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返回

蘇聯英雄

第五百三十九章 正宗的步兵班大炮
上章 目錄 下章

蘇聯英雄第五百三十九章 正宗的步兵班大炮

為了提高步兵分隊的火力,世界各陸軍強國都是想盡辦法各顯神通:美國人用自動步槍和“加蘭德”,德國人使用通用機槍,而這會的蘇聯有AK47和火箭筒。

各國軍隊步兵少不了的還有輕型迫擊炮,而小日本喜歡用擲彈筒,不過無論是50、60毫米迫擊炮、擲彈筒還是火箭筒,它們都有一個共同的“缺點”:佔用人員編制,絕大多數情況下需要專人使用,不經過長時間的專業訓練一般玩不轉。

步兵在攻堅的時候不僅僅需要直射武器,還需要曲射火力,因為直射火力不是萬能的。就算二戰末期進攻柏林時佔據壓倒性炮兵火力優勢的紅軍也一樣,需要近距離曲射火力支援。

曲射火力支援,最簡單也最平常的大概就是手榴彈了,但它又有幾個缺點:投擲距離有限,外加很難從低處往高處投擲。

拉斯洛夫設計的這個火箭手榴彈就是為了解決普通手榴彈難以從低處往高處投擲的問題:雖然拉斯洛夫原來是要塞部隊人員,但在軍隊多年,熟悉裝備特點。

他瞭解到當目標處於山地丘陵的高處時,直射火力很難發揮效能,特別是到了手榴彈都能投擲的距離。

“元帥,我們的木柄手榴彈很難靠人力投到高處,有時還會因手榴彈導火索延期發火,投出去的手榴彈順坡下滾傷害己方土兵,敵人也有可能將未爆炸的手榴彈反投回來。而新式的卵形手榴彈這個問題更突出,我就想到這個解決辦法。”

顯然拉斯洛夫腦子沒多想:木柄手榴彈可是副統帥設計的!

“直線條。”林俊心裡笑了笑,不過這樣的人自己喜歡:不過有點可悲,自己設計木柄手榴彈還有一個小小的原因是它同卵形手榴彈相比不容易從山坡上滾下來,但還是……

“這個解決辦法”就是眼前的火箭手榴彈,“給木柄手榴彈直接裝上小型火箭發動機,設計成質量和木柄手榴彈相差不大、威力更強勁的全備武器型火箭手榴彈,步兵就有了中輕便、靈活的取捨投擲武器,作戰距離也可近可遠。”

“你用了火箭筒的火箭發動機原理是吧?”林俊把玩著手中這個做工稍顯粗糙“棍子”說。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是的,元帥。這種45毫米火箭手榴彈可手投、發射兩用,不依賴其他器材和裝備,立姿、跪姿、臥姿均可發射;操作方便,全彈質量不到零點七公斤,彈長也就10毫米;射程最大可以達到400米,殺傷威力比我們的木柄手榴彈稍大,因為單體後部沒有殺傷盲區;結構也挺簡單,零件不多,材料工藝也普通。”

為什麼沒有盲區這個道理林俊懂:前世他還有個鐵柄的77-1手榴彈手榴彈當玩具,它就是為了消除木柄部位的殺傷盲區設計出來的。

拉斯洛夫接過林俊手中的手榴彈,繼續介紹:“我給它設計了簡易瞄準裝置,可以進行概略瞄準;發射時基本沒有無後坐力,聲響也小,適合在城市狹窄空間和山地、林間環境下使用,可以對付暴露及隱蔽的敵人;還可根據需要集束製成反坦克手榴彈……”

進過介紹和實物解釋,林俊很快就大略瞭解了這種新式武器的結構和特點:火箭手榴彈全彈由手榴彈頭、發射筒和瞄準蓋三大部分組成。

手榴彈頭由發火件、彈體、火箭發動機等組成,彈頭外殼採用卵形,以改善破片飛散的方向性。為使碎片均勻一致、提高殺傷威力,彈頭由壓有預製刻槽的上下殼體和內部的TNT炸藥組成:如果大批量生產要簡化工藝,預置刻槽都可以省略,彈頭外殼還可以使用目前生產卵形普通手榴彈的模具和流程。

手榴彈發射筒兼有握持手柄的功能,其上設有消焰罩、擊發按鈕、操縱桿、擊發機等部件。勤務攜帶時,手榴彈頭後部連線的引信、發動機部件插入發射筒內,瞄準蓋套在發射筒外部,像一枚手榴彈那樣成為一個整體件。

用手投擲時,可將火箭手榴彈整體投向目標;用發射筒發射時,將設有聯結器的瞄準蓋從發射筒後部擰下,裝定在發射筒側壁卡槽內,射手手握發射筒,透過瞄準蓋後方的瞄具瞄準目標。

扣動擊發按鈕後,火箭發動機將手榴彈頭投送到目標區。

發射筒為一次性使用,用後就丟棄。

因為“兩用”,它配備了兩套發火件:用手投擲時,使用彈頭拉髮式發火件;用發射筒發射時,使用彈底擊髮式發火件。

“這種手榴彈的拉髮式發火件的結構和木柄手榴彈類似,但兩者的設定位置不同。”拉斯洛夫拿著它說:“您看,它的拉髮式發火件設在彈頭前端,而我們的木柄手榴彈的拉髮式發火件設在彈頭後部的木柄內。如果是投擲,要先旋下手榴彈頭前端發火件的保護帽,用力拉出拉火繩,銅絲簧摩擦火帽發火引燃發火藥,延期大約-4秒後就會引爆傳爆管末端的雷管,雷管引爆炸藥使手榴彈爆炸。”

准尉大概是習慣了,就像在部隊時教導新兵那樣仔細和認真,一絲不苟,而林俊也沒有干擾他講解。

“如果用發射筒發射,就使用彈底擊髮式發火件。扣動擊發按鈕後,擊板打擊擊針尾部,擊針頭部撞擊火帽發火,火帽點燃傳火藥,傳火藥點燃火箭發動機內的發射藥,發射藥燃燒產生的火藥燃氣從火箭發動機尾部的噴孔噴出,推動火箭手榴彈頭飛離發射筒。”

手榴彈頭和火箭發動機之間設有彈底慣性著發引信,引信由擊發、離心保險、傳爆三大機構和一個防止復位裝置組成。

擊發機構由擊針和雷管等組成;離心保險機構由個徑向對稱配置的彈簧離心銷組成;傳爆機構由傳爆管殼、藥柱等組成;防止復位裝置的保險簧除起保險作用外,又與滑套一起防止已解脫的離心銷復位。

離心保險機構平時由個對稱配置的彈簧離心銷卡住擊針,阻止其向前運動,使其不能擊發雷管而發火。勤務狀態時即使火箭手榴彈意外滾動而產生離心力,也不能使彈簧離心銷外移而釋放擊針,從而保證彈底慣性著發引信處於安全狀態。

發射使用時當火箭手榴彈引燃後,手榴彈頭在火藥燃氣推動下在空中飛行時,轉速漸增,增至一定轉速時,離心銷在離心力作用下克服離心簧的抗力而外移,滑套在保險簧作用下下移擋住離心銷孔,使離心銷不能復位,從而使擊針解脫保險,擊發機構處於待發狀態。

手榴彈頭在空中飛行時,如果火箭發動機因故熄火,或發動機未正常工作,轉速就會極小,離心力不能使離心銷外移而釋放擊針,引信仍處於安全狀態。

當手榴彈頭著地時,由於急劇減速,擊針受慣性作用克服保險簧抗力向前運動從而擊發雷管,透過傳爆機構引爆炸藥!

說是簡單,但它就像個超小型的火箭筒,五臟俱全:發射筒由消焰罩、筒體、擊發按鈕、操縱桿、擊發機構等組成。

加裝消焰罩的作用主要是為了減輕火箭手榴彈在飛離發射筒瞬間發動機噴出的火藥燃氣對射手的影響,筒體外部刻有基準線,用於裝定聯結器上的距離分劃,筒體內部設有與擊發按鈕相連的操縱桿及擊發機構。

帶聯結器的瞄準蓋有兩個作用:一是其結合在發射筒側壁卡槽內時,用於簡易瞄準;二是其未從發射筒後部取下時,聯結器內底部的螺桿與擊針座旋接,使勤務保險鋼珠壓在擊針凹槽內,擊針不能前移,全彈呈保險狀態,從而保證勤務安全。

發射筒前端側面有兩個半圓形卡槽,用於裝卡瞄準蓋內的聯結器,以進行概略瞄準。

聯結器前方刻有距離分劃,長刻線依次代表射擊距離lOOm、00m、00m、400m,短刻線與相鄰長刻線之間的距離分劃為50m。

瞄準蓋後部設有前微孔、後微孔、視界窗,射手眼睛近貼前微孔,透過視界窗,將目標套入後微孔中心,即可進行射擊。

另外,為保證手投或運輸過程中手榴彈頭不會從瞄準蓋內滑脫,在瞄準蓋內設有固彈簧片,平時固彈簧片卡在發射筒止動槽內,起到固彈作用。

這種火箭手榴彈利用發射筒發射時,射手需左手握緊彈頭與消焰罩,防止兩者相對位移與轉動,右手首先將瞄準蓋旋轉15至0°,使固彈簧片退出發射筒止動槽。再向後拉動瞄準蓋,使瞄準蓋後退到聯結器最後方,然後再旋轉聯結器,直至聯結器與火箭手榴彈脫離。

將聯結器頭部稍許捏扁,插入發射筒半圓形卡槽內,這時射手還要注意聯結器一定要裝到位,以免影響射擊效果。

根據射距,將相應的距離分劃線與發射筒上的基準線對齊,將擊發按鈕豎直向下移動退出二道保險(弧形槽)再旋轉擊發按鈕,使擊發按鈕與簡體呈90可擊發狀態。然後按照正確的姿勢進行瞄準,瞄準目標後,向後扣動擊發按鈕使操縱桿釋放擊板,擊板在扭力彈簧的作用下旋轉10,打擊擊針,使火箭手榴彈頭發射。

手投時就無需卸下瞄準蓋,只要將手投式發火件保護帽擰掉,取出拉火繩,用力拉出拉火繩即可向目標投擲。

聽完具體的介紹,著操作步驟就讓林俊聽得開始有些頭大,更不用說那一大堆零部件的功能:“拉斯洛夫,廳你這麼一說,這普通士兵要熟練使用它就必須經過非常系統的訓練,不然很難使用。”

還真是巧,這個時候一直“面無表情”的拉斯洛夫臉上的那道可怖的傷疤跳動了一下,就站在林俊身邊的蘭德斯科奇幾個衛士頓時都死盯著拉斯洛夫,都算是條件反射。

感覺到自己衛士們那種瞬間爆發出來的氣勢,林俊手微微一抬,“拉斯洛夫,你平時要防止臉部受涼,臉部神經受傷後很容易引發後續的毛病。”

“謝謝您,元帥。您的妻子是最好的外科醫生,武金斯卡婭同志看過我的傷,如果沒有將軍同志,我連說話都可能有問題。”

“是恢復期那會嗎?”

“是的,元帥。”

拉斯洛夫不是因為林俊批評他的設計有些不合理而難堪,臉上是不自覺的抽動,他自己根本不能控制。

剛才邊上工廠的人都嚇了一大跳,廠長同志都感覺心臟要跳出來了,連響解釋一下的話都說不出來!

廠裡同志們是知道准尉同志一直面無表情是因為他根本做不了表情,面部神經受到損傷的結果;有時候卻又會不自覺的抽動,看著非常嚇人,會讓人以為准尉心裡是不是有大的心理波動。其實准尉是根本控制不了,無意識的。

“這手榴彈是我的第一種設計,實際試驗時發現它還是有很多缺點,比如這發射筒有點短,導致火箭彈頭的導向行程短,加之瞄準基線較短,因而射擊精度較差。但如果加長發射筒又會導致攜帶不便,違背了原來的設計初衷;射手如果操作不當,手部及瞼部可能會被後噴的火藥燃氣燒傷,所以我就有了第二個想法。”

“原來還一直想簡化它的設計,但都不成功。”放下了那根“棍子”。

說完拉斯洛夫拿起了邊上臺子上放著的那個榴彈發射器。

還沒等拉斯洛夫解說,林俊先開口了:“你見過德國人用信號槍改裝、配有超口徑彈頭的戰鬥手槍沒有?”

拉斯洛夫有點不明白:“沒有,元帥。有什麼問題嗎?那是種什麼武器?”

“沒有,只是隨口問問。”

林俊不是隨口問問,而是想證明心中的一個疑問:真是“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還是獲得了什麼啟發。

“戰鬥手槍”是早有出現,而德國步兵使用的配有超口徑彈頭的戰鬥手槍在明斯克作戰的最後階段已經有少量繳獲,但拉斯洛夫不大可能見過:布列斯特要塞保衛戰時德國人還沒有使用那種奇怪的武器。

如果單說毫米戰鬥手槍,那拉斯洛夫有可能會見過;不過就是有繳獲,軍械准尉一般也不會注意到那種外形普通的“信號槍”。

看來真是巧合。

德國步兵使用的配有超口徑彈頭的戰鬥手槍,是目前德國軍工部門開發的一種比較有特色的反裝甲、反步兵曲射武器。從歷史的角度看,它同“槍榴彈”的概念有相同之處,更又有不同點,更靠近“榴彈發射器”的範疇。

“槍榴彈”一般在戰鬥步槍上用空包彈發射,而這“戰鬥手槍”和它的彈藥是專用而且“合成”的,本身就具備“發射功能”。

而且據林俊所知,一般世界上也把它們當做“榴彈發射器”的始祖。

德軍早在一九二八年就裝備了一種由沃爾特公司設計的重1.公斤的信號槍,當然該槍只能發射信號彈,只是單一功能信號槍,功用同世界其他國家軍隊中的“同行一樣”,沒什麼特別。

德國的信號槍採用槍身折轉式裝填,稍後出現的改進型使用了輕金屬,全重減到了0.78公斤,並且能夠被作為特種手槍來使用。

因為改型槍在基型槍的槍管內又嵌入了一根內徑二十三毫米、有五條陰膛線的槍管,這樣一來,原本作用單一的信號槍就成為了戰鬥手槍。

這兩種槍的瞄準裝置都很簡單,透過一個簡單的表尺來確定射角,外形尺寸也差不多,全長都是4.5釐米,槍管長15.5釐米。

供戰鬥手槍使用的槍彈,除了信號彈外,最初還有訊號槍榴彈:彈長1.5釐米,內裝三十克炸藥,可以作為槍榴彈用,但對人員和其他目標的殺傷效果都極其有限。

不過很快德國軍工部門就為戰鬥手槍研製了新型的彈藥,這類新型彈其實就是在手榴彈彈體的基礎上加裝了一根與戰鬥手槍口徑相符的的插入導杆,被稱作拋射物。

該類彈的最初型號是Wurfkoerper 58 LP,其彈頭用的就是長柄手榴彈(“土豆杵子”)的彈頭,但這種彈太重,以至於影響到射程。

接下來的型號是Wurfkoerper 61 LP,特點是在導杆的前端裝有卵形手榴彈。這種彈比Wurfkoerper 58 LP 要實用得多,但在彈頭的飛行穩定性上還略顯不足。

進一步的改進方案是將插入導杆改為包鋼套木柄,發射後木柄脫離,彈頭透過尾部的鋼套管穩定。這樣一來,Wurfkoerper 61 LP 的彈頭飛行穩定性得到了極大的提高(一九四一年至一九四二年間,共生產了二十六萬一千七百八十八枚 Wurfkoerper 61 LP。)。

在明斯克,德軍空投了部分這種武器,以求幫助提高被圍德軍的巷戰爭奪能力,但一樣武器沒法改變被圍部隊的命運。

不過德國的戰鬥手槍還是引起了紅軍的注意,只是將其歸為了一種“奇怪的槍榴彈”範疇,而這會蘇聯自己也在研製槍榴彈,所以並沒有在紅軍前線和裝備部引起多大重視。

德軍的Wurfkoerper 61 LP重0.5公斤,全長.4釐米,初速40/秒,最大射程八十五米。後期改用塑膠導杆全長減少為1.8釐米,最大射程提高到約一百米。

除了榴彈,隨著戰爭的進行,德國軍工部門還為戰鬥手槍開發過幾種反裝甲彈藥:第一種反坦克彈是6-LP型拋射爆破彈(Wurfgranatpatrone 6 LP),簡寫作 WK 6 LP。

該彈結構比較復雜,彈尾有四個穩定尾翼,其初速為7米/秒,最大射程可達四百米,但彈頭裝藥僅為十二克,實際的反裝甲能力相當有限。

WK 6 HL/LP(HL=Hohlladung,空心裝藥)在反裝甲能力上稍好些,其尾部結構上與 WK 6 LP 類似,但彈頭重增大到180克。使用空心裝藥技術,內裝二十二克黑索金炸藥,可擊穿五十毫米厚的裝甲,初速為60米/秒,最大射程三百米。

一九四一年至一九四二年間,WK 6 LP 和 WK 6 HL/LP 一共生產了四十萬二千三百九十五枚。這種武器紅軍也已經有所繳獲,只是林俊不知道而已——沒人認為這會重要到需要通報副統帥。

由於那些榴彈在三百米左右距離上的命中精度實在不盡人意,因此戰鬥手槍在德軍中被認為是一種無效的反坦克武器,但 WK 6 HL/LP 彈的空心裝藥彈頭卻實實在在能擊穿五十毫米厚的裝甲,因此德國軍工部門依然在為空心裝藥彈頭配裝各種各樣的彈尾。

在這種指導思想之下,據林俊所知,後來還出現了4-LP型反裝甲拋射彈(Panzerurfkoerper 4 LP)。

這種彈有一個裝60克炸藥的空心裝藥彈頭,可擊穿80毫米厚的鋼裝甲。

為了將這種更重的彈頭發射到75米外,該彈使用了更多地發射藥,相應後坐力也更大。

因為增大了的後坐力,戰鬥手槍的槍管加長,並且加裝了肩託和可折疊兩腳架。這樣,“衝鋒手槍”就出現了:這種武器的全長為58.5釐米,槍管長18釐米,全重.45公斤。

德軍沒有明確地記錄裝備部隊的二十七萬八千八百四十五支四二型信號槍中有多少被改造成戰鬥手槍和衝鋒手槍,但歷史上能夠確定的是:四二型信號槍一共生產了四十一萬七千二百五十五支,其中絕大多數都是位於齊拉-梅里斯的的卡爾-沃爾特武器工廠和位於埃爾福特的埃爾馬武器工廠生產的。

除了“戰鬥手槍”和“衝鋒手槍”,德國還裝備有不少貨真價實的槍榴彈,而不是“戰鬥手槍”這一類奇怪的武器。

同其他國家的目的一樣:槍榴彈是一種填補手榴彈與迫擊炮射程間隔的步兵小型爆炸武器,裝備槍榴彈發射器的步兵透過裝在其步槍槍口處的槍榴彈發射器發射超口徑的槍榴彈。

二戰德軍的槍榴彈發射器又被稱作發射筒,可安裝在98K 、Geehr 4 步槍、StG 44 突擊步槍和 FG4 傘兵步槍上。

德軍槍榴彈發射器的最主要結構是一根口徑三十毫米、長二十五釐米的短線膛發射管,重約0.75公斤,裝在步槍槍口處。其複雜的瞄準裝置裝在槍身左側,靠近步槍瞄準具的地方,表尺射程00米。

戰爭期間德國槍榴彈發射器的生產持續到一九四四年五月,共生產了十百四十五萬零一百一十四具。

德軍前線配發的槍榴彈主要有兩類:榴彈和空心裝藥反裝甲槍榴彈。榴彈主要安裝 AZ 5071 碰炸引信、 燃燒引信和延時引信,用於殺傷掩體、散兵坑、房屋和工事內的有生目標。

榴彈的最大射程在80米左右,當視界允許時,也可達到10米。榴彈彈頭重88克,裝有1克炸藥,透過碰炸引信引爆。當使用延時引信時,延時時間6.5秒。

遠射程型榴彈使用AZ 5071 碰炸引信和燃燒引信,射程可達500米,同時發射藥也必須增加百分之五十,達到1.5克,彈頭殺傷力不變。

德軍除了裝備一般的殺傷槍榴彈,還有空心裝藥反裝甲槍榴彈,比如其第一種型號是三○型反裝甲槍榴彈:重45克,發射藥重1.1克。

但是其設計不成功,對裝甲的穿透能力有限,因此未大量生產。

其後繼型號是四○型反裝甲槍榴彈,威力加大,全彈長為18.5釐米,重90克,彈頭內裝有115克炸藥,發射藥重1.9克,60度命中角時可擊穿80毫米裝甲。

但是這種彈的命中率也因為射程增大而降低了,經訓練的射手對固定目標的確定命中距離為100米,對活動目標為75米。槍榴彈射手在發射時必須穩住步槍,因為旋轉穩定的槍榴彈在離開膛口時會產生很大的反向力矩。

德軍的三○型和四○型反裝甲槍榴彈一共生產了二千三百八十萬零八千九百枚,戰爭期間使用了一千八百二十七萬三千六百枚。

對於槍榴彈拉斯洛夫也算熟悉,因為紅軍也有,這也讓准尉熟悉了它的那些缺點:比如發射麻煩,要使用專用空包彈,導致後勤保障和發射時麻煩不斷。

在實戰中如果不小心用實彈發射槍榴彈,那後果是災難性的!能使用實彈發射的槍榴彈這會還沒出現。

也正是基於這個原因,拉斯洛夫想到另一種方式:不用空包彈發射,乾脆使用一種新的彈藥,發展一種全新的榴彈武器。

林俊端著手中沉甸甸的榴彈發射器,也沒問彈藥問題怎麼完美解決(還在繼續完善),而是說:“拉斯洛夫,我給你個建議:乾脆鋸掉這個木託,用個簡單的聯結器卡到突擊步槍上,這樣就不佔編制了。”

副統帥的一句話,對此時時的拉斯洛夫而言就如炸雷一樣——“自己怎麼沒想到呢?!”

提供一種新的步兵輕型曲射支援武器,原本的設計概念之一就是為了不佔人員編制,但拉斯洛夫的思維顯然進入到了傳統支援武器的範疇——專人支援步兵,而不是步兵支援自己!

這下,一種名副其實的“步兵班大炮”理念成熟的出現在拉斯洛夫腦子裡。(未完待續,如欲知後事如何,請登陸.qidian.,章節更多,支援作者,支援正版閱讀!)(未完待續)

上章 目錄 下章
本站推薦
我真不是魔神都市國術女神從嚮往開始制霸娛樂圈女配她天生好命食物鏈頂端的猛獸特種兵之戰狼崛起我有一座天地當鋪劍仙三千萬諸天新時代宇宙級寵愛
相關推薦
超級人生大星際時代我真是學神陸地真仙蜀山簽到三千年,出關陸地劍仙我的玩家能成神妖魔復甦:我老婆竟是反派大魔王妖魔復甦,開局女主祭天女尊之女神養成計劃謝邀,人在女尊,已成綠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