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返回

清和

229第二百二十九章
上章 目錄 下章

清和229第二百二十九章

永樂八年七月,明朝在遼東,宣府,寧夏一線陳兵十萬,備戰瓦剌。

朱棣命定國公沈瑄督中軍,興寧伯孟清和、安遠伯柳升為副。以興寧伯孟清和領神機營,並督大寧火器營。

寧遠侯何福督左軍,武安侯鄭亨督右軍,同安侯火真督後軍。

寧陽侯陳懋督左掖,都督曹德、都指揮胡元為副。廣恩伯劉才督右掖,都督馬容、都指揮陳紀為副。

八月丁卯,朱棣以親征胡虜軷於承天門,遣太歲旗纛等神。

祭祀之後,永樂帝登點將臺,號令三軍,鋒指向北。

“出塞!”

“吼!”

戰鼓聲起,號角聲響徹天際。

永樂帝著赤色十二縫武弁,袍裳中綴五彩玉。環佩,革帶,重底赤舄。腰佩寶劍,手持玉圭,上刻篆文“討罪安民”。

車架發北京,永樂帝遣指揮使完顏帖木耳,宦官亦失哈等齎敕韃靼及哈密諸部,並賜彩幣寶鈔,言今大軍討逆,道經其地,不必驚慌。

“朕討瓦剌,與爾等無干。”

換句話說,識相點,當避則避,你好我好大家好。不識相,在私底下搞些小動作,給瓦剌傳遞訊息,甚至和馬哈木聯手對抗大明,後果自負。等朕收拾過瓦剌,回頭就燒你帳篷!

朱棣的詔書,或許該稱之為“恐-嚇-書”,十分有效。

韃靼太保馬兒哈咱和樞密知院脫火赤熱情接待了明朝使者,拍著胸脯表示,一定遵照大明皇帝的指示,絕對不給瓦剌透露半點訊息,也不聽過任何支援。

“天使放心,韃靼同瓦剌向不兩立。馬哈木派遣使者前來,必定五花大綁,送到大明天子面前。”

韃靼純粹是被明軍打怕了。

任誰被按到地上揍幾個來回,鼻青臉腫之餘,再補一頓群踹,都會嚇破膽子,再起不了半點反抗念頭。

哈密忠順王脫脫儼然是大明鐵桿,二話不說接下敕令,並進一步表示,願意派遣騎兵配合大明的軍事行動,狠狠給瓦剌背後-插-兩刀。

“王爺如此忠心,咱家必定如實稟報天子。”

脫脫頓時喜上眉頭,“若不是陛下洪恩,小王何能登上王位,早成羊圈中的奴隸!如此大恩,不能不報。請天使轉告大明皇帝陛下,瓦剌敢同天子作對,上天不容,哈密五千勇士盡聽大明調遣。小王願為天子馬前卒,為大軍開路!”

脫脫紅著臉膛,砰砰捶著胸口,一副赤膽忠心。

亦失哈表面感動,離開帳篷,撇撇嘴,比起阿魯臺和馬哈木,這個險些被親-娘-趕下王位的脫脫,明顯更加狡猾。

“瞧見沒有?”亦失哈用馬鞭敲著小宦官的肩背,“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借勢而起,落井下石,這位忠順王才是真的聰明人。”

不過,到底是年輕了些,也急了些,輕易就會露出痕跡。

想藉機取代韃靼和瓦剌在草原上的地位?

“嘿!”

亦失哈冷笑數聲,莫要聰明反被聰明誤。陛下能讓他登上王位,照樣能讓他跌落塵埃。到那時,後悔也來不及。

韃靼和哈密的反應在朱棣預料之中。

使者送回訊息,大軍已至泥沙河,次龍虎臺,過居庸關。

出關次日,大軍駐永安甸。

傍晚紮營時,天空突降大雨,雨中砸落冰雹,落在鎧甲兵器之上,砰然作響。有拇指大冰雹落下,數名巡營官兵受傷。

雨勢漸大,相隔兩臂竟不得見人面。

隱有雷聲轟鳴,閃電穿過雲層,一座營帳突被閃電擊中,瞬間起火。

官軍駭然,紛紛走避。

中軍之內,朱棣升帳,正與諸將佈置進攻計劃。忽聞帳外急報,立刻起身,走至帳前,“何事驚慌?”

“陛下,天雷……”

兵卒話未說完,又一道閃電劈下,距離朱棣不過十幾米。

朱棣也是駭然。

忽來一陣大風,吹得人睜不開眼。

風停後,雨漸歇,天空中雲層乍裂,一道道陽光自雲層中漫射開來。

站在朱棣身後,孟清和扯一下沈瑄的斗篷,在沈瑄回頭時,做出一個嘴型。

沈瑄卻搖頭,反手握住孟清和的手腕,“別動。”

孟清和兀自不解,忽然見兩名文官出列,以極為飽滿的情感,大聲說道:“陛下,此為吉兆!征討瓦剌,天軍必勝!”

孟伯爺眼睛瞪圓。

一口氣噎在喉嚨裡,上不來,下不去,除了磨牙,只能磨牙。學他的手段,話都一字不差,交專利費了沒有?!

北京工部尚書吳忠,翰林侍詔鄭禮,好,本官記住你們了!

吉兆降下,朱棣自然大喜,藉機發表一場精彩演講,題目即為“論我軍必勝及瓦剌必敗”。

眾將官聽得熱血沸騰,舉臂高呼,恨不能立刻-抽-刀子上陣和瓦剌壯漢們互砍,為天子的論點提供更充分論據。

演講結束,火頭軍已備好饅頭熱湯。孟清和不用自己動手,自有親兵送到帳中。

心中仍有些憋氣,孟伯爺呲出一口白牙,扯饅頭的動作相當兇狠。

國公爺氣定神閒,幾個饅頭下肚,喝完熱湯,示意親兵退下,捏了一下孟清和的耳垂。

“十二郎,可記得出發前,瑄說過的話?”

“……記得。”

“十二郎上交鐵券,又是為何?”

“……”

“事已至此,十二郎還有不捨?”

垂下眼眸,孟清和沒說話。順勢靠在沈瑄肩上,沒有熟悉的冷香,而是一股皮革和鎧甲混雜的味道,並不算好,卻讓他漸漸沉靜下來。

是他相差了。

明明已經做出決定,何必又想著出頭?

大手覆上孟清和腦後,指尖順過黑髮,低沉的聲音,緩緩流淌過耳畔,安撫著他。

“既已下定決心,十二郎理應曉得,以你我今日,戰功可有,大功卻無必要。甚者,無功即是無過。”

“恩。”

“此次出征之後,我-欲-向天子奏請,交還官印,辭去北京鎮守一職。”

“國公爺?”

“天子決意遷都,此事宜早不宜晚。”

“那我也……”

“十二郎不必。”沈瑄輕笑,托起孟清和的下頜,啄了一下他的鼻尖,“說不得,待到將來,國公府和伯府的家計都要落在十二郎肩上。

“……”意思是,他養家?

“然。”

愣了兩秒,孟清和忽然笑了。

“好!”

養著國公爺?

想想就很是美好。

腦海中閃過某些不能為外人道的畫面,孟清和突然覺得,辭官交權,只留爵位,躺在金山上做個“合格”的勳貴,沒什麼不好。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知道孟清和想通了,沈瑄收緊手臂。

有些話,他沒有明言。

天子不升他,並非不再用他。

相反,朝中靖難功臣,魏國公等洪武時期留下的武將,都已近暮年。天子屬意漢王,必為其留下可用文武,正如當年洪武帝一般。

沉下眸子,一下下拍著孟清和的背。

漢王志大,征戰之意不弱於今上。為社稷計,便是他不上辭表,天子也會壓一壓。而立之年,國公爵,一品武將。再封,便是逼繼任者棄他不用,甚者,成為新皇登基的磨刀石。

“國公爺?”

“無事。”

沈瑄垂首,蹭一下孟清和的臉頰,黑眸深邃。

孟清和莫名有些臉紅。拍拍臉頰,論理,都十多年了,至於嗎?

可想歸想,現實卻將理論擊得粉碎。

帳內驟升起的溫度明白昭示,至於。再過十年也是一樣。

次日天明時分,大軍-拔-營。

與此同時,天子於途中發出的中旨和敕令,順利抵達南京。

中旨用垂訓之寶,直接送到內廷,交到徐皇后手中。敕令上蓋皇帝-親-親-之寶,經文淵閣六部,發往普安州。另有一封交給錦衣衛的敕令,由楊鐸貼身攜帶,先天使一步出京。

“命新城侯張輔遣官軍一千五百,護衛平王進京。”

“平王府左右長史不體聖恩,不盡其職,私交罪臣,下錦衣獄。”

“平王妃除封號,令退居道觀為平王祈福。”

“平王世子九月歸京,為平王侍疾。”

“捉拿普安州-妖-僧-數人,收回度牒。”

“建貴州僧錄司,凡西南諸省出家之人,皆上報名錄籍貫。”

數道皇命下達,群臣根本來不及反應。

天子若在南京,尚能迴旋一二。天子身在塞外,北京六部和南京六部根本吃不到一個鍋裡,更指望不上。只能眼睜睜看著天子敕令在南京走個過場,飛速發往貴州。

天子敕令之外,徐皇后的態度也讓朝臣心中打鼓。

太--祖-高皇帝舊制,後--宮-不干政。

徐皇后肖似馬皇後,以賢德著稱。而今一改往日,接天子中旨,取中宮令牌,令宮人隨錦衣衛出京,一樁樁一件件,雷厲風行,無不讓人心驚。

普安州究竟發生了什麼?

平王是真病?

若平王真是病入膏肓,朝中傳言平王妃隱瞞平王病情,怕是……

朝臣各有猜測,卻無一人宣之於口。思及天子下達給新城侯的命令,連夜出城的錦衣衛,政-治-嗅-覺-靈敏者,額頭已然冒出冷汗。

平王府的天,恐怕是要變了。

坤寧宮中,徐皇后靜靜坐在桌旁。

檀木大案上,一隻三尺高的紫銅爐悠悠飄著香氣。

大紅袖擺,皓腕凝雪。落筆之處,卻似刀鋒劃過,斧鉞劈斬。

一副字寫完,徐皇后放下筆。

殿中伺候的宮人立刻上前,遞上巾帕。

“人出城了?”

“回殿下,昨日便走了。”

“恩。”徐皇后反身離開,忽而停下腳步,“燒了吧。”

“是。”

宮人應諾,提起案上一副字,捨不得,也必須裁開,壓在火盆中燒盡。

“殿下,為何要燒?可惜了。”

說話的宮人,跟在徐皇后身邊近三十載,忠心耿耿。

徐皇后搖搖頭,側靠在榻上,單手撐著額頭,合上眸子。

滿紙殺氣,不燒只會是麻煩。

張妃。

本宮的兒子,本宮可以失望,卻容不得他人輕慢利用!

敢做,就當承受後果。

永樂八年九月,楊鐸一行抵達普安州平王府。

王府大門緊閉,四周已有新城侯麾下士兵“守衛”。張輔仍在交趾,領兵者是張輔手下一員副將。

“楊指揮。”

認出楊鐸,副將先行禮。

楊鐸回禮之後,徑直取出捉拿王府官屬及取消平王妃封號的敕令,“奉天子旨意捉拿罪人,叫門。”

聲音沒有太大起伏,俊美無儔的面容卻冰冷懾人。

說是叫門,貼切點形容,更像是砸門。

“楊指揮,這樣是否不妥?”

“本官奉天子旨意,劉都督以為不妥?”

“不敢。”

劉都督額頭冒汗,不再多言。

一言不和惹到這位煞星,說不得轉眼就被請進詔獄,為一個即將倒臺的王爺,太不值得。

王府中人心惶惶,朱高熾-臥-床,人事不省,瘦得脫形。

平王妃坐在榻邊,正紅大衫,鳳紋霞帔,紅羅長裙,頭戴九翟冠,精緻的妝容,掩不去面容憔悴。

“殿下,”平王妃握住平王的手,聲音飄渺,“不該這樣……殿下當榮登大寶,瞻基將坐擁天下……臣妾、臣妾是太子妃,是皇后,是皇太后……不該是這樣……”

王安嚇得魂飛魄散,險些捧不住藥碗。

這樣大逆不道的話,王妃一定是瘋魔了。假使傳出去,王爺病癒也註定與皇位無緣,親王位恐怕都保不住!伺候王爺的人,有一個算一個,都別想活!

想到這裡,王安心中一狠,朝其他幾名宦官使個眼色,既然活不了,還有什麼顧忌!

“王妃,您怕是過於勞累,還是到偏殿歇一歇。”

“放肆!”平王妃憤然,“你敢如此?!”

王安不理平王妃大罵,讓人將她“請”入偏殿,跪到平王榻前,咚咚咚磕了三個響頭。

“殿下,奴婢無能,不能為殿下盡力,只有這條命還可一用。奴婢去了,殿下保重!”

王安起身,額頭一片殷紅,邁步走出內殿,再沒回頭。

在他離開後,朱高熾依舊沒有睜眼,枯瘦的手指突然顫動,眼角落下一行濁淚。

未幾,王安撞死端禮門,死前高叫,王府左右長史與-妖-僧-合謀,意圖挾持平王。平王為-奸-人所害,身不能動,口不能言,實無矇蔽聖上之意。他為奴婢,不能為王爺分憂,只能一死以證王爺清白。

理由很牽強,細思更是漏洞百出。

但王安死得慘烈,死前為官軍所見,傳入民間,必將引來同情之聲。

劉都督不知如何處置,心下遲疑。楊鐸負手而立,看著倒在血泊中的王安,請出同來的宮人和太醫院院判,“為平王殿下診病。”

平王不會死,但也僅此而已。

偏殿中,平王妃看到傳達懿旨的宮人,瞳孔驟然緊縮。

“我不信,我……”

話未落,兩名宮人上前,除掉她的發冠霞帔。

一碗湯藥,三尺白綾,一把剪刀,是她最後的歸宿。

史載,平王王妃伉儷情深。平王重病,王妃除冠,退入道觀,為王爺祈福。民間稱頌。

自永樂八年,平王妃退入道觀避世修行,再無一人得見。直至世子繼王位十年,方傳王妃羽化。以道號“孝敬”入殮,不入王陵。

平王府事了,錦衣衛及一千五百衛所官軍護送平王入京。因平王病體,隊伍速度不斷減慢,十一月中旬方抵應天府。

當此時,明軍先後破瓦剌客列亦惕部,輝特部,綽羅斯部。斬殺客列亦惕部首領太平,生擒輝特部首領禿孛羅,並在烏斯河上游生擒瓦剌擁立的可汗阿臺。

經此一役,瓦剌諸部終於步上韃靼後塵,死的死,逃的逃,餘下多成為明軍俘虜。

沈瑄率領中軍,表現可圈可點,得永樂帝多番表揚。

孟清和明白,國公爺很想低調。但以他的威名,想達到這個目的,無疑相當困難。

國公爺氣場實在太強,走上戰場,好似啟明星一般閃閃發亮。只要有一個瓦剌士兵認出他,周圍瞬間清空五米。這種威懾力,久經沙場的老將也自愧不如。

大仗打完了,消滅掉瓦剌主力,朱棣沒急著班師回朝。

馬哈木跑了,必須抓回來。

據說這廝西逃入白帳汗國。永樂帝很有興趣-橫-跨-草原,發揮和平友愛精神,敦親慕鄰,拜訪一下新鄰居。

不論馬哈木的逃跑路線是真是假,孟伯爺只知道,又一個大明的鄰居要倒黴了。

由此可見,給老朱家人打工,不容易。和老朱人做鄰居,更不容易。

上章 目錄 下章
本站推薦
我有一座天地當鋪諸天新時代特種兵之戰狼崛起劍仙三千萬都市國術女神食物鏈頂端的猛獸我真不是魔神宇宙級寵愛女配她天生好命從嚮往開始制霸娛樂圈
本书作者其他书
郅玄 帝師 重生之蘇晨的幸福生活 重生成獵豹 異世大領主 黃粱客棧 謹言
相關推薦
噬日焚天戰神從炸掉魂環開始的鬥羅我是真的重生啦從廉政公署開始稱雄港片重生之蘇晨的幸福生活盛寵之嫡女醫妃盜墓之最強鐵三角第三十二封情書穿成豪門寵文的對照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