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返回

隨身帶著淘寶去異界

373|種地日常
上章 目錄 下章

隨身帶著淘寶去異界373|種地日常

“我想加入你們。”

他對那位年輕的領袖說。

然後對方點了點頭, “好的。”

於是接下來……

又是一個清晨來到。

安薩路睜著眼睛,定定看著還泛著青綠的棚頂, 直到起床的鐘聲傳入棚中, 他才懶洋洋地和棚子裡的其他人一塊爬起來。他們打著呵欠,撓著肚皮, 抓著耳朵, 一個個走到屋外, 對著簷下的一個木桶拉開褲繩, 在淅淅瀝瀝的放水聲中, 安薩路想著今天的早餐。

天氣還是很熱, 多人混居的草屋也遠遠不如旅舍的房間舒適, 但也不算難以忍耐, 就安薩路睡過的地方來說,這些草棚既通風,又沒啥蟲子, 同住人大抵身體健康, 每天洗澡換衣,連外面的尿桶都要日日傾倒洗刷,比起山洞、草窩、牲口棚、露天原野和樹杈子之類, 豈止是不差, 在個人的一些瑣事上,甚至能比肩老爺們的一些享受了。雖然洗澡不是所有人都喜歡,但水很清涼,又有專人來清洗和修補衣裳, 回到草棚,開啟水罐,就能見到清澈無比的淨水——外邦人不僅去掉了水中的泥沙和微蟲,還堅持將水煮沸之後才給人飲用,雖然總有人覺得外邦人什麼事兒都麻煩,但幹這些費力活的人既能拿到報酬,喝水的人又只勞拿起杯子伸出手,最重要的是,腹痛確實少了。

腹痛少了,人就能吃得更多。哎,說起外邦人有什麼能讓人死心塌地的地方,首先的、毫無疑問、無人能比的,就是他們的食物。

第一,他們慷慨,十分地慷慨。吃飽這種在其他地方已成奢望的事,在外邦人這兒簡直天經地義,只要你幹活,並且能接受外邦人對食物的做法——第二,若非自己便是受益者,任誰知道外邦人如何處理食物,都是要大叫敗家子的;藜麥一定要去殼,磨得細細的,揉成麵餅後還要放到它們自己脹起來,然後放進鐵的爐子裡烤得鬆鬆的,透透的,烤到離著八百步遠都能聞到那股教人抓心撓肝的香味兒;蔬菜只要嫩尖兒,老根和黃葉都扔掉,連菜幹都是煮得軟綿綿,嚼不出渣滓的;湯裡一定要放肉,一些時候是銀魚幹和去骨的魚塊,一些時候是新鮮的、剁得細細、同樣不帶骨頭的淨肉;家禽家畜剔出的骨架用來煮湯,煮到湯水從無色變為淡白,就撈出來放進烤爐裡用餘燼烘乾,然後倒進筐子捧出來給人磨牙吸髓。第三,外邦人的食物能治病。

許多人都聲稱是自己因為這些豐富又精細的食物病痛全消,耳聰目明,外邦人也不如何以此表功,只說許多病痛都是因為人吃得不夠,吃得不好,但不論過去還是如今,便是人都明白這些道理,又有什麼用呢?既不是每個村莊都有磨坊,村頭的烤爐一個月能開兩次便是老爺的恩典,吃肉在豐年都得看運氣,當下災荒時節,誰舍得吃這樣細淨的白麵?哪怕是在本地人的世代憶裡,也只有外邦人能把糧食從老爺們的地窖裡挖出來,並且把它們毫不吝惜地喂進每個人嘴裡。

自然也會有人憂心忡忡,依外邦人的大手大腳,這些存糧未必能支撐多久——何況人還在源源不斷地朝這座城市來呢。但已經很有一些人因為這些恩典而認為外邦人無所不有,無所不能,那麼糧食自然也不成問題,而這種念頭不得不說是很有根據的,畢竟外邦人連建築所需的材料都捨得用船運來,誰知道他們的倉庫裡如今放了多少東西?

安薩路同其他人一起來到農地食堂。同城市內的工地食堂差不多,這兒的食堂也是磚石柱子撐起來的一個大棚子,平整的泥地上擺著成片的長桌長椅,穿著罩衣,布巾蓋住半張臉的廚子和廚娘站在一排巨大的帶蓋木桶後面,手裡握著勺子,拿著夾子,不聲不響把食物均勻地分到每一個人的碗裡。他們來得不早不晚,飯桶前已經排了一些人,安薩路抓了一副餐具站到一個隊伍的尾巴上,目光落到別人的盤子裡。

哇哦,又是新東西。

在飲食這件小事上,要說作為旅客和苦工兩種身份感受到的最大區別,安薩路認為是食物的品種不同。雖說旅舍提供的食物在水路上頗有聲名,不過那是外邦人捨得耗費食材,除了油脂豐厚,糖和鹽特別純淨,以及烹調手段十分精細外,材料並無特殊之處,外邦人又允許外來的廚師去觀看他們那個巨大的廚房,連菜譜都肯公開分享,所以人們自然而然地以為這便是他們的飲食習慣了,很少有人會想他們連食物都是異端。安薩路用自己的舌頭分辨,自他成為一個農墾工的七日以來,至少五種食物他聞所未聞,至於那些調料、香料和醬料裡又有多少古怪東西,那簡直天知道。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倒不是安薩路認為這有害,畢竟他也是靠生吃蛆蟲熬過一段歲月的,只是若說這是因為外邦人總同他們的苦工一處用餐,所以對食物也不另作區分,這豈能只用暴殄天物形容——這些愚昧粗俗的下等人知道什麼是香料嗎?他們的鼻子能分辨食物的風味嗎?他們疏鬆的牙齒能用研磨來鑑賞肉質嗎?他們被青鹽漬透的舌頭,能嚐出晶糖同蜂蜜的不同,對他們不應有而享有的一切,又說得出一句恰如其分的讚美嗎?

落座的安薩路抓著鬆軟芬芳的麵包咬下一口,又舀起一勺綿軟濃稠的雜粥,眯起眼睛,在清甜中感受那些金珠般的飽滿顆粒在齒間綻裂的口感。溫柔的清風從田野吹來,穿堂而過帶走暑熱,近百人聚集在這裡,卻沒有多少說話的聲音,幾乎所有人都吃得十分珍惜。也許在外人看來,這些叛逃的農夫根本沒有吃飽的資格,但連牲畜都曉得草料的好壞,老爺們再憤憤不平,外邦人也不聽他們的呀。

所以,安薩路想,那些比貴族修剪鬍子還要精細地耕作過的田地裡,外邦人究竟要種什麼東西?

吃完早飯之後的餐具也不必自己收拾,食堂的巡視人不止管排隊、打架、浪費食物和打破碗盤,餐具也是由他們一併收放到籮筐,等待別人送去洗刷。這些心滿意足的農夫只需挺著肚子站起來,魚貫離開食堂,走進晨日,去下一個地方。

集合點的草棚下,農墾隊的隊組長們和工具一同等待著。上工的鐘聲響起前,每個人都記了本冊,拿到了自己的工具,然後踩著鐘聲前往今日的份地。

仍是這般空闊的景色,只是走在路上的安薩路已經是另一種身份,他扛著農具走在人群中,耳朵聽著別人的低聲閒談,眼睛隨意瀏覽,開闊的路面是泥土夯實,再鋪一層取自城牆的碎石,由鋼鐵怪獸推碾到結為一體,就算閉著眼走也不會絆倒,路脊隆起,路肩微低,路基下便是清波盪漾的水渠,探頭看去,甚至能看見一些遊動的魚影。只是田野空空蕩蕩,滿目發白的土坎土塊,若是遍佈鬱蔥,眼前定然是一幅賞心悅目的美景。不過在此之前,安薩路很少,或者說幾乎沒見過這樣純粹的土地,不管農民還是貴族的田地,野草總是拔不完的,就算畜力充足,他們也耕不了這麼深,至於翻溝起壟之類的細作,即便是隊裡年紀最大的農夫,也沒聽說過這世上還有誰這樣折騰土地的,現在還什麼都沒種下呢。只是外邦人的異端之舉也不止這一樣兩樣,農夫們也只是私下嘀咕,不會有人指手畫腳,一些人更是認為外邦人的一切舉動都大有深意——看看他們幹過的和正在幹的事情吧。

安薩路並不迷信外邦人,但他也很難不這麼想。

出了一點汗後,他們來到了地塊上,管理田區的隊長紮下了彩旗,道路上也駛來了馬車的長列。馬尾後的拖板上,一個又一個的滕筐摞得整整齊齊,將這些筐子卸下後,發現裡面全是巴掌大,圓餅一樣的黑色玩意。農墾隊的成員把它們拿在手上,聞一聞,看一看,跟土坷垃較了這麼久的勁,他們總算看到了點新東西,有人還偷偷用舌頭舔了舔,然後隊長告訴他們,今天要做的事就是把這些肥餅埋進地裡。

“肥餅?什麼是肥餅?”

“就像人要吃喝那樣,這是種給糧食吃的東西。”隊長說。

還沒完全明白這是什麼東西,農夫們便為話裡的另一個意思興奮起來:“什麼?要種糧食了?”

“我們要種什麼?”

“種子在哪兒?”

農夫們七嘴八舌地問,隊長大聲回答:“種什麼很快就知道,明天就會送到!”

然後他們便都安下心來,自覺站成排看隊長和組長是怎麼幹活的。隊長和組長幹完了,又對他們再三重複幹活的兩個技巧,一直到點名的所有人都點了頭,才讓他們兩兩結對,挎上筐子,拿起工具,走下田溝,沿著土壟一段一段挖出淺坑,埋下肥餅。

安薩路不曾當過農民,但外邦人差不多是把所有人都當做傻瓜來指導,教導的方法又大多聞所未聞,他學得很快,手腳又麻利,雖然他半路入夥,還是個不愛說話的大塊頭,也很快就被這支隊伍裡的其他人接受了。他們對他沒有什麼戒心,會在他身邊談論任何話題,即使那是因為外邦人對此沒有任何禁制,安薩路還是會感到不可思議——因為他們竟敢將自己當做這些土地的主人之一。

這些農民是聯合起來向外邦人交出了他們的土地,然後得到今日的身份,一支三到五十人的隊伍中,大多數人出自同一個村子或農莊,像這樣的隊伍在整個農墾大隊中有好幾支。外邦人在拿走所有老爺的公地後,又要求近郊和遠郊的農民同樣讓出他們的份地,這一蠻橫的要求因為交易條件極其優厚,實際並未遭遇多少抵抗。畢竟春季水災後,大多數田地已經指望不上收成,外邦人既宣告只是租借這些土地,保證成熟季節至少分給他們一般年份的完全收成,又提出僱傭他們來種植這些土地,不僅付給報酬,還供應住所和飲食,連他們的家人也一併接入城中,那麼大概只有決心去死的人才能拒絕得了,在那樣一場勝利後,沒什麼人會想要同外邦人作對。

雖然外邦人也有一些為難的要求,例如他們的契約不接受單個的人或者單個家庭,最少要三個家庭共用一個名義,並且每一個人都得在一式四份的契書上按下指紋。收起契書後,外邦人便依契約上的名字來分配成員,父母和子女,兄弟和姐妹,親屬鄰里大多能在同一支隊伍中,這大大減輕了他們最初的不安,至少在見到那些鋼鐵怪物後,瑟瑟發抖地跟家人抱在一塊總比不認識的人強得多。不過見到外邦人毫無區別地推平所有田界後,他們又有點覺得自己受了欺騙。

他們如何再找回他們的土地?

於是外邦人讓他們抓鬮,抓到哪一份,那塊田地在契約上就“屬於”他們了,由他們耕種,耕作的收穫也照契約之數交由他們分配,當然,如果有人實在不能接受,外邦人也可以給他和他按過手印的那份契書上的全部人分一筆錢,很大一筆錢,然後客客氣氣地把他們打發出城去——似乎並沒有這樣大膽的傻瓜出現。

其實除了那份還留在契書上的收穫,這些農人沒有得到更多的東西,他們和那些被編入隊伍的“外人”吃一樣的東西,穿一樣的鞋子,使一樣的農具,幹一樣的活,卻並沒有什麼不滿。沒有外邦人,他們中的一些人已經在春季死去了,便是不交出土地,他們也不敢說自己便能整家熬過饑荒,哪怕契約是騙人的,但一日三餐不是騙人的,新衣裳,新鞋子,新帽子,新農具,新房子,這些也是真真切切的,再說起奴役,他們在過去不一樣要給老爺們幹活嗎?何況給外邦人幹活也算不上多麼辛苦。他們沒有被當做牛馬來使喚,最要出力的活兒是他們的鋼鐵怪物去幹的,除了撿拾石塊,拋撒粉末之類的手活,不管清理雜草雜樹還是挖田溝,還是如今的種肥餅,都有便利的鐵農具幫忙。

活兒幹起來輕巧,渴了淡鹽水管夠,午飯不僅送到地頭,吃完了還能在草棚寬大的簷影下小睡一會,直到被叫起來上課;下午的活兒幹完了,又能去農地食堂好好吃喝,真是做夢都想不到種地竟然能這麼舒服。沒有鞭子和辱罵責打,那些管教他們的隊長和組長也是要幹活的,甚至絕不比他們幹得少。這樣的日子誰還要怨恨,那他定然是個壞了心肝的人,因為若是誰不想幹好事,其他人都要受到連累。他們這些老實的農民還沒出過事,但已經聽說城裡有人又懶又饞還欺負別人,被外邦人收回本冊趕出去了。

真是活該。

這種時候不要外邦人的庇護,真不知道他們怎麼活下去呢。那些人一定是被魔鬼迷了心竅,不然,哪怕只為了食物也該捨不得走呀。

斜陽西照,下工的鐘聲傳遍城內城外,田地裡的農人直起發酸的腰骨走上田埂,短暫的集合後,依舊是手握旗幟的隊長在前,提著扛著農具的農民跟隨在後,一群群一隊隊,從大地的各個方向向主道匯聚。外邦人像棋盤一樣雕刻大地,這些自覺或不自覺展現出秩序的農夫農婦看起來也好似活的棋子。在安薩路這樣純粹的外人眼中,甚至從他們身上看出了一點軍隊的影子。

服從命令,彼此配合,進退有序,再看看他們手中的鐵器,一把把都是分量沉實,噹噹作響的好貨,並因為頻繁使用而邊鋒雪亮,再加上良好的伙食,讓他們的體質在短短一個月中有了明顯的改善,如今要說他們只是普通農人已經有些勉強了。安薩路不確定那位年輕領袖讓他必須首先來這裡的用意是否為了讓他看到這些,但外邦人的手段越是瞭解,便越令人感到可怕。

可怕不僅在於他們繁多的花樣和不計代價的投入——只是食物便能在別地收買多少東西!更在於外邦人毫不掩飾、毫不留情的對一切“傳統”“習俗”“規矩”,對幾乎所有世俗常理的顛覆和拋棄。這種叛逆體現在他們的言語,行動,飲食與秩序,體現在舊城市的毀滅,新城市的孕育,在日日新增的一磚一瓦,在仍在延伸的平坦田野,以及那些無孔不入的文字與數字,以及面向所有人的,強迫性的學習中。

吃完晚餐洗了澡,天色還未完全暗下,還有餘力的人大多不會去睡覺,日間的勞作除非受傷或是病了,不然是不能不去的,大家拿到的報酬也幾乎沒有區別,但在夜班上課前,少年人可以去指定的場所和同齡人玩耍,外邦人教了他們不少遊戲的方式,男人們可以去兄弟盟學木工和泥瓦工,女人們則是去姐妹會,那兒也有人教她們女人的事情——雖然安薩路聽說實際上兩邊給他們準備的東西是差不多的,在他們適應那些工具後,有些小活發下來,完成了就能有額外的收入。

再然後,夜班的鈴音就會響起。

安薩路浮光掠影地觀察這座城市時,認為自己看到的已經足夠多,直到真正進入他們的生活,他才驚覺自己的淺薄——外邦人竟能做到這地步!當薄簾放下,魔力的燈光堂皇點亮,他同其他人一起坐在長椅上,掏出自己的本冊放到桌面,看一名外邦人走上講臺,對這些農夫農婦說:“大家晚上好,我是今天的老師。在開始學習之前,大家回答我一個問題:我們學習,是為了什麼?”

“為了我們變好,為了大家變好!”人們這麼回答道。

安薩路感到了真正的吃驚。

這顯然是一句被灌輸的口號,但人們已經回應得習以為常,並且認為至少有一半是對的,因為外邦人已經做到了這一半。許多人失去家園來到這裡,過上了比災荒之前還要舒適的生活,幾乎沒有人想要失去這一切,所以外邦人要他們服從,他們便服從,但除此之外他們不會改變自己。外邦人顯然不想見到這一點。只要人不改變,一座城市毀滅,重建起來的仍是相似的東西,外邦人無論多麼特殊,他們總是少的,他們想要建立和維持的秩序終會在人性不變的自私怠惰之中迅速腐朽,然而一旦——只要他們對平民進行廣泛的、持續的教育,事情便會有大有改變。

所以,一切金錢與物資的傾注都不如外邦人在教育上的付出更令人震撼。

而他們的講課又頗有講究,一小半時間他們是在宣揚功績,不是直接自我吹噓,而是首先表揚來到夜班的人們完成了多少的工作,然後說今天又有多少人來到這座城市,又出窯了多少石磚,又挖好了多長的溝渠,又鋪好了多長的道路,哪裡的工地活兒幹得又快又好,又是誰在這些成果中因為做得好而受到獎勵,而這些人又是什麼出身,曾經受過什麼樣的痛苦,這些痛苦是誰造成的,他們得到獎勵之後的期望又是什麼,如此種種。有時候也會說誰犯下了不可原諒的罪過,要受到什麼懲罰。外邦人敘述這些也不用鼓動的語氣,但人們自然會去傾聽自己關心的事,而這些言語也不僅僅是要告訴他們城市發生的事情,後半段要學習的生字同計算的題目同樣來自這些講述。

安薩路有一點點的基礎,其他艱難學習的人對他表示羨慕,他自己卻沒有什麼驕傲。外邦人的目標是一年內一千個通用詞,一千五百個外邦文字,能夠流利讀出所有本冊上的課文,能夠自己寫出一篇三百字以上的作文,能做一百以內的加減乘除……並且白天的活兒不會停。

天哪!你們在做夢嗎?

今夜一樣當堂完成了作業的安薩路看著寥寥幾個被留課的倒黴鬼,有些不太確定這些宏偉目標是不是真的不能實現了。

隨著下課的搖鈴響起,這充實得令人疲憊的一日終於要結束了,安薩路拖著步子走出課堂,和其他人一同走在夜晚的路上。軟風拂面,星光明亮,風燈在高杆上輕輕搖晃,不夜盲的人們在談笑,在抱怨同展望,安薩路抻了抻腰,感覺到身後有人。

他放下手,腳步略略停頓。

“要動手了。”那個人低聲說,同他擦身而過。

上章 目錄 下章
本站推薦
我有一座天地當鋪都市國術女神我真不是魔神諸天新時代宇宙級寵愛劍仙三千萬特種兵之戰狼崛起從嚮往開始制霸娛樂圈女配她天生好命食物鏈頂端的猛獸
相關推薦
我的城堡我做主我家娘子是大反派簽到從西爾貝限量超跑開始大逆之門吞天神體從天后面前彈唱童話出道聊齋:從繼承道觀開始無敵從忽悠老人修仙開始天道編輯器中國鐵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