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返回

我的紀錄片真的不想要高收視!

第一百四十六章:《舌尖》收官:我們的田野!
上章 目錄 下章

我的紀錄片真的不想要高收視!第一百四十六章:《舌尖》收官:我們的田野!

在王霖感嘆的時候,朱有長的紀錄片《建築》也正式在企鵝影視上線了。

作為華國有數的紀錄片名導,朱有長的人氣和作品都是有目共睹的。

上一部作品《田野》幫他積攢了很多的粉絲。

其中就包括社畜張銘。

在鋼筋水泥的城市裡面待久了,對綠色植被,清新的曠野就格外的喜歡。

朱有長的《田野》就十分符合他的審美。

讓他這樣一個不怎麼愛看紀錄片的人都能夠看的進去並且為之熱愛。

所以在得知朱有長又有了新作品之後,他早就期待著首播的這一天。

讀大學的時候,遇見一些事情還可能跑到網上懟幾句。

但年紀上來了,根本不會在乎網上的那些風言風語。

對他來說只要有東西看就行了。

隔空在網上罵來罵去有什麼意思。

有本事線下碰一碰。

坐在沙發上。

一邊刷著手機一邊把企鵝影視給開啟。

終於隨著主題曲的響起,朱有長的《建築》正式開播了。

張銘放下手機開始觀看起來。

時間一分一秒的過去,張銘也逐漸從之前的那種強烈的期待感中回過神來。

隨著主題曲播放完畢,張銘長吐了一口氣。

不得不說,朱有長依舊是那個紀錄片名導啊。

《建築》和《田野》一樣,都是他喜歡看的風格,開啟朋友圈。

張銘想要在朋友圈安利一波《建築》這部紀錄片。

但是剛一開啟,張銘就愣住了。

同學王哥:《舌尖》封神!

同事劉姐:我的媽呀!《舌尖》收官太好看了吧!

張老師:《舌尖》讓我學生寫作文的題目有了。

前女友:找男人什麼的,還不如看《舌尖》呢。

......

這是....

張銘有些懵。

怎麼都在安利《舌尖》?

沒有人看過《建築》嗎?我覺得拍的很好啊。

往下滑了很久,終於看到了一條跟《建築》相關的朋友圈。

ktv胡小姐:跟《舌尖》相比,《建築》很好看,下次別拍了。

張銘:......

張銘心中越發覺得奇怪,抱著這種好奇的心態。

他點開了b裡b裡,在首頁找到了《舌尖上的華國》第7集。

點選播放!

隨著主題曲結束,《舌尖上的華國》最後一集正式開始。

“華國人說,靠山吃山靠海吃海,這不僅是一種因地制宜的變通,更是順應自然的華國式變換之道,他們精心的使用著腳下的每一寸土地.....”

“獲取食物的非凡智慧無處不在,從肥沃的沖積平原,到富饒的江河湖泊,從嚴寒荒蕪的高原,到高樓林立的都市....”

“哪裡有綠色的生機,哪裡就有天與人的和諧.....”

在晨光中散發著熠熠生機的禾苗,到海邊拾螺的漁民,平原的開闊,到高山的險峻。

短短幾十秒的片頭似乎是要把華國的一切地理風貌展示出來。

越看越讓張銘有種身為華國人的自豪感。

最後在一片隨風要動的麥田中,本集的標題隨之出現。

【我們的田野】

張銘一愣。

是和《田野》同型別嗎?

鏡頭伴隨著木樓梯吱呀的聲音開始了,這是重物踩在上面才會發出的聲音。

畫面中兩位身著少數民族服飾的中年婦女,一人揹著一個揹簍走上了吊腳樓。

在揹簍後面裝滿了一簍子綠色的樹葉。

張銘一愣。

樹葉?這是什麼樹葉?

按照他的固有印象,這揹簍裡面要麼裝著大米或者臘肉,怎麼也想不到會裝著樹葉。

“潘巖少和黃安榮是生活在貴洲省的壯族,他們居住的下堯村,距離省會貴揚有300多公裡的山路.....”

“剛剛摘菜的枝條散發著新鮮的氣息,看上去十分普通的葉片,會在即將到來的節日裡,發揮神奇的作用....”

畫面中的兩名婦女一邊聊天一邊把綠色的樹葉從樹枝上拔下來。

從熟練的動作來看,這是十分日常的事情。

“這裡的人自古以糯米為主食,在高山梯田裡種植者近百種原始的糯稻,散落的村寨像一個個孤島,深藏在大山深處....”

“潘巖少他們摘菜的是一種楓樹的葉子,自然的饋贈包涵豐富的可能性,當地人總是能夠善加利用.....”

伴隨著旁邊,兩名婦女將楓樹葉子放入一個類似於打餈粑的石碗裡面開始捶打,綠色的汁水也隨著樹葉脈絡的破壞滲透了出來。

看到這裡張銘有些好奇了。

她們是要用這種樹葉做什麼東西嗎?

食物?還是烙什麼餅?

“十月,是糯稻成熟的季節,下堯村正在精心迎接一個專門為稻穀設定的節日,新米節....”

“口感上,水稻常被區分為糯與非糯兩類,粘性特別強的統稱為糯稻,含量豐富的支鏈澱粉使它蒸煮後極具粘性和韌性....”

經過捶打的稻米能夠被拉伸出將近半米的長度,看著就十分的彈牙,就像是浸溼的綢緞,十分具有光彩。

屋外的男人們在捶打稻穀,而屋內的潘言少和黃安榮也是在忙碌。

之前經過捶打變碎的楓樹葉子,被他們放入到架在火糖上的鍋子裡。

鍋裡面放滿了沸水,正在咕隆咕隆往外跑著熱氣。

“略加蒸煮,樹葉就會溶解出黃綠色的溶液,成為糯米的天然染色劑....”

“浸泡後的糯米再加以蒸煮就變成了黑色.....”

看見脫胎換骨的稻米,張銘大開眼界。

原來之前的植物是給稻米染色的!

在張銘驚訝之餘,他們又用另外一種植物把另外一部分糯米染成了黃色,同時也保留了部分的白色糯米。

“用植物給食物上色是一種古老的智慧,它既滿足了一個封閉而又艱苦的民族對於色彩的渴望,又在客觀上保證了食物天然的品質....”

畫面一轉,一塊塊美麗的梯田出現在張銘面前。

不規則的梯田像是出現在畫家筆下的油畫,處處透露著一種不真實的感覺。

偶爾飄過的白色霧氣更是增添了一絲自然的美。

看著張銘如痴如醉,他本就對這種鄉野格外的喜歡。

“山上的梯田不適宜機械化的收割,人們依然沿用著傳統的摘禾刀,但是在這一片水田裡還藏著其他的秘密....”

“這裡的人民發現在水田裡面可以同時養鯉魚和鴨子,魚和鴨可以幫助糯稻清除蟲害,而它們的糞便又能給稻禾提供充足的養分.....”

在一株株金黃的稻穀中間,鴨子的叫聲和鯉魚捲起的漣漪相互交錯,形成一幅相輔相成的景象。

這種撲面而來的自然氣息讓張銘整個人為之一震。

“新米節的主食準備好了,潘言少和黃安榮開始製作主菜-醃魚,當地人相信辛辣可以幫助他們排除體內的潮溼,木姜子獨特的味道和山奈發酵出來的酸,成就壯族獨一無二的酸湯魚.....”

畫面中經過醃製的魚,魚肉緊實,色澤明亮,在火塘上的爐灶之中搭上一口鍋子,放入切好的青紅辣椒,加入壯族的秘密木姜子和山奈。

一鍋奶白色的酸湯就做好了,湯麵漂浮著辣椒和黑色的木姜子,酸菜和魚肉若隱若現。

你甚至都懷疑湯上浮現出來的熱氣都是不是酸的。

舌尖都為之一動。

“體現群體協作和分享的長街宴,作為非物質文化遺產,正在受到世界的關注,大山裡的民族在貧瘠的山地創造了美味的食物.....”

“這得益於他們面對高山的智慧.....”

鏡頭下,家家戶戶把自己準備好的食材擺在街道之上,小小的桌子連成一條直線。

下堯村的人們分坐在兩側,在一片歡聲笑語的吃著準備好的食材。

一手拿起一團黑色或黃色糯米,用筷子夾起一塊醃魚,之後再喝上一口酸湯。

每個人的臉上都是洋溢的幸福的笑容。

伴隨著陽光,遠處梯田好像一面自然的背景畫,相得益彰。

張銘看的有些痴了。

他喜愛田野,這樣的風俗是他從來不曾感受。

此刻他內心強烈的湧現起一種情緒。

華國這麼大,我想去看看....

沒等他消化完這種情緒,波光粼粼的海面出現在螢幕上。

“王德峰是一名新入行的潛水員,今天是他職業生涯的第一天,他的工作是尋找一種珍貴的海洋植物-海參....”

面容黝黑的中年漢子,在潛水服內穿上厚厚的毛衣,雖然是夏天但是海水中的溫度卻低的可怕。

隨著潛水服穿戴好,王德峰“嗖”的一聲鑽入了海水之中。

“獐子島,黃海北部一個不足15平方公里的海島,卻因為海域裡面的物產富甲一方.....”

“碧波之下,生存者一個興旺的群體,被華國人視為海中珍品的,海參、鮑魚、海膽佔據著其中的多數.....”

“純淨的水體和活躍的洋流,造就了他們非凡的品質,這是一個陌生而又新奇的世界.....”

在防水鏡頭下,一個神奇的海洋世界展現在張銘面前,岩石上吸附著鮑魚,沙地裡休眠者海參,不知名的魚兒遊蕩在王德峰的旁邊。

這種感覺一下子讓張銘回到了小時候看央媽播放的海洋影片的記憶。

對於年幼的他,海洋開啟了他的想象力。

“海參的家族已經在地球生活了六億年,但迄今為止只有西般牙和中國人善於烹飪海參,但是王德峰採捕的並不是本地土著.....”

“3年前數以億計的人工培育的海參幼苗,被投放在這片海域,一同投放的還有鮑魚、扇貝等數種海珍品,到今天獐子島已經成了華國乃至全亞洲最大的海洋牧場....”

一隻只肥碩的海參在海底爬行,海面上是數不清的船隻迎著朝陽捕魚。

諾大的海上熱鬧非凡。

這讓張銘生起了熟悉的感覺。

我想去看看....

“海參在中餐裡的代表莫過於魯菜中的蔥燒海參,山棟特產的優質大蔥是這道菜最重要的輔料....”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富含蛋白質的海參,燉煮後變成膠狀,柔順香滑,並帶有濃郁的蔥香.....”

切成拇指大小的大蔥,在食用油的刺激下,發出油滋滋的聲音,等到大蔥煎到微黃的時候倒入調製好的滷水,放入一顆顆海參。

經過高溫的加熱,海參在湯汁的咕嚕咕嚕中開始發生變化。

表面附著著蔥段和油光,改變了它原本令人不適的外貌,讓人有了想要嘗試一番的衝動。

張銘看到這裡,不知覺的咽了一下口水。

伸手一摸,發現周圍並沒有零食。

張銘急忙起身,開始在客廳尋找吃的。

肚子卻急不可耐的發出一聲聲抗議。

“咕~”

“咕~”

原本是打算看《建築》,所以張銘根本沒有準備什麼零嘴。

自己明明記得家裡面有剩下的零食,但是一到關鍵時刻它們就全藏起來了。

最終張銘啃著半邊蘋果重新坐到了螢幕前。

“收穫茫茫水域中的海產並非易事,獐子島的人入海探寶,而太湖邊的人更樂於坐享其成....”

畫面來到太湖上,在蘆葦叢中,不遠處的船隻若隱若現。

太湖?

一提起這個名字。

張銘腦子裡立馬浮現出一種讓他幾乎要流口水的食物....

“在華國,蟹作為食物已經有4000了,深諳烹飪之道的華國人在吃蟹上崇尚樸素的方式-清蒸....”

“這是食蟹而不是原味的最佳方法,被華國人推為天下至鮮的美味,就在殼中....”

從蒸爐中出鍋的大閘蟹,顏色變得紅黃,撬開表面的殼,濃郁的蟹黃傾瀉而出。

色澤金黃,質地粘稠,看的螢幕前的張銘都跟著舔舌,腦中不自覺的回想起自己吃蟹時候的味道。

“蟹的產地,人們在利用這一食材上,迸發出更多的創造力,流傳百年的靖江蟹黃湯包是其中的經典....”

蟹黃湯包!

張銘一愣。

短短四個字讓張銘口腔中的口水和肚子的饞蟲蓄勢待發。

“複雜考究的用料,以蟹黃和蟹肉為主,遵循古制,湯包的褶皺多達32個,蒸汽的熱力,將食材的精華融入湯中....”

“包裹著滾燙汁水的麵皮,其薄如紙,韌度驚人......”

白白的湯包,碰一下彈三下,透過薄薄的麵皮,你彷彿能夠看到在麵皮之下流動的金黃色湯汁。

只消弄出一道口子,鮮到極點的湯水立馬流水,瀰漫在室內,也勾動著肚子裡的饞蟲。

鏡頭下的食客把嘴巴靠近湯包,隨後“蘇嚕囌嚕”的聲音響起。

湯包的味道也隨之流入腹中。

看到這裡張銘口腔中口水已經到了臨界點。

看著被自己吃乾淨的半塊蘋果,張銘腦子裡想起了一首bgm。

危險危險危險危險~

下一刻。

肚子裡的饞蟲開始造作。

“咕~”

張銘又開始在客廳內尋找著吃的,找尋了一番的張銘開始點外賣。

剛巧看到一家蟹黃湯包的店,二話不說先買幾籠再說。

在等待外賣的過程中,張銘透過不斷抖動的雙腿企圖來分散自己的餓意。

眼睛緊盯著螢幕,看接下去的畫面變化。

興化的龍香芋,奶香四溢,配合上紅燒肉一起炒是興化家家戶戶都會的家常菜....

藏地的糌粑,搭配上青稞粉和酥油茶,味道相輔相成,充分異域風情.....

不同地域的美食,不同民族的食物依次出現在畫面中。

在這些故事的進展之中,張銘的外賣也到了。

吃著蟹黃湯包,看著《舌尖》張銘感到由衷的滿足。

在這樣的滿足之中,《舌尖上的華國》也迎來了尾聲。

“在不同的地域,華國人用各自的智慧,巧妙地從自然界獲取美味,這一切來自他們對上天的敬仰和對土地的眷戀....”

“一位作家這樣描述華國人淳樸的生命觀,無論埋頭種田,還是低頭吃飯,他們總不會忘記抬頭看一看天....”

《舌尖上的華國》到此結束!

旁白平淡的聲音,卻帶起了張明內心強烈的情感。

張銘呆呆的看著螢幕,口中的蟹黃湯包都來不及吞嚥下去。

內心無數語言想要抒發,心中萬種情緒想要舒展。

身為華國人讓他自豪,看到祖國的大好河山讓他驕傲。

華流才是最頂尖!

種種情緒最終變成了一句發自內心的話。

華國這麼大,我真的想去看看....以及一句。

我TM以前到底錯過了什麼神仙紀錄片!

上章 目錄 下章
本站推薦
特種兵之戰狼崛起都市國術女神從嚮往開始制霸娛樂圈諸天新時代食物鏈頂端的猛獸我真不是魔神宇宙級寵愛劍仙三千萬女配她天生好命我有一座天地當鋪
相關推薦
傳奇再現超神修仙大師諸天單機輪迴大唐開局圈地為王氪金神豪之縱橫三國志戰略版我有一百個分身造化玉碟造化玉碟萬里河山別樣紅丹帝重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