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返回

冉魏霸業

第0551章 王臣之禮
上章 目錄 下章

冉魏霸業第0551章 王臣之禮

建康,是東晉的國都。

昔日是東吳的都城,當年諸葛亮出使江東,曾對孫權說道:“秣陵地形,鐘山龍蟠,石頭虎踞,此帝王之宅。”孫吳建國,遂以為都。

建康城周二十餘裡,東傍鐘山,南枕秦淮,西倚大江,北臨後湖(玄武湖),處天然屏障之內。

晉國南遷,沿以為都,分置建康、秣陵二縣,城區範圍擴為東西南北各四十裡。中心為宮城(臺城)。

北面白石壘(白下)、宣武城、南琅邪郡城,西面石頭城,西南冶城、西州城,東南東府城,南面丹陽郡城,都屯有重兵,地居形勝,守衛堅固。

繁華時的建康,人口達二十八萬戶,是世界上第一個人口超過百萬的城市!

姚襄、蒲箐的胡人大軍跨過長江後,便先後攻下白石壘、宣武城和南琅琊郡城,屯兵於宣武,虎視建康。

當此危難時刻,劉惔臨危受命,擔任使者到宣武城去與姚襄等人交涉。

“劉惔見過姚將軍,見過蒲將軍。”

劉惔被帶到府衙,路過的都是被堅執銳的胡人士卒,在大堂之內,一眾胡將或者冷笑,或者凶神惡煞地瞪著他,讓人感到頭皮發麻。

跟隨在劉惔身邊的兩個副使都感到很害怕,兩股戰戰,額頭上都冒出了微不可察的冷汗,若是劉惔還算鎮定的話,可能這二人都已經嚇得趴下來了!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見到姚襄與蒲箐二人坐於上首,劉惔鎮定自若,向著他們作了一揖,算是盡了禮節了。

姚襄微微頷首說道:“久聞真長公大名,如雷貫耳,今日一見,果真是名不虛傳啊!”

“姚將軍謬讚了。”

“噢?真長公何以知道我是姚襄?”姚襄與劉惔素未謀面,所以對於這人居然信誓旦旦地認為自己是姚襄,不由得有些好奇起來。

劉惔雲淡風輕地說道:“世人皆知,姚平北自幼有很高的名望,雄武蓋世,好學博能,特別善於談論,在南夏以才能見識著稱。而且,傳聞中姚將軍垂臂過膝,看樣子並不是空穴來風啊。”

被劉惔這麼一頓馬屁拍的,饒是姚襄經常被別人阿諛奉承,溜鬚拍馬,已經見怪不怪了,此時此刻都不禁有些飄飄然了。

值得一提的是,姚襄先前投奔東晉,被冊封為平北將軍,部眾安置在譙城。而蒲箐則是被冊封為安北將軍,其部眾被遷到梁國蠡臺。

而劉惔之所以能認得出眼前這人是姚襄,不外乎其獨樹一幟的“垂臂過膝”的形象,就跟冉閔曾經送給姚襄的外號一樣——姚猩猩!

姚襄笑眯眯地道:“哈哈!真長公謬讚了。我在譙城之時,就經常聽人說起過真長公的事蹟,世人都道真長公清明遠達,風度才氣,有識人之明!我原先還不信晉國真有這般的能人,可是現在一看,哈哈哈哈!真長公之氣度,真不是凡夫俗子呀!”

“姚將軍過譽了。”劉惔連連謙虛。

劉惔在江南的名氣的確很大,而且並非什麼沽名釣譽之徒。

劉惔出身世宦家庭,他的祖父劉宏,在西晉頗有名聲,與其兄劉粹、其弟劉潢被時人稱讚為:“洛中雅雅有三嘏。”

劉惔的父親劉耽,官至晉陵太守,亦頗有名聲。

劉惔年少時清明遠達,有風度才氣,與母親任氏寄居京口,他家中貧窮,靠編草鞋為生。劉惔雖住在蓽門陋巷,但卻怡然自得。

他起初未被人重視,唯獨丞相王導十分器重他。

後來劉惔日漸知名,被時論比作袁喬。劉惔聽說後很高興,回家把這件事告訴任氏。

任氏是個聰明的人,她說:“你無法與他相比,不要接受。”又有人拿他與範汪比,他又很高興,但任氏還是不許他接受。

劉惔成年後,被時論比作三國時期的名士荀粲。他後來娶晉明帝的女兒廬陵公主司馬南弟為妻。

永和元年(345年),會稽王司馬昱獲授撫軍將軍、錄尚書六條事,參與朝政。而司馬昱以劉惔向來擅長言理,於是與王濛同為談客,很受司馬昱倚重,二人並號為入室之賓。

後歷任司徒左長史、侍中。

同年,徵西將軍庾翼去世,由庾翼所任的荊州刺史出缺。庾翼原本將刺史一職交了給兒子庾爰之,並上奏求許;而輔政的何充卻推舉桓溫出任荊州刺史。

劉惔十分欣賞桓溫的才幹,但卻明白他有不臣之心,於是向司馬昱進言,稱桓溫不可以居於荊州這個能制勝的位置,而且要常抑其位號。

如此劉惔反對讓桓溫出任荊州刺史一職,更勸司馬昱自任荊州刺史,以自己為他的軍司,但司馬昱不聽從;劉惔於是請求自任荊州刺史,但司馬昱又不聽。

朝廷便於同年八月任命桓溫為安西將軍、荊州刺史,但同時命劉惔監沔中諸軍事,領義成太守職,以代替前太守庾方之。

桓溫率軍入蜀討伐成漢政權,時人大多認為桓溫難以成功,唯有劉惔認為可成。

劉惔亦曾舉薦吳郡人張憑,張憑後來也成為才德好的士人,眾人因此稱他有知人之明。

接著劉惔在五年前任丹陽尹,任內為政清整,門無雜賓。

當時百姓時有訟告長官的行為,於是諸郡往往都會列舉一些官員罪行上奏,然而劉惔不同意這行為,更認為此風不去,百姓將會離心。於是作為國都建康所在的長官的劉惔,將這些上奏都壓下,不作追究。

姚襄於是請劉惔上座。

一入座,為了避免姚襄繼續打岔,左右顧言他,劉惔便開門見山地道:“姚將軍,實不相瞞,我此來是帶著陛下和太后的旨意而來的,更是帶著朝廷的誠意而來的。”

“將軍與蒲箐將軍率領自己的部眾未經調遣,便擅自撤回國內,還攻下白石壘、宣武城和南琅琊郡城,屯兵於宣武,包圍國都建康,不知是何緣故?這其中可能有一些誤會。”

“哈哈……”姚襄尬笑著,但是沒有回話。

劉惔接著說道:“姚將軍,其實我很佩服你的才能見識的,對你更是神交已久。中軍將軍、揚州刺史殷浩忌畏將軍的威名,於是透過將軍的諸弟,頻頻派刺客刺殺將軍,但刺客都坦誠地把實情告訴將軍了,將軍待他們如故友。”

“後來,殷浩還秘密派將軍魏憬率五千多人襲擊將軍你的部眾,將軍於是斬殺魏憬而吞併了他的軍隊。殷浩更加憎惡你了,就派將軍劉啟戍守譙城,想把你的部眾遷到梁國蠡臺,並上表奏拜將軍為梁國內史。”

聞言,姚襄點了點頭說道:“是的。我痛恨殷浩,我為晉國殫精竭慮,出生入死,他不應該這般排擠我!殷浩仇視我們羌人,我的部眾都恨不能生啖其肉,哪裡還能在他的麾下效力?”

“將軍這都是偏見。”

劉惔幽幽地嘆了口氣說道:“將軍,你知道當時我對殷浩說了什麼嗎?”

“還請真長公賜教。”

“殷浩當時對我說:‘姚平北的舉動總是自己作主,豈不辜負了朝廷對他的期望?’我便道:‘大人輕信奸言,自己多心猜疑,我認為出現猜疑的原因,不是在他。’殷浩說:‘姚君放縱小人,偷盜我的馬匹,王臣之禮本來是這樣的嗎?’我又說:‘大人認為姚平北以威武自己圖強,最終難以保全,訓練兵卒,將懲治不敬,取馬只是想用來自衛罷了’。後來的事情,姚將軍應該都知道吧?”

對於這件事,姚襄自然是記憶猶新的。

後來殷浩派謝萬征討姚襄,姚襄迎擊將其戰敗。

殷浩很生氣,正好聽說北方有變,冉閔正在率軍進攻西域,便親自率軍北伐,姚襄就在山桑(今安徽蒙城北)截擊殷浩,大敗殷浩軍,斬殺擒獲上萬人,繳獲他的物資甲仗。

讓其弟姚萇守山桑壘,又進兵到淮南。

殷浩派劉啟、王彬之進攻山桑,姚襄從淮南出擊消滅了他們,大張旗鼓渡過淮河,駐紮在盱眙(今江蘇盱眙),招募掠取流浪在外的人,軍隊達到七萬人,分設守宰之官,勉勵督促農桑,派使者到東晉都城建鄴,陳述殷浩的罪狀,並自表謝罪。

姚襄的反意已經是顯而易見的,但當時東晉不願起內亂,又見到平定姚襄之亂十分困難,只好作罷。

直到魏晉大戰,在可戰之兵無多的情況下,晉國甚至還把姚襄的部眾派到戰場上了。

“真長公,如此說來,我還應該感激你了。”姚襄向著劉惔抱拳道。

“將軍,你與蒲箐將軍這般興師動眾而來,不知目的何在?”

聽到這話,姚襄與蒲箐對視了一眼。

姚襄乾咳了一聲說道:“真長公,實不相瞞,鴻溝之戰,我與蒲箐的部眾私自撤出戰場確是不對在先,但苦於殷浩的猜忌而已。今興兵而來,兵臨建康城下,實為萬不得已之舉呀!”

“有何內情?”

姚襄支支吾吾地道:“真長公,你應該是知道的,我與蒲箐的部眾皆是羌人、氐人,雖是晉軍,但依舊保持著遊牧部落的特性,各部兵馬我二人其實無法完全號令的,各部校尉仍舊有極大的自主權。此番南下,乃至於在晉地攻城拔寨,殺戮軍民,乃是麾下部眾自己的主意,我等阻擋不得的。”

阻擋不得?

劉惔差點沒笑死。

倘若蒲箐、姚襄麾下的部眾真的如同這般,是一團散沙的話,只怕早就被晉國蠶食鯨吞了,哪裡還能等到今時今日他們把建康城都圍住了?

但劉惔也不點破,而是淡淡的說道:“不知道將軍二人如何才能約束住自己的部眾?”

正戲來了!

姚襄與蒲箐對視了一眼,都看到了彼此眼中貪婪的綠光。

上章 目錄 下章
本站推薦
食物鏈頂端的猛獸我有一座天地當鋪特種兵之戰狼崛起宇宙級寵愛諸天新時代從嚮往開始制霸娛樂圈都市國術女神女配她天生好命劍仙三千萬我真不是魔神
相關推薦
佳佳的重生之旅我就是太平洋我當泉仙兒打工的日子誤入仙途冉魏王朝三國之袁家庶子美利堅之鷹美利堅農場主逆襲1990重燃1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