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返回

我老臘肉回來了!

第48章 巨唐的詩人們
上章 目錄 下章

我老臘肉回來了!第48章 巨唐的詩人們

人民日報的這篇長文,直接給祁元,給《隋唐》,給《中華上下五千年》定了調。

這本書,在官方看來,也是超級牛逼,可以子子孫孫傳下去的那種。

祁元在整個華國的文壇地位,都變得有點奇奇怪怪起來。

按照道理拉說,寫出了《唐詩三千首》的他,足以封神。

但是這份唐詩來得太陡太突然了,在這一刻,整個華國的人,都還沒有反應過來,祁元,到底寫出了一個什麼樣的文化怪獸來。

儘管他們已經清楚地知道唐詩三千首,每一首都是經得起時間長河考驗的優秀作品。

……

在人民日報官方發文的第二天。

華國作家協會也發表了長文。

《巨唐的那些詩人們》。

《隋唐》這本書,在開元盛世極盡昇華之後,爆發了著名的“安史之亂”。

在藩鎮割據、宦官亂政、朝臣黨政、異族入侵、農民起義……幾乎所有的絕症全部來了一遍之後。

在國都六陷、天子九遷的情況下——這個朝代,還堅持了152年。

唐朝基礎之雄厚,傲視中外古今。

而筆者認為,撐起這個朝代的骨血的,便是盛唐氣象的詩人們。

李白、杜甫、白居易、李賀、王維、劉禹錫、李商隱、杜牧……

祁元筆下的2000多個唐朝的詩人們,每一個,都是可愛的。

今天,就讓我們來走進他們。

……

高適的爺爺,是開國大將高侃。

但年輕的他對於功名利祿是一點都不是上心的。

高適這輩子去過三次邊塞,他的大部分詩作,都是在第一次的時候寫的。

他寫邊塞的風土人情,寫邊塞的日常生活,寫邊塞的戰爭場面。

他寫,“君不見沙場征戰苦,至今猶憶李將軍”,來諷刺好大喜功的皇帝,腐敗輕敵的將領。

高適落榜之後,開始了他的第二次出遊。

路上還遇到了李白和杜甫。

三個人玩得很開心。

回來之後,高適就做了官。

但是做官吧,不是那麼好做的。

他既不願意巴結上司,也不願意壓迫百姓,索性就辭官了。

在這時,他寫了《別董大》兩首。

千里黃雲白日曛,北風吹雁雪紛紛。

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

六翮飄颻私自憐,一離京洛十餘年。

丈夫貧賤應未足,今日相逢無酒錢。

不久,高適又第三次來到了塞外,想要在這裡建功立業。

直到他五十多歲的時候,安史之亂發生了。

安史之亂是盛唐的轉折點,更是很多人人生的轉折點。

高適也不例外。

剛開始,高適在守潼關。

本來是可以守住的,但是唐玄宗命令出關決戰。

於是20萬守軍直接敗掉。

……

官方帶領著大家來解讀祁元筆下的大唐詩人,讀者們,可太喜歡了。

畢竟整部《隋唐》的主體內容,其實是高屋建瓴的,是自上而下的以政治鬥爭為主線的宏大敘事。

而作協官方,能夠把詩人這個部分提煉出來,不得不說,是滿足了很多人的需求。

“李白杜甫第一檔,中間空一檔,才是其他人!”

“李杜第一這是毫無疑問的。那麼問題來了,李杜之下的第三人是誰呢?”

“我愛白居易!”

“白居易個錘子,這就是個渣男!”

“我愛元稹!”

“元稹和白居易這兩個貨色差不多!”

“還是邊塞詩人們的詩,讀起來舒服啊,大氣磅礴的!我愛死了!”

……

王昌齡,同樣是邊塞詩派的代表。

他年少時期,同齡人都在忙著科舉考試,而他,偏要去嵩山當道士。

當了幾年的道士之後,他就去了塞外。

這時,他寫道:

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

還有:

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征人未還。

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

30歲的時候,他回到了長安城,參加科舉。

以他的才華,自然是中了進士。

然後他就來到了國家圖書館,當起了管理員。

但是沒幾年,他就因為得罪了權貴,被一貶再貶。

然後他來到了南方。

這時候的他,心情應該是很糟糕的。

有朋友來看他。

他寫道:

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

貶謫的日子總是難過的。

後來,他被貶到了湖南的時候。

好友李白還特地寫了首詩來安慰他。

楊花落盡子規啼,聞道龍標過五溪。

我寄愁心與明月,隨風直到夜郎西。

老王啊老王,我已經把對你的思念,託付給了頭頂的明月,讓它一路陪伴你,安慰你吧。

59歲那年,他遭受到了地方官員的妒忌,被殺害了。

“王昌齡雖然在官場上混得不怎麼樣,但是他的邊塞詩,倒是寫的很不錯啊!”

“我也想要有個李白這樣的朋友,沒事就給我寫詩!看看汪倫?哈哈,靠著朋友都把自己名流千古了!”

……

邊塞詩人裡,還有一位雄奇瑰麗的大詩人,岑參。

岑參的祖上,其實是非常顯赫的,曾經出過三個宰相。

但是到了他這一輩,是很窮的。

20歲的時候,他覺得自己的書讀的差不多了。

就跑到長安城,想要找權貴舉薦自己做官。

但是失敗了。

接著他又去了北方,遊蕩幾年,也是沒有什麼收穫。

當時的朝廷,想要晉升,要麼是科舉,要麼是戰功。

於是,岑參和很多人一樣,也選擇了去塞外。

剛到邊塞的岑參似乎經常想家。

他寫道:

故園東望路漫漫,雙袖龍鍾淚不幹。

馬上相逢無紙筆,憑君傳語報平安。

待了不到兩年,他就跑回了長安。

然後和李白、杜甫、高適等人,都玩的不錯。

然後,他又開始懷念邊塞的生活了。

他又跑到了大西北,跟了當時的名將封常清。

這段時間,岑參文思如泉湧,寫下了《走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師西徵》。

君不見走馬川行雪海邊,平沙莽莽黃入天……

他寫下了《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北風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飛雪。

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

他的腦洞,他的想象力,肆無忌憚地在邊塞的蒼茫中飛揚。

一篇又一篇膾炙人口的詩篇翻飛而出。

而後,安史之亂爆發了。

他被一貶再貶,最後死四川了。

……

孟浩然是山水田園詩的代表人物。

他名字裡面的浩然二字,取自孟子的“吾善養吾浩然之氣”。

因為他的老爹,認定他們家就是孟子的後代。

他老爹自然是望子成龍的。

十六七的孟浩然確實也厲害,很快就在當地的考試裡,嶄露頭角。

但是某一天。

他來到了鹿門山。

見到了這裡的山水花鳥,整個人,都陷入了大自然之中。

於是,他在這裡隱居了。

在這個時期,他寫了很很多的詩篇,也形成了自己清新自然的風格。

他寫:

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

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

有時,他也會出門。

於是他寫:

移舟泊煙渚,日暮客愁新。

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

但是孟浩然其實也是想要做官的。

於是,他偶爾也會給大人物們,寫信推薦自己。

他給張九齡寫《望洞庭湖贈張丞相》。

他也曾參加科舉考試,但是沒有考上。

孟浩然四十多歲的時候,大官韓朝宗很喜歡孟浩然,與孟浩然一見如故,把酒言歡,傾吐心意。

當孟浩然將自己大半生的坎坷經歷告訴了韓朝宗,立刻得到了韓朝宗的同情和共鳴。

韓朝宗決定一定要找機會向朝廷舉薦孟浩然。

而孟浩然很高興,答應了和韓朝宗一起再次進京謁見。

但是到了那一天,孟浩然居然和朋友喝酒談詩,也不知道是不是酒喝多了,他說道:“業已飲,遑恤他!”

於是,機會飛走了。

流年不利的他心灰意冷,選擇了出遊。

於是李白為他送行。

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

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然後他就回到了家裡。

過氣了悠閒舒適的農家生活。

他寫《過故人莊》。

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

詩的大意就是和朋友們在村子裡吃吃喝喝,好生痛快!

李白來找他。

王昌齡也來找他。

然後,他和王昌齡一起喝大了。

就這麼死掉了。

時年52歲。

……

山水田園詩人裡,還有一個很佛系的王維。

王維出身望族,乃是太原王氏。

他9歲就會寫詩,15歲就到了長安城考試。

17歲那年的重陽節,他寫了一首思鄉的詩。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

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他想說的是,在長安城一個好孤獨,好想回家……

但是吧,想家歸想家。

日子還得繼續過。

王維在長安城很受王宮貴胄們的待見,很快混進了上流社會。

後來,他21歲就中了進士。

可能王維自己都覺得自己的官場生涯要起飛了的時候,他手下的人犯了事,連帶著的,他自己也被貶了官。

於是他後來索性辭了官,有時隱居有時閒逛。

在吳越之地,他遇到了老朋友李龜年。

岐王宅裡尋常見,崔九堂前幾度聞。

正是江南好風景,落花時節又逢君。

後來他又回朝做了官,不久,妻子去世了。

好朋友張九齡和孟浩然也先後去世。

他整個人,就變得更加佛系了。

某一年,他被安排去邊塞慰問軍隊。

在途中,他寫了《使至塞上》。

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

千古名句,就此誕生了。

從邊塞回來之後,王維基本上過上了帶薪隱居的生活。

對於官場上的很多事情,他都毫不在意了。

人雖在官場,但是內心,已經開始隱居了。

這時,他寫道:

獨坐幽篁裡,彈琴復長嘯。

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

從這時起,王維的詩裡,已經充滿了禪意。

偶爾,他會和一些文人雅士出遊。

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

勸君跟進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然後,安史之亂爆發了。

躲過一劫的他,徹底的隱居起來。

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

61歲時,他去世了。

“王維多才多藝,寫詩畫畫無所不能!李杜之後的第三人,非他莫屬!”

“畫中有詩,詩中有畫!這才是高手!”

“他非常善於運用色彩和光影,很講究虛實,冷暖,動靜的結合。”

“人閒桂花落,夜靜春山空。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王維的詩,讀起來太舒服了!”

“王維和孟浩然有什麼區別?”

……

安史之亂後,中晚唐時期。

皇帝、權臣、藩鎮、宦官,各方勢力競相角逐,糾纏在一起,剪不斷,理還亂。

安史之亂後,朝廷自己鎮壓不過來,只能靠地方自己來。

但是等到了叛亂平定之後,皇帝就發現,一股叛軍倒下去,千萬個割據勢力站了起來。

這就是中晚唐的特色:藩鎮割據。

外部不安定。

內部也不和諧。

很多的大臣也跟皇帝對著幹。

於是皇帝有很多軍國大事,就開始和宦官商量起來。

漸漸地,這幫宦官們的權力,就越來越大了,到了後期,甚至到了可以廢立皇帝的地步。

而面對著藩鎮割據和宦官專權的局面,朝臣們自然是看不下去的。

於是大家紛紛出來鬥爭。

不僅和宦官鬥,朝臣之間也鬥。

這就是黨爭。

這中間,發生了很多大事件。

比如永貞革新,代表人物,王叔文、王伾、劉禹錫、柳宗元等。

比如武元衡遇刺,堂堂宰相,在路上被人給殺了!

比如鬥爭了幾十年的牛李黨爭。

這場漫長的大戰,把很多人都捲入了進去。

元稹、白居易、杜牧、李商隱的命運,都受到了黨爭的影響而改變。

接下來,就是中晚唐的詩人們登場了。

……

元稹的祖輩都是做官的。

但是因為他爹死得早,所以他小時候是很窮的。

十五歲那年,他一發中的,考上了明經。

然後他從基層開始做起。

在這裡,他遇到了自己的初戀,後來被他寫成了《西廂記》的女主崔鶯鶯。

後來元稹和白居易一起參加了吏部的考試,兩個人心有靈犀,志同道合,成為了此生最好的朋友。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元稹在經歷了早年喪父,青年喪母,中年喪妻之後,和韋叢的五個孩子,也只剩下一個女兒還活著。

他的一生,很慘了。

但是,他的官場生涯也是禍不單行。

被一貶再貶。

最終,他在53歲的時候,死在了武昌任上。

元稹是最會寫悼亡詩的。

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

取次花叢懶回顧,半緣修道半緣君。

“他是怎麼做到一邊寫著深情的悼亡詩,一邊又經常和白居易嫖的……”

“元稹,噁心!”

“元稹就是渣男,西廂記裡的張生就是他自己!”

元稹去世很多年後的一天晚上,白居易神魂顛倒,他又想起了他。

他寫道:

君埋泉下泥銷骨,我寄人間雪滿頭。

可見兩個人的情深。

……

數不盡的唐詩,數不盡的風流。

祁元筆下的大唐,太美太好。

這些詩人,這些詩句,在大家的口口傳誦之中,在這個異世界,逐漸地深根發芽,肆意生長。

璀璨如銀河般的唐詩,必將影響這個華國,很多很多年。

上章 目錄 下章
本站推薦
我真不是魔神都市國術女神女配她天生好命特種兵之戰狼崛起諸天新時代食物鏈頂端的猛獸我有一座天地當鋪劍仙三千萬宇宙級寵愛從嚮往開始制霸娛樂圈
相關推薦
天機閣萬界劇透穿越系統禁地探險,開局扮演卡卡西,隊友張麒麟絕地探險:我隊友是麒麟小哥燈塔法師鬥羅:開局獲得亞瑟王美漫大鏢客美漫之大冬兵美漫大臥底能穿越美漫的大奧術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