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返回

盛世華唐

0213 李世民:我是夏蟲?
上章 目錄 下章

盛世華唐0213 李世民:我是夏蟲?

陳景恪用一個耳熟能詳的故事,告訴了李世民國家是如何誕生的。

同時也告訴了他,國、君、民三者的關係。

“國家是一切的載體,君乃國家的統治者,民乃國之根基。”

“民繳納賦稅供養君主、官僚以及軍隊,其目的是希望他們能保護自己。”

“而國君和官僚、軍隊在享受了賦稅的同時,也理應給予百姓正面的回饋。”

“這種關係我稱之為契約……”

“然而後來的統治者缺乏這方面的認識,認為他們生而富貴,就應該享受這一切。”

“從那時開始,整個世界都走向了歧路,大同之世也成了永遠觸控不到的東西。”

……

“在這種思想的指導下,整個國家都走向了歧路,陷入了治-亂-治的死循環。”

王朝興滅是無數人一直在思考的問題,尤其是作為皇帝,李世民更是不知道思考了多少次。

卻始終無法找到解決的辦法。

此時陡然聽陳景恪提起,頓時就變的激動起來。

關鍵是陳景恪之前迥異於其他人的言論,讓他迫切的想聽聽,對方到底會拿出什麼不一樣的言論。

“你對王朝興衰還有研究?”

陳景恪傲然道:“略有研究。”

只看態度就知道不是略有研究,而是很有研究才對。

李世民更加開心,不怕你有想法,就怕你什麼都不知道。

“不知你有何結論?”

陳景恪侃侃而談:“接著上面的話往下說,契約遭到統治階級的毀壞,世界走向歧途。”

“在這種思想的指導下,掠奪、剝削成為了理所應當之事。”

“不加限制的掠奪和剝削,導致最底層的百姓活不下去。”

“當活不下去的人多了,自然會站起來造反,改朝換代。”

“這就是你的結論?”李世民很是失望,這個結論太過於老生常談了。

陳景恪笑道:“結論其實都是一樣的,百姓活不下去造反,不一樣的是過程。”

李世民稍稍恢復了些興趣,道:“細說。”

陳景恪說道:“國家敗亡除了君主殘***臣當道等等因素之外,財政也是核心問題。”

“有句俗話叫一文錢難倒英雄漢,人沒錢不行,國家沒錢問題只會更大。”

“國家有了錢才能賑災,才能養活龐大的軍隊和官僚,才能推行各種政策。”

“沒有錢,軍隊就不會有戰鬥力,面對天災人禍只能束手無策。”

“陛下看史書的時候,有沒有發現,每到王朝末期都是天災連綿不斷。”

李世民不禁頷首,確實存在這樣的問題。

他也一直很疑惑,為何會如此。

於是就問出了一句話:“真的是天要亡其國乎?”

陳景恪搖頭道:“非也,老子曰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

“荀子曰,天行有常,不為堯存,不為桀亡。”

“先賢早已經說過,天不會因為‘芻狗’之事,改變自己的規則。”

李世民問道:“那為何會如此?史書是做不了假的。”

陳景恪說道:“史書自然不會作假,然寫書的是人難免會有偏向。”

“盛世的災荒被澹化了,末世的天災被重點書寫。”

“所以才會給了人盛世風調雨順,末世天災連綿的錯覺。”

“聖人不妨著人統計一下,王朝盛世時期的天災次數,然後和王朝末期的天災次數作對比。”

“就會發現,實際上兩個時期的差距並不大。”

“只是王朝盛世時期國家強盛,朝廷手中有錢糧,每逢天災都能及時救治,天災釀不成大禍。”

“每到王朝末期,朝廷漸漸的失去對地方的掌控,國庫也沒有錢糧。”

“天災得不到及時賑濟,往往釀成巨大災禍死人無數。”

“反過來加重了王朝負擔,最終走向滅亡。”

李世民驚訝的道:“你統計過此事?”

陳景恪點頭道:“統計過,其實史書上有很多細節至關重要,只是並不為大家所重視罷了。”

這牽扯到一個意識形態問題,現在人要構建民族意識,需要普及歷史。

可是在古代沒有這方面的需求,史書不是給百姓看的,而是給統治階級看的。

希望統治階級能夠在歷史中吸取教訓,治理好國家。

受限於時代,古人讀史書也大多都是觀察某件事情、某個政策以及某個人的行為等等。

試圖從這些事情裡面找到教訓。

像陳景恪所說的,對比盛世和王朝末期天災數量,可以說是前所未有之事。

李世民自然也是如此,即便陳景恪告訴他這些,他也不認為有多大作用。

天災乃天定,即便知曉了又能如何?

陳景恪看出了他的這種想法,倒也沒有鄙視之類的。

這和他本身無關,而是整個時代的認知在限制他罷了。

氣候是個大課題,眼下的科學發展,還不足以讓他們認識到,這些規律都是有跡可循的。

不過既然話匣子開啟了,陳景恪就不介意多說幾句:

“天道執行自有規律,研究古代的氣候發展,可以推測未來的氣候變化。”

“而氣候的變遷都是以百年乃至千年為週期進行變化的。”

“比如商朝末期氣候就變得尤為寒冷,導致糧食作物大面積減產。”

“……商周時期太過遙遠,咱們說近一些的時期。”

“漢武帝時期也出現過一次氣溫驟降,當時天下以高產的稻粟為主糧。”

“那次氣溫驟降,導致北方地區無法再大面積種植稻粟,改為種植產量較低的麥豆。”

“如果聖人留意過就會發現,西漢前期史書記載畝產可達兩三石,到了東漢時期就只剩下一石有餘。”

李世民露出不可思議之色,道:“這個變化不只是我留意到了,許多古人也留意到了。”

“眾人皆不解其中之意,只以為是天道如此……沒想到真相竟如此簡單。”

陳景恪心道你們留意過那最好不過,嘴上繼續說道:“對,真相就是如此簡單。”

“漢武帝時期氣溫驟降,稻粟不適宜在北方種植,於是就開始推廣豆麥同種。”

“包括冬小麥的種植時間、種植方法等等,也都是那個時期確定的。”

“到了漢宣帝時期,持續數十年的低溫期終於過去,氣溫逐漸升高。”

“可是北方種植豆麥的習慣已經成型,也就沒有再次糾正過來。”

“一直到王莽時期,天下再次進入了一個寒冷期,北方糧食大面積減產……”

“到了光武帝劉秀繼位,氣候再次恢復正常……這次的溫暖期一直持續到東漢末年。”

“史書有明確記載,從漢安帝開始氣候就開始反常。”

“有時暴雨連綿半年有餘,有時天下大旱一年不見雨水。”

“反常氣候的背後,就是整個大氣候在發生改變……天下再次進入了寒冷期。”

“史書記載,漢靈帝光和六年冬大寒,東來、琅琊井中冰厚尺餘。”

“曹丕去淮河督練水師,卻發現淮河結冰。”

“三國時期東吳境內下大雪有三尺餘……”

“這些記載無不說明,當時天下進入了寒冷期。”

“南方都尚且如此寒冷,北方有多冷可想而知。”

“寒冷氣候一直持續到了晉朝建立才有所恢復,然後到了東晉時期再次進入寒冷期。”

“這次寒冷期一直持續到了隋朝建立才結束,然後氣候逐漸升高。”

“等到大唐建立,氣候已經恢復到了千年來最溫暖時期,也是最適宜人類生存的時期。”

“吐蕃為什麼會崛起?就是因為整體氣候變暖,導致高原冰雪融化適宜農耕。”

“有了足夠的糧食,吐蕃君主松贊干布才能南征北戰。”

“而根據規律,這次氣候溫暖期會持續兩百年左右,然後天下將再次進入寒冷期……”

“陛下還覺得研究古代氣候變遷沒有用處嗎?”

李世民久久不語,這一套理論帶給他的衝擊,甚至還要超過之前的契約論。

都說夏蟲不語冰,現在他覺得自己就是那一隻‘夏蟲’。

陳景恪給他說的這些,之前他連想都想不到。

但這套理論也讓他產生了一種感覺:史書還可以這樣去讀。

原來這些天災背後竟然還隱藏著這樣的大秘密。

這個秘密有用嗎?

可以說沒用,對於大部分人來說,就算知道了又能如何?

但對於一個雄才大略的皇帝來說,簡直太有用了。

可是他心中也有疑惑,這一切都是真的嗎?

他不是偏聽偏信的人,自然不會因為陳景恪幾句話就相信。

但他也沒有直接質疑,而是道:“我會著人去調查此事,待有結論後再說……繼續說方才的話題。”

陳景恪頷首道:“喏,同樣面對氣候變冷的天災,漢武帝能打敗匈奴征服四夷,創下不世功業,但他的後人卻只能亡國。”

“為何?”

“這當然離不開漢武帝自己的雄才大略,但細究就會發現,關鍵在於一個財字。”

“漢武帝透過種種策略,甚至連賣官鬻爵之事都做了,把財富聚集於國庫。”

“正是有了這些錢財,他才能賑濟各種災荒,才能頂著變冷的氣候打敗匈奴和四夷。”

“到了他統治的中後期,國家的潛力可以說已經被他壓榨的差不多了。”

“就算他有再多的手段,都無法再搜刮到足夠的錢財。”

“於是他不得不頒佈了所謂的輪臺罪己詔,將國家的戰略方向,從擴張變為保守。”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漢武帝改變策略,是因為連年征戰民間也沒錢了,實在無錢可徵。”

“西漢和東漢末年,儘管連年天災,可是天下承平百餘年,民間是有錢的。”

“準確說是官僚權貴手中掌握著海量的財富。”

“只是這些錢財被藏在達官權貴的地窖裡,不能為國家所用。”

“就造成了一個局面,百姓和朝廷窮,而處在中間的達官權貴腦滿腸肥。”

“而且這些權貴還趁著天災人禍,繼續兼併財富,讓更多的百姓失去依靠。”

“這就是為什麼漢武帝遭遇天災,還能打出大漢天威,而後來的那些君主,卻只能坐視國家走向滅亡。”

李世民再次沉默下來,他沒有問‘為何不向達官權貴徵稅’這樣幼稚的話。

再沒有人比他更清楚其中的原因。

達官權貴掌握著權力和財富,他們有的是辦法避稅。

想問他們要錢?別做夢了。

把他們逼急了,大不了改朝換代。

陳景恪停頓了一會兒,給他消化的時間,才繼續說道:

“王朝初期地多人少,朝廷手中掌握著大量的土地。”

“把這些土地分給百姓,就能養活無數人,而且朝廷還能從百姓手中徵收到賦稅。”

“如此百姓的日子還能過得去,國庫也有錢,能做各種規劃。”

“所以王朝初期往往都是一副蒸蒸日上的樣子。”

“但有一點是不可否認的,那就是財富是向著權貴流動的。”

“用不了多少年,那些權貴就會靠著各種手段,把財富聚集在自己手裡。”

“百姓手中的土地越來越少,連飯都吃不飽,還要繳納各種賦稅。”

“而那些權貴,掌握著海量財富,卻一文錢的稅都不用繳納。”

“朝廷收不上稅,就只能坐視各種天災發生……最終眼睜睜的看著亡國。”

“有些禍根其實是從一開始就埋下的,比如權貴的免稅特權,比如縱容權貴兼併財富。”

“陛下還記得我註解的《道德經》裡,天之道的部分嗎?”

李世民微微點頭,道:“君主行天道,抑制土地兼併,給百姓活路。”

天之道損有餘以補不足,人之道損不足以奉有餘。

陳景恪的解釋是,人都有私心,人道就是要財富兼併。

那就要有一個人站出來,施行天道平均財富,讓百姓能夠活下去。

而能夠推行天道的,就只有皇帝。

陳景恪進一步解釋道:“君主行天道,既是給百姓活路,其實也是在自救。”

“若不推行天道,坐視財富兼併,用不了多少年朝廷將一文錢賦稅都收不到。”

“到那個時候,又是一次王朝更替。”

李世民似乎反應了過來,皺眉道:“你繞來繞去,最終還是認為王朝興替皆因土地兼併?”

陳景恪搖搖頭,道:“土地兼併只是一個原因,真正核心問題是,朝廷如何有效的徵收賦稅。”

上章 目錄 下章
本站推薦
從嚮往開始制霸娛樂圈宇宙級寵愛諸天新時代特種兵之戰狼崛起劍仙三千萬我真不是魔神我有一座天地當鋪都市國術女神女配她天生好命食物鏈頂端的猛獸
相關推薦
大秦:開局三千精甲復國稱帝我成了系統,開局繫結反派宿主鬥破之開局收到自己遺書我,修真界女魔頭,收了霸總當男寵浩渺長生途全球虛擬時代大明閒人風月大宋衙內闖三國穿越之富甲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