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返回

玩宋

59、第五十九章
上章 目錄 下章

玩宋59、第五十九章

《玩宋》/春溪笛曉

第五十九章

范仲淹把王安石支走, 也是準備做這件事。

這些災民沒有以工代賑的觀念, 要整合好他們並不是易事,更別提讓他們留下完成工作;與豪強富戶們打交道也不容易, 稍有不慎就會得罪人,往後工作更難展開。

范仲淹不準備讓王安石啃這塊骨頭。王安石還太年輕,性格又太剛硬, 還得再好好磨練磨練。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瞧著王雱對著輿圖指指點點,范仲淹有些默然。

這小子和他爹要是能中和中和,他倒是不用操心那麼多了,放手讓他們去做便是。他都六十多歲了, 給年輕人讓讓路沒什麼不好。

范仲淹考校王雱:“前些年彥國在這邊的時候曾經放糧賑災,災民不習慣以工代賑,要是他們不願意怎麼辦?”

王雱不上當:“您不是在杭州搞過嗎?您有經驗!”他還是個孩子呢!他才不給出主意!要是以後他們經常叫他出主意, 他是出還是不出好呢?

這小滑頭!范仲淹揉著太陽穴,一臉疲憊地說:“我老了,記不太清了。”

王雱瞠目結舌。還有這樣耍賴的啊!

不過見范仲淹確實疲憊,王雱麻溜地過去替他按摩太陽穴,口裡說道:“這個簡單,我們青州地少,糧不夠啊, 施粥什麼的當然只能給飄著幾粒米的稀粥。好好餓他們兩天,同時派幾個托兒混進去吹吹風,讓他們知道接下來會有許多青州百姓人人搶著幹的好差使,又能吃飽又能拿錢, 可棒了!反正,托兒很重要!”

反正災民來自不同的地方,混幾個人進去也沒人能發現。到安排工作時再派一批託去搶著做,有人搶的東西吃著才香啊!

范仲淹沒想到王雱還真給出了個主意。托兒這詞他沒怎麼聽過,不過聽王雱這麼說大致也明白是什麼意思。

范仲淹說:“聽著倒是可行,可上哪找托兒去?”

王雱道:“這您放心,好找得很。剛到青州時我就讓曹立盯著城中的一干閒漢,後來曹立發現他們許多人把家小安置在城外的山神廟,那兒環境差,地方小,一下雨有孩子生病了,滿屋子老人小孩七連八帶全病了。我讓曹立盤了個莊子安置了這些人,讓她們從胡管事那邊接些輕鬆活計養家餬口。”

這依然是他們在開封做的那一套,安頓好這批人的家小自然能差遣動這批人,曹立安排起來非常從容。

曹立離開後,王雱便把這事交給周武去辦。

范仲淹聽王雱細細把事情說完,沒說話。

許多人沒了田、沒了房,努力一輩子可能也沒辦法給家中父母、妻兒一個安身之地,做起事來自然沒什麼勁頭。

古往今來百姓要的其實都是那麼簡單,有一個安身立命之所,吃得飽穿得暖,沒別的了。

王雱倒是沒范仲淹那麼多感觸,他接著說道:“您要是覺得可行,我就趁著災民還沒到城外讓周武去做準備。這些人常年混跡酒樓茶坊,最是機靈,不會露餡的。就是露餡也不礙事,我們給的錢是真的,給的糧也是真的,又沒坑他們!”

范仲淹仔細端詳著王雱。

與王雱接觸多了,范仲淹大致能摸清王雱的性情,這小孩機靈,跳脫,鬼主意一堆。說他胡鬧吧,他又能胡鬧出好結果來;說他乖吧,他和乖字是絕不沾邊的。

更重要的是,他年紀雖小,做事卻理性多於感性,比方說安頓那些婦孺老小,明明做的是好事,從他口裡說出來的卻是“這件事應該這樣做”“這樣做能帶來什麼好處”。

換了別的小孩,說起來肯定是“她們這麼可憐,我們得幫幫她們”;換了別的儒生文士,還能寫個千八百賦文表達自己的痛心與不忍。

這小子不同,這小子就那麼悄沒生息地幹完了。

這樣的性情,也不知好還是壞。

總歸是好事一樁,范仲淹還是誇了王雱一通,讓王雱把托兒安排下去,到時候他也會親自鼓動災民踴躍參與基建工作。

王雱被誇得美滋滋,和人討了筆墨,范仲淹在那思索怎麼說動青州富戶們投錢進來,他則在一旁把自己剛才給范仲淹說的那些大小工程給畫了出來。

這可是他的老本行,畫起來不要太輕鬆,在他的圖紙上青州道路四通八達,農田水利遍佈各縣。

細分起來,還可以從圖中的顏色深淺、線條粗細分辨出其中的一期工程、二期工程、三期工程等等——

一期工程,主幹道全部給修大修好,重要澆灌渠也給挖好。

二期工程,村村通路,村村通渠。

三期工程……

最後王雱還大筆一揮,熟門熟路地在空出來的標題欄寫下四個大字:百年青州。

牛逼嘛,當然要往大裡吹!

范仲淹正處理著公文,抽空瞄了王雱一眼,頓住了,拿起墨汁未幹的圖紙認真看了起來。

剛才王雱也對著輿圖給他指指點點,說要修這修那,可光靠嘴說和拿出實實在在的規劃圖感覺完全不一樣。

王雱趁熱打鐵給范仲淹說出自己的構想:“我讓胡管事印一批小冊子出來,您把青州裡頭有頭有臉的人聚到一起喝喝茶聊聊天,人手分一本,等他們挑好路挑好渠就可以競標了!”這事兒王安石在鄞縣做過,只是規模小一些,內容沒太大區別,王雱一點都不虛。

范仲淹見墨跡漸漸幹了,抬手撫上那清晰明了的規劃圖。

這規劃圖若是真做成了,又何止能讓青州受益百年。

范仲淹說道:“行,我叫人去下帖子。”要是真能做到,豁出他這張老臉去又如何?

另一邊,王安石帶著錢款去博州購糧。周文在算術上確實很有天賦,雖然說話有些口吃,算數卻比許多糧行的賬房先生都要快,幾天跑下來很快幫王安石買夠皇糧。

既然要改變慣常做法,范仲淹自然要先寫信和博州知州商量。

博州知州得知王安石已經交完皇糧後親自見了王安石,問起范仲淹的身體情況,知道范仲淹還算康健,便誇起這就地購糧的主意來:“這應變之法也只有範公才能想得出來。”

王安石和博州知州互吹一番,又在博州多住了一夜,才領著人回青州。

回去途中王安石看到不少災民在往青州方向走,心中不免憂心出民亂,催促其他人加快步伐。

不想回到青州,范仲淹已經開完競標會,把“百年青州”的規劃圖貼得滿大街都是了。

每處佈告下,還有三兩些閒漢唾沫橫飛地解說著這規劃圖是什麼意思,告訴所有人接下來青州有多少好活兒可以幹——

先吹給錢的是什麼有錢大老爺,待人仁善、家底豐厚,城裡哪些鋪子是他們家的。

再吹這活兒待遇多麼優渥,一天兩頓管飽,沒肉也能喝肉湯!

反正,工作機會有的是,要錢有錢,要糧有糧,就看你們願不願意幹了。

什麼?你說你不願意幹?你就猶豫吧,你就拖著吧,等青州本地人忙完秋收,你們想幹都沒機會了!

王安石進城之後看到幾個報名點都排滿了想要找工作的人,長長的隊伍井然有序,若不是他們衣衫襤褸,倒真看不出他們是逃災來的。

想到范仲淹身體不好,王安石打發走其他人,快步前去見范仲淹。

結果一到范仲淹當值的地方,王安石便看到自己兒子在給范仲淹捏肩,瞧著要多狗腿有多狗腿。他還沒來得及進去呢,又看到家中的小丫鬟就端著兩盅冰糖雪梨過來了。

見了王安石,小丫鬟慌忙問好,說是吳氏讓送過來的。

王安石領著她一起進去。

范仲淹見王安石歸來,立刻讓他坐下說話。

小丫鬟端著冰糖雪梨,不知該擺到誰面前好。

王雱接過小丫鬟手裡的托盤,叫她先回去,自己麻利地把兩盅冰糖雪梨分別端到范仲淹和王安石手邊。

范仲淹打發他:“行了,你一步不離跟著我這麼些天,該悶壞了,回去吧。”

對范仲淹這種過河拆橋的可恥行徑,王雱非常不滿。不過想想接下來范仲淹和王安石肯定是聊正事的,沒他插嘴的地方,王雱也沒再多留。

本來災民都往青州去,鄰州許多人還等著看好戲,結果看著看著感覺不太對味:怎麼這些災民去了就沒動靜了?青州上下一片祥和,這麼多災民一湧而入也沒鬧出什麼亂子,真是奇了怪了!

有些人手伸得長些,光明正大地派人去青州一探究竟。派去的人到青州走了一圈,直接被人塞了本宣傳冊子,封皮上寫著《百年青州》四個大字。

得了,人家這是要把災事變成政績了!

不服氣的人也有,可不服氣能怎麼辦?他們又不像青州那樣早有準備,當場變出張《百年青州》規劃圖來。

與此同時,王雱讓人送去開封的山楂也到了。

司馬光收到一大籮筐山楂,搖了搖頭,暗道王雱這小子越來越大膽了,以前還裝模作樣把信和王安石的信合在一起送來,現在居然敢直接讓人送這麼大一籮筐東西過來!

司馬光氣歸氣,還是沒截下這筐山楂,直接讓人抬去給司馬琰。王雱寫的信自然給司馬光截下了,他拿著信到書房,光明正大地拆開信看內容。

王雱這廝寫起信來,洋洋灑灑幾千字都打不住。這次他花了好幾百字和司馬琰表功:這山楂都是我親手從樹上摘下來的,每一顆都經過我精心挑選,挑的是向陽長的,顆粒飽滿,色澤漂亮,保準好吃!

接著王雱又給司馬琰介紹吃法,周家嫂子做的霜糖山楂在青州限量供應,不少人排著隊買,生意可好了!一路運輸可能有些會磕壞,記得挑出來扔掉,剩下的要是吃不完可以做成果脯或者山楂醬,可以放很久,以後胃口不好就拿出來吃吃,開胃消食的。

說完王雱又開始感謝司馬琰給他寫的秋季食譜,表示吳氏都給他和妹妹做過了,好吃得很。青州入秋後海鮮肥美,真希望阿琰妹妹你也能過來吃吃~

真是豈有此理!司馬光覺得這信可以扣著不給女兒送去了。

司馬光把那厚厚的信收起來壓到一邊,才慢騰騰地看起王雱寫的另一封信——是向他彙報功課的。

司馬光這邊扣下了信,司馬琰見到那一籮筐山楂卻猜出是王雱讓人送來的,理了理衣裳去和司馬光討信。

司馬光瞅著女兒秀麗可愛的眉眼,嘆了口氣,把信給了她,又和她說起青州那邊的事:“聽說京東東路那一帶遭了災,不知道青州情況如何。”

司馬琰倒是不太擔心,大方說出自己的見解:“有範爺爺他們在,有災情也可以解決的。”范仲淹經驗豐富,什麼災荒沒見過?

司馬光聽女兒這麼一說,也覺得對。他點點頭,放司馬琰回去看信。

等女兒走遠了,司馬光免不了去和張氏說上幾句,說那王家小子越發不像樣,他馬上要寫信給那小子多安排點功課,讓那小子沒空給他女兒寫信。

寫給他女兒的信足足那麼厚,給他的卻只有薄薄兩三頁,像話嗎?!

張氏聽司馬光罵王雱,都給聽得樂了。她這夫君一向是謙謙君子,鮮少與人動氣,總被王雱氣得開罵也不容易。

張氏道:“那孩子有什麼好吃好玩的都惦記著阿琰,自然會多寫點。”

司馬光才不管這些:“總之不能讓他過得太逍遙。”

張氏心道,也是夠懂事才照著你的信去做,別家小孩你寫封信給他們安排功課試試看,聽你的才怪!張氏聰明地沒把話說出口,而是笑著勸說:“你可別把阿雱累壞了才好。”

司馬光繃著臉道:“看幾本書,寫幾篇文章,累不壞他。”說完他就回書房給王雱寫信去了。

……

司馬光這邊寫信要給王雱增加負擔,遠在青州的范仲淹和王安石也琢磨著該想想辦法把王雱給拴一拴,免得他天天閒著沒事瞎搗亂。

書王雱讀得夠多了,字也練得不差,一手畫圖功夫更是比許多人都要出色。底子已經打好了,該寫文章了。

范仲淹在中秋節這天,派人到方氏書坊的青州“分店”買了套《五年科舉三年模擬》,作為禮物贈送給王雱。

王雱:?????

他還是個孩子!!!!!

一家人在范仲淹的琴亭裡賞完月,王雱苦著臉抱著他爹和司馬光聯合編寫的科舉輔導書回家,長吁短嘆地掰手指數:“孔子十五歲才開始學習,怎麼我八歲就要學寫文章啦?這可比孔子早七年!”

王安石抬手敲他腦袋,輕輕鬆鬆推鍋:“這可不是我讓你學的,是你範爺爺給你買的。”

王雱道:“您這個編寫人就在這兒,何苦花這冤枉錢?好好找找的話,咱家裡還能找到手稿呢!”

王安石沒好氣地罵他:“哪來那麼多話,讓你學你就學去。”

王雱沒辦法,只能唉聲嘆氣地練習寫文章去。

這年頭的作文不僅命題,還要規定句式,縱使你再天賦卓絕也帶套規定好的殼子來寫,難發揮得很!

王雱把範文都讀了一遍,把腦海裡的詞彙都按照範文的語法逐一歸類,也不寫文章,回頭做了個小玩具去玩兒給他爹看。

這小玩具原理很簡單,木匣子裡頭有一卷兒詞彙可以隨機亂轉,隨手就能轉出一句句胡拼亂湊、語意不通的四六文。

王雱給王安石解釋他的偉大發明:“爹您看,這樣寫起文章來就輕鬆了,隨機抽幾個詞兒湊湊!”模板作文寫起來多簡單啊!

王安石有點手癢,想揍兒子。

寫這四六文確實很難寫出花樣來,寫來寫去也就是那樣了。

當初太.祖、太宗時期出過不少“快槍手”,就是在殿試是也不看文章好壞,誰先寫完三道題誰就是狀元!

太.祖時期還出過這樣一件事兒:殿試時有兩個舉子陳識、王嗣宗同時交卷!太.祖讓兩個“狀元候選人”當堂打了一架,打贏的王嗣宗成了狀元——人稱“手搏狀元”!

這事兒雖是流傳在文人之間的趣事,卻也說明四六文只要破題無誤、文法通暢、用典不犯忌,換誰來寫都差不多!

王安石也知道這科舉文章寫起來很無趣,可那不是為了考試嗎?

王安石說:“改制之事朝廷裡有人在提,但現在還沒改,你還是得學。”

曾鞏就是因為不擅長寫四六文才一直沒考上,這幾年又在家服喪,蹉跎到三十來歲了!

王安石可不想王雱耽擱那麼久。

王雱這人吃軟不吃硬,王安石要是強硬地逼他去寫,他肯定不樂意。可王安石給他講事實擺道理,把正例反例都給他舉了,他只能乖乖讓王安石把他製作的小玩具給沒收了。

王安石打發走王雱,拿起王雱做的小玩意擺弄了一會兒,猛地發現不對。

王安石拿著王雱那“四六文生成器”去找范仲淹,擺弄了幾下給范仲淹看。

雖則語句往往有不通的地方,但是涉及的典故、文法並沒有太大問題,修改修改其實還真可以用。

這表明什麼?這表明這小子書沒白看,寫文章肯定難不倒他!那小子的苦瓜臉一準是裝的!

個小混賬,又想矇混過關!

范仲淹說:“罷了,你也別拘著他了,由著他玩去吧。”

王安石也沒什麼好法子,只能板著臉和王雱約法三章:往後他和州學的學生們一起考試,考試及格了就由著他玩,沒及格就跟著州學的學生們唸書去!

王雱有什麼辦法?考就考吧,反正他上輩子從小到大都在考試,不帶怕的!

當然,該抱怨的還是得抱怨。他給司馬琰寫回信,先控訴自己爹逼迫小孩令人髮指,再控訴司馬琰她爹爹逼迫小孩令人髮指,然後表示自己才八歲就要考慮考狀元的事,多麼弱小可憐又無助!都說木秀於林風必摧之,他小小年紀這麼厲害,還長得這麼英俊可愛,這可怎麼辦才好喲!

作者有話要說:

司馬大佬:想打死這小子!

王大佬:想打死這小子!

王小雱:你們捨不得!!

更新辣!!

今天的甜甜春更新了足足五千八!!!

還只晚了區區五分鐘!!!

難道不值得穀粒嗎!!

上章 目錄 下章
本站推薦
我有一座天地當鋪我真不是魔神女配她天生好命食物鏈頂端的猛獸特種兵之戰狼崛起從嚮往開始制霸娛樂圈宇宙級寵愛都市國術女神諸天新時代劍仙三千萬
本书作者其他书
開局繼承博物館 穿越後繼承了一座青樓怎麼辦 高嫁 嬉鬧三國 朕就是這樣的漢子[快穿] 皇姐 大國醫 盤秦 閒唐
相關推薦
神秘小魔女金色菊花我在八零追糙漢極品修真宅男末世之我能看到別人的氣運千面公主挑戰惡魔殿下被雪狼夫君薅禿了怎麼辦?將神養狐手札重生農女巧當家小心假仙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