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返回

隋末逐鹿記

李唐入關戰役詳析(轉載於沉醉唐風論壇)
上章 目錄 下章

隋末逐鹿記李唐入關戰役詳析(轉載於沉醉唐風論壇)

“中原+四角+四邊”的九大地域,從更大一個層次上來又可以先分南北,既北方的黃河流域和南方的長江流域。*無廣告的~*~網收藏~**書城這是國人非常熟悉的“南北模式”,因為中國在分裂時期最常見的便是南北對峙。並且幾千年歷史裡,黃河流域比長江流域開得早,早期其經濟、政治、軍事力量都是北優於南,後期經濟中心南移,但政治、軍事力量還是北優於南。所以中國歷史上最常見的統一模式也是北方黃河流域的政權統一天下,唯一的特例在明代。至於本文涉及的隋唐之際,黃河流域還有著全面的經濟、政治、軍事優勢,我們可以先略看一看。

九大地域裡——

位於黃河流域的有:居天下之中的中原河南;四角地之關隴、河北;四邊地之山西、山東。李唐的統一戰爭最重要的幾場大仗正是在上述幾個地區進行的,絕非偶然之事。其道理就在於,在這個時代裡,這幾個地域開最好、經濟政治軍事力量最深厚、人口最多最集中。

事實也是如此,隋末大亂,重要的割據勢力都在這個地區活動。我們按兩部《唐書》裡隋唐之交諸家“反王”的排位來看:排位第一的瓦崗李密在河南中原;排位第二的洛陽王世充在河南中原;排位第三的竇建德在河北;排位四、五的薛舉和李軌在隴西;排位第六的劉武周在山西。其餘如關中地區北部的梁師都、郭子和,河北北部的高開道,山東地區的徐圓朗等,勢力都不可窺,幾經反復才得以收拾下來。

位於長江流域的有:四角地之巴蜀、東南;四邊地之漢中、荊襄。李唐在這一地區的重大戰事明顯少得多也輕鬆得多,根本不能和北方進行的戰事相提並論。

當然當時的長江流域也不是完全無可論者:最強的兩股割據勢力是佔據荊襄南岸的蕭銑和佔據東南的杜伏威、輔公祏,另外還有東南以南的李子通和林仕弘略值得一提。不過這幾股勢力從來沒有對李唐造成什麼重大威脅,見勢不妙就投唐的不少,即使有頑抗或造反的,也被輕易解決。

其實,隋末唐初的長江流域,雖然前有南北朝時期割據江南數百年的南朝歷史,但是在經濟上來南朝對江南的開還是不足以與黃河流域相比,在政治軍事人物上來南朝的江南華族本來和江南土地的結合程度就有限,楊隋統一以後江南人物紛紛北歸,也沒有留下多少值得一觀的本土勢力。

我們還可以往外圍多看一眼,北方黃河流域再往北是遊牧民族佔據的大草原,突厥在這裡稱霸一方,哪怕已經分裂成東突厥和西突厥,其勢力依舊強勁,不僅在北方胡漢交界區扶植出好幾股割據勢力,自身亦頻頻對李唐帶來很大壓力。而南方長江流域再往南是分隔零碎的丘陵地區,有許多各自為政的“蠻族”部落卻無一股強者,自然也不可能形成有效的威懾力量了。

因此,在李唐的統一戰爭中,黃河流域的“中原、兩角、兩邊”是毫無疑問的重。

有一句圍棋術語叫做“金角銀邊草肚皮”,意思是下圍棋的開局,最好在四角裡下第一手;其次是在四邊上下第一手;最麻煩的是在中部腹心下第一手。這一經驗總結,是非常有道理的,且不獨圍棋如此,進取天下的戰略也是如此。

以圍棋棋道而論:

從四角處開局,兩邊有邊框侷限和保護,所以對手的攻擊力量最多不過來自兩個方向,角落裡便容易“做活”,容易先手穩住一片開局的勢力,從而為之後的進一步行動打下堅實的基礎。並且做活後漏洞少,無後顧之憂。

從四邊處開局,則只有一面有邊框侷限和保護,做活難一些,那麼後一步的行動就可能落人後手,也不太穩固,容易被人找到漏洞攻擊。

從中部腹心處開局,則是四面受敵的形勢,做活亦難,落人後手,漏洞也多,一不心就被人抓住破綻攻入。

戰略也是如此,四角地裡容易護持,進攻的敵人只來自一邊,便易於在初期建立相對穩固的根據地,從而為進一步的軍事行動打下堅實的基礎。可以較快騰出手來攻擊其他立足未穩的敵人,一旦失利退守角地也不容易被敵人輕易攻破。四邊地則相對差一些,中原地區更是“四戰之地”易攻難守,都可以此類推。

黃河流域的兩大“金角”是關隴和河北,其中以關隴為中心的李唐成為新一代天下共主不必,佔據河北的竇建德也獲得了後世相當高的注意和評價,亦非偶然。以當時的形勢來看,關隴這一角略優於河北。

從比較單純的山川河流之勢來看,關隴和河北都號稱“四塞之地”,然而關隴的四塞比河北要嚴密得多。

關隴即今天的陝西甘肅,可分為關中和隴上兩塊,其中心是黃河上游的關中平原。關中平原的“四塞”地形如下:西面是隴山;南面是秦嶺;東面是黃河;北面是隴山、高原和呂梁山共同形成的臺地。此一四塞形勢相當穩固,也容易被關中平原上的割據勢力控制。周因此興、秦因此興、漢因此興、隋因此興、唐因此興,此一金角遂成為中國歷史前期幾大重要朝代的根據地。

當然,關隴也有不利的地方。四塞之勢的反面是平原較、地形狹促。這樣經濟展潛力有限,人口擴張能力有限同時出色人物的產生也有限。以關中平原作為全國的政治中心,往往面臨本地區生產不足的壓力,就是一個很典型的問題。

實際上在本時代以前,關隴一地從東漢時開始被邊緣化,其經濟實力文化實力跟不上形勢展是重要的原因之一。

不過總的來,在這個時代關隴地區還不象後代那樣開過度,其他地區的開程度還有限。這樣一來,關隴和其他地區相比,其經濟實力和人口數量尚不至於落後太多。再加上地形的優勢,要在軍事上要佔優,還是相對容易的。

因此在南北朝末年,關隴新興的軍事貴族集團成為了此一階段最後的勝利者。他們的勝利又給關隴地區帶來很多政治優勢,都城、百官、門閥、軍隊、物資聚集於此,佔據關中就能得到這一切,亦對開局非常有利。

反之,河北的山川河流所形成的“四塞”,卻不那麼嚴密。

河北的中心是黃河下游的大片衝擊平原也就是華北平原。華北大平原的“四塞”形勢如下:西面是山西東部的太行山;南面山東中南部的丘陵地區檔了一半;東面是大海;北面是燕山。這裡我們看到,除了東面的大海在這個時代算得上比較可靠以外,其他三面都不那麼可靠:

北面的燕山山脈就比較單薄,北方草原上強大的遊牧民族攻破容易。

西面太行山倒確實是崇山峻嶺,可那是屬於山西的,掌握山西中部汾河流域的勢力要搶下太行山還更方便兒。

南面的丘陵地區不太高大,又屬於山東,甚至只擋得住一半,另外一半依舊是平原,一直連到河南中原地區去了。

所以河北之“四塞”其實相當開闊,地域牽扯的範圍過廣,以河北為根據地的割據政權要把四面守住相對辛苦。起於河北的重要朝代也有,比如東漢就是如此。另外,塞外遊牧民族拿河北作為進取華夏的根據地和跳板,卻是最常見的模式。河北北面山脈淺薄容易突破,塞外遊牧民族在河北站穩腳跟比從關隴入手方便。而且塞外遊牧民族的初起根基在草原上,倒不太在乎西面山西太行山的屏障,因為可以直接從草原上作大迂迴攻擊山西、關隴等地區。

同時,河北的開闊地形,自然帶來了經濟人口上的優勢。黃河下游的華北大平原,有更強的農業生產潛力,在經濟基礎之上也有更多的人口和更盛的文化。

在這個時代裡,以河北為根據地的政權也不是沒有獲得最後勝利的希望的。前代有東漢的成例不,稍早一兒來自塞外的鮮卑族建立的北魏,也是先佔據河北然後統一了整個黃河流域。隋末大亂河北湧現了一大批“盜賊”,最後拼勝而出的竇夏勢力,給李唐的統一戰爭帶來一而再、再而三的“大麻煩”。唐統一以後,前期輸入京師的龐大物資主要亦來自河北,後期河北出現長期的藩鎮割據局面中央政權難以控制——以上種種,都可以明河北的強勢。

再來看黃河流域的“銀邊”,既山西和山東。因為黃河流域是東西兩角爭勝,那麼嵌在西角關隴和東角河北之間的山西,其戰略意義自然比山東強。

山西的山川形勢總的來,非常象一個豎插在關隴、河北之間的大楔子。這裡有南北縱向的三個大山脈,從西往東分別是:呂梁山脈、太屋山脈和太行山脈。三大山脈之間則夾著兩條下陷的平原谷地,因為人類總是多聚居在平地上,所以這兩線平原谷底就成為控制山西地區的重鎮所在。

呂梁山脈和太屋山脈之間的是汾河流域,從北向南數來,汾河的流淌在大山裡切出了三個比較大的平原地區:最北的大同地區有兩塊較的平原,在當時叫做馬邑或朔州;之後往南穿過雁門關和一段不長的峽谷,中部太原地區有一塊較大的平原,在當時叫做太原、晉陽或幷州;之後往南再穿過一段很長的雀鼠谷,南部晉南地區有一塊較大的平原,在當時叫做河東。

以馬邑、太原、河東三地串起來汾河流域是山西最主要的平原區域,自然就是山西最重要的經濟中心、人口中心和政治、軍事中心。基本上來,能夠控制汾河流域就容易控制整個山西,那是沒錯的。其中又以太原、河東兩地最為重要,因為這兩塊平原最大實力最雄厚。

同時山西既然是東西兩角之間的“楔子”,從軍事角度來看,太原和河東也正好分別成為東進和西進的突破口。太原的東面是著名的井陘關,歷代關隴進攻河北,往往以此作為突破,以關隴為根據地的北周,滅掉以河北為根據地的北齊,走的就是這條道路。河東的西面則與關中平原隔黃河相望,從河東渡過黃河進攻關中也是一個很常見的選擇,北周當初也是守住了河東,從而屏護住關中的大門。

太屋山脈和太行山脈之間有一個較的盆地,從太原地區南部向東穿出太谷關,再折向南經過一段狹長的谷地,南部長治地區有一塊盆地,在當時叫做上黨或潞州。這個夾在山裡的盆地沒有大河穿越所以盆地狹促,實力也弱一些。

從軍事角度來看,上黨對河北的重要性強於關隴,因為從這裡可以東出滏口關進入河北地區,也可以南出天井關下河南再東進河北。

“草肚皮”的中原,對於開局來確實不是個好地方,然而絕對不等於它不是一個重要地方。中原是四方輻輳之地,四面可達雖然免不了四處受敵,但反過來四方出擊又很方便。這一事實的意義在於:中原不適合作開局,卻很適合在“第二步”的時候考慮拿下。也就是,開局先站穩一角以後,第二步拿下中原,以一角為後方根據、以中原為前擊基地。退可守而根據地依舊穩固,進可攻從中原出橫掃其他方向的割據勢力有很大的方便。

中原地區的山川形勢似封似閉、四分天下。

所謂似封似閉,在於中原地區並非一馬平川的大平原一塊,黃河、淮河、山脈等等將中原地區分割包圍成四個部分,既:西、中部的洛陽平原、北部的河內地區、南部的南陽盆地和東部的汴淮流域。這四個地方分別對應天下八方,中原輻輳四方,自當如此。

洛陽平原處在中原之西、中部:西面著名的崤山和不太著名的熊耳山既分割又交通關中;南面伏牛、外方兩山隔開南陽;東面著名的嵩山擋在汴淮流域前;北面黃河分開了河內地區。作為中原之中,洛陽平原的重要性自不待言。東周、東漢都以洛陽為都城,楊隋也在關中的長安之外,把洛陽列為東都以控制整個關東地區。洛陽是關東的風流彙集之地,人物豔羨之所,在中國人的人文語境裡被視作中國之中、華夏之中、天下之中。在這個時代,這裡有楊廣傾力建造的洛陽大城,又有古今聞名的幾座巨大倉庫,資源和人物還是相當豐富的。李密、王世充二強,足以作為洛陽平原重要性的註腳。

河內地區在洛陽平原以北,當地的重鎮有河陽和懷州:西面崤山;南面隔黃河與洛陽平原相望;東面無險平原直通河北;北面則是山西插下來的太屋、太行兩山,正與兩山所夾的潞州盆地相對。這一地區比洛陽平原更開闊,從關中、山西、河北三地都容易攻入,離洛陽平原又僅隔了一條黃河,往往成為中原攻略的突破口之一。

南陽盆地在洛陽平原以南:西面秦嶺阻隔關中、漢中;南、東兩面桐柏山、大洪山、鄂西北山地分割和交通湖北;北面則隔著伏牛、外方山和洛陽平原相望。這個地區和洛陽平原中間阻隔的山脈較厚,不過歷來還是比如容易受洛陽平原控制的。南陽平原在歷史上最重要的用途是南征北伐。南陽盆地往西的一帶秦嶺山區山勢較低,是進入關中的側門,秦末劉邦一開始就是從這裡的武關入秦的,南北朝桓溫北伐就由荊襄北上南陽、入關中。黃河流域的北方政權也可以從這裡南下,佔據荊襄作為進擊江南的跳板,後代蒙古滅宋亦從此攻擊屢屢襄陽。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汴淮流域在洛陽平原以東:西面隔嵩山山脈和洛陽平原相望;南面雖有大別山之險,但靠著淮河等河流的交通便利溝通東南;東面、北面則和山東河北的平原連接起來,沒有什麼特別的險要之處。這一地區地勢開闊,在東西爭奪中往往是河北、山東兩地進擊中原的一塊跳板;在南北對峙中又是南征北伐的跳板。和平年代裡則是東西、南北交通的樞紐,和黃河下游及長江流域交通更方便。當經濟中心逐漸東移、南移的時候,“中原”這一概念也東移汴淮流域,北宋以汴河邊的開封作為都,正是這個緣故。

綜上所述,以上的兩角一邊一中原就是即將展開的天下之爭裡重中之又重。隋唐之交最強大的割據勢力產生於此,最激烈的戰爭戰役鏖兵於此,李世民東征西討的活動地區也集中於此。所以這裡對這個地區再複述一次——兩角:關隴和河北;一邊:山西;中原:河南。

李唐之興的第一著棋步,就是從山西起手,一子落下關中。

上章 目錄 下章
本站推薦
女配她天生好命諸天新時代從嚮往開始制霸娛樂圈特種兵之戰狼崛起宇宙級寵愛劍仙三千萬我真不是魔神都市國術女神食物鏈頂端的猛獸我有一座天地當鋪
相關推薦
雲養龍崽app暗衛頭子,專職養崽諸天金手指武俠三千年悟空死後三千年塵世隱殺殺手重生最強殺手:拐個王爺亂天下童心殺手我真不是天才殺手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