上有名無權。

然後被趕出長安,遠離中樞,到長江邊釣魚。

從權力博弈的角度來看,確實如此,宇文溫也不想假惺惺說什麼“叔叔別無他意,你莫要多想”,侄兒又不是傻子,怎麼會察覺不出其中端倪。

但,宇文溫依舊理直氣壯:宗室出鎮地方,有什麼問題?

尤其江南地區,這是南朝故地,不讓宗室帶兵盯著,誰放心?

邵王宇文,同樣要出鎮地方,任荊湖都護。

當然,京畿都護一職也重要,但宇文溫沒道理有兒子或者心腹之臣不用,用侄子。

親兄弟都得明算賬,何況叔侄。

有些話不需要挑明,挑明了反倒不好,宇文溫不會趕盡殺絕,但該有的防範也會有,宇文理明白這個道理,也知道叔叔必然暗中有佈置,卻不會終日憤懣。

現在,就更不會當著叔叔的面發牢騷了。

都護一職,目前暫定五年一任,到期回京任京官,避免都護做大,宇文理到外地任職,五年後就會回來,而之前十幾年的經歷表明,叔叔還是念及親情的。

更別說,他的弟弟們也有任用和歷練,要麼帶兵,要麼任地方大員,不是那種清貴無權的職務。

所以,他的叔叔,確實還是念及親情的,沒必要發牢騷,搞得大家不愉快。

但宇文理還是有疑問要提出來,因為當他卸任尚書令一職後,原以為是卸任幽州總管的燕王宇文維翰繼任,結果叔叔沒有將空缺補上。

宇文溫對此的回答,就是從此將尚書令一職留空。

尚書令的職責,由左右僕射分擔,於是,諸相之首的首相尚書令,從今往後就不會有人擔任了。

這是為什麼呢?

面對侄子的疑問,宇文溫倒也開誠佈公:“如今即便有了政事堂,尚書令的地位依舊突出,若....”

宇文溫差點說“若你是皇帝,該如何壓制尚書令”,但這種話不妥,所以他頓了頓,說:

“若一個商號的大掌櫃長期掌管人事、業務及日常事務,即便大掌櫃之職時常換人,你覺得,夥計們是敬畏、佩服大掌櫃這個職務,還是敬畏東主?”

“換句話說,關鍵時刻,如果一個精幹的大掌櫃要踢開東主,自己拉隊伍創辦商號,你覺得習慣了聽大掌櫃指揮的夥計們,是選擇跟著大掌櫃創業,還是留下來,跟著自己不熟悉的少東主?”

宇文理思索片刻,便明白叔叔的意思,確實,皇權(君權)和相權的鬥爭已經持續數百年,一旦皇權闇弱,宰相很容易成為權臣。

所以將宰相一分為幾,變成如今的三高官官,就是削弱相權的必然結果。

但即便如此,尚書省作為行政機構,對於官僚集團的影響依舊很大,所以,正二品的尚書令在三高官官之中,品秩最高,依舊處於強勢地位。

政事堂諸公,可以稱為諸相,而削弱後的尚書令,依舊位列諸相之首,是為首相。

尚書令這一職務,從權力鬥爭角度來說,依舊有能力對皇權造成威脅,當文武官員習慣於聽令於尚書令(職務,不是具體的尚書令人選),一旦情況不對,時任尚書令的人,就有可能搞出大事。

如果皇帝的手腕不錯,可以有效掣肘尚書令,不用擔心什麼。

然而萬一新君無能,或者少不經事,那麼尚書令就有可能“失控”。

輕則行伊霍之事,重則謀朝篡位。

現在,讓尚書令一職空缺,將正二品的“尚書令”一分為二,變成從二品的尚書左右僕射(以左僕射為主),在品秩上不會超出中書、門下高官官,可以有效減輕相權對皇權的威脅。

當然,這樣的決定要如何實施,和宇文理無關,他今年要將改制一事處理清楚,明年,就到揚州上任去了。

而宇文溫要將尚書令一職留空,也就是設而不任,當然不是一時興起:這算是遵循歷史發展。

皇權和相權之爭,是秦漢以來各朝各代中央權力之爭的一個焦點,整體的發展趨勢,就是皇權不斷集中,相權不斷被分割。

兩漢時期,宰相由一人(職)變成三人(職),也就是三公,皇帝又設內外朝(漢武帝時起),以心腹近臣(錄尚書事、尚書令、尚書僕射等)組成辦事機構控制相權。

然而這種心腹辦事機構日漸坐大後,又形成一個實際的行政中心,甚至取代了相權,到了魏晉年間,漸漸將三公(一般是太尉、司徒、司空)擠到一邊,又對皇權構成威脅。

到了隋唐時期,透過三省六部制的建立,進一步分割相權。

隋時,尚書令一職長期空缺,到了唐,因為李世民曾擔任過尚書令一職,所以自他玄武門之變奪位後,尚書令一職再無人擔任,其職責,由尚書左右僕射分擔。

宋元之際,相權又被分割,到了明初,隨著朱元璋廢除丞相,其子孫行內閣制度,以內閣大學士行使相權,皇權和相權的千年爭鬥,終於落幕。

所以,宇文溫現在決定將尚書令一職留空,任由“歷史的車輪”將相權“碾壓”得跟碎,並不是因為犯了疑心病、成日裡擔心尚書令造反而致。

這是皇權的必然反應,和個人喜好無關。

又過了一會,該說的話說得差不多,宇文溫不忘交代侄子:

“這海魚,雖然生吃味美,但你最好還是莫吃,到了揚州也是如此。”

“畢竟,海魚身上的寄生蟲雖然比河魚身上寄生蟲少,但終歸是有的,若是吃生魚片多了,寄生蟲入體,即便華佗再世,那也是救不活的。”

“侄兒知道的,侄兒向來不生吃水產。”

“還有,魷魚、墨魚等海產,最好不要吃得太頻繁,這些海產吃多了,容易得痛風,年輕時可能不覺得,老了,疼起來,後悔都沒用了...”

見叔叔絮絮叨叨的交代,宇文理百感交集,彷彿眼前是去世多年的父親在叮囑他。

唉,攤上這麼能幹的叔叔,還能如何....再怎麼樣,叔叔總還是念及親情的。

上章 目錄 下章
本站推薦
諸天新時代都市國術女神女配她天生好命食物鏈頂端的猛獸我有一座天地當鋪從嚮往開始制霸娛樂圈宇宙級寵愛我真不是魔神劍仙三千萬特種兵之戰狼崛起
相關推薦
我是國產遊戲設計大師神級簽到之遊戲設計大師遊戲設計:我!虐瘋玩家!真實遊戲設計師頭號遊戲設計師大時代之1983輪迴1984大導演19841985我來自未來1985之超級大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