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返回

三國之大漢逍遙王

第六十七章 三問三答驚大儒
上章 目錄 下章

三國之大漢逍遙王第六十七章 三問三答驚大儒

蔡府學堂之中,蔡邕、劉陶、馬日碑坐在上首,雖說是臨時考校劉德,卻沒有任何的疏忽,一個個正在思索題目。

下首位置,劉德平靜如常,靜靜等待,雖說心理多少有些緊張,但經過後世狂轟濫炸般的考試的他,心理素質卻是過關的。

反倒是阮瑀四人,比劉德都來的緊張,這可是三位大儒的考校,就算是阮瑀也是手心冒汗,至於蔡琰,本來是要離開的,可此時卻緊張的握著小手,看著一臉淡定的劉德,不由得有些意外。

“伯喈兄,你是主人,你先請吧。”

片刻之後,劉陶做了個請的手勢,客隨主便,可不能亂了規矩。

蔡邕也不推脫,笑道,“劉德,孟子曰,‘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捨生而取義者也。’你如何看待此話?”

劉德微微意外的看著蔡邕,自家這老師不會是有意放水吧,這是《孟子》中的名篇,雖然此前談經未曾談到,但劉德卻是考過的。

正要隨口而來,忽然想到自己自從認真和蔡邕學這個時代的經義,以往所學多有推翻,而以蔡邕的性格,更不可能給自己放水。

停頓間,劉德閉上雙眼做思索狀,實則卻是突然明白了過來,蔡邕取這段話來考校他,可並非心血來潮,而是他自身就是這樣的人。

史書記載,蔡邕是因為為董卓收屍而被王允誅殺,當時的董卓是漢朝奸賊,可謂人人痛恨,可偏偏蔡邕在他死後遭萬人唾棄的時候,卻去給他收屍下葬。

後世多有人在汙衊蔡邕是秀逗了腦袋,但劉德卻是知道,蔡邕明知道必死還去給董卓收屍,為的不過是維護漢朝僅有的一絲顏面而已。

捨生取義,維護漢朝僅有的顏面,正是蔡邕當時選擇的義之所在。

這段歷史如今還沒有發生,劉德也絕對不會讓它發生,但蔡邕的人品卻已經養成,劉德知道,若是沒有改變,蔡邕最終還是會死在為董卓收屍這件事上,甚至為此染上了汙名。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忽然之間,劉德懂了,睜開眼睛,劉德深深的看了一眼蔡邕,開口道,“義之所在,雖身死,而無憾悔。”

此話一出,不僅是蔡邕為之一愣,就連劉陶和馬日碑也詫異的看著劉德。

這般回答,不應該出自一個少年之口,可此時,劉德眼神堅定,卻似乎是認定了如此,讓兩人很是驚訝。

“哦,這就是你的理解?”蔡邕不置可否,可心中卻已經被觸動。

義之所在,身死而無憾,可不正是他多年來,所逐漸養成的大義之心。

“老師,義之所在,此身若死,還有後繼之人,若是義之不在,生者千千萬,不若芻狗。”劉德緩和了心情,笑著說道。

“嘶。”

身後,阮瑀等三人吸了口冷氣,而蔡邕三人也忍不住動容。

卻不知道,劉德這話改編至‘死了某某某,還有後來人’,只能說是取巧,否則的話,劉德豈能說出這般高深的話來。

但在他們這些人聽來,卻是十足震撼。

“好,好一個義之所在,此身若死,還有後繼之人,此乃我等繼承先輩精神之所在,不想出自你一個豎子之口,伯喈兄,你收的好學生。”馬日碑拍了下大腿,大聲叫好。

“不錯,義之不在,雖有萬千生者,都只是芻狗而已,劉德,此話是你所想,還是從旁處得來?”劉陶雖然不似馬日碑那般激動,卻也很是讚賞。

劉德連忙拱手,“偶有所感,胡言亂語,卻是讓叔父見笑了。”

“伯喈兄,我只能說,你撿了個寶。”劉陶羨慕的道,“若是早知道我劉氏有如此少年,我怎能放過。”

蔡邕哈哈大笑,“劉子奇,師徒乃是緣分天定,你卻是羨慕不來。”

劉德見三人如此,頓時知道這第一關是過了,當即重新收攝心情,卻沒有此前的淡定,反而神色凝重。

蔡邕的問題看似簡單,但其實內有玄機,若非他真的曾瞭解過蔡邕的歷史記載,若是按照書本上所講來回答,鐵定要出醜。

“小子不錯,既然如此,那我也出一道《孟子》,何謂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人和為何?”馬日碑見劉德已經恢復平靜,隨即問道。

這也是孟子名篇,出自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按照字面理解很簡單,但若是真的要說出自己的見解,卻需要斟酌。

劉德先是看了馬日碑一眼,此人後來是被袁術給活活氣死的,可謂死的窩囊,但卻絕對是有真本事的人,只是奈何漢室威嚴掃地,諸侯野心迸發,馬日碑有心扶漢,卻無力回天。

難道他也預料到自己將會因為失去了人和而死?

劉德突然間心中覺得古怪,剛才蔡邕用生和義來考校他,說的其實是他自身的大義,而現在,馬日碑顯然不會料到自己的身後事,只能說是巧合。

雖然有所巧合,但劉德卻也不能糊弄了事,至少要讓這三位大儒滿意。

想了想,劉德才說道,“天時難測,地利可求,人心卻最是複雜難和,是以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人和者,可施之以恩引,可布之以武控,可許之以利誘,可用之以謀奪,人和非苛求人人和己同心同德,只求和而不同,求同存異而已。”

劉德這話前面還不算如何出彩,可後面的‘和而不同,求同存異’一出來,頓時再次讓人刮目相看。

馬日碑先是頷首,這才說道,“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劉德,你此話可是出自此處?”

劉德先是詫異,但隨即就想起了這話的出處,可不正是《孔子·為政第二》中的話語,竟然和自己所說的隱隱相合,不過念及那句話可是出自後世偉人之口,劉德就知道錯不了。

“正是,不知道馬先生可滿意我這回答?”劉德心中沒有絲毫得意,剽竊不是罪,但剽竊後洋洋得意,那可就真小人來比不周了。

“和而不同,求同存異,若是此話都不能解釋人和,那就再無他言了,伯喈兄,你以為如何?”馬日碑目露精光,這八個字可不得了。

他們都是朝臣,各有自己的行事風格,但若是想要有所作為,還真的少不得這八個字。

“話雖不錯,但劉德,你此前所說的人和者,可施之以恩引,可布之以武控,可許之以利誘,可用之以謀奪,是你自己所想?”蔡邕神色嚴肅。

劉德不由得心中一慌,莫非蔡邕因為這些話對自己有了意見?

只是這麼一想,劉德很快就明白過來,人和固然好,但若是像黃巾那般得人和而造反,卻是霍亂無窮,當即,劉德道。

“回先生,此確實是我之所想,人和者,用之者善則善,用之者惡則惡,猶如刀之兩面,不可輕奪。”

蔡邕面色有所和緩下來,道,“不是為師為難於你,而是如今天下看似昌平,實則亂象已生,你身為皇族子弟,切莫誤入歧途。”

劉德連忙起身,恭敬的道,“劉德不敢,謹遵老師教誨。”

蔡邕這才點了點頭,劉德那些謀奪人和的話很讓他觸動,實則他並非是責怪,而是在引導劉德而已。

殊不知,劉德比他更明白這個時代將要面臨的是什麼。

“好了,伯喈兄,今日不過是考校,何必弄的那麼緊張,不過他那話不錯,刀有善惡,用之善則善,用之惡則惡,此子不愧機巧之名,竟然懂得你的擔憂。”劉陶見氣氛有些嚴肅,頓時笑道。

身為劉氏族人,劉陶可是越來越看好劉德了。

“子奇,此子非凡我早已經知曉,只是此子天縱之姿,我怕他會誤入歧途而已。”蔡邕也發現自己的話重了,當即解釋道。

“老師教誨,學生銘記。”劉德嘴角微翹,這蔡邕,也太看得起自己了吧,還天縱之姿,就差沒被他們給玩壞了。

“行了,現在輪到我考校你了,劉德,我不從經文中考你,前些日子,我給皇上寫了封奏疏,言及民以食為天,你未看過我奏疏,此時和我說說你的觀點。”劉陶一本正經,給出自己的考校。

劉德微微詫異,這劉陶竟然從自己的奏疏中選來考自己,倒是不走尋常路,讓他沒得參考,不過這正是劉陶自身的為政觀點,劉陶卻是不知道劉德早拜讀過他的一些流傳於後世的文章,更明白這個時代的局限性。

思索片刻之後,劉德這才開口,道,“天地之產有定數,食不飽,則貨不通,錢愈賤,則民愈飢,是以民以食為天,撫民之策,惠民之本,在於食,飽暖思安,民之穩固。”

劉陶先是大驚,隨即微微詫異的看向蔡邕,問道,“伯喈兄,你可有告訴他我之奏疏?”

蔡邕冷哼一聲,“我是那般小人嗎,若是告知,方才已經阻止,只能說,這是他所想,子奇兄,你之奏疏和他所言隱隱相合,嘖嘖,好一個飽暖思安,可惜我大漢如今難有飽暖,如之奈何。”

上章 目錄 下章
本站推薦
從嚮往開始制霸娛樂圈劍仙三千萬都市國術女神我真不是魔神宇宙級寵愛女配她天生好命我有一座天地當鋪諸天新時代食物鏈頂端的猛獸特種兵之戰狼崛起
相關推薦
大漢:開局漢武帝流落荒島無敵異界之大漢天威大漢帝國大漢萬勝大漢昭烈帝三國之大漢皇權大漢女副將三國之大漢崛起開局簽到萬年道心,女帝求我出山文明輪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