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返回

清和

233第二百三十三章
上章 目錄 下章

清和233第二百三十三章

永樂九年,十月朔,永樂帝下詔,立漢王朱高煦為皇太子,佈告天下。

冊漢王妃韋氏為太子妃。

以宣府為漢王嫡長子朱瞻壑封地,許不就藩,享親王祿。漢王餘子暫不封爵,享郡王祿。

諸藩王子未受爵者,嫡長子為世子,眾子為郡王。長子不為嫡,有嫡子,以嫡子為世子。違者降爵。

平王久病不愈,許其長住金陵,不歸藩,享普安州一地賦稅。平王府不設官屬,隻立王府左長史行朝賀之儀。以校尉五十人護衛王府,聽宮中調遣。

平王世子留京侍疾,增俸祿至九千石,入-宮-中讀書。

對於平王妃,聖旨未提一字。

隨後,天子令禮部議封皇太子大典,並進東宮朝儀。

南京禮部同北京禮部查閱洪武舊例,參照封懿文皇太子大典定下章程,卻未得天子首肯。

兩位禮部尚書,四位禮部侍郎及部下郎中等人,捧著打回的奏疏不明所以。眼巴巴瞅著皇帝,不透過沒關係,至少給點提示。具體怎麼改,大家也好有個參照。

永樂帝偏偏不從人願,一目十行看過,表情不變,御案上一壓,直接丟擲兩個字,“再議。”

參不透上司的喜怒,工作能力再強也是白費。

連續折騰一個多月,奏疏改了不下十次,東宮官屬名單都擬好了,冊立皇太子的典禮章程仍沒定下。

這樣的日子,猴年馬月才算完?

說到底,什麼樣的章程才能讓天子滿意?

兩京禮部再沒心思爭長短,完不成天子的交代,爭出子醜寅卯也沒用。

為集思廣益,禮部尚書發動部下官員,洪武朝舊例不透過,可以參照前朝。元朝一樣行不通,還有前宋,前唐。

北京禮部左侍郎記憶力超群,家學淵源,自幼博覽群書典籍,竟將漢時冊封皇太子的相關資料找了出來。興沖沖帶到衙門,與部中同僚一起研究。人手不足,便綁上布條,挑燈夜戰。

數日後,北京禮部上下都掛著兩個黑眼圈,拿出擬定的章程,雙眼發紅,雙手發抖,顫巍巍活似古稀老人。

“如此,陛下總該滿意了吧?”

奏疏由快馬飛送入京。經南京禮部潤色補充,查無缺漏,上呈御覽。

暖閣內,禮部尚書屏息靜氣,生怕再被皇帝將奏疏打回來。

好在永樂帝沒說再議論,勉強點頭透過。提起御筆,在奏疏上批了個準字。

一個“準”字,著實得來不易。

得到準信,兩京禮部無不激動萬分,抱頭痛哭,淚如泉湧,連端茶送水的小吏都忍不住紅了眼圈。

皇帝再不批,怕是部中老爺不得不挑戰上古先秦的禮儀典章,不容易啊!

冊封皇太子的儀式雖未舉行,東宮儀仗俱已備妥。

比親王制,略有增減。

香爐,香盒,旗幡,節髦幢,稍刀盾戟,圓傘方扇,令旗花鼓等,凡器具均為金,漆必為大紅。

朱高煦身在北京,出入不再打親王儀仗,但也沒有馬上行太子儀仗。

經過歲月磨礪,朱高煦性格未變,行事卻日漸穩重。南京官員尚無所覺,北京行部和邊塞武將卻深有體會。

“殿下愈發肖似今上。”

脫去一身傲慢之氣,哪怕被驢踢了腦袋,朱高煦也不會再說出“天策上將”之類缺心眼的話。

事實上,永樂帝朝議立皇太子時,他正挽起褲腳,在北京郊外軍屯下田巡視。

金黃的麥田,齊刷刷的高粱,新奇的番糧,這一切的一切,比番邦使臣的歌功頌德更吸引他。

永樂帝壓根不會想到,將朱高煦調往北京接待番邦使臣,他竟敢怠工溜號。匆匆舉辦過一場宴會,其後再不見蹤影。番邦使臣丟給行部官員,自己跑到田裡完成未盡的農耕事業。

秋收之時,朱高煦拎一把大寧雜造局新制的鐮刀,下到田間收割稻麥。

不只他來,朱瞻壑也被帶來。

按照朱高煦的話說,“孤的兒子怎能不識五穀,不曉稼軒?”

次子朱瞻圻尚在牙牙學語,也被下令抱到田間。還在磨牙的娃娃,根本不知道親爹在做什麼。見場面熱鬧,拍著巴掌笑得起勁,卻被親爹的大把章按住腦袋,威脅一句,“敢學紈絝子弟,不體民間疾苦,說出怎不食肉糜,看老子怎麼收拾你!”

朱瞻圻不知是真聽不懂還是裝作不明白,總之,繼續笑。

朱瞻壑看看親爹,再看看弟弟,農民揣再現。大眼睛忽閃兩下,決心回到應天,找機會向皇祖母告狀。

見此情景,孟清和十分無語。

小小年紀,已深具芝麻包潛質,大有向黑麵饅頭發展的勢頭。

該說老朱家人智商太高,還是太有性格?

“少保。”

正想著,衣袖被拉了一下。

“世子何事?”

朱高煦封皇太子,朱瞻壑未受封皇太孫,仍為“世子”,同兄弟之前的距離卻已拉開。“世子”的稱呼怕也是叫不久了。

“我也要同父王一起。”

一起下田?

孟清和有些為難,轉頭去看夏元吉,發現夏尚書不在,再看侍奉朱瞻壑的宦官,黃少監彎腰咧嘴,唯少保是從。

“殿下還小。”

“我不小了,我能拉開鐵弓。皇祖父都說我再長打一點,就能射下金雕!”

不到兩個巴掌長的鐵弓,射金雕……論起忽悠人,永樂帝當真天下無敵。

無語半晌,不想打擊朱瞻壑的積極性,孟清和只得叫來親衛,詢問朱高煦的意思。

眨眼-功--夫,朱高煦已走到田地-中-央,親衛不敢耽擱,一路小跑。

“伯爺,太子殿下之意,世子可到田間,不必收割,撿拾麥粒即可。”

孟清和點點頭,讓人提來一隻精緻的木籃。

黃少監本想接過去,朱瞻壑一定要自己提著,“孤有力氣,自己來!”

“世子自己提籃可以。”孟清和彎腰笑道,“但讓黃少監陪同世子一起下田,可好?”

“好!”

朱瞻壑點頭,大眼閃亮。

朱瞻圻不甘被冷落,啊啊的叫了兩聲。

朱瞻壑轉過身,嚴肅道:“弟弟在這裡等著,待長到和兄長一般,能拉開鐵弓,才能下田。”

“啊!”

“聽話!”

“啊啊!”

“真聽話?”

“啊!”

“好,為兄走了。”

孟清和轉頭,深吸氣,不能笑,絕對不能笑。

天知道,一大一小兩個年畫娃娃湊到一起,場面到底多喜人。

朱瞻壑提著籃子在前邊走,黃少監彎腰在後邊護著,生怕朱瞻壑磕碰到一點。倒是朱高煦不在乎,見黃少監護得緊了,揚聲道;“不必如此,孤小時候,在校場滾上幾個來回也未見如何!”

孟清和沒上前,負手立在田邊,看著麥田裡的朱高煦父子,眉目舒展,有種夙願達成的感慨。

歷史已經不同。

大明不會再走回原來的軌跡,腳下這片土地曾承受的苦難也不會再發生了吧?

思緒飄飛間,秋風拂過麥-浪,走到地頭的朱高煦直起身,放下鐮刀。等朱瞻壑走到身邊,見他熱出汗水,小臉通紅,硬是不吭一聲,一把將他抱起,用力拋了兩下。

“好,是孤的兒子!”

父子倆的笑聲隨風傳出,田間的軍漢和農人,似乎都能感受到這一刻的喜悅。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一種帶著蓬勃生機,自內心深處迸發的快樂。

孟清和也被感染,不自覺彎起嘴角。換做十年前,如何能想到今日?

那時的高陽郡王,還是個行事肆意的少年。一句“小娘”,足足讓他牙疼兩個多月。

肩頭忽然一沉,熟悉的冷香縈繞在身邊。

孟清和臉上的笑意更濃,舉臂覆上肩頭的大手,道:“國公爺,能遇上你,能活在當下大明,我此生無憾。”

甜蜜的情話,他會說,卻不願說。面對身邊這個人,他只想給出最真實的自己。

聰明,卻依然有些笨拙。

情感無形,卻濃得似血,要化入骨裡,真正的刻骨銘心。

這輩子,下輩子,下下輩子,都不會忘卻。

正如他之前所言,有此一遭,此生無憾。

沈瑄沒有說話,反手扣住孟清和的掌心,五指-交-纏,用力得讓孟清和手指發麻。可他沒有掙脫。

用力回握,像是用自己的手,攥住整個世界。

再疼再麻,他樂意!

整整半個月,北疆之地沉浸在豐厚的喜悅之中。

八月間,河北大寧都發了蝗災,好在規模不大,沒造成太多損失。倒是一些養殖雞鴨的牧民得了好處,散養的家禽個個吃得油光水滑,在互市中售賣,小賺一筆,甚至比得豢養牛羊的收入。

孟清和沒有倡導規模化養殖,這個時代不比後世,一旦牲畜生病,很可能會影響整個部落的生計。

只是他沒想到,古人的智慧委實不可小覷。

等他發現時,大寧附近的兩個守禦千戶所,養殖雞鴨的牧民數量早已超過養殖牛羊,還有了專門的“獸醫”。

據悉,這些獸醫多是番邦之人,乘大食海船遠渡重洋而來。本為到大明做生意,結果被大明的繁榮和強大吸引,住下就不想走了。

永樂朝以前,北疆之地一直同貧瘠掛鉤,時常被韃子的騷-擾,每逢春秋都要被打穀草,自然稱不上繁華。

自永樂帝登基,先後將兩個兒子封到北疆,嚴整邊防。又在開原廣寧開辦互市,大力發展貿易,嗅覺靈敏的商人紛紛行動起來,聚集到順天大寧,為北疆大開發添磚加瓦。

隨著韃靼瓦剌接連被征服,白帳汗國和莫斯科大公國等接連同大明交好,向大明臣服,王朝威名遠播,越來越多的番邦商人,甚至是王室貴族,懷揣著各種夢想,不惜跋涉千里,來到這片神奇的土地。

不過,比起打慣交道的蒙古和突厥部落,高鼻深目的夷人明顯不招人待見。

為何?

太不講衛生!

眼淚鼻涕都用袖子擦,準備一條手帕很難?手帕買不起,草紙總行吧?

解決五穀輪迴問題不曉得找茅房,鬧得五城兵馬司的軍漢見到紅毛黃毛就雙眼發紅,揮舞著鐵尺就想揍人。

吃飯不用筷子,不用匕首,直接上手。

不洗臉不洗腳不洗澡,問一句,回答說是因為信仰。

大明學子愕然,這是哪門子信仰?信仰讓他們不講衛生?

韃靼瓦剌兀良哈鄙夷,蒙古鐵騎到過歐洲,傳播過“文明”。一百多年過去,這些夷人還是一樣不開化!

女真人覺得,比起這些夷人,自己稱得上是文明人。

野人女真咬著骨頭,嘿嘿咧嘴,暫不發表感想。

在大明生活數年,早已習慣大明服飾,深諳大明生活方式的迪亞士,見到“同鄉”這般表現,恨不能以袖遮臉,掩面疾走。

丟人啊!羞與之為伍。

好在環境最能改造人,在大明生活一段時間,不好的習慣總能改掉。

但也導致另一個問題,大明的外來人口越來越多,呈井噴式發展。發展到後來,走在京城大街上,迎面撞到一個人,都可能是某某國的王子大公。

大明的順天,隱隱有了盛唐時長安的影子。

遙遠的絲綢之路已變得荒蕪,海上的航路卻不斷開闢。

遙遠的歷史時空中,颶風掀起一場鉅變,新的世界中心,在暴風過後散發出耀眼的光華。

矗立在世界東方,當世最強盛的王朝,大明-帝-國。

永樂九年十一月,各地藩王宗室紛紛上表,請進京朝賀。

同年十二月,朱高煦奉召前往南京。

天子敕立東宮官屬,命成國公朱能兼太子太師,魏國公徐輝祖兼太子太傅,定國公沈瑄兼太子太保。武陽後侯徐增壽兼太子少師,新城侯張輔兼太子少傅,興寧伯孟清和兼太子少保。

戶部尚書夏元吉兼詹事府詹事,兵部尚書金忠兼詹事,兵部右侍郎,工部左侍郎俱兼少詹事。吏科都給事中,刑科左給事中俱為詹事府丞。

原本,詹事府詹事只有一人,考慮到多方面因素,朱棣任命兩人。遇決斷之事,均由夏元吉出面。作為靖難功臣,在威武間都吃得開,金忠所起到的作用,不過是借個名頭,以示天子對皇太子的重視。

永樂十年一月,正月朔,天子下皇太子冊。

永樂十年二月,朱高煦主動上表,請推遲立皇太子大典。

“兒臣請至趙王回京之後,再行典禮。”

群臣上奏,言太子此請不和規矩。

再者言,舉行大典的日子早已定下,各地藩王上表後都開始動身進京,有的已在途中。此時推遲典禮,讓人家白來一趟?還是說,待藩王進京之後,管吃管喝,一直留到大典結束後再走?

群臣直言並非沒有道理,永樂帝卻力排眾議,答應了朱高煦的請求。

“準太子之請,眾卿不必多言。”

永樂帝點頭,朝臣再蹦躂也沒用。

典禮雖然推遲,朱高煦仍如期搬入文華殿,並臨朝視事。至於合不合規矩……龍椅上那位都不在乎,誰敢跳出來說三道四?不見錦衣衛正摩拳擦掌,眼放冷光?

或許是冥冥之中早有定數,預計九月方能返程的鄭和船隊,竟提前數月,於永樂十年五月中旬折返,出現在福建海面上。

比起離開時,船隊規模擴大近一倍,多出來的,大部分是番邦使臣的朝貢隊伍。

其中有一支船隊十分特別,船隻造型奇特,船身五彩斑斕。船上之人,各個皮膚黝黑,赤--裸-胸膛,腰圍-獸-皮-草-裙,臉上身上繪有不同圖案。寬鼻厚-唇,說話時,一口牙齒卻是雪白。

朱高煦站在寶船之上,看著岸上迎接的官員,用力一揮手臂,“靠岸,下船!”

戰船最先靠岸,隨後才是寶船。

巨大船身進入海港,船艙開啟,一陣獸吼震耳欲聾。

各種從未見過的獸類,6續出現在眾人眼前。

長頸鹿,斑馬,獅子,牛羚……

岸上之人嘴巴張開,眼珠子掉了一地。

這都是些什麼?

看到眾人的表情,朱高燧哈哈大笑。得知漢王已被立為皇太子,典禮遲遲沒有舉行,只為等他歸來,愈發的高興。令人將他從某處海盜藏寶點得來的珊瑚樹抬出,不提珊瑚樹本身,單是裝載的箱子,就是難得的精品,價值連城。

“裝好,隨孤快馬進京,為皇兄慶賀。“

“是!”

上章 目錄 下章
本站推薦
我有一座天地當鋪諸天新時代特種兵之戰狼崛起劍仙三千萬都市國術女神食物鏈頂端的猛獸我真不是魔神宇宙級寵愛女配她天生好命從嚮往開始制霸娛樂圈
本书作者其他书
郅玄 帝師 重生之蘇晨的幸福生活 重生成獵豹 異世大領主 黃粱客棧 謹言
相關推薦
噬日焚天戰神從炸掉魂環開始的鬥羅我是真的重生啦從廉政公署開始稱雄港片重生之蘇晨的幸福生活盛寵之嫡女醫妃盜墓之最強鐵三角第三十二封情書穿成豪門寵文的對照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