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返回

三國幼麟傳

第五十一章 荊襄俊彥
上章 目錄 下章

三國幼麟傳第五十一章 荊襄俊彥

諸葛亮為人喜清靜,故而連宅邸也選在遠離喧囂市區、一處極偏僻清靜所在。

姜維和馬鈞且行且打聽,終於在一炷香後,來到諸葛亮的府上。

今日是休沐之期,諸葛亮府門口處卻停滿了車馬,與法正府邸門口大相徑庭。想來是因為諸葛亮待人和氣,嚴於律己,在蜀中人緣甚佳之顧。

兩人行到大門,一名門童前來迎候。姜維說明了來意,又將名刺遞於那門童。那門童請他倆稍候,轉身進去稟報。

誰知等候一會兒後,不曾等到門童,卻見“老熟人”董允一臉笑意,快步而來。

姜維心中咋舌不已:“怎麼我與這位董大人這麼有緣,到哪裡都能見面?”想歸想,他面上露出笑容,抱拳道:“入蜀不過幾日,卻能四會董大人,維何其幸也。”

董允笑道:“今日恰逢在先生府中舉辦集會,倒是與伯約不約而遇了。”

“哦?是何集會?”

董允道:“先生外號臥龍,學問精深,又十分提攜後輩。我等後學晚輩時常在休沐之日造訪先生府上,請益學問。除此之外,日前漢中王遷馬謖馬幼常為越嶲太守,遷蔣琬蔣公琰為尚書郎,今日我等也是借這集會之機慶祝一二。”

姜維口道:“如此倒是叨擾了。”心中卻道:“這兩位倒是大名鼎鼎的人物。”

馬謖自不必言,他因為失街亭導致第一次北伐無疾而終,這是後世口耳相傳的故事。他也因此給後世留下了“剛愎自用”的印象口碑。

而蔣琬蔣公琰在民間的名氣雖然不及馬謖,但在青史上赫然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

他本荊州零陵湘鄉人,二十歲左右就因為才華橫溢,樣貌出眾而被時人誇讚成名,赤壁之戰後,進入時為左將軍劉備的幕府,成為荊州書佐。

劉備入主益州後,任命蔣琬為廣都縣縣長。秦漢官制,人口超過一萬戶為大縣,長官稱縣令;不足一萬戶為,長官稱縣長。

蔣琬自忖自己年少成名,既有荊南名士的頭銜,又有仕官的資歷,卻只當了個小縣縣長,自暴自棄之下,開始借酒澆愁。某日,因為當值酗酒,被劉備抓了個現行。

劉備當場大發脾氣,準備對蔣琬嚴加懲處。諸葛亮聞知後勸劉備說:“蔣琬是社稷之器,而非百里之才,為政以安民為本,不以修飾為先,望主公明察。”劉備看在諸葛亮的面上上,才將蔣琬免罪。

蔣琬自此洗心革面,踏實做事,很快,就被安排起復並升任縣令。

今年劉備稱漢中王后,因為對蔣琬如今的表現十分滿意,大筆一揮,調他入朝廷出任尚書郎一職,眼下算是根紅苗正的後備幹部了。

歷史上,在諸葛亮彌留之際,後主劉禪前來問計,諸葛亮道:“臣若不幸,後事宜以付琬。”蔣琬終成為諸葛亮嫡傳的繼承人,是後主時代第二位總覽全國軍政大權的實權人物。當然這是後話,此處略去不提。

三人閒聊了幾句,董允當下領著姜維、馬鈞二人向府內行去。

諸葛亮的府邸十分古樸,白牆黑瓦,間或點綴著修竹古木,清雅襲人,穿行其間,姜維只覺連帶著心境都給平靜了。

三人左穿右行,來到一方曲徑通幽處。只見一棵老松下,築有一角亭子,亭中盤坐了五人。

諸葛亮一襲素服,手持白羽扇,面帶笑意,高坐於主位。他身側有幾人正坐而論道。亭子一角備有一尊泥爐小壺,有一位專注的男子正在烘焙茶餅,亭中茶香四溢,遠遠便能聞見。

眾人見到姜維一行人,都是起身相迎。

等到姜維、馬鈞上前拜見諸葛亮後,董允方一一介紹道:“這位是襄陽馬幼常,這位是零陵蔣公琰,這位是江夏費文偉(費禕),這位是南陽郭演長(郭攸之)。”

幾人中年紀最小的二十出頭,最大的也不過三十來歲,舉手投足間,皆是風流瀟灑,名士氣度盡顯。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姜維暗覺此行不虛,只因眼前這幾人都在青史上留下了名聲。其間蔣琬、董允、費禕三人更與諸葛亮齊名,被後世並稱為蜀漢四相。

更巧的是,這些人清一色都是荊襄人士。姜維不由暗自點頭,荊州派系有核心、有干將,人才濟濟,親切團結,難怪在劉備去世後可以迅速脫穎而出,主理朝政數十年。

也許是兩位學生高升的緣故,諸葛亮今日心情十分好,笑道:“我等時常探討學問,方才研討了官營鹽鐵之策,眼下還有一題,尚需討論。伯約、德衡不妨寬坐。”

姜維抱拳道:“今日群賢畢至,維能適逢其會,何其幸也,諸位請便。我等洗耳恭聽。”

眾人重新落座,亭中重又回到莊重肅穆的氣氛。

諸葛亮首先開口:

“主公入主益州後,託我與尚書令等近臣編纂《蜀科》,主張治國是法、禮並用,威、德並行。今日的第二個議題是,蜀中實行《蜀科》四年有餘,可曾盡到執法公正公平,百姓無怨的效用?施行期間可有疏漏?諸君都是青年才俊,又都有在當親民官的經驗,當暢所欲言才是。”

馬謖環視一圈,首先答道:“公安公(劉璋)治理蜀地,士大夫多挾其財勢,欺凌小民,使蜀中之民思為亂者,十戶而八。主公聽從先生‘亂世重寬容,弛世用重典’之言,整理並實行了《蜀科》。

學生此前任CD縣令,蜀郡官司訴訟多有耳聞。以蜀郡一地而論,建安二十年,該郡全年訴訟案件不過一百二十起,多為鄰裡糾紛,絕少小民狀告豪門之事,非是往來無怨,實為不敢也。經過一年宣導,民性漸醒,始有小戶狀告大戶侵佔田畝之事。

建安二十一年,全郡訴訟案件達到三百五十九起;二十二年,達到四百七十八起,乃歷年之最。好在各郡縣長官均是秉公執法,不偏不倚,陳冗多年的案件得以審理,民間疾苦得以聲張。

二十三年,訴訟數量有所下降,為二百一十六七;到今年八月,不過九十餘起。這幾年來蜀郡訴訟案件有少到多,再從多到少,可見《蜀科》施行以來,吏不容奸,人懷自厲,道不拾遺,強不侵弱,風化肅然也。”

姜維默默觀察,只覺馬謖對數字十分敏感,此刻侃侃而談,自信滿滿,給人的第一印象便是聰明伶俐、才器過人。而且他的座位最靠近諸葛亮,想來兩人關係極為親厚。

不由心道:“此人說話有理有據,倘若自己與諸葛亮易地而處,也確實更願意重用這樣的手下。若非他在街亭戰敗後被處死,恐怕成為諸葛亮繼承人的可能性還在蔣琬之上。”

這廂,諸葛亮緩緩道:“蜀郡靠近都城,軍民齊心,自然易治。但越嶲郡據此千里之遙,胡漢混居,民風各異,民情也大有不同。幼常下個月去赴任,也當多加甄別,不可一概而論。”

馬謖低頭抱拳道:“學生自當謹遵先生教誨,先理強,後理弱,不易其俗,但收其心。”

諸葛亮聞言,面露欣慰:“能懂得‘不易其俗,但收其心’,可見主公所託得當,此乃越嶲百姓之福也。”

蔣琬緊隨其後道:“幼常所言甚是。先生採取‘先理強,後理弱’之策,力行法治,打擊官僚及豪強專權自恣,扶植農民發展農事、商貿,學生此前身為縣長、縣令,最是耳濡目染。今日之CD,宵小絕跡,豪門自重,可謂是夜不閉戶,路不拾遺了。”

“卻也不盡然。”只見董允搖了搖頭:“施行《蜀科》以來,吏治清明、風氣大治自然不假,只是也有朝中大臣,仗著主公的寵愛,不知自愛,知法犯罪。”

“哦?”諸葛亮問道:“休昭所指何人?”

“學生所指,乃是益州治中從事彭羕。此人徒手起家,權利在州人之上,沾沾自喜,行為囂張。其家中奴僕亦是仗勢欺人,以低價大肆購買百姓良田,還妄言其家主乃是主公心腹大臣,使得受害百姓敢怒而不敢言。”

諸葛亮皺眉道:“休昭所言可是屬實?”

董允凜然道:“家父久在蜀地,薄有名望。受害百姓不敢報官,只能暗中投信於家父。學生得知此事後,親赴當地取證,眼下人證物證俱是齊全,怎敢有半句誑語?”

董允的父親董和,早在劉璋時代就擔任益州太守,眼下任掌中中郎將,相當於大總管一職,與諸葛亮一道代行大司馬府事,是德高望重的重臣,素得蜀人之心。

諸葛亮斷然道:“倘若真的有人打著主公的幌子,謀奪私利,敗壞主公名聲,吾自當聯合掌軍中郎將上書主公,請主公秉公處理!”

董允露出感激神色,起身拜謝:“如此,學生代受害百姓,先行謝過先生。”

姜維一直不曾發聲,默道:“這位老熟人董允倒真是一個古道心腸之人,不僅感念民間疾苦,事前還會做好調查,充分掌握真相證據後,才有的放矢。此人剛正不阿,不畏權貴,確實是一位值得尊敬之人。”

上章 目錄 下章
本站推薦
女配她天生好命特種兵之戰狼崛起劍仙三千萬我真不是魔神宇宙級寵愛都市國術女神諸天新時代從嚮往開始制霸娛樂圈我有一座天地當鋪食物鏈頂端的猛獸
相關推薦
反派辭職之後大明海寇洪荒少年修仙傳我在寶可夢世界活了兩千年萬千世界救世主系統我選擇進入洪荒世界追尾必嫁,女總裁賴上我了海賊之B叔無敵我在B站做菜的那些日子酆都酒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