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返回

騰飛我的航空時代

第六百三十五章 目的:賺錢
上章 目錄 下章

騰飛我的航空時代第六百三十五章 目的:賺錢

儘管確定以TM—9型飛機為基礎,但騰飛集團最終拿出來的,就跟運16一樣,改得連親媽都不認得了。

這倒不是騰飛集團故意搞新技術疊加,自己莫名其妙的提高機型的難度,實在是空軍和各大航空器研究所給出的指標過於苛刻。

首先,升限必須在11000米以上,如此方能令驗證機平臺搭載的作戰飛機系統能夠在高、中、低空進行全向的實際測試和資料採集。

除此之外,國內幅員遼闊,作戰飛機的系統驗證測試除了在東部地區的平原丘陵地帶實施外,西部的高原地區同樣需要高密度試驗。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不然又怎麼可能實現作戰飛機的全空域戰備巡航?

所以提高實用升限,最佳化高原,特別是藏區高原的起降效能自然成為重要指標。

其次便是噪音控制,因為要搭載雷達系統和航電系統的測試裝置,而這些裝置往往又都是及敏感的元器件所組成,對外界的環境要求極高,特別是噪音,很容易造成干擾導致資料讀取不準。

這也是為什麼國內各大航空研究機構對蘇聯的圖—154不怎麼感冒的重要原因之一,實在是圖—154那種粗狂的基因中真的很難做好噪音控制這類精細活兒,特別是其尾部的三發品字形佈局,導致機艙中後段的噪音出奇的大,再加上偶爾空氣擾流出現的震動,用敏感元器件兒堆起來的監測裝置很難獲取準確的資料。

再次就是安全性,先不說飛機上搭載的裝置都是高價值的東西,甚至不少還是利用外匯高價從國外進口,堪稱絕無僅有;就說那些參與測試的總師和專家們,個頂個都是航空領域的一流人才。

這要是平臺出點兒狀況,摔了、毀了,那損失之大絕對難以估量,正因為如此,平臺的安全性的指標非常高。

最後,也是最關鍵的便是成本,儘管部隊聯合幾大航空研究單位支援騰飛集團做這項所謂的“改裝”專案,但部隊和研究機構的錢又不是大風刮來的,更何況他們的日子依舊過得緊巴巴的,恨不得是一分錢掰成八瓣兒去話。

所以“改裝”後的平臺成本決不能高,不然幾個單位加在一起也承擔不起,因此平臺必須要在成本上做出最佳化。

如此種種指標疊加在一起,放到世界任何一家航空製造企業當中都是一項前所未有的挑戰,哪怕是美國的那些航空巨頭們也是一樣。

因為這考驗的不單單是企業的生產製造能力,而是全方位的技術底蘊,如果沒有充足的技術積累,缺少航空領域的技術消化,哪怕這家企業看上去很壯,哪也不過是虛浮的胖子,敵不過真正高手的一記重拳。

騰飛集團能行嗎?

答案就一個字:行。

放眼世界,騰飛集團或許比不過歐美航空巨頭近百年的技術積累,但在國內,騰飛集團絕對是技術積累最為豐厚的企業。

這主要得益於騰飛集團那種持續不斷的鉅額研發投入、積極進取的技術創新制度以及開放式的團隊研發模式。

以此為基礎,經過多年來的發展,特別是龐大的無人機的研發和數款固定翼飛機的投產,騰飛集團積累了一大批附加值極高的航空研發與製造技術。

比如說氣密艙增壓技術、比如說碳纖維芳綸蜂窩複合材料長機體一體化成型技術、再比如說先進機翼與T型垂尾結構……

至於為了降低噪音對機艙影響,採用發動機後置佈局,騰飛集團同樣不缺乏先例,當年提供給H公司的子彈頭A,以及後來一系列衍生型號,多數都是發動機後置佈局。

之後採用渦輪螺旋槳發動機升級的無人機同樣如此,所以騰飛集團對這種佈局熟悉的不能再熟悉,無非就是從一臺發動機變成兩臺而已。

承擔重心穩定,提高飛行效能的鴨翼到是個難點,不過騰飛集團當年跟林光華的導師丁來湘教授合作進行的多種機翼構型風洞試驗專案中便有鴨翼方面的研究。

其產生的成果不但讓丁來湘教授獲得工程院院士的頭銜,更是令林光華的博士論文大放異彩,讓林光華這個碩士畢業後申請的在職博士生順利拿到了博士學位。

所以在鴨翼方面騰飛集團同樣不差分毫,再加上其本身就具備的先進材料和極強的生產製造能力,騰飛集團要做似乎就是將這些多年積累的東西整合在一起。

事實上騰飛集團也是這麼做的。

當然這期間也不是一帆風順了,不少細節騰飛集團同樣解決不了,不過這個專案是國內諸多航空研究單位支援的,騰飛集團又不是為了面子默默鑽牛角尖兒的單位,當然是能拉強援就拉強援,拉不到就死皮賴臉的各種蹭技術。

就這樣忙活了三年多,DL—11“科幻星”總算是完成研製,成功首飛,隨後經過一系列測試,不但達到了任務書上的要求,某些指標甚至還有躍升,比如說最高升限和最大速度,紛紛超越任務書上的指標效能。

這讓空軍及其他航空研究單位的總師和專家們極為滿意,並很快以650萬的單價採購了兩架。

首架DL—11“科幻星”剛交付便被成功航空製造公司拿過去,開始按照十號工程項目組的要求對其進行改裝,以便用於十號工程先進雷達、電子設備、機鼻整流罩啟動以及鴨翼方面的實際驗證測試任務。

第二架則被西北航空製造廠早早預定,準備進行戰鬥轟炸機方面的系統驗證測試以及轟炸機電子系統、通訊指揮系統和導彈攻擊系統的試驗驗證。

到了這一步,一般的航空生產企業也就算完成任務了,剩下的就是等著上級嘉獎,收一收各航空研製單位的錦旗或感謝信,在媒體上露露臉兒談一談這類飛機對航空工業發展的重要意義,然後……就沒有然後了。

畢竟是國家主導的特殊專案,保質保量的完成,就已經不容易了,還想搞什麼?

然而騰飛集團從不就不是一般的企業,莊建業更是以壓榨型號剩餘價值而聞名,一架效能如此優異的平臺要是不把其利益最大化,簡直是侮辱騰飛集團的名頭。

於是在莊建業的主導下,DL—11“科幻星”被當做多年後的練習生一般,做了一番深度包裝,準備在明年的巴黎航展上正式出道。

至於目的就兩個字:賺錢!

上章 目錄 下章
本站推薦
都市國術女神諸天新時代劍仙三千萬特種兵之戰狼崛起我有一座天地當鋪食物鏈頂端的猛獸我真不是魔神從嚮往開始制霸娛樂圈宇宙級寵愛女配她天生好命
本书作者其他书
大國艦船 大國旗艦 崛起軍工 超級軍工霸主
相關推薦
快穿之雷劫我來了如夢香江重生之我要當有錢人諸天福運絕世邪神鬥破之無上之境修佛傳記快穿任務之炮灰來逆襲蒼穹訣九魂主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