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返回

秦時:從八歲嬴政開始簽到

511-515(大結局)
上章 目錄 下章

秦時:從八歲嬴政開始簽到511-515(大結局)

第五百一十一章劃分天下三十六郡

甘泉宮。

趙姬看到愛子疲倦模樣,頓時心疼壞了,讓嬴政枕於她的懷中,玉手為嬴政按捏著頭部。

一臉心疼地道:“政兒,政事是忙不完的,你現在是皇帝,有那麼多臣子分擔,何必自己親力親為,將自己累壞了可怎麼辦?”

趙姬穿著單薄紗裙,將嬴政的頭置於修長雪白地大腿上,伸出清涼地玉手,輕輕為嬴政按捏著。

“天下初定,人心惶惶,有些事情只能親力親為。”

嬴政抓住趙姬的玉手,放在自己手中逗弄著。

“唉!”

趙姬輕嘆一聲,“母后也不懂得這些,不過秦國疆土擴大,你確實也將更忙,母后只希望你保重好身體才是最重要的。”

趙姬說著俯下身,在嬴政的額頭上留下一道紅印。

“母後,過一個月,我準備巡隴西,你願意一起去嗎?”

嬴政突然翻起身,面向趙姬,問道。

趙姬先是愣了一下,隨即臉上驀然爆發出燦爛笑容,一下撲在嬴政的懷中,驚喜喊道:“母後當然願意了。”

……

第二天,繼續點卯上朝。

“既然為商君立像立廟,朕決定於杜郵為武安君立廟,以慰國人,也安將士之心。”

剛上朝,嬴政便直接開口說道:“朕與歷代先王不同,功臣不能全身而退,嬴政何顏立於天下!因此朕為商君、為武安君立像建廟,讓我秦人世代供奉,香火不絕,也為我秦人做出表率,只要於我秦國有功,朕不吝賞賜!”

“陛下聖明,臣等定當以死效命!”

此話一出,頓時滿朝官吏皆拜倒在地。

王翦更是長出一口氣,整個人輕鬆了不少,然後變得更加激動。

嬴政的一句話,就是定海神針,讓王翦安心了不少。

至少他不用再擔憂皇帝會殺他,乃至滅門。

“既為武安君立廟,那我秦國百萬將士之英魂也當受世人銘記,受我秦人世代供奉,也讓我秦國銳士安心效命,與國同榮,因此寡人決定與咸陽中心,鑄我大秦英魂之碑,以便祭祀,還要在我秦軍士卒戰死眾多之地,建碑刻文,命人日也守衛,年年祭祀,關於立碑之大小,碑文內容皆交於廷尉負責。”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嬴政再次將事情交給李斯,誰讓李斯字寫的好,雖然才華不如韓非,但在歌功頌德方面卻比韓非更強。

李斯自是當仁不讓,肩上擔子越重,那麼代表著自己越是重要,被給予厚望,是能力的體現。

而百官則沒想到,嬴政不止為商君、武安君立碑,還要為戰死的大秦銳士立碑以祭奠,這是何等殊榮。

國家大事在戎在祀。

以往祭奠都是祭奠祖宗,祭告天地。

如今卻還要給予秦軍銳士殊榮。

但是他們好似也無法反駁。

唯有王翦等一眾武將立即代替大秦百萬將士叩謝皇恩。

他們也明白,這是皇帝收攏兵心的手段之一。

隨後就聽嬴政繼續開口,“秦國要發展,要構建萬世之和平,就必須做到整個天下人所能到之地,皆為秦土,行秦法,武成侯雖征服百越,卻還有南越、滇地為患,朕決議籌備三年以徵南越,打通南海之濱,從此東海是我秦國的,南海也是我秦國的。”

“而唯有打通南北,我秦國方能安心北上,滅匈奴、東胡,出征西域諸國,掃清我大秦周邊所有禍患。”

“皇帝聖明!”

百官都知道嬴政好戰心強盛,自不會拂逆。

“命將作令鄭工實地勘驗,修建渠道,打通南越之水路,以供我大軍入南越。”

嬴政再次下令,人群之中的鄭工走了出來,立即應諾。

“至於山東之地初定,山東黔首查證其身份,給其十年時間,讓其歸化適應我秦國法律,凡按律遵從執行者,立下功績者、揭露舉報藏匿的對我秦國心懷恨意、敵意、圖謀作亂者,提前享有優待,讓其享受我秦人之平等待遇,獲地獲金。”

嬴政定下了針對山東五國黔首的處置,至於韓國舊地也便是現在的三川郡,早已歸附多年,已經融入。

隨後又討論了一些其他事情之後。

嬴政離開前又下達一條命令。

“朕掃平六國,完成先人志願,當祭告列祖列宗,因此朕決定一個月後攜太后,巡隴西、北地等我秦國祖地,以昭告我秦人,朕之功德,穩定民心。”

“不知吾皇此巡由哪位臣工相隨?”

王綰出列恭敬問道。

嬴政沉吟了一下,隨即說道:“由郎中令賁、廷尉斯、太僕蒙恬、謁者蒙毅等人相隨,丞相、御史大夫留守咸陽,處理政務。”

“臣等遵旨!”

所有人齊聲喊道。

一個月後,始皇帝攜帝太后西巡隴西、被上北地兩郡。

車隊浩蕩,威嚴無比,震懾宵小。

趙姬好不開心。

同時秦國的政策也開始開始向全國推廣。

少府工匠也製作出了新的貨幣模具。

圓形方孔,正面刻‘大秦帝國’,背面刻‘天下一統’。

全國發行,廢除雜亂文字一級統一度量衡也隨之展開,同時各地徵調民夫,馳道開建。

其中山東諸國俘虜一半修路,一半則被壓至驪山,建造皇陵。

而在巡遊期間,嬴政賜巴郡、蜀郡、隴西郡、北地郡四郡秦人民爵一級,秦人叩謝皇恩。

此時秦國已將天下劃分為三十六郡。

分別是秦國的基本盤:巴郡、蜀郡、隴西郡、北地郡。

巴、蜀二郡還是惠文王時期張儀、司馬錯等人征服,可見昔日秦國之狹小,也被當時中原各國小覷,稱為西陲小國。

如今昔日的西陲小國,卻是一統天下。

再剩下的三十二郡皆是武王、昭襄王、孝文王、莊襄王經過不斷擴張,最終由嬴政徹底掃平的。

分別是原本屬於趙國的:太原郡、雲中郡、邯鄲郡、巨鹿郡、雁門郡、代郡、常山郡。

其中:雲中、雁門、代郡三郡是當年趙武靈王所開闢,太原郡在嬴政初繼位時便已經歸屬秦國。

之後便是得自魏地的:上郡、河東郡、東郡、碭郡、河內郡。

而河東郡也在嬴政繼位之前已經歸屬秦國,就連上郡也有部分歸屬秦國。

以及得自韓地的:三川郡、上黨郡、潁川郡。

而震驚天下的長平之戰便是秦、趙為爭上黨郡而爆發,在嬴政繼位時,上黨、三川部分皆已歸屬秦國。

再之後便是得自楚越之地的:漢中郡、南郡、黔中郡、南陽郡、陳郡、薛郡、泗水郡、九江郡、會稽郡、長沙郡、衡山郡。

其中漢中、黔中以及南郡在嬴政繼位前也已經屬於秦國。

後面齊地與燕地則因為距離秦國遠,中間隔著魏趙,因此秦國沒有土地,而嬴政則在齊地置:東海郡、齊郡、琅琊郡、膠東郡、濟北郡;以及再燕地置:廣陽郡、上谷郡、漁陽郡、右北平郡、遼西郡、遼東郡。

天下三十六郡,在嬴政繼位之初,當是之時,秦已並巴、蜀、漢中,越宛有郢,置南郡矣;北收上郡以東,有河東、太原、上黨郡;東至滎陽,滅二週,置三川郡。

合計十二郡。

而在嬴政巡遊完隴西、北地二郡,出雞頭山回咸陽之後,便命李信率軍二十萬,入南越之地操練。

顯然是要效仿昔日對楚國的辦法,為了防止士卒水土不服,因此先行操練,同時緩慢推進,適應環境。

李信對這一招可謂是得心應手。

第五百一十二章繼承制度

一年後。

始皇帝十七年。

靈渠修成。

極廟。

大朝會。

百官按時點卯。

“靈渠修成,已是方便運輸糧草,朕決議派大軍入南越,一舉將之攻下。”

嬴政坐在皇位之上,俯瞰殿下百官,隨即問道:“國尉、郎中令以為此次出征,如何排布?”

嬴政看向尉繚與王賁。

尉繚如今年紀已經不小,有五十餘歲,一統天下之後,尉繚其實早已萌生退意,一直在等待機會,聽得嬴政問話,只能出列,“南越之地地處蠻荒,氣候與中原大不相同,陛下能命李信將軍在南越周邊練軍,以適應氣候,確實大善,而我秦國經過一年休養,也恢復了不少元氣,此時確實是出兵的良機。”

“不過南越土人不服王化,必然對我大秦軍隊會極力抵抗,大王想要土地,便必須以戰養戰,同時攻下一地便當留人治理、教化當地,如此還能為我大軍提供後援。”

王賁這時也道:“廷尉所言有理,不過要向讓之臣服,臣以為必定先要威服,南越與山東六國不同,南越之地想來偏居一隅,土人自成一脈,與我中原文化大不相同,想要融合,必先將其打怕,讓其恐懼敬畏,方行治理。”

“好。”

嬴政聽罷之後,立即下令,“任屠睢為主將,任囂、趙佗為副將,發兵三十萬替換李信徵南越,再動用二十萬刑徒、發諸嘗逋亡人、婿、賈人,輸送輜重糧草,告訴他們,若此次立功,便能減免罪責,恢復自由身,為民,立功得爵。”

逋亡人便是逃亡之人。

話甫落,屠睢、任囂、趙佗三人立即出列,接下虎符。

就在三人離開大殿之後。

姚賈與尉繚分別上書,祈求還鄉。

嬴政自是一番挽留,最終讓兩人卸下官職,卻又請兩人分別掛名縱橫家與兵家學宮的老師,保留上卿地位,俸祿依舊。

兩人都是人才,姚賈能言善辯,自是要其擔任縱橫家的老師,傳授知識與經驗,而尉繚則是兵家的知名任務,尤其擅長理論與大局觀。

要知道,就連王翦都不能立刻回鄉,被嬴政拉著在咸陽頤享天年同時,還要為秦國繼續付出,培養人才。

因此嬴政自是不會放過這兩人。

而趁著這個話題,嬴政突然提出一事。

“丞相一職乃重中之重,為百官之首,朕決定讓丞相之位五年輪崗一次,以展其能。”

聽得此話,百官頓時一愣。

不少人臉上露出愕然。

但是他們很快就想到了原因。

相位極重,也有威脅皇權的可能,欺上瞞下,一旦成為權臣,便會對皇帝造成威脅。

但如果五年輪換一次,便能讓丞相無法長時間擴充自己的勢力,而一旦輪換,便又是一個山頭起來,之前積累的自然容易煙消雲散。

想明白這一點之後,百官自然不敢拒絕,而且更多的人露出渴望。

尤其李斯。

王綰在相位若不出錯,他只能等對方老邁離職,但是即便如此,他前面還有別人,尤其還有自己的師弟韓非,韓非才華讓李斯都趕到畏懼,等輪到他,也不知道多少年後了。

但是如果按照五年輪崗制,那麼即便下一任是韓非繼任,但是也只有五年時間,輪到他的機會也會變大。

因此李斯自然支援。

“吾皇聖明!”

李斯立即跪下,高聲大喝,百官醒悟過來,也立即喊道。

嬴政微微頷首,繼續說道:“郡守為一郡之長,為發揮其能力,同相位一般,施行五年輪換,每五年,由中央調離其崗位,與他郡相換;郡丞有功績升任郡守當另換他郡任職。”

“各郡尉同樣五年輪換一次,其麾下軍卒與郡尉分離,換至其他郡駐紮……”

嬴政將自己的意圖說出。

總體而言,就是不管是掌政的郡守還是掌軍的郡尉都要輪換,郡尉輪換甚至不能與其麾下士卒輪換到同一個地方,郡丞若得升官,也要到其他地方任郡守而不能在當地任,除非是郡守突然出事,由其頂替。

而如此一來,就是在解決郡守與當地上下串通一氣的可能,郡尉也不能得軍心,只能統御,讓其無法成為其私軍。

郡丞也要調崗,讓其無法成為當地豪強。

除此以外,各郡監御史也有相關制度來防止其成為當地的保護傘。

聽完嬴政的話,百官都趕到凝重與敬畏。

知道這是皇帝再定未來之策略。

因為皇帝不再分土,沒有子嗣鎮守邊疆,但是又為了避免被他人一家獨大,因此才會如此拆分,不給人機會。

“臣以為善!”

韓非最先出列,嬴政的想法另他都趕到驚訝,同樣他也看到了此中好處。

至於其他人反應過來,也立即附和。

如今嬴政威嚴甚重,根本無人敢反對嬴政的話。

更何況大家都明白嬴政的意圖,如果對此事提出反對意見,豈不會被懷疑有其他心思?

更何況這種制度需要時間檢驗,若是效果不佳,自然會改變。

見眾人都贊同,嬴政又看向韓非,“為督促各郡官吏遵循秦法,查處亂法者,御史大夫或御史中丞,當五年巡查各郡一次,考察官吏,巡查當地。”

“臣遵旨。”

韓非出列,躬身回道。

“丞相講講這一年人丁普查造冊成果,朕以及滿朝官吏,都需要知道如今我大秦人口多寡。”

嬴政看向王綰,問道。

因為這一年來嬴政已命匠人造出紙張,這才能讓底層官吏如此詳細記錄。

除此以外,嬴政還名學宮、博士等人重新往紙張騰抄百家學說,並命人節選各家學說編纂成書,供各級教學。

其中一個名為喜的安陸御史喜受提拔入咸陽,開始編撰整部秦法。

王綰也早有準備,立即站起身回道:“啟奏吾皇,經一年從新造冊,現我大秦擁有人丁總計兩千四百萬,十四歲及以下人丁約為五百萬,其中得益於我皇鼓勵生育之策略,以及命醫家針對新生兒各種病症,提高新生兒存活率等因素,有兩百餘為我秦國舊有一十四郡,而這兩百萬,又有半數來自隴西、北地、巴、蜀四郡。”

顯然,隨著年初嬴政定下的策略、方針,這一年,秦國所有的官吏都沒有閒著。

由下至上,一層一層地統計人口。

而秦國在嬴政繼位時人口本就超過了五百萬,本來每年出生人口就有近十萬,只不過因為生存條件,新生兒存活率不高,普通人家有過半就算不錯了。

因此嬴政的各種政策、方針,讓秦國的生育率或者說存活率直接提升了一倍。

而且從嬴政繼位到現在,已經有第一批從嬴政繼位時出生的孩童已經成丁。

至於其他幾國加起來總人數雖然超過秦國,但是因為連年征戰,不止成定銳減,這樣也會導致一個家庭失去頂樑柱,從而難以生存,加上醫療條件沒有秦國完善,因此比不上秦國的人口。

說完資料之後,王綰立即躬身大喝:“恭賀吾皇,全賴吾皇,我大秦欣欣向榮,吾皇萬年!”

“吾皇萬年!”

緊接著,百官也立即參拜。

嬴政臉上也露出笑容,隨後又道:“我秦國帶甲百萬,如今並六國,人口已翻四五倍有餘,但我秦國周邊依舊還有威脅,不可鬆懈,我秦國尚武之精神,當永世延續,因此朕決定,凡年滿十六歲成丁至三十五歲,即便未有戰事,也必須服兵役兩年,若有戰事按律抽調。”

“而這條政策,不止是黔首,即便是爾等公卿、官吏、君侯之子也必須服役,甚至與朕之皇子,也必須服役,若是逃役,終生不得為官吏,並且罰沒財產,有爵剝爵,從此為下等之民。”

“若是皇族、宗室子孫,未曾服役,將失去繼承資格,失去皇子、宗室待遇,貶為庶民。”

百官為嬴政這個決定驚訝。

只聽嬴政繼續說道:“我秦國尚武,既要臣民尚武,那麼作為皇帝,作為皇子就必須尚武,如果我秦國未來繼承人失去尚武精神,那麼整個帝國也將逐漸失去此種精神,這是朕不允許的,也是我秦人所不允許的,是我中國所不允許的。”

“為吾皇賀!”

王翦、王賁等武將立即表示贊同。

既尚武,那麼他們武將的地位就會穩固。

見嬴政連自己的子嗣都要一視同仁,參與兵役,百官也找不到反駁的理由,更何況,十六歲至三十五歲,時間線拉長至二十年,自然也能保證兵員充足的同時,糧草壓力也不算大。

“啟奏吾皇,臣請議立太子,以防未來諸子內亂。”

突然,就在這時,王綰開口說道。

百官頓時聞之訝異,看向王綰,如今皇帝年富力強,突然提出立太子一事,就不怕皇帝惱火?

不過對於這個問題,嬴政倒是表現的依舊淡然,只是回了八個字,“諸子年幼,不宜早立。”

“諾。”

王綰說完便躬身退了回去。

他也只是提議,既然皇帝有了答覆,自不可能繼續討論。

如今皇帝子女已有十數人,其中除了長公子扶蘇之外,還多了四個公子,不過大多不滿十歲。

因此皇帝所言有理,立太子再等七八十來年,等諸公子長成也無不可。

畢竟皇帝春秋鼎盛,而今不過三十歲,正是年富力強的時候。

“既然議到這個話題,那朕便再說一說。”

嬴政突然開口,吸引眾人目光,“朕並六國,外患已不多,未避免皇族內亂,朕決定立下繼承制度。”

“臣等恭聽。”

百官雙耳豎起,集中注意力。

這對他們而言,可比之前的事情更加重要。

“朕決定,凡皇族子孫,長幼有序,幼子不得繼位,為避免未來帝國主少臣疑,凡未滿十三歲皇子皆不得繼位。”

嬴政說完,滿堂皆寂。

片刻之後,韓非眉頭一挑,突然站了出來,“啟稟陛下,後兩條無可置喙,吾皇聖明,但如果年滿十三,且非幼子,若是皇子數量眾多,若是不早定繼位制度,不立太子,豈不會引起兄弟相殘,皇室內耗之局面?”

韓非不得不擔心,王位之前便是爭的你死我活,如今諾大帝國,豈不爭的更加殘酷?

王綰此刻也忍不住說道:“陛下,趙國昔日幾番更換太子,造成幾次內亂,國力損耗嚴重,不可不防,”

嬴政抬起手,安撫百官,“朕知曉眾卿心意,所以在皇子年滿十六,且經過兩年兵役之後,朕決定讓其到底層歷練,即便是嫡子、長子,也要經過歷練選拔,大家各為一縣之令,治理縣城,考察其政績。

政績優異者如尋常官吏晉升郡守繼續治理地方,回都城之後,再行殿前考校,優中選優。

當然,若是在此期間,作弊或尋求外援資助者,將廢其繼承權,若是故意使壞影響他人者,同樣查證清楚後,廢其繼承權。參與幫助破壞其他皇子歷練者,滅其族裔,抄沒家財,若是兄弟相殘者,剝其繼承權,從重處置!”

“這……”

這番話讓百官一時愕然,因為這是自古未有之事,當然,選其能力出眾者繼承雖少,但也不是沒有,但形成制度的卻還未有。

“陛下,那該由誰來審校評判?”

李斯這時開口問道。

“由丞相、御史大夫、太尉、廷尉、宗正五人共同給出建議,後報於朕,由朕決斷,未避免昔日趙國廢立之亂,一旦立為太子,無十惡之罪,不可輕換。”

嬴政早有腹稿,直接說道。

丞相是百官之首,掌全國政務,位高權重,御史大夫負責監察百官,太尉則是掌全國軍事,廷尉則是掌全過刑法,宗正則是皇族宗親。

因此五權分立,形成平衡,不容易讓某一方權利過大而影響公正。

說到這裡,嬴政又補充一句,“再未立太子之前,三公九卿及朝中其他朝臣,不得與諸皇子建立私交,若是參與其中,影響考察,皆從重處置!”

“詳細完善規制,由丞相、御史大夫、廷尉三人共同草擬,交由朕稽核!從此以後,成為我秦國萬世不移之法!”

“吾皇聖明!”

話自此處,百官皆起身跪拜。

嬴政其實也是有考量的,任何法度都由人掌握,最後就會擅權,但是他還是準備如此做,因為嫡長子雖然容易不出錯亂,卻也容易出廢物,太早立太子也會被百官忽悠,因此倒不如讓其從底層歷練而起,這樣的人再差也會有自己的一定考量,不至於淪為傀儡。

想當年惠文王還是太子時,觸犯國法其實也是被甘龍、公孫賈等老世族挑撥,這才有了後來的被放逐四年,融入底層,學會了自己思考,有了後來的惠文王。

秦武王則是一直喜好勇力,好勇鬥狠,受將官影響校多,因此一繼位便驅逐張儀等人,不夠平衡。

一個國家必須文武達成平衡才能持久。

而一個國君更是不能喜歡文厭煩武,也不能只喜歡武而厭文,只有文武並濟方能穩固江山社稷。

之後昭襄王繼位自不必說,大權被宣太後與穰侯掌管,直到化名張祿的範睢到來,才找到機會一具驅逐四貴,但在此期間,太子卻是受四貴薰陶已久,卻是處處站在穰侯等人身邊說話,而不站在昭襄王這個父王身邊。

因此昭襄王這才將其送到魏國為質,最終死在了魏國,這才有了安國君為太子的原因。

因此嬴政這樣也是為了防止外戚太過專權,同時影響太子,畢竟外戚在秦國也算根深蒂固了,雖然楚系如今因為昔日昭襄王驅逐四貴加上羋啟的背叛,已經一蹶不振,但秦國未來依舊會有著外戚的空間。

而只要在其成長期間,讓其擁有自己的獨立思考,那麼未來他人,即便是外戚也很難徹底蠱惑君王。

因此嬴政指定這個制度,只是儘可能地保證未來萬世的繼承人,都不是徹底的廢物。

至於不讓幼子以及未滿十三歲者繼位,也是為了考慮到將來某些人擁立幼主,從而進行掌控。

雖然他才三十歲,時間還早,但是早點確立制度,他也想親自培養自己的子嗣。

也成為後世之典範。

立嫡立長立賢,最重要的是看其能力。

吞併南越之後,還有匈奴、北呼,還有西域諸國,若是皇子立功,他也不建議由其他表現不錯的皇子去鎮守這些更遠的邊疆,甚至海島。

比如遼東對面的海島,比如東海、南海等地海島。

楚國這些年來也大力發展海貿,與周邊島嶼有過交易,這些海圖如今可就在秦國。

只待他掃平南越,北上打擊匈奴與北胡之後,便可著手此事。

至於西域也要掃平門戶附近的諸國,然後再遣使探明道路、勢力,然後進行拉攏或打擊,再用一套‘遠交近攻’的戰略,蠶食西域諸國。

人口充足後,再經行遷徙,同化。

“既然眾卿並無意見,那麼朕再定一條法令,凡滿十歲,未滿十六歲皇子,每年都要有一個月下田務農,以勞其筋骨,知農事。”

說到這裡,嬴政頓了一下,看著百官又道:“獨樂樂不如眾樂樂,諸卿符合年齡子嗣,就陪諸皇子一起參與勞務,好知其中辛苦,免其成為紈絝之材,難得大用。”

“昔陛下繼位前便參與農事,後背子孫也當以陛下為榜樣,此乃善政。”

“我秦國以耕戰而成強國,此乃當為之事!”

“陛下聖明。”

百官也再次高呼。

第五百一十三章徵南越,東巡,泰山封禪

一個月後。

屠睢、任囂、趙佗帶兵五十萬替換李信,徵南越、西甌,分五路討伐,進攻鐔城、九嶷、番禺、南野、餘干五地。

一軍塞鐔城之嶺,一軍守九嶷之塞,一軍處番禺之都,一軍殺南野之境,一軍結餘幹之水。

副將趙佗率領三萬兵馬先行出發。

並動用二十萬刑徒、發諸嘗逋亡人、贅婿、賈人,輸送輜重糧草,率軍平定嶺南地區,一路所向披靡。

因為在離開前便已經制定好了完整的戰略。

對於反抗者,全數被殺,秦軍三年不解甲,將整個南越殺的屍橫遍野,土人徹底絕跡。

每當秦軍佔領一地便將部分移民留駐此處,這不僅使秦軍有了較穩定的後方根據地,同時也使秦軍在人力的消耗中有所補充,而大批的商賈在嶺南的經營,也為軍隊糧餉的補給創造了條件。

也因為嬴政早有規劃,因此這一次屠睢未被土人刺殺。

嬴政遂於南越置:閩中郡、南海郡、桂林郡、象郡四郡。

……

章臺宮內。

王綰建言:“啟奏陛下,古來聖賢皆封禪泰山,吾皇一統天下,亙古未有,功績千秋不衰,臣請陛下巡東南郡縣,以彰皇恩,效仿古之聖賢,封禪泰山!”

“臣等請始皇帝東巡,封禪泰山!”

百官也同時齊聲喝道。

封禪泰山一直都是大事,相傳上古有七十二君王封禪泰山,彰顯功德。

如今皇帝千古唯一,自也該封禪泰山。

“準。”

嬴政微微頷首,表示同意。

“著御史大夫非、郎中令賁、廷尉斯、奉常、僕射劫、謁者毅、中車府令高及七十二博士隨行。”

“臣等遵旨!”

很快,百官開始忙碌起來。

秦皇出行,還是由西一直巡到最東邊,數千裡之遙,自然要慎重。

……

一月之後,秦皇攜帝太后及後宮嬪妃十數人宮女寺人上千,大軍數萬,東巡。

數月之後。

始皇帝先到鄒嶧山,行祭禮,刻石頌秦功業。同時召集齊、魯的儒生稽考封禪禮儀,眾儒生諸說不一。

始皇帝遂自定禮制,整修山道,自泰山之陽登山。在岱頂行登封禮,並立石頌德。自泰山之陰下山,行降禪禮於梁父山。

始皇封泰山時祭文和祭禮秘而不傳。

隨後始皇入臨淄,訪稷下學宮,親見儒家宗師荀況。

……

學宮之內。

嬴政、韓非、李斯、蓋聶四人低調而入,見荀況。

“始皇帝至,老朽有失遠迎,請始皇降罪!”

見到嬴政一瞬,雖從未見過面,但荀況卻是一眼認出,上前見禮。

“荀先生乃大儒名士,更教導出御史大夫與廷尉兩位大才,朕早已想見先生,今日得見,過奇人也!”

嬴政一臉和煦笑容。

韓非與李斯也立即躬身行禮,“見過老師。”

嬴政與荀子兩人相對而坐,而韓非與李斯則站在案几兩側,蓋聶站在嬴政身後,而在荀況身後還有一個年輕人,也是荀況的弟子。

“這是我近幾年新收弟子,還不見過皇帝。”

荀況對身後的青年說道。

青年立即躬身參拜,“學生張蒼拜見始皇帝。”

“原來是先生新收之弟子,先生弟子才學朕早已見識,想來這又是一位俊才。”

嬴政頷首說道。

韓非與李斯也看向這個自己的小師弟。

張蒼也立即衝著兩人作揖見禮。

“多謝始皇帝,能得見始皇帝,才是他的榮幸。”

寒暄過後,嬴政進入正題。

“朕閱先生著作,聞先生性惡之說,獲益匪淺,今日得見先生,還請先生不吝賜教。”

嬴政態度謙和有禮。

這讓張蒼有些訝異,顯然沒想到傳言中無比威嚴、霸道、殘暴的皇帝,與傳言是如此截然不同。

“果然坊間謠言不足信矣!”

張蒼心道。

“豈敢豈敢。”

荀況連連搖頭,空中卻是說道:“做大事者,跳出是非對錯善惡之念,做事不論是非,但切記要心存人已,若無仁義道德,心中便無底線。”

其實對於嬴政荀況也很好奇。

嬴政聽了微微點頭,口中卻是道:“仁義道德、以及底線,每個人都不一樣,都是可以不斷下調與突破的,唯有律法長存。

只有律法才是一切的底線,不可逾越的底線,若只有仁義,如那無根浮萍,那就是沒有底線,相反觸碰律法,不論是皇子公卿還是庶民,皆可按律懲辦。”

“始皇帝所言有理,律法是底線,道德則可教化世人,免其觸碰底線,少災禍。”

“法不可非,禮不可無,因此當禮法並施。”

“先生可教朕乎?”

嬴政來了興趣。

見嬴政追問,荀況自也不會隱瞞,凱凱而談,“禮法並舉、王霸統一。”

“治之經,禮與刑,君子以修百姓寧;禮以定倫,法能定分,二者可以相互為用。禮高於法,禮為法之大本。只講法治,不講禮治,百姓只是畏懼刑罰,一有機會仍會作亂。”

“法治為暴察之威,禮治為道德之威。法治至其極也不過為‘霸’,而不能成‘王’。如果以禮義為本,則法治就可以更好地發揮作用,故禮及身而行修,義及國而政明,能以禮挾而貴名白,天下願,會行禁止,王者之事畢矣。”

嬴政聽了眼睛眯起,荀子的意思是:禮義是立法的精神,如果人們愛好禮義,其行為就會自然合法,甚至不用刑罰,百姓也能自然為善。

一旁李斯欲言又止,不時看向嬴政,而韓非則暗暗點頭,張蒼也露出深思。

“人無師法,則偏險而不正;無禮義,則悖亂而不治。我聽聞皇帝繼位之初,便在軍中開設學堂,識文斷字,教以忠義,因此習得忠義之人,也必為皇帝用命,而不生亂。”

這時荀況突然又說了一句。

嬴政聽罷微微頷首,“儒之教化,法之天下。”

嬴政緩緩站起身,揹負雙手,仰頭說道:“朕明白先生意思了。”

說吧之後,嬴政轉身便走。

韓非與李斯正要跟上,卻被嬴政拒絕,讓兩人與其師敘舊。

兩人也眉頭緊皺,不知嬴政的意思。

荀況望著嬴政的背影也露出沉思。

他也看不透嬴政的心思。

半月之後,始皇帝過彭城,至衡山,乘舟之湘山祠,自南郡由武關而歸咸陽。

……

三年後。

始皇帝二十年。

極廟。

嬴政高坐皇位。

“始皇帝詔:屠睢滅東歐、南越有功,全體軍卒、將領爵升三級,刑徒刑期減半,期滿之後,願留當地者賜田三十畝,其他商賈、贅婿願留當地者,皆賜田百畝,有功者按律賞賜。

並任屠睢為南海郡尉,節制南海、桂林、象郡三郡;任囂任閩中郡尉,因四郡初定,人心不穩,郡守一職暫緩。”

趙高將嬴政的旨意告知之後,將聖旨收好。

“南越四郡初定,屠睢、任囂上書由中原遷五十萬人入南海四郡,諸位臣工以為呢?”

嬴政望著殿下百官問道。

“臣以為便!”

王綰立即出列,“如今土人抵抗者已被大肆剿滅,四郡人口不足,恰好由我中原之人填補,如此方能將此四郡徹底融入我大秦版圖,也可教化參與土人,成為我大秦子民。”

其他人也紛紛表示贊同。

聽罷之後,嬴政平靜說道:“丞相所言有理,不過朕以為十萬戶� ��家不可一次從我關中遷徙,若是如此,必會導致我關中空虛。”

聽得此話之後,百官開始討論。

片刻之後,王綰再度起身回稟,“啟奏陛下,燕、趙之地外有匈奴、東胡不易遷徙,齊地路遠,臣等以為可從關中遷徙三萬戶,再由三川、潁川遷徙兩萬戶,剩下五萬戶由臨近東歐、南越之地的的九江、會稽、長沙三郡遷徙,此三郡靠近南越之地,風俗更近,也更容易適合南越煙瘴之地氣候。”

其原屬東歐,現在的閩中郡本就靠近會稽郡,畢竟會稽郡有靠海一部分原屬百越之地。

“可。”

嬴政微微點頭,隨即又道:“凡願意遷徙者,賜民爵一級,身負罪責者,免其罪責,開荒有功授其田地。”

“吾皇聖明!”

“命屠睢統計當地人丁,經行造冊上報,且於當地練兵,同時願意留在當地之軍卒,爵位皆升其一級。”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當時屠睢等人本就帶著軍、民、刑徒等合計五十萬人,即便征戰三年有所損失,但現存人丁加上即將遷徙的五十萬人,那也是接近百萬人口填補四郡。

足以將四郡徹底歸化。

這也是這三年來隨著中原無戰事,各地新生人丁也開始恢復增長。

未來必然還會更多。

談完這些之後,少府走了出來,“啟奏大王,六國宮殿已經全部建好。”

嬴政淡淡說道:“咸陽人多,先王之宮廷小。朕聞:周文王都豐,武王都鎬。豐、鎬之間,帝王之都也。朕欲於上林苑中興建朝宮,朝宮以東再建六宮,與六國宮隔渭河相對,分別定名為:大漢宮、大晉宮、大隋宮、大唐宮、大宋宮、大明宮。”

“朝宮為帝宮之所,為百宮之首,名為:阿房宮。”

“臣遵旨!”

少府聽罷,立即應是。

說完又猶豫了一下,忍不住問道:“不知陛下準備何時入住?”

“不急,朕給你十年營建時間,先修阿房,再修另外六宮。”

“臣明白了。”

聽得此話,少府松了一口氣,這樣的話,壓力就小多了。

這時李斯又走了出來,“啟稟陛下,離山皇陵開鑿已頗具效果,臣建議鑄兵俑殉葬。”

皇陵很多事情,本就是由李斯統籌,因為李斯比較擅長這些。

“準!”

嬴政淡淡點頭。

這時御史大夫韓非出列,開口說道:“儒以文亂法,俠以武犯禁,而今天下靖平,卻有遊俠為禍四方,尋釁滋事,觸犯法律,使庶民不得安寧,臣建議清繳遊俠,以安天下。”

“準!”

嬴政同樣回應一個字。

不久之後,全國清查遊俠匪患。

得益於之前的人丁普查,也讓官府更容易擒捉盜匪、遊俠。

為其兩年的滅俠活動浩蕩展開。

期間張耳、陳餘都受到通緝。

兩人都是魏國名士,張耳更是昔日信陵君的座上賓。

兩人一路逃至陳縣,但隨著始皇帝下達的懸賞,張耳千金、陳餘五百金,鼓勵天下人共同舉報或緝拿。

除了他們以為,所有人舉報遊俠得金,擒拿遊俠可免去自身罪責恢復民籍、得田得賞金,要是能拿下那些聲名在外的遊俠,甚至可得爵。

諾大秦國開啟了轟轟烈烈的清剿遊俠活動,各地匪患也被各地郡尉平定,逃亡之人被抓住烙印囚禁,等待發配。

重賞之下,即便是有心收留逃犯的人也忍不住起其他心思。

畢竟爵位可不好得。

若是能擒捉,便有機會立功得爵。

因此讓許多名士遊俠惶惶不可終日,天下之大,卻無安身之處。

而其他百家弟子要麼入咸陽留姓名,若是不遵秦法也只能逃命。

不過因為有學宮的存在,收容百家,因此許多只想搞學問的人安心入咸陽,一些心懷異心者,想要復國之人只能逃命。

而在清繳遊俠的同時,嬴政命李信帶兵二十萬,徵滇國。

當年楚威王派遣將軍莊礄率軍經黔中向西南進攻,以拓展楚地。

莊礄至滇池,地方三百裡,旁平地,肥饒有數千裡,莊礄以兵威定屬楚,本欲回報訊息,可惜這個時候昭襄王出兵,奪楚巴、黔中郡,從而斷絕歸路,最終只能留在滇池,變服從其俗自立為王,建滇國。

滇池就是後世的雲南,位於南越西北,巴蜀西南,如今秦並六國,各郡縣聯通,自然要平定自己背後的夜郎、滇國等地盤,以拓展秦國國土。

李信先是在滅楚一戰中立下功勳,之後又做了徵南越的先頭部隊,應對這種複雜環境已經極為熟練。

上次沒能在徵南越一戰中建立更多功績,如今有了新的機會,李信自然格外興奮。

兩年時間,李信透過昔日莊礄率軍入滇之路。

昔日的楚將莊礄已經死去近三十年。

他死的時候,那個時候秦國正發動長平之戰結束,王齕率軍二十萬兵圍邯鄲期間,如今是其子為滇國國主。

因為莊礄是楚國人,所帶領的軍隊也都是楚軍,因此融入當地習俗的同時,也將楚國的習俗與本地土族相融。

因此當李信來攻的時候,這些人也進行了抵抗,不過最終還是舉國偷襲。

隨後李信率軍鎮守此地,同時立下碑文,明確滇池何時歸入秦國,何人率軍打下,同時安撫民生,修建道路,且向外發展,土人要麼歸附,要麼被殺,要麼就套入煙瘴之地。

秦國大軍每拓展一地,便立下界碑,確立國土。

而當李信攻下滇池的訊息傳入咸陽之後,嬴政也給所有人晉爵一級,同時設滇池為滇郡,秦國拓土千里,再增一郡,已達四十一郡。

是年,秦皇再次東巡。

第五百一十四章北擊匈奴,並西域

始皇帝二次東巡。

登芝罘,刻石。旋之琅琊,經上黨回咸陽。

期間一些僥倖逃脫、藏匿的遊俠不甘,途中刺殺,卻被早有準備的秦軍包圍反殺。

回到咸陽之後,始皇帝命人將捉拿到的張耳、陳餘等一眾知名遊俠斬首示眾,同時藏匿遊俠之人夷三族,其餘活捉的近十萬遊俠、盜匪、逋亡人罪責重則死,其他人做為刑徒,入滇郡服刑,同時建設滇郡,將之徹底歸化。

經過這番針對遊俠的掃蕩,那些嚮往遊俠生活的人都一下變得老實。

尤其楚地豪強最多,被掃蕩一空,潛藏的想要復國之人更是死的死,逃的逃,剩下的也都認命。

而損失最大的莫過農家,現在整個農家化整為零,只能潛藏。

劉季也回到了泗水老家沛縣,在家裡安排下當上了亭長。

不過這並未結束。

官吏以求要求嚴查當過遊俠之人,好在有好友蕭何遮掩,暫時掩蓋。

不過他們卻不知道,這裡早已被羅網、影密衛監視。

不久之後便被捉到咸陽,以私通張耳等逆賊為罪處死,夷三族。

蕭何做為官吏卻徇私枉法,同樣被處死,以儆效尤。

隨後便開啟以各地豪強蓄積勢力,與遊俠相交,圖謀不軌為由,開啟新一輪的大掃蕩。

豪強被掃蕩,空出了大量天地,也讓秦國官吏、有爵位之人,自然也能分得田地等利益。

而被抄沒的豪族都被發配到五嶺,或者成為刑徒,修築道路、驪山陵寢,以盡其力。

隨後嬴政下詔:使黔首自實田。

意思就是百姓可以去開墾更多空出來的土地,不過要上報官府,以便收稅。

因此只要你去官府登記,那麼田地便是屬於你的,而不是原本屬於豪強、貴族的。

黔首將擁有自己的土地。

此舉也讓分潤了利益給普通黔首,使得豪強被打擊而無人幫助。

先掃遊俠,滅豪強羽翼,以及禍亂之源,再掃豪強,這個時候豪強沒有可用之人,畢竟遊俠是不安分的,容易策動,但可惜已被提前打擊。

之後再經行實田,讓普通黔首都擁有屬於自己的田地,得到了利益,自不會再在乎原本效忠之人。

同時天下禁私學,改官學,各郡郡城皆有官學,下屬縣城有縣學,軍中有軍學,教材統一,以禁私門。

……

始皇帝二十四年。

御史大夫韓非任右丞相,推行禁私學、倡官學之策。

治粟內史馮去疾任御史大夫,開始督導各郡縣,巡查官吏,是否有枉法之徒。

郎中令王賁任國尉,李信由滇郡而歸咸陽,期間滅獻國,獻上奇寶雮塵珠,因功而任郎中令,太僕蒙恬任內史。

楊端和任太僕,從南海郡歸來的屠睢任衛尉,蒙毅任御史丞,馮劫任御史中丞,辛勝為中尉……

一月之後。

北巡。

始皇帝出巡北部邊地之碣石,刻石於碣石門:男樂其疇,女修其業,事各有序。惠被諸產,久並萊田,莫不安所。

大意就是官府減少了對私有土地的干預,以前農田是農田,菜田是菜田,現在你想種什麼都可以,黔首都擁有屬於自己的田產,因此紛紛歡欣鼓舞。

畢竟以前六國存在時,各國雖然都經歷過一定的變法,但是還是有很多人並沒有屬於自己的田地,只是為了貴族打工。

如今經過幾年改造,適應秦法之後,隨即得成為秦民,且擁有了屬於自己的土地。

而北方這時也不再平靜。

昔日李牧以防代守,最終讓東胡錯估,最終被李牧一鍋端,滅東胡十萬人,單于遁逃,使東胡滅絕。

但東胡滅了卻還有匈奴,匈奴各部落相互吞併,也誕生了一個大部落,竟然意欲挑釁秦國。

次年,嬴政派內史蒙恬為將,發兵三十萬北擊匈奴。

蒙恬率軍三十萬,從咸陽出發,沿黃河北進。一路上“覆軍殺將系虜單于”,迫使匈奴部落紛紛降服,很快佔領了榆中。

頭曼單于見秦軍銳進,倉皇北逃。

蒙恬率軍一鼓作氣,乘勝直追,“卻匈奴七百餘裡”,奪取了黃河南岸全部地區。

第二年,蒙恬又率軍北渡黃河,佔領了高闕、北假,進而控制了陰山和陽山之間的孔道。匈奴因受到秦軍的沉重打擊,北走遙遙,民“不敢南下而牧馬,士不敢彎弓而報怨”。

蒙恬從此威振匈奴,被譽為華夏第一勇士。

匈奴以及頭曼單于不敢來犯秦國邊境,畏之如虎。

同時蒙恬擄其單于公主等一眾胡姬,獻於皇帝。

一年多的時間,蒙恬為秦闢地千里,爵升三級。

隨後蒙恬開始戍邊之策。

在控制陰山一線的要地後,即駐守上郡,開始治理邊防。

同時上書遷徙中原黔首至新得土地移民耕作,開發邊疆。

並提議修建“通直道”,開闢邊疆到京城咸陽的馳道。

嬴政得回報之後,設新秦地位九原郡,劃分為四十四縣設官置吏。

秦已有四十二郡。

而這個時候,全國對官吏的清查也有了結果。

嬴政立即將清查出來的‘謫治獄不直者’全數發配至九原郡修築長城,開墾田地,這些人連其親眷足有十餘萬,發配之後,使咸陽以北的邊地人煙增多,對於鞏固邊疆起了重要作用。

謫治獄不直者的意思便是謫罰國內不秉公執法斷案的官吏。

這些人不按照秦律辦事,反而徇私枉法,多有不公,因此被懲治。

有爵的人還能以爵抵罪,無爵之人便只能被發配便將。

隨後嬴政又遷徙原屬楚地之人十萬戶(五十萬人)入邊疆開墾。

再削楚地百姓之數,同時讓其開墾邊疆,鎮守邊疆。

有了充足人口後,蒙恬還指揮天下男丁,在沿邊一帶的險要地區,大興土木,“因河為塞”,修築了一系列城障。幾年之間,在咸陽北部邊疆就築起了三道防禦帶。第一道位於黃河北岸陰山和陽山之間;第二道起九原郡西,沿陰山山脈東向與趙長城相接;第三道是修整後的秦國舊有長城。

在這基礎上,蒙恬還動用大量民力將長城沿漫長的邊境東向擴充套件。當時,秦朝北邊除了秦長城外,還有戰國時期的燕長城和趙長城。蒙恬在下令將其整修的同時,沿秦朝更廣大的邊境線重新擴建。

新長城西起臨洮,東至遼東,延袤一萬餘裡。

為了加強邊疆與內地的往來,蒙恬還徵調大量勞工,自咸陽向北開闢一條馳道。

道九原,抵雲陽,塹山堙谷,千八百裡。

未來幾年都在修築城牆開闢直道。

不過為了以免加重百姓負擔,因此蒙恬執行中央命令,將本欲數年完成之業績,改為十年之期。

這讓百姓壓力大減,平時忙田,閒時修路鑄城牆。

而一旦道路暢通,便能使京師咸陽和北部邊關連在了一起,平時邊地軍民屯墾耕作;一旦有警,長城戍卒點燃烽火,將領可根據敵情作出部署;且可沿馳道,較快地徵調內地的部隊。這就加強了邊防軍隊的機動能力。

而在一年多時間蒙恬完成北擊匈奴壯舉之後。

嬴政又命郎中令李信吞併西陲邊疆,派遣使者開始通西域諸國,探查其地理位置、勢力等等。

顯然意欲西兵,繼續拓土。

……

在蒙恬驅逐匈奴之後,開始吞兵北境,治理九原郡以及練兵的同時。

次年李信便由狄道,而開始屯兵。

他的父親李瑤被封為狄道侯,這裡也是長城的一段,再往西北,便有大月氏、烏孫等西域國家。

秦國先生開始貿易,熟悉之後開始遠交近攻。

同時引發西域五十餘國相互爭鬥,吞併,迫使一些小國不得不求助大秦,從而成為附屬,最終融入。

最終耗費十餘年之功,滅龜茲、焉耆、若羌,收樓蘭、精絕,拓土數千裡,建西域都護府,李信為首任西域都護。

樓蘭女王、精絕女王不遠千里入咸陽,為始皇帝姬妾,誕下皇子,繼續西進。

而這十幾年,蒙恬繼續北上,奴役匈奴人鑄城修路,讓秦軍在草原也有立足修養之地,逼得匈奴不得不繼續遁逃。

伺候蒙恬被封武勇侯,李信被封武威侯。

同時始皇帝再遷楚地五郡黔首三十萬,刑徒二十萬,合計五十餘萬人,入遼東開墾,派兵駐紮繼續擴土。

之後皇子胡亥犯錯,其師趙高也觸犯秦律,兩罪並罰,胡亥被廢皇子位,貶為庶民,廢其嬴姓,發配遼東,趙高被於鬧市腰斬,夷三族。

而罪及皇子,同時也讓秦國再次清查不法官吏,近十萬人被發配遼東。

同時派遣船隻,前往附近島嶼,立下碑文,佔據土地。

不過這都是後來的事情。

第五百一十五章阿房宮(大結局)

經過數年之功,阿房宮主宮殿業已建成。

阿房宮為帝宮。

比之咸陽宮更加龐大許多倍。

其中大漢、大晉、大隋、大唐、大宋、大明六宮為其附屬宮殿群,與韓、趙、魏、燕、齊、楚六宮隔河而對。

而阿房宮主宮則位於咸陽中軸線,正好處於舊城與新融入的長安城區中軸線上。

這座宮殿極為巍峨,地面鋪著白玉石,宮殿明亮而內斂。

嬴政攙扶著趙姬來到阿房宮門前,望著前方宮宇。

“阿房宮!”

望著眼前宮殿的牌匾,趙姬口中念了出來。

說完她驀然轉頭望向嬴政,一臉驚喜,“政兒,你,你怎麼知道母后的小名……”

因為阿房本就是大的意思,而她出生的時候就比其他兄妹大,得此小名,不過這個小名很少有人知曉,因此她才會訝異。

【禁止訂閱,所以又發了感言型別的章節,不用訂閱也可以看。】

【謝謝各位書友的支援,本書到此完本!】

謝謝!膜拜!

上章 目錄 下章
本站推薦
女配她天生好命都市國術女神宇宙級寵愛從嚮往開始制霸娛樂圈劍仙三千萬食物鏈頂端的猛獸我有一座天地當鋪特種兵之戰狼崛起我真不是魔神諸天新時代
相關推薦
絕世元尊修羅天帝訣修羅天帝龍族位面無限重生秦時明月天下紅顏穿越之秦時明月道心修魔傳秦時明月之聚散流沙總裁的午夜新娘:貼身愛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