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返回

三國之謀伐

第七十七章 一肚子壞水
上章 目錄 下章

三國之謀伐第七十七章 一肚子壞水

“呵呵,有趣。”

廣宗縣,坐鎮界橋一帶的陳暮看著手中的情報,微微一笑,倒沒想到甘陵城內還有這些破事。

軍情司奉命刺探清河國的守軍軍情也不是一天兩天,早在數年前就有了安排佈置,這次青州軍能這麼輕易地打進清河國,殺入魏郡,軍情司的情報功不可沒。

這其實也跟古代通訊不發達加上保密措施不嚴密有關係,雖然關於糧倉、碉樓、堡壘、軍營等軍事設施普通人無法進去,但軍情司無孔不入,秘密發展了下線,特別是清河崔氏本地世家大族暗中提供了一些情報,使得青州對於清河國的情況其實是瞭如指掌。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不過軍隊中高層貪墨糧草軍械的事情,自然也不是軍情司能夠查出來的,所以城內具體存糧,軍情司也只是透過糧倉內部的幾名低階吏員瞭解個大概,知道約有三十多萬石粟糧,食鹽萬石,可以堅持三四個月左右。

然而根據昨天從甘陵城內發出來的訊息,城中糧庫貨棧失火,損失七八萬石糧草,三四千石食鹽,軍械物資不計其數,接近城內庫存的三分之一,涉及的金額達到四五千萬錢。

雖然張郃對外宣傳糧庫失火是一個意外,已經處置了一些官員,且有守倉令史與數名低階官吏畏罪自殺。但誰都知道,這裡面牽扯太廣,恐怕這些自殺的低階官吏,也是背後身中二十幾刀,被迫“自殺”,那些高層一個都沒有揪出來。

內情陳暮當然不清楚,不過這件事情卻大大出乎陳暮意料,沒想到甘陵城內還出了這麼大一件事,恐怕現在張郃的處境,亦是雪上加霜。

唯一的壞事就是此事之後,甘陵城已經戒嚴,不像之前一樣,百姓還可以自由出入,所以後續的情報可能傳遞不出來。不過用腳指頭想都知道張郃恐怕是欲哭無淚,在戰爭狀態遇到這種糟心事,誰碰到了心態都得爆炸。

“司命,按照城中司衛的回報,他們剩餘的存糧只有二十餘萬石,糧食恐怕維持不了多久,不如圍城兩月,城內必然糧盡而絕。”

一旁的太史慈建議道。

終於完成快遞員任務的太史慈回來了,陳暮向洛陽朝廷上表,奏封他為護軍中郎將,為雜號將軍,現在領八千人,與陳暮一起鎮守廣宗縣城,總算是完成了他沙場征戰的夙願。

聽到他的話,陳暮笑了笑,擺擺手道:“無須這麼麻煩,我們一路行軍,從未襲擾百姓,也在清河下發過榜文,稱一路秋毫無犯,所以當地百姓皆沒有逃走,各鄉亭日子照過。我料那張郃絕境之中,必會劫掠甘陵城周邊百姓補給,你們去注意這一點就行。”

“注意張郃劫掠百姓?”

太史慈一開始不明白什麼意思,想了一會兒,才恍然大悟道:“我明白了,一旦張郃出城劫掠百姓,我們就派人進攻,將他打敗,趁勢奪取甘陵城。”

陳暮翻著白眼道:“不是,我們不派兵。”

“不派兵?”

太史慈一頭霧水,問道:“那我們去關注這個做什麼,就在一旁幹看著他劫掠百姓嗎?”

如果張郃劫掠了百姓,對於圍困甘陵確實是一件壞事,因為張郃從百姓那裡得到了補給,糧食充足,就能堅守得更久。

所以太史慈還以為他們是要阻止張郃,哪知道陳暮根本就沒有派兵的意思。

“嗯,幹看著。”

陳暮露出狡黠的笑容:“等他們劫掠了百姓之後,我們就立即將被劫掠的百姓救出去,遷移走,然後印發傳單報紙,再找來受禍害的百姓現身說法,去清河國各地宣傳此事。”

太史慈有點發懵,不解道:“這有什麼用?”

“用處大著呢。”

陳暮回過頭,看了眼隱藏在陰影裡的侯栩,說道:“伯杼先生,你明白了嗎?”

侯栩彎腰拱手道:“我明白了。”

“那就去做吧。”

“唯!”

“子義,你與先生一起去。”

“啊,又跑腿啊。”

“你現在是將軍了,此事涉及軍事,你當然要去。”

“能打仗嗎?”

“能。”

“好,那我去。”

太史慈就跟著侯栩一起出了府邸。

八月初秋,在興武元年這樣全國性的乾旱當中,冀州大地上似乎就連空氣都是乾燥的,城外大量的田地缺水,土地龜裂,無數百姓在青州軍隊的幫助下,從清河挖渠取水灌溉田地,勉強維持著粟田所需的最低水資源。

事實上從七月份開始,冀州各處的河流水量已經少了很多,雖然還未斷流,也沒有到冬季枯水季節那麼誇張。

畢竟在全球未變暖,甚至東漢末年隱隱有小冰河期間的跡象,既冬天特別寒冷,夏天特別炎熱。黃河發源地青藏高原夏天雪山融化,想要徹底斷流或者進入枯水期不太現實。

可正因為天氣過於炎熱,導致除了大型河流以外,很多依靠地下水的小型河流出現了斷流與枯水跡象,生活在小型河流附近的百姓遭了災難,糧食減產,生活艱難。除了清河這樣的中等河流還有水以外,冀州不少小河甚至乾枯到已經徹底枯竭。

熾烈的陽光烘烤著大地,空間都似乎扭曲起來。在這樣的烈陽之下,太史慈與侯栩率領著軍情司的密探,奔出了城池,過了界橋,往甘陵的方向而去。

沿途除了廣宗附近以外,往東去的平原之上,很多鄉亭的百姓生活過得非常困難,已經有一些百姓因為這場旱災開始背井離鄉,往廣宗或者東武城的方向,準備去投奔青州,因為青州早就發過傳單,漢土之民,皆為華夏之根本,若艱難困頓之時,青州願意接納。

只是這部分畢竟只是少數,故土難離,哪怕劉備在冀州的名聲相當不錯,百姓也相信他的軍隊不會襲擾和攻擊他們,但漢人只要有一絲生的希望,還沒有到完全絕境的那一刻,就不會想著離開自己的家鄉,往未知的方向而去。

二人帶著司衛一路馳騁,晚間在野外休息時,太史慈好奇地向侯栩問詢道:“伯杼先生,我一直沒有想明白,司命為什麼要放任張郃的軍隊劫掠百姓,而不阻止他們呢?”

侯栩笑了笑道:“其實也不能算劫掠,司命的說法嚴重了一些。應該說是徵糧,若甘陵城中無糧,張郃必然會找城外鄉野大族徵收糧草,這樣的例子在此時不勝枚舉,又無關乎百姓,掀不起什麼波浪。所以司命的意思,其實就是把性質變一下,改為劫掠。”

“這有什麼區別嗎?”

太史慈不解。

侯栩便耐心地解釋道:“區別很大,劫掠糧草是不給百姓活路,勢必會造成百姓恐慌,引起大規模遷移。而徵收糧食,一般會給百姓留一條活路,百姓能活下去,就不會想著遷移走。”

“哦,我明白了,司命是打算將清河國的百姓人口遷移到青州去,以補充青州實力?”

太史慈高達50多的智力飛速運轉,覺得自己想明白了。

哪知道侯栩微微一笑道:“這只是其中一個目的吧,司命這麼做,遷移百姓只能算是附帶的,畢竟就算這樣,你也遷移不了多少人,頂多幾萬人而已。”

“那是?”

太史慈不解,除了能把百姓嚇走以外,還有什麼別的目的?

侯栩說道:“此計一石三鳥,一者遷移百姓,讓張郃沒有辦法繼續找百姓就糧。二者混淆視聽,四處造謠讓冀州各地百姓恐慌。三者,按照司命的話來說,叫殺人誅心。”

“殺人誅心?”

太史慈眼神中露出迷茫,不明白侯栩說的意思。

看到他的樣子,侯栩也只是笑了笑,就不再繼續說,因為這是涉及到政治層面的計謀,太史慈沒跟官場上的人打過交道,跟他說了也聽不懂。

劫掠糧草和徵收糧草是兩個概念,一個是直接把百姓所有的糧食全部搶走,甚至有可能連百姓的肉也不能倖免於難。

比如程昱就曾經在劫掠了自己家鄉東阿縣,幫曹操大軍掠得了三日糧草,其中就摻雜了大量的人肉脯。

而徵收糧草則是以地方行政官員的命令,讓百姓交出多餘的存糧。

像袁紹、王匡,就曾經在河內郡與冀州逼迫世家大族與百姓交出糧食,以做軍用,不過只是徵收一部分,並沒有把所有糧食搶走。

因此從這一點來看,二者還是有很大的不同。

前者是不給百姓活路,心好點讓你自生自滅,心壞點就把你也變成軍糧。

後者則是給一條活路,至少會留一部分讓百姓堅持到下一次耕種。

像這樣的事情在漢末歷史當中還有無數,徵收糧草都算是好的,就怕不僅搶了你的糧食,還要奪你的命。

百姓的生命在這個時代,就像是路邊的野草一樣凋零,命比草賤可不是一句玩笑話。

根據《三國志》《後漢書》記載,各地大諸侯不說,即便是地方官吏、盜匪、兵丁,劫掠百姓,抄略人民的事情也是數不勝數。

和帝時期還有五千多萬人口,到了漢末就只剩下兩千萬左右,可見這場動亂到底有多可怕。

簡單來說,漢末三國並不是什麼浪漫的史詩,而是人間煉獄。

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

不過陳暮卻覺得,張郃還沒膽子大到直接劫掠甘陵城周邊數萬百姓的地步。

一來冀州世家盤根錯節,城外很多田地百姓是世家大族的私產,動這些人,無異於是給河間張家找不痛快。

二來現在冀州可是黨人當政,黨人的眼裡揉不進沙子,他要這麼幹,那就是自尋死路。

所以陳暮認為,張郃頂多是找城外那些大族強行徵收一部分糧草。

甚至可能找不到大族頭上,找那些非隱戶的自耕農,這些自耕農無權無勢,徵收他們的糧草也安全得多。

那麼陳暮的做法,自然也就很好理解了。

殺人誅心。

張郃只要敢動,那麼搶的是百姓的糧食,掘的,卻是冀州的根!

若是以前,沒有印刷術,輿論戰術起不到什麼效果,哪怕是曹阿瞞屠城,也僅僅只是讓徐州百姓遷移而已,其它地方的百姓並不知道這件事情。

但現在,有了印刷術,就有了發起輿論攻勢的能力。

鋪天蓋地的造謠,再加上受害者現身說法,很快冀州政權劫掠百姓的事情就會傳遍整個冀州大地,動搖王芬統治的根基。

雖然不一定能造成多大破壞力,可只要百姓有了懷疑的種子,那麼這份不信任,就會深埋在冀州百姓的心底。

等到下一次再“偶然”發生一次這樣的事情時,作為對比的青州仁厚之風,就會深入人心,從而讓百姓喜迎王師,歡迎劉備入主冀州!

到了那個時候,劉備再攻打冀州,就會順風順水許多,少了無數阻礙。

陳暮。

可是一肚子壞水。

上章 目錄 下章
本站推薦
食物鏈頂端的猛獸從嚮往開始制霸娛樂圈我真不是魔神諸天新時代劍仙三千萬宇宙級寵愛都市國術女神女配她天生好命特種兵之戰狼崛起我有一座天地當鋪
相關推薦
重生鄉村霸主仕途法則十大動漫名場面:開局夜凱大唐第一莊從訓練史萊姆開始三國之勝謀天下開局變終結者仙朝我也想努力啊!簽到天師宮,下山已無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