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返回

三國大教皇

369官渡大捷
上章 目錄 下章

三國大教皇369官渡大捷

此時的張郃心中何其無奈。故市糧倉被焚意味著袁紹大軍在未來相當一段時間內無糧可用,除非攻下官渡,否則大軍不戰自潰。

可是眼前盧植守衛下的官渡固若金湯,莫說六萬人,就是十六萬也不是一天兩天能打的下來的。進攻……無門,只是徒增傷亡罷了!撤退……無路,袁紹下了死命令,不得回撤!

張郃立刻發現,自己現在已是進退兩難了。面對困局,他權衡再三選擇了一個折中的辦法,暫不攻擊也不退卻,改為就地紮營,與教會兵馬遙望對峙。

然而,正當張郃組織人馬紮設營寨的時候,一名手持袁紹令箭的主簿來到他的軍中,向他傳達袁紹命令,要求張郃暫時把軍務交給高覽,隨他白馬回面見袁紹。

張郃為之一愣,自己在官渡沒出甚大錯,好好的宣自己回去做什麼?

他立刻意識到其中定有貓膩,遂將那主簿抓起來嚴加審問。在動用一番酷刑之後,主簿終於受不住如實招供。

原來,得知淳於瓊兵敗,故市淪陷糧草被焚之後,郭圖自感難辭其咎,便想著嫁禍給別人。於是,就對袁紹進讒言,說張郃得知糧草被燒竟然幸災樂禍,說什麼“袁公聊事、看人皆晦暗不明,故有此敗”,“袁公實無韜略,豈是神將對手”云云……

袁紹聞之惱羞成怒,遂派人來將張郃誆回白馬,欲將之治罪。

聞言,張郃怒不可赦,恨不得插上翅膀去袁紹面前跟郭圖對峙。高覽趕忙將他攔住,道:“試問張將軍,主公是更加信賴將軍還是郭圖?”

張郃一臉頹廢,“主公昏聵,更信那小人多些!”

“既如此,將軍去找袁公爭辯也是無用,不過是自投死路罷了!與其犯傻自投羅網,不若求條生路,轉投欒子奇。”

“什麼?投敵?”張郃嚇了一跳。

“這也是唯一的辦法了!”高覽堅定回應。

張郃猛搓一把臉,讓神智從憤怒中恢復清醒。翻來覆去推敲一陣,正如高覽所言,投靠欒奕是目前唯一的生路。這幾年,他幫袁紹東征西討,也算報答了知遇之恩,現在可以做個了斷了。“好!那就改投欒子奇。”

一聲令下,張郃、高覽帶著五萬多人馬改旗易幟,舉著白旗走向教會官渡大營。

此時,欒奕去攻打故市還沒有回來。主守官渡的盧植知道張郃乃是出類拔萃的智將,見他帶了這麼多人馬來投,還道是在用詐降之計,不敢接納。

適逢荀彧在場,出言為張郃擔保,“聽聞張郃能文能武,在袁紹帳下效力之時,頗受郭圖排擠,常向袁紹進言卻屢屢不被採納。其心中必然不憤,此番定是又受了委屈,氣憤不過才來相投。盧公不必擔憂,儘管開門便是。”

荀彧說的這些,盧植完全可以理解。可是話雖這麼說,但張郃可是帶了將近六萬人吶!而教會這邊,原本有八萬五千人,太史子義領了七千援壽春去了,欒奕又領了八千精銳去了故市,加上戰死者,現在已經不足七萬之數,只比張郃的人馬多一萬而已。若是張郃驟然暴起,後果不堪設想!

見盧植仍在猶豫,荀彧複道:“彧願以身家性命擔保,張郃乃是真降。盧公若是再不開門納降,只怕張郃便要提兵離去了。”

言訖,徐庶、荀攸同時出列,“庶/攸亦願擔保。”

“刺史大人,開門吧!”張飛、黃忠也出列懇求。

聽到眾人口徑一致,盧植方覺也許是自己多慮了,遂既下令開啟寨門。不過只許張郃、高覽二人入寨,一眾降卒暫在寨外等待。

……

此番,袁紹南下一共調集了冀、幽、並三州攻擊二十萬五千人馬。

其中,顏良、韓猛、辛評三人攜四萬五千大軍攻入青州後全軍覆沒。顏良、韓猛敗走,軍師辛評與其弟叛歸了教會。

袁紹自提十六萬人兵臨白馬,首戰中文丑三萬先鋒或死或傷損了一萬多人。袁紹中軍抵達後,在對峙中又損了近萬人。兩相合計就是兩萬人。接著,欒奕領兵攻陷故市,又收剿了淳於瓊的六千人馬。核算下來,袁紹十六萬人,只餘十萬多一點。

現在,張郃又將六萬人馬拱手送上門,袁紹手上只剩四萬人了。

與之相對的,教會這邊人越打越多,現在總兵力已經達到十四萬,這還不算青州那邊呂布旗下的三萬人馬。

戰爭發展到現在袁紹已是無兵無糧,欒奕佔據著絕對的優勢,遂在聖元六年十月初九下達了全面反攻的命令。

大軍分為兩路,呂布統青州三萬大軍,拜郭嘉為軍師出濮陽,一路北伐,收復黃河以北青州平原郡、清河郡,隨即進逼冀州南皮城。

欒奕攜中路十四大軍渡過大河,直撲白馬。

隨後的戰事呈現出一邊倒態勢,教會大軍連戰連捷未嘗敗績,摧枯拉朽一般讓袁紹好好品嚐了一番“兵敗如山倒”的滋味。以至於袁紹敗回鄴城時身邊只剩了聊聊六百精騎。

調轉槍頭的張郃和高覽作為先鋒率先攻入了袁紹白馬大營。顯然,袁紹撤退時走的很匆忙,連主帳裡的東西都沒來得及帶走。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撩簾邁進大帳,眼前的一切對於張郃高覽是那麼的熟悉。在這間豪華而又氣派的大帳裡,每一件擺設都彰顯著主人不凡的身份。在張郃看來,這些擺件其實是沒有必要帶進軍營的,可是袁紹不但帶來了,而且還放在了最顯眼的位置。現在這些東西都擺放在原本的位置,跟張郃離開前一模一樣。

帳篷的地面上鋪著厚毛的羊皮毯,順著羊皮毯前行,正中央是一尊走獸形博山爐,銅爐之後大殿正位上豎著袁紹的寶座——一柄鑲著玉石的木椅,椅子側後方左右兩邊各有一尊鎏金跪人永安燈和青銅羽人,再往後便是一座雕有四條盤龍的屏風。椅子的左前方有一小幾,几上擱著青銅連禁大壺,右側乃是一尊金銀青銅龍鳳案,案上放著袁紹平日裡最喜愛的古琴。

在與琴相鄰的位置,放著幾個二十八宿青龍白虎漆木箱。

之前,張郃一直好奇這些箱子裡裝了些什麼,便翻開大體看了看,全是些金石、玉器、字畫之類的古董,其中不乏滾中之物,有的似是還帶著皇家痕跡。想來是當年皇帝賜給袁家的寶物。

看到這兒張郃冷笑了一聲,不由想起拜會欒奕時,欒奕中軍大帳裡的情景。

與眼前這座富麗堂皇的大帳相比,那簡直就是個窩棚。

那是一座簡單到不能再簡單的帳篷,除了為方便議事面積比普通士兵的大一點,其他地方的沒有任何區別。

大帳裡擺設很是簡單,地面只是夯平的普通地面,上沒有鋪設華貴的地毯。入門左手邊的角落裡整齊的排著一排木稜構造,上邊編織著布條的事物,欒奕稱之為馬紮兒,折開之後可以落座,乃是文臣武將議事時的座位。右手邊也是一件木稜構造的東西,上面釘著布緞,欒奕將之命名行軍床,撐開之後便是睡覺的床位。

張郃帶兵多年,見到馬紮兒和床位之後,立刻看出此二物在行軍中的重要作用,可以摺疊的特性更能節省空間,也更方便運輸攜帶。

大帳兩側擺放著十六盞銅燈柱,燈柱樣式十分簡單,之所以數量這麼多,據說是因為欒奕不喜黑暗,在征戰的同時還經常熬夜批覆奏疏,所以需要更多光亮。

沿著十六盞筒燈一路往前看,便是欒奕所坐的主位了。其座位亦是樸素簡單,就是一個加了靠背的馬紮兒。馬紮兒前方的小案上堆滿手稿、卷軸和文房四寶,

書案左右兩邊,也如袁紹一般放了數個大箱。箱子多數都敞著口,裡邊有的裝了函待批覆的奏疏,有的則裝著他近期需要參閱的書籍,還有他的寶貝——最近他正在撰寫的書稿。

一支極具特色的杯子,此時放在一支閉合的箱子蓋上。那是一支銅杯,其個頭兒之大至少能裝下一斤半的水,簡直就是個罈子,敞口比碗還大。張郃最初很是納悶這東西是幹什麼用的,好奇之下不由自主的多關注了幾下,見欒奕飲水,才知那是杯子。後來他專門問了荀彧,“為什麼欒兗州要用這麼大杯子喝水?”

荀彧則答,“教主心善的很。起初,他見負責侍候他的下人平日裡總是跑來跑去給他倒水,很是忙碌。再加上有時候寫東西,思考問題面前總有個人晃來晃去容易打亂思路。便責令那下人不必如此操勞,他有手有腳,倒水的事自己來就行。他本是好心,可怎奈那下人嚇了一跳,還以為被教主嫌棄了。哭天抹淚的求教主饒恕他,無論教主怎麼解釋他就是不聽,非認定教主不讓他斟水就是厭棄他。教主無奈只能聽之任之。隨後就想出了這麼個點子,準備一個大號的杯子,如此一來下人倒一次水他能喝許久,既讓下人省力,他也省心,兩全其美。”

張郃聞言大笑,“原來如此!僅從這點小事便可看出教主對下人的體貼!”他又想到了袁紹。那袁紹莫說下人,就是對他們這些將領亦是呼之則來招之則去,不把他們當人看,不眾叛親離才奇怪了!他不由為明珠暗投的過往而深感惋惜,納悶自己當初怎麼就投了袁紹了呢!(未完待續)

上章 目錄 下章
本站推薦
特種兵之戰狼崛起劍仙三千萬都市國術女神諸天新時代從嚮往開始制霸娛樂圈我真不是魔神宇宙級寵愛女配她天生好命我有一座天地當鋪食物鏈頂端的猛獸
相關推薦
重生農家小娘子重生農家小福女撿到一顆星球:我的冒險被直播了存在感什麼的我才不需要不要和女警談戀愛巫師:從秘紋開始楚後君九齡神明需要被斬殺驚悚影院:開局扮演配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