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返回

盛唐金手指

第85章 進退兩難
上章 目錄 下章

盛唐金手指第85章 進退兩難

唐代國祚到了唐玄宗晚期,可以說是內憂外患,可是唐玄宗卻兩耳不聞窗外事,怠政重用奸佞不理國事,一心和美人楊玉環聲色犬馬耳鬢廝磨長相廝守。

唐玄宗李隆基在位前期重用賢臣,勵精圖治,社會經濟繼續發展,出現了封建社會前所未有的盛世景象。但他在位的後期,沉湎酒色,荒淫無度,重用奸臣,政治**,終於爆發了安史之亂,唐朝由此轉衰。所以說,李隆基是一位功過都很突出的歷史人物。

李隆基統治前期,重視地方官的選拔,曾親自考核縣令,把不稱職的人斥退。任用有才幹,能負責,敢進諫的姚崇、宋璟做宰相,因此社會安定,生產發展,經濟繁榮,唐朝進入全盛時期,史稱“開元盛世”。天寶十三年,是唐代的極盛之世,全國有三百二十一郡,一千五百三十八縣,一萬六千八百二十九鄉,九百零六萬九千一百五十四戶,五千二百八十八萬四百八十八口。史載:“戶口之盛,極於此”。

他重視對邊疆地區的管轄,封粟末的大祚榮為“渤海郡王”,設渤海都督府和黑水都督府,封南詔的皮羅閣為雲南王,封回紇的骨力裴羅為“懷仁可汗”,鞏固了多民族國家的統一。

改革軍事制度,改府兵制為募兵制。

李隆基統治後期,寵愛楊貴妃,整日飲酒作樂,不理政事,還重用奸詐的李林甫、楊國忠,政治十分**,以致釀成安史之亂。持續八年的安祿山、史思明的叛亂,使農業生產受到極大破壞,百姓流離失所,使唐朝由盛轉衰,從此唐朝開始走向了下坡路。

多事之秋讓甄乾心生寒意,風雲變幻稍有不慎便會萬劫不復,自己的夢想可是賺幾億,嬌妻美妾、兒女成群做一個風流快活的富翁。

現在把甄乾扔在了亂世,不由得想起了杜甫的《兵車行》“……生女猶得嫁比鄰,生男埋沒隨百草。君不見青海頭,古來白骨無人收。”

不想留在盛唐晚期,更不想招來無妄之災,甄乾思前想後只有三條路好走。

第一條在安史之亂沒有爆發之前,遠離戰火紛飛的北方,逃往南方和巴蜀都是不錯的地方。

第二條路選擇一處人跡罕見山林,從此遁隱消失滅跡。

第三條路遠走他鄉,離開大唐到海外尋找一座島嶼與世隔絕,從此不問世事。

第一條路只能暫時躲避戰火,亂世一起天下再無安寧之所,甄乾很清楚什麼叫做躲了和尚、躲不了廟,大唐境內真的有平靜祥和的桃花源嗎?

第二條路看似可行,其實同樣危機重重,人是群居動物,一旦脫離的社會群體,過著野人一樣的生活,甄乾真的能忍受嗎?

安史之亂之後是藩鎮割據、朝綱混亂、外族入侵,天下之大哪有甄乾容身之所,連年的戰火,百姓流離失所,朝廷橫徵暴斂,藩鎮攻伐不斷,歷史的洪流將裹挾著泥沙橫掃一切,甄乾真的能置身事外嗎?

不能!除非甄乾遠離大唐,到一個沒有人能找到的地方。

遠遁海外一樣遙不可及,孤身入海自己能活下去嗎?吃穿住行那一樣不要專業工匠,自己能過天為被、地為床的野人生活嗎?

甄乾想的很多,君子不立於危牆之下,三十六計走為上計,可是怎麼走、到什麼地方,這可把甄乾難住了。

天寶十一年發生了很多事,甄乾無時無刻不在關注著時局的變化。

二月,玄宗命有司出粟帛及庫錢數十萬緡於兩京換買惡錢。先是江淮地區多惡錢,貴戚大商常常以良錢一換惡錢五,運入長安,市場上惡錢氾濫,李林甫奏請禁之。官為換取,期限一個月,不送入官者,以罪論處。於是商賈囂然,認為不便,共遮楊國忠馬而訴之。國忠言於玄宗,改命凡非鉛錫所鑄及穿孔者,繼續使用。

三月,安祿山發蕃、漢步騎二十萬擊契丹,要雪天寶十年敗於契丹之恥。先是突厥阿布思來降,唐玄宗以厚禮待之,賜名李獻忠,賜爵為奉信王,並命為朔方節度副使。李獻忠有才略,不肯屈為祿山之下,所以安祿山懷恨在心,至是,乃奏請李獻忠帥同羅兵數萬來助擊契丹。李獻忠害怕被安祿山害死,就對留後張瑋說,請奏唐玄宗留而不去,張瑋不答應。於是李獻忠帥所部大掠倉庫,叛歸漠北,安祿山遂頓兵不前。九月,阿布思入寇,圍永清柵,被柵使張元軌擊退。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四月,以安思順為朔方節度使。

五月,加京兆尹楊國忠御史大夫、京畿、關內採訪等使,凡王鉷所領使職,都歸國忠。同年十一月十二日,李林甫死,楊國忠拜相,一人凡領四十餘使。

六月,楊國忠奏吐蕃兵六十萬救南詔,劍南兵破之於雲南,拔其隰州等三城,俘虜六千三百人,因為道路遙遠,只挑選壯者千餘人及酋長降者獻俘。

十一月,楊國忠為相後,以司勳員外郎崔圓為劍南留後,徵魏郡太守吉溫為御史中丞,充京畿、關內採訪等使。吉溫至范陽辭別安祿山,安祿山令其子安慶緒送吉溫出境,並為吉溫牽馬至驛外數十步。吉溫至長安後,朝廷發生一切事情,都向安祿山報告。

十二月,以平盧兵馬使史思明兼北平太守,充盧龍軍使。史思明是突厥種,初名卒幹,唐玄宗賜名為史思明,與安祿山同鄉裡,為人狡詐,通六蕃語,安祿山器重之。

隴右節度使哥舒翰與安祿山、安思順不睦,唐玄宗為其和解,使為兄弟。天寶十一年冬,三人同入朝,唐玄宗使高力士宴之於城東。席間,安祿山對哥舒翰說:“我父親是胡人,母親是突厥,你父親是突厥,母親是胡人,族類相同,為什麼我們不能相親呢?”哥舒翰說:“古人雲,狐向窟嗥叫最不吉祥,原因是其忘本。如果你能夠與我相親,我豈敢不盡心!”安祿山以為哥舒翰用“狐”字譏諷其胡人,頓時大怒,罵哥舒翰說:“你突厥種竟敢如此!”哥舒翰想要回罵,高力士以目阻之,哥舒翰遂止,假裝醉酒而散,從此積怨愈深。

轉眼就要到了天寶十二年,甄乾越發感到戰爭的腳步臨近,也不知道這時的唐玄宗是怎麼想的,難道天下真的太平了嗎?到了刀槍入庫、馬放南山的時候了嗎?

安祿山番漢步騎二十萬擊契丹,難道就沒有讓唐玄宗產生一絲的警覺,二十萬軍隊啊!就是二十萬頭豬也不能交到一個胡人的手上,這已經不是政治覺悟的問題,是在自掘墳墓!

唐玄宗奉行外重內輕的禦敵政策,邊軍的總數量大約在五十萬左右,在盛唐全部軍隊的七成以上,當時京城的御林軍人數還不到八萬,其中還大多勳貴子弟兵,如此懸殊的軍力對比,卻讓唐玄宗對安祿山絲毫的沒有疑心是極不正常的事情。

(本章完)

上章 目錄 下章
本站推薦
從嚮往開始制霸娛樂圈宇宙級寵愛諸天新時代特種兵之戰狼崛起劍仙三千萬我真不是魔神我有一座天地當鋪都市國術女神女配她天生好命食物鏈頂端的猛獸
相關推薦
主宰帝經我的嬌妻是將軍真靈門閥我的修仙者論壇工業弒神星帝女巫島我能看見屬性點鬥羅之冰羽孔雀天漢之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