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返回

影片剪輯:開局盤點十大帝王

第一百九十六章 馮唐易老 李廣難封
上章 目錄 下章

影片剪輯:開局盤點十大帝王第一百九十六章 馮唐易老 李廣難封

幸福的家庭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家如此,國亦如此。

在魏國力量日益強大,吞併之心漸顯的情況下,蜀國除了經濟形勢每況愈下,難以滿足軍需外,朝政更是腐朽不堪,沒有多少主見和大志的劉禪,偏還就寵信了一個極度專權的陰險小人——宦官黃皓,破屋偏遇頂頭風,這麼一來,蜀國真就內外交困,風雨飄搖了。

一心為國的姜維上書後主,“黃皓奸巧專瓷,將敗國家,請殺之。”

若後主英明,蜀國或許還有一次重振朝綱,聚攏人心,鼓舞士氣的機會,但機遇又一次喪失。

無可奈何的姜維情知不妙,自求沓中屯田,以避內逼。

或許,姜維想效魏國屯田,從經濟上再作打算。

姜維清楚的是屯田在魏國已實行了三四十年,經濟上早把蜀國撂遠了;不清楚的是老天爺給他,給蜀國的時間已經不多了。

公元二百六十三年春,姜維上表後主:“聞鍾會治兵關中,欲窺進取,宜並遣張翼、廖化詣督諸軍分護陽安關口、陰平橋頭,以防未然。”

萬分危急關頭,後主竟然聽信黃皓求神問卜,預言魏國不會攻入,機會再一次喪失。

即至八月發兵時,鄧艾兵向駱谷,蔣舒開城降敵,陽安關失守,姜維只得一路退至劍閣。

姜維堅守劍閣,鍾會軟硬兼施皆奈何不得。

驚悉綿竹失守,姜維恐腹背受敵,遂引兵西退。

此時的成都,雖然魏軍兵入平川,但時蜀漢主力尚存,周邊要隘一個未丟,半壁江山尚在,在內軍心士氣均可一戰,在外東吳援軍指日可待。

卻是後主詔令姜維及全軍將士就地投降,這是連鍾會、鄧艾也未曾料到的。

蜀“將士鹹怒,拔刀斫石”,作為忠臣,姜維的唯一選擇,只能是聽命投降。

見姜維降,鍾會傲慢地問:“來何遲也?”

姜維正色流涕曰:“今日見此為速矣!”

姜維是流涕嗎?不,他是在流血,一個末路將軍悲涼的血。

鍾會哪裡知道,讓姜維投降的,除了君命,還有他心中興復漢室的“遠志”,為此,哪怕忍辱負重,委曲求全。

姜維先是與鍾會交好,利用鍾會和鄧艾之間的矛盾,密告鄧艾謀反。

鄧艾敗,鍾會獨統大軍,姜維進一步鼓動鍾會叛亂,慫恿他誅殺被扣魏將,而後俟機殺掉鍾會,絕地反擊,恢復蜀漢。

姜維密書劉禪:“願陛下忍數日之辱,臣欲使社稷危而復安,日月幽而復明。”

鍾會遲疑間訊息洩露,魏將胡淵引兵殺出,雙方於宮城內激戰,姜維、鍾會皆戰死。

人算不如天算。

但姜維無愧英雄的稱號,儘管這是一個悲劇的英雄。

生活在那樣一個風雷激盪的時代,姜維一生都在胸懷遠志進行抗爭,和時代、和命運、和處境抗爭。

為此,他捨棄了很多,也揹負了很多。

千百年來,他被讚揚,被同情,被非議。

悲劇的結局,悲壯的性格,悲愴的抗爭,悲情的命運,使他像那個風雷激盪的時代一樣變幻莫測,也使他讓不同時代的人,從不同的角度出發,仁者見仁,智者見智。

但不管怎樣,他的人格風範和個人魅力,千百年來為人們所稱道,所敬仰。

諸葛亮之譽姜維,人人皆知,時人鍾會、卻正之論,或更為公允。

鍾會對這位多年的宿敵敬佩之情溢於言表,“公侯以文武之德,懷邁世之略,功濟巴漢,聲暢華夏,遠近莫不歸名。”

卻正雲:“姜伯約據上將之重,處群臣之右,宅舍弊薄,資財無餘,側室無妾媵之褻,後庭無聲樂之娛。衣服取供,輿馬取備,飲食節制,不奢不約,官給費用,隨手消盡。察其所以然者,非以激貪厲濁,抑情自割也。直謂如是為足,不在多求。凡人之談,常譽成毀敗,扶高抑下,鹹以姜維投厝無所,身死宗滅,以是貶削,不復料擿,異乎《春秋》褒貶之義矣。如姜維之樂學不倦,清素節約,自一時之儀表也。”

王鳴盛:“姜維志在復蜀,不成被殺,其赤心則千載如生。維之於蜀,猶張世傑、陸秀夫之於宋耳。”

蜀敗於魏,宋亡於元。

宋亡,沒人將責任過失記到張世傑、陸秀夫賬上,論蜀亡之原因,卻對姜維多有微詞,此中,猶以孫盛之言為過,“姜維策名魏室,而外奔蜀朝,違君徇利,不可謂忠;捐親苟免,不可謂孝;害加舊邦,不可謂義;敗不死難,不可謂節;且德政未敷而廢民以逞,居禦侮之任而致敵喪守,於夫智勇,莫可雲也。凡斯六者,維無一焉。”

陳壽說姜維,語亦偏頗,“姜維粗有文武,志立功名,而玩眾黷旅,明斷不周,終致隕命。老子雲:‘治大國者猶烹小鮮’,況於區區蕞爾,而可屢擾乎哉。”

之所以說姜維是一個悲劇英雄,就在於他人生之路充滿悲情,生前遭逢亂世,雖有遠志,卻是左右掣肘,大功難成。

在外魏國虎視眈眈,伐則國力不濟,守則無異待斃;在內後主闇弱,宦皓擅權,打虎不成,幾難自保。

是進不得,退不得,守亦不得,姜維之悲情,讓人不禁想起陳子昂的《登幽州臺歌》:“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

生前飽受排擠,死後頻遭非議,姜維悲情之深,真讓人“愴然而涕下”。

悲劇歸悲劇,悲情歸悲情,作為英雄,姜維不僅為後人所理解,更為後人所景仰。

著名史學家胡三省言道:“維之智足以玩鍾會於股掌之上,迫於時,制於命,奈之何哉!姜維之心,始終為漢,千載之下,炳炳如丹,陳壽、孫盛之貶,非也。”

蔡東潘說:“姜維才不逮諸葛,而欲與魏爭勝,連歲出師,致民勞苦,不可謂非失計。

然如後主之昏愚,親小人,遠賢臣,就使維不伐魏,蜀亦寧能久存乎?況維聞魏人窺蜀,即表請遣將守險,而為一黃皓所誤,卒至魏兵三路長驅直入,是咎在黃皓,於維無尤也。

劍閣守險,鍾會屢攻不克,而鄧艾從陰平進兵,直趨涪城,諸葛瞻不依黃崇之議,讓敵深入,猝至戰死,是咎在諸葛瞻,於維亦無尤也。

成都雖危,尚堪背城借一,後主寧從譙周,不從北地王諶,面縛出降,坐喪蜀土,是咎在後主,於維更無尤也;至大勢已去,維尚詐降鍾會,意圖規復,乃不幸失敗,一死謝國,維之報主,至矣盡矣!天不祚蜀,何維之足尤乎?”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在坐亦亡,伐以亡的現實面前,作為英雄,姜維的唯一選擇,只能是“惟坐而待亡,孰與伐之。”

就算結局是悲劇,也要拚死一搏,選擇英雄的悲劇。

悲劇的命運,悲情的人生,這就是姜維,這位飽受爭議,彪炳千秋的英雄生命的寫真。

…………

魏營中。

鄧艾看到姜維的盤點影片,心裡不禁感概。

“姜維,的確是一位值得尊敬的對手。”

雖然姜維是他的對手,但姜維的這種精神,讓鄧艾不免感到莫名的感動。

要知道,姜維跟隨諸葛亮征戰沙場的時候,鄧艾還在田間地頭指揮農民幹活,他直到五十多歲才有機會征戰沙場。

大器晚成的鄧艾也容易理解姜維這種想要為國爭光的情懷。

…………

盤點華夏十大悲情人物。

姜維的盤點到此結束。

馬上將帶來下一位悲情人物,敬請期待。

…………

“下一位悲情人物?”

“會是誰?”

無數人期待。

這種悲情人物的故事更容易打動人。

隨後,蒼穹之上的投影再度變化。

盤點華夏十大悲情人物。

上榜人物——李廣。

所屬朝代——大漢。

…………

“李廣?”

漢武帝看到這裡,被這個名字給驚醒了。

“有意思!”

“朕倒要看看李將軍將來會經歷什麼事情。”

…………

“李廣?”

“飛將軍李廣?”

“李廣的確是個悲情人物。”

“馮唐易老,李廣難封可不是瞎說的。”

…………

說到李廣,可能沒人會陌生。

因為他可是漢武帝的手下。

正是因為有了衛青霍去病的存在,李廣被忽視了。

漢景帝即位後,李廣任隴西都尉,又改任騎郎將。

吳楚七國之亂時,李廣任驍騎都尉,跟隨太尉周亞夫反擊吳楚叛軍。

在昌邑城下,奪取叛軍軍旗,立了大功,以此名聲顯揚。

但因梁王劉武授給他將軍印,還師後,朝廷沒有給予封賞。

李廣調為上谷太守,天天與匈奴交戰。

典屬國公孫昆邪哭著對漢景帝說:“李廣的才氣,天下無雙,他自負,屢次與敵虜肉搏,恐怕會失去他。”

於是朝廷調李廣為上郡太守。

後來歷任隴西、北地、雁門、代郡、雲中太守,都因奮力作戰而出名。

李廣難封。

說的就是李廣功勞多卻不能夠封侯封官,反而命運多舛。

李廣是不能封,還是難封?

又或者是什麼原因,導致了這樣的結局。

在之前的盤點影片中,多次講到了漢朝的匈奴之患。

很多人不明白,為什麼中原人老是要去打匈奴。

實際上,這不是中原人好戰,恰恰相反,是被匈奴所逼的。

匈奴屬於遊牧民族,並不像中原的人民一樣,有農耕文化,能夠抵禦災年。

一旦出現了天災人禍,對於匈奴來說,就是滅頂之災。

所以,在餓著肚子的時候,他們就要過來搶,搶女人,搶糧食。不僅搶,還要殺人。

這一點,看看漢朝的歷史就知道了。

有人說,那為什麼不能夠跟匈奴做好朋友呢?好朋友就不會互相傷害了。

這也是一種誤解,並且有人經常用這樣的誤解來說明中原人好戰。

實際上,自劉邦開始,中原的公主就多次嫁到匈奴那邊去,美其名曰和親。

但是和親有效果嗎?沒有,該搶劫的時候,匈奴還是要搶,該殺人的時候,還是要殺。

為此,漢武帝怒了,開始著手打擊匈奴。

有人認為漢武帝窮兵黷武,但是他們看不到,匈奴每次進犯,所殺的人,都是上千人。

對於這樣的人,你不打他,還寄希望於他能夠變好,是一種幼稚的想法。

李廣,就是在抗擊匈奴的戰爭中,較為出名的一個。李廣這個人,爭議很大。有些人說他是懷才不遇,命運多舛。有些人則認為他是不學無術,毫無大將風範。究竟是什麼原因,導致了這兩種截然不同的評價呢?我們又能夠從李廣身上,學習到什麼呢?一起來看看。

李廣是李信的子孫後代,而李信則是秦始皇時期著名的將領。

也就是說,李廣是名將世家。

而李家又非常善於箭術,這一點在李廣身上也得到了體現。

所以,家族家庭的氛圍,對於一個人的成長來說,是非常重要的。

如果李家自上而下都是喜歡吃喝嫖賭,那麼李廣勢必也是如此。

常說書香門第,就是指這一大家子的人,都喜歡讀書,講學問,都是文化人。

家長在這一點上也要特別注意,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一定要營造一個健康、有追求的家庭環境,讓孩子能夠時時刻刻得到薰陶。

在漢文帝時期,李廣就開始從軍,並因為箭術高明,射殺了多個匈奴,因此被封為中郎,開始當上了一個小領導。

後來,被漢文帝賞識,又提升到了漢文帝的騎兵侍從。

漢文帝對李廣的評價很高:“惜乎,子不遇時!如令子當高帝時,萬戶侯豈足道哉!”

就是說,你小子要是生在劉邦時代,封個萬戶侯那還不是手到擒來的事情。

萬戶侯,是大將軍的級別了。

但是,漢文帝這句話,仔細讀的話,會發現是明褒暗貶。

為什麼呢?漢文帝時期,並非和平時期,匈奴也是每年都要來例行搶劫幾次。

那麼,對於有才能的大將,必然是十分需要的。

講道理,如果漢文帝這麼看重李廣,應該是要讓他帶兵打仗,而不是說他生不逢時。

如此說來,就只有一個可能的,漢文帝是在提醒李廣,你這個人有些飛揚跋扈了,要是在劉邦時期,就像是英布、彭越哪些人一樣的下場。

上章 目錄 下章
本站推薦
我真不是魔神都市國術女神從嚮往開始制霸娛樂圈女配她天生好命食物鏈頂端的猛獸特種兵之戰狼崛起我有一座天地當鋪劍仙三千萬諸天新時代宇宙級寵愛
相關推薦
我們離婚吧變身在jojo的奇妙冒險日向jojo的奇妙木葉冒險苟在獵人世界的JOJO牌佬在JOJO中的奇妙冒險三國影片君:開局盤點十大猛將!我家鍵盤有點萌北宋小廚師楚臣心界之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