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返回

我欲揚明

第七十一章 命將出徵
上章 目錄 下章

我欲揚明第七十一章 命將出徵

東暖閣裡,來回踱步的朱厚熜突然停了下來,問道:“呂芳,你說嚴嵩為何要舉薦高拱和楊博二人?”

呂芳因謹遵祖宗家法,從不敢隨意對朝政說三道四,更不敢隨意臧否朝廷重臣,以前卻被皇上罵了好多次,如今私下裡與皇上相處,他也不敢再藏著掖著,便說:“回主子,嚴閣老舉薦他二人,自然也有為國用賢的心思。但以奴婢愚見,若是夏閣老如此,這個理由倒也可以說的過去,但嚴閣老或許就不只如此了。”

“哦,”朱厚熜來了興趣:“說說看,為何夏閣老如此行事倒能說的過去?”

“這是奴婢前些年聽下面的奴才奏報的一件事。”呂芳說:“當年徐閣老還是翰林院的一名翰林,因議孔聖人封號一事得罪了首輔張孚敬,被貶為福建延平府推官,後因政聲卓著,先後升任湖廣黃州同知、浙江學政、江西按察副使等職,在江西任上,夏閣老的親戚曾找上門去要求升官。夏閣老當時已榮膺臺閣,執掌朝政,換做旁人,大概要挖空心思去鑽他的門子,更不會放過這送上門來的好機會。可徐閣老卻嚴詞申斥並斷然拒絕,還將來人趕出家門。其後不久,夏閣老卻舉薦徐閣老升任東宮洗馬兼翰林院侍讀,如此不計前嫌,公正處事,是為國舉賢用賢。但嚴閣老此前似乎並未有過此種先例……”

朱厚熜笑著說:“哈哈,朕明白你的意思了。夏閣老如此做是他的德行使然;嚴閣老如此做,大概就有揣摩朕的心思的緣故了。比方說,他舉薦高拱自不待言是要討好朕,舉薦楊博是想讓朕認為他沒有門戶之見,不會結黨營私。還有另外一層意思,便是借舉薦高拱暗中殺夏言一槍,攻訐夏言柄國日久,威權過重,門生故吏遍佈天下,說話辦事比朕還管用,否則便不會在朕的面前說出‘不看僧面看佛面’這樣的話!”

“主子聖明!”呂芳說:“不過,平心而論,嚴閣老雖說德行不及夏閣老那麼剛直,朝野風評也不及夏閣老,但對皇上也是耿耿忠心,可鑑日月,如今又榮膺首輔,執掌朝政,其任該何等臨淵履薄方不負聖上社稷之託。因此,依奴婢愚見,他這麼行事也在情理之中。”

接著,呂芳感慨地說:“這也是主子睿智天縱,聖德巍巍所致,外面的那些臣子無不凜然謹遵聖命,恪守臣職,一心為著我大明的江山社稷、天下蒼生,絲毫不敢有私心雜念。”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朱厚熜不以為然地搖搖頭:“沒那麼便宜的事!宮裡這麼多奴婢,都說只有大內這麼一個家,可要說到沒有私心雜念,大概也只你呂芳一人,你是朕的大伴,與朕有幾十年的情分,打斷胳膊還連著筋,朕不會負你,你也不會負朕,可別人呢?有人惦記著司禮監的位子,有人喜歡白花花的銀子,能沒有半點私心雜念?宮裡的人尚且如此,更不用說外面那些家大業大的閣老尚書。指望他們沒有私心雜念,只怕是休想……”

見皇上說的這麼透徹,呂芳也不勝唏噓,趕緊跪了下來,卻是無言以對。

朱厚熜淡淡地一笑:“人人生而有私,這也算是天性使然吧!要他們全然屏棄私心雜念,不但斷無可能,只怕也有傷天道。朕不做誅心而論,不管是夏言還是嚴嵩,不管是真心為國用賢還是揣摩朕的心意,只要他們實心用事,輔政安民,朕也不會多跟他們計較。”

“仁德寬厚無過主子!”呂芳說:“主子以前最喜歡唐朝李翱的《問道詩》,尤其喜歡其中一句‘雲在青天水在瓶’,還曾對奴婢說過,我大明朝的臣子,有些是雲,有些是水,為人秉性不同,能幹的事兒也就不同,只要他們一心為著主子,就都是忠臣。為人主者只需命他們各安其位,各盡所能,便能垂拱九重而致天下太平。”

“雲在青天水在瓶……”朱厚熜沉吟著說:“不錯,雲在青天水在瓶!好奴婢,你不說朕自己倒給忘了。但光靠他們還不行,大明朝的家有些朕可以交給他們去當,但最後的家,還得朕來當!黃錦最老實也最聽你的話,他如今掌著廠衛,你要多點撥他,把那些當家的人都給朕盯好了,不能讓他們把咱們的家給敗了。”

次日朝會之後,朱厚熜留下了內閣各位輔臣和戶部、兵部尚書,商議派俞大猷率江南遊擊軍從海路南下一事。分管兵部的內閣學士李春芳和兵部尚書曾銑都對此深表贊同,但內閣學士、戶部尚書馬憲成對軍需供應一事頗感棘手。朱厚熜表示,戶部只需籌辦江南遊擊軍南下途中的糧秣,登陸之後,軍需糧秣一部分由海商集團負責供給,另一部分由遊擊軍在當地徵集,不是掠食於民,而是照價買賣,若無現錢,也該給百姓打收條,在來年賦稅中加倍衝抵。

皇上的這一聖諭令滿朝大員都覺得匪夷所思: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大明朝的百姓都是皇上的子民,理應為朝廷出力。如今朝廷出兵平叛,江南的百姓應該簞食壺漿以迎王師,要錢給錢,要糧給糧才對,怎麼徵收一點軍糧還需要給百姓打收條?還要加倍衝抵來年賦稅?哪朝哪代也沒有這樣的規矩啊!

面對大臣們疑惑的目光,朱厚熜侃侃而談:百姓是水,軍隊是魚,有水才有魚,不能為了節省一點軍費開支而破壞了大明軍民魚水之情;尤其是江南遊擊軍深入叛軍腹地,若無百姓的擁護支援,只怕有全軍覆沒的危險。再者說來,江南那幫亂臣賊子不過些許逆天作亂的跳樑小醜,多行不義,苛政虐民,朝廷興師南下平叛,本來就是為了解民倒懸,救江南百姓於水火之中,象這樣一支威武之師、仁義之師怎麼能象那些叛軍一樣恣意擾民虐民?不但江南遊擊軍應該如此,日後朝廷平叛大軍更要如此,以政治宣傳為主,軍事打擊為輔。哦,諸位愛卿大概不明白什麼叫做“政治宣傳為主,軍事打擊為輔”,此亦即“攻心為上”之兵法。自古得民心者得天下,只要朝廷得到我大明臣民百姓的擁戴支援,任憑些許跳樑小醜如何猖獗於一時,又何足道哉……

對於俞大猷和山東備倭軍都指揮同知宋子端分別出任江南遊擊軍正副指揮使,大臣們都覺得可謂知人善任,但有人提出了另一個連帶而來的問題:俞大猷改任他職之後,營團軍就剩戚繼光一人掌之,而他太過年輕,恐威望難以服眾,當另擇賢能任營團軍指揮使一職。朱厚熜說,卿之所慮也不無道理,不過,為保密起見,朝廷組建江南遊擊軍一事不可明發邸報或塘報。既然如此,俞大猷營團軍指揮使一職便不能免去,這段時日且讓戚繼光以副使之職代掌其事。此外,朕以為凡領兵之將,威權皆出於君上,而非出於己。諸將懷忠君之心,自然令行禁止,何來威望不足以服眾之說……

誰都知道營團軍是皇上最為看重的強兵勁旅,既然聖意已經決斷,就沒有人再敢多嘴了。

組建新軍諸事繁多,俞大猷和宋子端夜以繼地日忙碌,從漕軍和山東備倭軍中選將調兵,編練軍伍,忙了大半個月,總算是組建起了江南遊擊軍。

與營團軍一樣,朱厚熜對這支新組建的軍隊傾注了大量的心血。由於游擊戰的特點,江南遊擊軍只能裝備少量佛朗機輕炮而無法攜帶重火器。為了彌補漕軍訓練不足,戰力低下的問題,他咬牙將兵工總署突擊生產出的兩千支新式火槍全部裝備給了漕軍。此外,在北京保衛戰中初次登場的“震天雷”顯示出了強大的近戰火力,得到了明軍上上下下的高度重視。戰後,兵工總署軍器局經過多次試驗,終於解決了自拉火引爆的技術難題,已不再需要士兵手持火把點燃引線,但因科技水平畢竟有限,別說是雷管,連安全可靠的火帽(盛放爆炸品用來引爆其它炸藥的紙或金屬容器)也沒有造出來,因此,“震天雷”的延時過短,還不能成為明軍一種重要的制式單兵火器。朱厚熜雖然覺得很遺憾,但俗話說能拔膿就是好膏藥,他也顧不得講究太多,遂賜名曰“手榴彈”,將軍器局那五百名擲彈兵全部調給了江南遊擊軍,還從山東備倭軍中挑選了五百名精通火器的軍卒,經過強化訓練,也裝備上了新式的木柄手榴彈。

江南遊擊軍登船南下的前夜,朱厚熜召見了高拱、汪直和江南遊擊軍隊官以上的軍官,並賜宴,席間舉杯向各位軍官敬酒,懇切地對大家說:“此去江南,山高水遠,為慎密起見,朕明日就無法去送你們了,但朕會在京城之中等著你們的捷報!你們得勝還朝之日,朕更要郊迎三十裡,為全軍將士接風洗塵!”

全體軍官感懷聖恩,誓言將江南謀逆的亂臣賊子一鼓擒獲,獻俘闕下,以不辱聖望。朱厚熜大喜,命有司錄下所有人的姓名,先全體嘉升一級,戰後再敘功論賞。筵席之後,又賜給俞大猷錦囊一隻,命他登船之後方能開啟。

次日,俞大猷在海船之上擺出香案,帶著宋子端等將軍焚香敬天之後,才開啟了皇上所賜的錦囊,只見裡面裝著一張箋紙,上面有皇上御筆親書的六個大字:“打土豪,分田地。”

江南諸多豪強之家附逆倡亂,人人得而誅之,“打土豪”是江南遊擊軍義不容辭之事;惟是“分田地”是何意思卻讓俞大猷等人百思不得其解。看到他們愁眉苦臉的樣子,同船而行的高拱啞然失笑:“分田地,自然是要分給歸順朝廷的良民百姓;哪些百姓是良民?自然是義助朝廷平叛的百姓。皇上是怕你們籌集不到糧草,特賜你們一道恩旨,由你們自行處置那些附逆的土豪劣紳的家產啊!”

明制,為了防止辦案官員隨意侵吞,抄沒罪員家產一律應封存造冊上繳國庫,皇上的這道密旨顯然是為江南遊擊軍破例開恩。俞大猷及諸位軍將無不感激涕下,一起面向北方跪了下來,唱起了大明王朝的欽定軍歌《國風》:“豈曰無衣?與子同袍。王於興師,修我戈矛。與子同仇……”

——第四卷《交鋒》到此便結束了,想與各位讀者大大說幾句心裡話。

從第一卷歪打誤撞回到明朝,那個愣頭青就憑著一腔熱血和對歷史的一知半解,開始推行他所謂的“嘉靖新政”,給自己帶來了很多麻煩,朝野上下非議不斷,內憂外患接踵而至,皇宮被燒了一半,老婆被燒死了,兒子被嚇傻了,江南幾個省還發生了前所未有的叛亂,這些情節的設計有不盡合理的地方,但根據在下的理解,劇情發展到了這一步,或許就很難避免有這樣的結局,清朝實行官紳士子一體納糧當差是在什麼情況下?揚州十日,嘉定三屠,留頭不留發,留髮不留頭,漢族士人的脊樑骨被異族的鐵蹄砸斷,剃髮易服向侵略者俯首稱臣,三藩之亂破滅了漢人最後一線復國的希望,就這樣,在雍正一朝推行此法,大概也不會那麼順利,其實也就幾省施行甚至只能說是試行,最終也似乎沒有完全推行(被官僚地主階級想出了其他的辦法),在封建士大夫階層已經發展到了極至的明朝,這樣搞,朝廷大臣沒有集體起來造反,已經是在下筆下留情了。讓他搞成的原因,或者說讓大部分朝臣還勉強支援他的原因,在下在作品相關裡做了說明,在此不再重複。

第四卷傾注的心血最多,寫的也很累,但是,自己也覺得寫的很失敗。其一,整篇架構不合理。當初想將南北穿插著寫,但是害怕場景切換太快,使各位讀者大大看著費勁,而且也容易引起歧義,就按照“北—南—北”的模式來寫,事實證明,這個嘗試並不成功,遭到了很多批評,因為在一個歷史架空小說裡,用三十六章的筆墨寫次要人物,把大量關於主角的資訊從背後隱晦地透露出來,這樣實在犯了網文之大忌;其二,過高地估計了自己的水平。一開始想透過張居正、初幼嘉和何心隱三位帶有一定典型性的青年士子,作為當時士林中帶有一點進步思想,卻又受了太多封建禮教思想束縛的人的代表,以他們在這場激烈的思想交鋒中的表現,來刻畫那場由財稅改革引起經濟體制改革,進而引發的政治體制等其他涉及國家各個方面的深刻改革給時代和當時的人們帶來的衝擊。回過頭來看看,發現根本沒有把這層意思寫得很透徹。一來因為在下筆力不逮,無法駕馭這麼深刻的題材;二來因為網文所限,在下也無法再進一步深入挖掘,顯得畫虎不成反類犬,貽笑大方了。

唯一可以聊以**的是,在第四卷裡,已經將隨後改革發展的引子鋪開了,隨後將進入一個更加波瀾壯闊而又更加波詭雲諉的領域,真可謂是路漫漫而修遠兮,就讓他上下而求索吧!

上章 目錄 下章
本站推薦
從嚮往開始制霸娛樂圈都市國術女神劍仙三千萬諸天新時代我真不是魔神女配她天生好命特種兵之戰狼崛起宇宙級寵愛我有一座天地當鋪食物鏈頂端的猛獸
相關推薦
穿越忍界之旗木黑音求生種陰商人陰陽商人我是陰陽先生終極追兇超級光環系統我的屬性右手超級純潔(頂級流氓)我真的不想這麼莽