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返回

三國好老師

225章 好你個楊彪
上章 目錄 下章

三國好老師225章 好你個楊彪

早朝。

一群人正在商量怎麼安排董太後的身後事,劉宏端坐在上首,一言不發。

他跟董太後的關係隨著劉協、劉辯年齡的增長而變得愈加疏遠。哪怕董太後跟他一樣屬意讓劉協當皇太子,他也不喜董太後。

不為別的,就是不想董太後干政,尤其是在立儲這件事上。不管劉宏以前多麼的不是個玩意,但是帝王的本性,還是讓他無法接受任何人插手這等大事。

更何況,他還沒死呢,就著急忙慌的立儲,這擱誰,誰開心?

董明並沒有參與到董太後身後事的商討這件事中去。雖然按照目前的情況來,他這個太常應該出來主持大局。

可是他沒有。

一來,眼下這個情況,他實在不願意在這種時候,在這件事情上分散精力;二來,劉宏似乎也有其他的打算,這件事是直接安排給蔡邕的。

不得不說,在這件事上,君臣二人,難得的有了默契。

董太後的身後事其實也沒啥商量的,舊例禮法都在那呢,依著葫蘆畫瓢來就行了。之所以會有爭論,主要還是蔡邕這個文化人,想要節省一些。另外一派,以袁逢、楊彪為首,希望能夠奢華一些。

兩邊其實都沒有錯。法理人情,都能說道說道。所以一時之間誰也說服不了誰。

兩邊跟菜市場買菜似的,吵吵了小半個時辰才消停下來。這並不是說兩邊達成了一致,而是蔡邕熄火了。

蔡邕說到底還是一個儒家人,做官他不擅長,更不是一個政客。吵到現在,已經是他的極限了。

“行了,這件事就折中吧,按照既有的禮制來。”劉宏擺了擺手,活了一個稀泥,然後將話題轉到了另外一方面“皇太后的事情就這麼來吧,該給的哀榮,朕不會屈了她的。”

說著,他看了一眼一直給袁逢等人幫腔的董重,繼續道“經此一亂,朝中可有之人越來越少了。不知道各位愛卿有什麼好的辦法沒有?”

“臣有本奏。”董明直接接過了話頭。

“說說看。”

“三月份,即將開啟科考。原本計劃的是,錄取前一百名。但是眼下情況特殊,臣特請擴大錄取範圍,擇前兩百名錄取,授官。先觀政,而後派往地方。將地方官員,調回洛陽,以充實朝官。”董明侃侃而談“當然,三鼎甲除外。他們可以先在太常觀政,一年之後接觸實務,三年之後授官。”

劉宏聞言反問了一句“三年授官,那麼何種官職呢?”

“以六百石為佳,看其能力,因材施用。”董明顯然早就做好了準備。

“準了。”劉宏也沒給其他人說話的機會,直接就答應下來。

真要說起來,在場的眾人也不會反對。畢竟科考的利益都已經瓜分完了。哪怕是除了何進這一檔子事情,在這件事上,董明和劉宏都不會把該他們的利益給吞掉。畢竟,真的吃不下這麼多名額。

不過原本的利益份額,肯定是要有所調整的。

董明和劉宏想這麼幹,還在場的世家和外戚也做好了讓步的準備。當然了,這種事,不可能在朝堂上說,只能私下裡說。

“只不過這件事情,太緩。遠水解不了近渴,太常還有其他辦法嗎?”劉宏又問了一句。

董明聞言想了想,然後搖搖頭道“如今地方不穩,不宜抽調官員入朝。以微臣來看,最好的辦法就是科考。”

其實他有辦法,但他就是不說。

不管是再一次徵辟黨人,還是精簡機構,都能暫時解決如今人手變少的困境。但是這兩個方法都是治標不治本的。

徵辟黨人,黨人不一定願意來,丟臉的還是朝廷;至於精簡機構還不是時候。

董明能想到辦法,其他人自然也能。

蔡邕立刻就開始推薦自己的朋友。他的朋友,能力怎麼樣先不說,至少德行是非常不錯的。劉宏幾乎是照單全收,全都下令徵辟。

袁逢等世家出身的官員也不甘寂寞,各家都扔出來一些之前雪藏起來的人才。

劉宏仍舊是照單全收。

熱鬧了一上午之後,散朝。

但是董明、蔡邕、朱儁、皇甫嵩、袁逢、楊彪、董重等人卻沒有離開。被劉宏召集到了偏殿,他新的寢宮裡。

朝堂之上,不過是走形式,這種小會議才是正事兒。

“朕的時間不多了。”劉宏開口的第一句話就把所有人都嚇了一跳。

“你們也不用說那些沒用的話,朕的身子骨,朕自己明白。”劉宏制止了眾人想要吹彩虹屁的行為繼續道“如今朝中混亂,地方不穩。百姓艱辛,盜匪橫行。各地叛亂更是此起彼伏,國家日益凋敝。這些年,更是天不憐大漢,乾旱、洪水、瘟疫幾乎連年發生。各位,這大漢走到如今這個地步,你們有什麼想說的嗎?”

這還有什麼好說的?上樑不正下樑歪,事情出來了就捂著蓋著,捂不住了,就殺人洩憤。這要是不出問題都有鬼了。

而且還不會宣傳,動不動就是餓殍千里,你換一個有能力的政府,不管多大的事兒,百姓之道死亡人數都不會超過三十五人。

但話肯定不能這麼說,董明本想開口來著,但是蔡邕卻一臉激昂的說話了。

“陛下!臣以為,如今天下凋敝,罪在我等!”蔡邕中氣十足的說道“洛陽也好,地方也好。自陛下以降,百官怠惰,人浮於事。實事則避之不及,名利則趨之若鶩。百姓流離失所,民怨四起,則天之罪也!人也?其無罪乎?”

董明低著頭,嘆了一口氣。

蔡邕說的倒是大實話,但是這老哥哥,不能只發現問題,罵罵人就結束啊。給出解決方案才行,哪怕這個方案有些空泛,難以實施都行。

雖然蔡邕幾乎就是在罵人了,但是劉宏仍然聽的點點頭,聽到最後還有些意猶未盡,問了一句“那依太尉所見,該當如何呢?”

“臣以為,天下大治莫過三代之志。聖人曾言”蔡邕一開口,董明就知道,這老哥哥上頭了。

什麼三代之治,什麼推行周禮

你扯這些,都屬於沒用的蛋。孔丘當年周遊列國最後成了補習班老師,不就是因為人家不吃這一套嗎?董仲舒能成功,也不是儒家厲害,而是漢武帝需要儒家。需要儒家的天人感應,需要儒家的綱常禮教。

一切還不是為了保證天子的威信和社會的穩定?為了能夠迎合漢武帝的需要,傻子都能看出來董仲舒吸收了多少學派的學說,魔改了多少儒家經意。

蔡邕說的唾沫橫飛,同樣儒家出身的袁逢、楊彪兩人也頻頻點頭。當然,他倆只是覺得蔡邕不愧是當世大儒,這一通發言可以說是旁徵博引,鞭辟入裡。

但是哪怕是他倆也不覺得這些東西有什麼用。他倆跟蔡邕不一樣,年紀輕輕的就開始做官,日子久了早就明白一件事。

做官,施政,真要靠儒家那一套,大漢朝早就涼透了。

劉宏也是耐著性子聽著,他從小接受的教育,記得最清楚的就一句話“漢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雜之。”

等蔡邕說完了之後,劉宏用讚賞的眼神看著他,笑著點點頭,然後將目光移向了袁逢。

後者清了清嗓子道“臣以為,眼下最好的辦法就是以賢良方正之人,取代如今大多數尸位素餐的大臣。”

這又是一句屁話。賢良方正與否,還不是世家自己說了算?

劉宏點點頭,又看向了楊彪。

楊彪早就憋著搞一個大新聞了。他看到輪到自己發言了,一臉鄭重的出列,然後緩緩的跪了下去。

兩千石的大臣,侯爵,這種場合躬身行禮就足夠了。他這麼一跪下,所有人都愣住了,不知道他要說什麼。

“這是做什麼?!快快起來。”連劉宏都嚇了一跳,連忙走上前,將楊彪扶了起來。

楊彪順勢起來,然後道“臣以為眼下吏治,民生凋敝,大漢朝到了不得不變的時候了!”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臣認為,眼下大漢朝需要效商君故事,推行變法!”楊彪擲地有聲的說道。

董明聞言猛地抬起頭,一臉不可置信的看著楊彪。他是真的沒想到啊,楊彪竟然能夠說出這句話來。

原本的歷史軌跡中,肯定不會有這麼一檔子的事情的。一來,原本的歷史軌跡中,劉宏死的太突然,董卓又來的太及時。楊彪壓根就沒有發揮的空間;二來,原本的歷史軌跡中,也沒有董明這個人。楊彪雖然是堅定的儒家士人,但是哪怕他也不會否認,因為楊修的緣故,他受到了董明新學的影響。

這種影響不會讓他倒向新學,但是不妨礙他吸收新學中他覺得有用的部分。儒家作為諸子百家中包容性和可兼容性最強的學說,吸收一點新學過來,沒啥問題。更何況,本身董明就給新學裹上了儒家的保護層。這更容易讓楊彪吸收道自己的思想當中去。

變法,是他一直在琢磨的事情。只是,他從董明的著述中發覺,如果讓董明來變法的話,肯定會過於激烈,於國朝不利。他就不一樣了,老成持重,緩緩變法,對大漢朝更好。

當然,這都是他一廂情願的想法。

殿內,隨著變法兩個字從楊彪嘴裡吐出來,在場的眾人都沉默了。袁逢則在心裡將楊彪罵了一個狗血淋頭。

好你一個楊彪,還藏著這一手呢?

上章 目錄 下章
本站推薦
諸天新時代我真不是魔神都市國術女神宇宙級寵愛從嚮往開始制霸娛樂圈食物鏈頂端的猛獸女配她天生好命我有一座天地當鋪劍仙三千萬特種兵之戰狼崛起
相關推薦
我養的寵物都超神了靈氣真的沒復甦我家古井通武林犬夜叉之戰國大妖怪華山劍氣全息之幻想這個殺手有點直扭曲界域奧特世界傳戰國之伊勢征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