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返回

我和崇禎有個約定

第一百六十章 李氏朝鮮
上章 目錄 下章

我和崇禎有個約定第一百六十章 李氏朝鮮

應該指出的是,在“寧錦大捷”中,有一個非常非常重要的人,並沒有被嘉獎,那就是薊遼總督袁崇煥。

袁崇煥不僅沒有被嘉獎,還引來了陣陣猜忌,因為從女真那邊傳來的訊息是,錦州被圍時,袁崇煥沒有發一兵一卒去支援,寧遠被圍時,袁崇煥還是沒有發一兵一卒去支援,等到錦州再次被圍,袁崇煥還是一心一意龜縮在山海關的總督衙門裡,無所作為。

作為遼東最高指揮者,袁崇煥做的唯一一件事情,便是看著錦州、寧遠被圍,然後讓他們自己解困,哪怕是女真人失敗遠遁,他都未曾發一兵一卒去追擊。暮氣!相當的暮氣!!

舉朝上下,對曾經豪言五年平遼的袁崇煥的信任,降到了冰點。言官、御史們甚至彈劾他道:“袁崇煥臨陣怯敵,暮氣難鼓,物議滋至,宜罷去”。

只不過,崇禎帝考慮到畢竟是袁崇煥轟傷了努爾哈赤,另外他還有個五年平遼的承諾,這才沒有立刻罷免袁崇煥,所有的彈劾,既不同意,也不斥責,只是留中不發罷了。將劾章“留中”,對袁崇煥而言,便是一種皇帝間接表達的不滿了。

~~~

對於袁崇煥的事情,陸揚本來就疑竇叢生,他雖然不認為袁是個奸臣,但始終不知道袁到底是作何想的,暫時自然也顧不上他了。

在寧遠平個兵亂,不曾想,卻捲入了寧錦戰役,還稀裡糊塗地幹掉了正藍旗的和碩貝勒莽爾古泰,陸揚也算是忙活壞了。等到事情一了,接到準其歸京的旨意,便立刻從遼東飛奔而歸,回家過年去了,家裡還有日日盼著他平安而歸的李呢,誰想貓在遼東這個冰天雪地的鬼地方。

崇禎二年,便在這樣的喜悅氣氛中,安然度過了。

沉浸在喜氣洋洋中的,不僅有陸揚,更有吳氏滿門,特別是吳襄。因為寧錦一役,雖然祖大壽、趙率教、滿桂等總兵都立有功勳,甚至陸揚還殺了個莽爾古泰,但是,任誰的風頭也沒有吳襄之子吳三桂那樣風頭正盛。

“吳三桂五十三騎救父”成為了京師內外交相傳頌的神話,甚至還被梨園改編為了戲曲,傳唱於大街小巷。

“趙子龍長坂坡七進七出”那只是一個傳言,誰知道是真是假,可是“吳三桂五十三騎救父”確是千真萬確的事兒,遼東竟然有如此驍將,更難得的是,他還是個大孝子,為了救父,能夠捨生忘死,何等可歌可泣啊!忠、孝兩全,人中完人啊。崇禎帝親自下旨,欽授吳三桂為寧遠參將,此時,吳三桂才十五歲啊!大明,竟然出了十五歲的少年參將!

~~~

不過,女真人,顯然沒有讓大明過完這個安生年的意思。北歸後,還沒出大年十五呢,皇太極突然大軍開拔,帶領三萬鐵騎,前往朝鮮,向朝鮮提出以下要求:一、結盟:朝鮮與金國約為兄弟之國,結成“反明”同盟;二、入質:讓朝鮮太子到金國來做質子;三、納貢:朝鮮必須廢棄明朝崇禎年號、改用金朝天聰年號。

朝鮮乃大明最親密的屬國,豈能如此背信棄義呢,特別是當今朝鮮國王仁祖李,乃是撥亂反正的君主,他對泱泱中華有著無比嚮往。

在萬曆四十七年的薩爾滸戰役中,前任朝鮮國王李琿,在大將軍姜弘立的慫恿下,宣佈斷絕與明朝的藩屬關係,轉而朝覲女真金國。

明、朝兩邦斷交,這讓當時還只是一個大君的李,對其伯父李琿,心生不滿。幾年後,李在“親明派”文臣武將的擁護下,發動了政變,殺掉了大將軍姜弘立,並廢黜了國王李琿,將其貶為“光海君”。而李呢,則成為了新的朝鮮國王。

李登基後,基本上肅清了前任國王李琿的黨羽,完成了大權的獨攬。於是,他在前數月,正式遣使恢復了對明朝的朝貢關係,與明朝結盟,反對野蠻的女真人。

面對皇太極氣勢洶洶的來犯,朝鮮國王李決定堅決抵抗。同時,他立刻向宗主國明朝請援。

面對此封請援信,大明朝堂上議論紛紛,不知該如何處理。內閣大學士韓、錢龍錫、李標、徐光啟等閣老,五軍都督府的張維賢、朱純臣等勳貴,還有兵部尚書王洽、禮部尚書周延儒、刑部尚書王在晉等部堂大臣,在廷議時,更是吵成了一鍋粥。

在物議紛紛,戰、和不決時,一個更令人鬱悶的訊息傳來了,朝鮮主力部隊一觸即潰,短短一月間,已被女真人擊潰。不過,朝鮮國王李倒是很有原則、氣節,他堅持不肯投降,不願意向女真人屈服。

於是,李帶領文臣武將們,撤到了江華島,憑藉著朝鮮水師,據島抵抗。面對李聲淚俱下的求救信,朝野上下的爭論,終於達到了白熱化的激烈程度。

~~~

“陛下,老臣認為應當立刻發兵,援助朝鮮”,廷議上,內閣首輔韓出列沉聲道。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閣老所言,微臣不敢苟同,微臣堅決反對出兵!”新任禮部尚書周延儒出列道。至於前任禮部尚書徐光啟,此時已經入閣,加封太子太保、文淵閣大學士了。

“朝鮮乃本朝藩屬國,棄而不顧,豈有是理哉?!”內閣次輔錢龍錫不悅道。

“朝鮮是本朝藩屬不假,但朝鮮附而復叛,可見是個反覆之邦,不足為信”,周延儒道。

“周部堂所言極是”,禮部左侍郎溫體仁出言相幫道,“萬曆年間,倭人豐臣秀吉帶兵侵朝,朝鮮便向本朝請援,本朝君臣二話沒說,派重兵前往,助其抗倭,大明數萬官兵,在朝鮮浴血奮戰六年有餘,終於將倭人驅走。後來,女真人崛起於遼東,本朝聯絡朝鮮,一起進剿,可是結局呢?朝鮮的大將軍姜弘立,壓根是出人不出力,幾乎沒怎麼參戰,等到本朝兵部左侍郎、遼東經略楊鎬以及手下總兵劉、杜松、馬林、李如柏,盡皆敗亡後,姜弘立立刻說服其國主李琿,轉而宣佈中立,等他們看到女真人在遼東越來越出於戰略優勢後,更是直接投附了女真人。如此背信棄義之邦,有何可救?!”

周延儒、溫體仁乃新近崛起的部堂、撫臺大臣,深受崇禎信任。他們二人任職於禮部,禮部主理藩務,朝鮮問題,乃藩務的重中之重。所以,作為禮部尚書、侍郎,周延儒、溫體仁也列席此次廷議。

看到周延儒、溫體仁出來反對,崇禎帝微微眯了眯眼,稍微松了口氣,其實依照他的本心,便是不救,說起來,還是周延儒、溫體仁這兩個傢伙懂自個兒的心意啊。

崇禎最近越來越反感東林黨了,閹黨覆滅後,東林獨大,內閣中,韓、錢龍錫、李標等,盡是東林黨,尚書、侍郎中,也有很多東林,讓崇禎處處受到掣肘。東林黨人都是“從道不從君”的君子,無論什麼事情,都把儒家的“孔孟大道”擺在第一,至於皇帝的好惡,他們似乎並不怎麼關心。

於是,崇禎已有讓內閣、六部換血的意思了,必須打破東林黨執政的局面,而周延儒、溫體仁便是他佈下的破冰之棋,他下定決心了,一定要打破因為東林黨獨大而導致的朝堂上的鐵板一塊的堅冰。

周延儒、溫體仁出言後,果然,迅速引來了東林黨上下的抨擊,上至首輔、次輔,下至各部尚書、侍郎,對周延儒、溫體仁都是大加討伐。這讓崇禎更加憂慮東林的獨大了。

你看,朝野上下幾乎都是東林黨人,為君者,不怕黨爭,他怕的是一黨獨大,如果官僚們都抱團了,君主也就沒有權威了,只有官僚們分散為不同派系,他們才會有求於君主、依附於君主,在大大小小的爭議中,君主的最終仲裁,才顯得那麼的神聖、凜然。如果官僚們抱團了,那麼,他們便會將君主看作是一個無足輕重的橡皮圖章,作出決議後,只是要求君主履行“批紅”的程式而已,一旦君主反對,他們勢必群體進諫、指責。

崇禎暗暗道:朕絕不會讓那樣的情況出現的,雷霆雨露,皆是君意,君主的意志,豈能被你們這些狗屁士大夫左右!崇禎最煩的便是,東林黨人時不時將程朱理學那句名言“士大夫與君主共治天下”掛在嘴邊。天下,只能是朕的天下,你們都是朕的僕役,竟然還想著“共治天下”,著實可恨!

在群起討伐周延儒、溫體仁的聲浪中,要數新近歸京風頭正盛的禮部右侍郎錢謙益,最為慷慨激昂。

錢謙益將他的那兩位禮部同仁罵了個狗血淋頭,只差沒有直接罵他們是漢奸、賣國賊了。周延儒、溫體仁乃是禮部尚書、左侍郎,是錢謙益這禮部右侍郎的直接上司,竟然被下屬當廷謾罵,而無力還口,這讓崇禎更加憂心東林問題。

上章 目錄 下章
本站推薦
從嚮往開始制霸娛樂圈宇宙級寵愛諸天新時代特種兵之戰狼崛起劍仙三千萬我真不是魔神我有一座天地當鋪都市國術女神女配她天生好命食物鏈頂端的猛獸
相關推薦
墮仙我是異界登入器萬曆十八年醫路狂龍滿級肉身:我能扛最毒的打我在火影世界開闢資訊時代神級系統:我,制霸諸天說謊誰在說謊噓,別對我說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