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返回

燃燒的海洋

第三百一十六章 理智與成熟
上章 目錄 下章

燃燒的海洋第三百一十六章 理智與成熟

以大復活工程完結為標誌的大重建時代結束時,人類文明解決了兩個生存難題中的一個,而且另外一個也得到了部分解決。

這就是,能源不再是問題了。

在掌握了對氣態巨行星的改造技術之後,人類獲得了一種極為強大的能源,而且在宇宙空間中幾乎是取之不盡的能源。

要知道,在星系中,巨行星的數量比類地行星多得多。

按照科學家估計,整個宇宙中的巨行星的數量,基本上是類地行星的十倍,而且類地行星本來就是非常罕見的行星,其數量排在行星級天體中的末位,比任何一種其他繞恆星執行的天體都要少得多。

更重要的是,人類基本上不可能在巨行星上生存。

當然,這也不是絕對的。

當時,人類已經掌握了在巨行星上活動的技術,最基本的技術,就是克服巨行星上的巨大重力場,而採取的辦法就是削弱重力場。至於巨行星上的其他惡劣自然環境,比如高溫與高壓,也很容易應對。只是,這類活動多半以科學考察為主,如果維持人類在巨行星上的長期生存,其成本將極為高昂,甚至比不上建造超級宇宙飛船。

在巨行星中,氣態巨行星又是數量最多的一種。

原因很簡單,如果巨行星是固體的,而構成的元素又以矽為主,那麼巨大質量所產生的內部壓力,足以使巨行星的外殼無法凝固,最終會在巨大的壓力下崩潰,分解成為眾多的小行星。

這就是說,只要對氣態巨行星進行改造,人類就能獲得幾乎取之不竭的能源。

當然,在幾乎任何一個恆星系裡,都有一顆或者好幾顆氣態巨行星,連太陽系這類偏小的恆星系裡都有足足四顆氣態巨行星。在一些規模巨大的恆星系裡,氣態巨行星的數量甚至在一千顆以上。

從某種意義上講,能源是人類生存與發展的第一要素。

只是,能源是必要條件而非充分條件。

在人類發展的道路上,還需要資源,特別是各種物質資源。

顯然,這個問題沒有得到徹底解決。

為什麼這麼說呢

在改造天鵝,的氣態巨行星的時候,科學家發現,巨行星的豳部融合反應生成了大量較重的元素。

這個發現,讓科學家想到為什麼不能人為的製造較重的元素呢

要知道,輕元素在進行聚變的時候,會損失到一部分質量,剩下的就融合成了較重的元素。比如氫元素的聚變反應生成物就是氦。當然,讓氫元素融合生成氦,實際上是最容易實現的聚變反應。

越重的元素,越難以發生聚變反應。

當然,任何一種元素都能發生聚變反應不然宇宙中也不會有那麼多重元素,因為宇宙初期生成的只有氫元素,其他的所有元素都是在宇宙逐漸形成與逐漸擴張以及恆星在生死輪迴間產生的。

三千年的時間,足夠讓科學家好好研究一下這個問題了。

到大重建時代結束的時候,人類已經掌握了用氫元素融合生成元素週期表中,第二十六位元素以內的所有元素。

可以說,這是一個非常了不起的成就。

第二十六位元素是什麼鐵

也就是說,人類已經可以利用氫元素,也就是質子與電子,透過聚變融合,無中生有的製造出鐵。

毫無疑問,這需要耗費巨大的能源。

所幸的是能源已經不是問題了。

這樣一來,就算在某個星系裡缺乏前二十六位元素,人類也能製造出來,從而部分解決資源匱乏的問題。

當然,在這二十六位元素中,有三種至關重要即碳氧鐵。

別忘了,人類是碳基生命,因此碳是絕對不可缺少的元素。

人類的正常生理活動基於簡單的氧化化學反應,因此氧也是不可或缺的,而鐵在人體內負責運送氧化劑,還是建造生存設施中用得最多的元素。

說白了,只要有了這三種元素,人類的生存就基本上不是問題了。

問題是,這只解決了生存問題,而沒有解決發展問題。

人類要發展,離不開對宇宙的探索,或者說是飛往其他星系,也就得進行宇航探險,也就得建造宇航探險的工具。

建造探險飛船,最不可缺少的是數十種稀有金屬。

原因很簡單,這些稀有金屬是用來製造反重力場推進系統的必須元素,而且消耗量極其巨大。

可惜的是,所有稀有金屬都在元素週期表二十六位之後,而且大部分在最後。

可以說,即便人類再花三千年,也不見得能夠透過融合的方式,用質子與電子製造出稀有金屬。

當時,科學家已經發現,鐵是元素週期表中,最穩定的元素。

說得簡單一點,鐵即不容易進行裂變反應也不容易進行聚變反

有了這個發現之後,一些科學家甚至預測,宇宙的終極形態,就是在不斷的聚變與裂變之後,成為一個被鐵元素充滿了的三維空間。

可以說,這個發現讓科學家非常悲觀。

要知道,這意味著,人類很有可能在元素融合領域,無法邁過鐵這一關,也就無法製造出宇航探險必須的稀有金屬。

結果就是,人類必須在宇宙中尋找稀有金屬。

所幸的是,在人類控制的一百萬個星系中,或多或少還有一些稀有金屬,而且在完成了殖民地建設之後,多少還剩下了一些。

從某種意義上講,人類在環境惡劣的星系裡的殖民規模一直無法擴大,在很大的原因上就與稀有金屬嚴重缺乏有關。要知道,在一些環境惡劣的星體上建造殖民地,也需要耗費大量的稀有金屬。比如,在一些質量較大的類地行星上,就得考慮用反重力場技術降低殖民區的重力場強度,而在一些質量較小的小行星上,則得用相反的方式,增強重力場,以讓殖民者健康發育與正常生活。

面對這些艱難險阻,人類沒有退卻,而是加大了宇宙探險的力度。

說白了,只有儘快飛出第一次宇宙戰爭時的破壞區域,才有可能找到更加適合人類殖民的星系,也才有希望解決資源短缺的問題。

由此,人類進入了宇宙大發現時代。

與之前的宇宙大航海時代相比,宇宙大發現時代有一些非常明顯的特徵,總體上,人類變得更加理智,也更加文明。

顯然,這肯定是第一次宇宙戰爭產生的影響。

比如,在探險的時候,人類改進了探險方式。常用的方法是在探險飛船出發前,向目標星系發射一顆智慧微觀粒子,首先搞清楚目標星系的情況,以便探險飛船在必要的時候離開危險星系,或者直接摧毀危險星系,不給該星系內的文明發現人類文明以及攻擊人類文明的機會。當然,這個提前量,有的是一年有的是五年有的十年,具體根據所要探測的星系的情況決定。原則上,目標星系越大,提前量就越大。主要就是,在規模越大的星系內誕生的文明越強大。

當然,探險飛船也變得更小了。

這是沒辦法的事。除了資源有限,再也無法大肆揮霍般的建造那些動輒一千萬噸甚至上億噸的超級探險飛船,各個殖民地的居民數量偏少,難以招募到足夠多的探險者,以及需要探索的區域更加廣闊,都是導致探險飛船向小型化方向發展的原因。當時,一般的探險飛船只有一百多名船員,大一點的也就一千人左右,更小的則只有數十人,一些被冒險家所鍾愛的探險飛船甚至只有十幾名船員。

船員減少,也有好處,那就是在取得重大發現後,每一個船員的獲益更多。

當然,這不是人類變得更弱小了,而是人類在變得更理智與更聰明之後,所出現的一種自然的變化。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要知道,第一次宇宙戰爭已經告訴人類文明,在宇宙級別的戰爭中,人數多寡實際上根本不重要。很多時候,一艘只有一百個人的探險飛船,依然能夠摧毀一個星系,其效率不比那些船員多達數萬的探險飛船低。

當檳,人類文明也藉此機會,發展出了一套全新的宇宙戰爭理論:前沿戰爭。

說得簡單一些,就是由探險飛船承擔摧毀外星文明的任務,絕對不給外星文明任何進行反擊的機會。

根據這套戰爭理論,人類文明也對探險活動進行了規劃。

可以說,這是宇宙探險活動上最大的變化。

按照宇宙人類政府出臺的法規,宇宙探險活動,必須按照區域進行,即每一次出動足夠多的探險飛船,搜尋一整片區域,並且按照目標星系的距離,依次出動探險飛船,確保所有探險飛船在同一時間到達目標星系,並且同時完成探險工作。如此一來,如果在探測區域內出現了高度發達的外星文明,那就能在幾乎同一時間內,徹底摧毀外星文明,確保人類文明不會遭到反擊。

要知道,在第一次宇宙戰爭中,正是人類文明的反擊毀滅了星敵文明。

結果,探險活動,成為了一種半軍事化的活動,所有的探險家,都得跟宇宙人類政府簽署一份軍事合同。

也就是說,探險家同時也是準軍事人員。

當然,變化不僅僅只有這麼一點。tt。

上章 目錄 下章
本站推薦
都市國術女神我有一座天地當鋪我真不是魔神從嚮往開始制霸娛樂圈女配她天生好命諸天新時代劍仙三千萬特種兵之戰狼崛起食物鏈頂端的猛獸宇宙級寵愛
本书作者其他书
帝國爭霸 終極戰爭 帝國風雲 殺破千軍 亂世英雄 終極戰爭(創世) 戰爭世界 國策 海魂 礪刃
相關推薦
帝國爭霸國策礪刃巨浪新明史金球王子天生籃球王我要做球王為民不悔逆流一九九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